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印染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无缝内衣去油染色一体机。
背景技术:
无缝内衣是一次成型的针织内衣,最早起源于意大利,进入中国也只有十多年的历史,但近几年无缝内衣发展很快已逐渐被消费者接受。
无缝内衣大部分是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纤维组成,由于无缝内衣在织造过程中会染上织造设备中的油渍,为了保证染色的质量,从而需要对织造的无缝内衣去油;同时,由于无缝内衣的结构多样化,原料组成的复杂化,从而增加了染色的难度。
所以,对于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还有待研发出一种既能够对无缝内衣去油,又能够更加便捷的进行染色的一体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无缝内衣去油染色一体机,本无缝内衣去油染色一体机具有能够更加有效的对圆筒布进行去油染色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无缝内衣去油染色一体机,包括架体和设置在架体上的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架体包括底板、横板、竖板一和竖板二,所述的竖板一和竖板二固定在底板和横板之间,所述的筒体包括外圆筒和设置在外圆筒内的内圆筒,所述的外圆筒固定在底板上,且外圆筒的内底壁上固定有一防水电机,所述的防水电机的输出轴竖直向上,且防水电机输出轴的端部固定在内圆筒的下底壁上,内圆筒的外壁上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的内圆筒设置有用于挂设无缝内衣的支撑结构,支撑结构包括调节电机和若干挂杆一、挂杆二,调节电机的输出轴端部固定有一连接轴,所述的连接轴端部连接有丝杆一,所述的连接轴上设置有安装套一,挂杆一的一端均固定在安装套一上,挂杆一均与连接轴相垂直,安装套一上开设有安装孔一,安装孔一的内壁上固定有一轴承一,轴承一的内圈固定在连接轴上,所述的丝杆一上螺纹连接有螺母一,丝杆一上还设置有安装套二,安装套二上开设有安装孔二,安装孔二的内壁上固定有轴承二,轴承二的内圈固定在螺母一上,杆二的一端均固定在安装套二上,挂杆一与挂杆二均相互平行,且挂杆一、挂杆二的另一端均与内圆筒之间的间距为1-2cm;所述的横板上还设置有一盖板,盖板与外圆筒相匹配,所述的调节电机固定在盖板的下表面,且调节电机的输出轴竖直向下。
将待染色的无缝内衣套设在挂杆一和挂杆二之间,调节电机正转,带动螺母一沿着丝杆一向下传动,从而扩大挂杆一和挂杆二之间的间距,将无缝内衣绷紧,便于进行去油染色;调节电机反转,带动螺母一沿着丝杆一向上传动,从而缩小挂杆一和挂杆二之间的间距,将处理后的无缝内衣松弛取下。
将挂设有无缝内衣并使内衣绷紧后的挂杆一和挂杆二伸入内圆筒内,当需要进行去油的时候向筒体内加入一定的净水,防水电机以一定频率进行正、反转,实现对无缝内衣进行去油;当需要进行去油的时候向筒体内加入一定的染液,防水电机以一定频率进行正、反转,实现对无缝内衣进行染色。
在上述无缝内衣去油染色一体机中,所述的横板上套设有能够沿着横板滑动的滑块,所述的滑块的下表面固定有一升降气缸,所述的升降气缸的活塞杆竖直向下,且升降气缸的活塞杆端部固定在盖板的上表面。升降气缸能够带动盖板上、下升降运动,从而能够使盖板盖设到外圆筒上,进行去油或染色处理,处理完成后后能够带动无缝内衣离开筒体。
在上述无缝内衣去油染色一体机中,所述的横板的上表面水平固定有一驱动电机,所述的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端部固定有丝杆二,丝杆二的另一端通过轴承座固定在横板的上表面,所述的滑块上开设有一安装孔三,所述的安装孔三的内壁上固定有轴承三,轴承三的内圈上固定有螺母二,且螺母二与丝杆二螺纹连接。驱动电机能够带动丝杆二转动,通过螺母二和轴承三,从而能够使滑块沿着丝杆二滑动,在染色前需要套设无缝内衣时,将盖板推送至远离筒体位置,套设好无缝内衣后将盖板推送到筒体正上方。
在上述无缝内衣去油染色一体机中,所述的挂杆一的另一端均固定有挡环一,所述的杆二的另一端均固定有挡环二。从而能够防止在去油染色过程中,无缝内衣从挂杆一和挂杆二上滑出。
在上述无缝内衣去油染色一体机中,所述的内圆筒的外壁上固定有螺旋导叶筋。从而能够在内圆筒转动过程中更好对染液起到搅拌的作用,使无缝内衣着色均匀。
在上述无缝内衣去油染色一体机中,所述的外圆筒设置有一出液管。用于排放去油后的水或者多余的染液。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无缝内衣去油染色一体机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中的调节电机正转,带动螺母一沿着丝杆一向下传动,从而扩大挂杆一和挂杆二之间的间距,将无缝内衣绷紧,便于进行去油染色;调节电机反转,带动螺母一沿着丝杆一向上传动,从而缩小挂杆一和挂杆二之间的间距,将处理后的无缝内衣松弛取下。
2、本实用新型将挂设有无缝内衣并使内衣绷紧后的挂杆一和挂杆二伸入内圆筒内,进行去油的时候向筒体内加入一定的净水,防水电机以一定频率进行正、反转,实现对无缝内衣进行去油;进行去油的时候向筒体内加入一定的染液,防水电机以一定频率进行正、反转,实现对无缝内衣进行染色。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筒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架体;1a、底板;1b、横板;1c、竖板一;1d、竖板二;2、筒体;2a、外圆筒;2b、内圆筒;3、螺旋导叶筋;4、出液管;5、防水电机;6、调节电机;7、挂杆一;8、挂杆二;9、连接轴;10、安装套一;11、轴承一;12、丝杆一;13、安装套二;14、轴承二;15、螺母一;16、盖板;17、滑块;18、升降气缸;19、驱动电机;20、丝杆二;21、轴承三;22、螺母二; 23、挡环一;24、挡环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无缝内衣去油染色一体机,包括架体1和设置在架体1上的筒体2,架体1包括底板1a、横板1b、竖板一 1c和竖板二1d,竖板一1c和竖板二1d固定在底板1a和横板1b 之间,筒体2包括外圆筒2a和设置在外圆筒2a内的内圆筒2b。内圆筒2b设置有用于挂设无缝内衣的支撑结构,支撑结构包括调节电机6和挂杆一7、挂杆二8,挂杆一7的另一端均固定有挡环一23,所述的杆二的另一端均固定有挡环二24。从而能够防止在去油染色过程中,无缝内衣从挂杆一7和挂杆二8上滑出。
调节电机6的输出轴端部固定有一连接轴9,连接轴9端部连接有丝杆一12,连接轴9上设置有安装套一10,挂杆一7的一端均固定在安装套一10上,挂杆一7均与连接轴9相垂直,安装套一10上开设有安装孔一,安装孔一的内壁上固定有一轴承一11,轴承一11的内圈固定在连接轴9上,丝杆一12上螺纹连接有螺母一15,丝杆一12上还设置有安装套二13,安装套二13 上开设有安装孔二,安装孔二的内壁上固定有轴承二14,轴承二 14的内圈固定在螺母一15上,杆二的一端均固定在安装套二13 上,挂杆一7与挂杆二8均相互平行,且挂杆一7、挂杆二8的另一端均与内圆筒2b之间的间距为1-2cm,在实际过程中挂杆一 7、挂杆二8的另一端均与内圆筒2b之间的间距优先控制在1cm。
横板1b上还设置有一盖板16,盖板16与外圆筒2a相匹配,调节电机6固定在盖板16的下表面,且调节电机6的输出轴竖直向下。横板1b上套设有能够沿着横板1b滑动的滑块17,滑块17 的下表面固定有一升降气缸18,升降气缸18的活塞杆竖直向下,且升降气缸18的活塞杆端部固定在盖板16的上表面,升降气缸 18能够带动盖板16上、下升降运动,从而能够使盖板16盖设到外圆筒2a上,进行去油或染色处理,处理完成后后能够带动无缝内衣离开筒体2。此外,横板1b的上表面水平固定有一驱动电机 19,驱动电机19的输出轴端部固定有丝杆二20,丝杆二20的另一端通过轴承座固定在横板1b的上表面,所述的滑块17上开设有一安装孔三,所述的安装孔三的内壁上固定有轴承三21,轴承三21的内圈上固定有螺母二22,且螺母二22与丝杆二20螺纹连接。驱动电机19能够带动丝杆二20转动,通过螺母二22和轴承三21,从而能够使滑块17沿着丝杆二20滑动,在染色前需要套设无缝内衣时,将盖板16推送至远离筒体2位置,套设好无缝内衣后将盖板16推送到筒体2正上方。
如图2所示,筒体2包括外圆筒2a和设置在外圆筒2a内的内圆筒2b,外圆筒2a固定在底板1a上,外圆筒2a的内底壁上固定有一防水电机5,防水电机5的输出轴竖直向上,防水电机5 输出轴的端部固定在内圆筒2b的下底壁上,内圆筒2b的外壁上开设有若干通孔。内圆筒2b的外壁上固定有螺旋导叶筋3,从而能够在内圆筒2b转动过程中更好对染液起到搅拌的作用,使无缝内衣着色均匀。外圆筒2a设置有一出液管4,用于排放去油后的水或者多余的染液。
将待染色的无缝内衣套设在挂杆一7和挂杆二8之间,调节电机6正转,带动螺母一15沿着丝杆一12向下传动,从而扩大挂杆一7和挂杆二8之间的间距,将无缝内衣绷紧,便于进行去油染色;调节电机6反转,带动螺母一15沿着丝杆一12向上传动,从而缩小挂杆一7和挂杆二8之间的间距,将处理后的无缝内衣松弛取下。
将挂设有无缝内衣并使内衣绷紧后的挂杆一7和挂杆二8伸入内圆筒2b内,当需要进行去油的时候向筒体2内加入一定的净水,防水电机5以一定频率进行正、反转,实现对无缝内衣进行去油;当需要进行去油的时候向筒体2内加入一定的染液,防水电机5 以一定频率进行正、反转,实现对无缝内衣进行染色。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1、架体;1a、底板;1b、横板;1c、竖板一;1d、竖板二;2、筒体;2a、外圆筒;2b、内圆筒;3、螺旋导叶筋;4、出液管;5、防水电机;6、调节电机;7、挂杆一;8、挂杆二;9、连接轴;10、安装套一;11、轴承一;12、丝杆一;13、安装套二;14、轴承二;15、螺母一;16、盖板; 17、滑块;18、升降气缸;19、驱动电机;20、丝杆二;21、轴承三;22、螺母二;23、挡环一;24、挡环二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