面料绒面平整装置的滚筒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8907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面料绒面平整装置的滚筒结构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面料加工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面料绒面平整装置的滚筒结构。



背景技术:

起绒针织物(英文:interlock fabric)表面起绒,具有绒层或毛茸外观的针织物。亦称作剪绒,有经起绒和纬起绒两种,经起绒由绒经织成毛圈经割断后形成耸立在织物表面的绒毛;纬起绒是将部分绒纬的浮长割断后形成绒毛。通常工业上使用表面带有大量针的起绒器实现起绒。进一步的加工是将起绒后的面料进行适当的碾压,从而令绒面显得更为挺括和整齐。

由于起绒是针对已经纺织完毕的半成品或者成品面料,面料材料本身较为松软,不同的面料的起绒量和面料的厚度大小不一,因此对于起绒面料的平整机械而言,需要在每一种起绒面料进行平整前对设备进行调整。

由于现有设备结构复杂,因此需要对现有设备的结构进行简化,降低对设备进行调整的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平整设备结构较为复杂的缺点,提供了一种面料绒面平整装置的滚筒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面料绒面平整装置的滚筒结构,包括至少两个相邻设置的主辊筒、设置在主辊筒一侧的辅助辊筒、用于驱动所述主辊筒转动的驱动装置以及用于设置所述主辊筒的辊筒架;

所述主辊筒和辅助辊筒的一端或者两端分别设置在辊筒架上;

所述辊筒架包括活动连接臂,活动连接臂的一端和辊筒架相连接;

所述主辊筒连接于所述辊筒架的固定位置上,所述辅助辊筒和所述辊筒架的活动连接臂相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钟,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活动连接臂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辊筒架的相对于主辊筒上部的位置。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钟,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活动连接臂的一端和辊筒架铰接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钟,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活动连接臂的长度相当于所述主辊筒的直径。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钟,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活动连接臂与所述辊筒架的连接位置可相对所述辊筒架上下移动。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钟,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vv,所述辅助辊筒和活动连接臂相连接的一端可沿着所述活动连接臂移动。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显著技术效果:

结构简化,便于操作者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便于维修,制造和维护成本低廉。

进一步地,本设备还能够有效地改善起绒面料的质量,通过快速调整整个装置,尤其是辅助辊筒的位置和活动连接臂的位置,可以很好地根据面料和起绒的情况适应多种需要,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成品起绒面料的质量,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面料绒面平整装置的滚筒结构由主辊筒的径向方向进行观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面料绒面平整装置的滚筒结构由主辊筒的轴向方向进行观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一种面料绒面平整装置的滚筒结构,包括至少两个相邻设置的主辊筒100、设置在主辊筒100一侧的辅助辊筒200、用于驱动所述主辊筒100转动的驱动装置以及用于设置所述主辊筒100的辊筒架300;主辊筒100的数量可以进行调整,根据生产的需要进行设置。辅助滚筒和主辊筒100之间为一一对应的设置,辊筒和辊筒架300之间的连接可以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轴承实现连接,而驱动装置可以采用现有的电机或者其它驱动。

所述主辊筒100和辅助辊筒200的一端或者两端分别设置在辊筒架300上。所述辊筒架300包括活动连接臂301,活动连接臂301的一端和辊筒架300相连接;活动连接臂301可以相对辊筒架300进行活动,同时可以改变辅助辊筒200和主辊筒100之间的连接程度。

所述主辊筒100连接于所述辊筒架300的固定位置上,所述辅助辊筒200和所述辊筒架300的活动连接臂301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连接臂30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辊筒架300的相对于主辊筒100上部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连接臂301的一端和辊筒架300铰接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连接臂301的长度相当于所述主辊筒100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连接臂301与所述辊筒架300的连接位置可相对所述辊筒架300上下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辅助辊筒200和活动连接臂301相连接的一端可沿着所述活动连接臂301移动。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