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钩线绣花机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8892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高速钩线绣花机头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绣花机头,具体涉及一种高速绣花机头。



背景技术:

目前所使用的毛巾绣机头,采用带封闭滑槽的凸轮和摆杆配合的驱动机构驱动管嘴杆、毛巾针杆和压脚杆做上下往复运动,摆杆的一端设有可配合在凸轮滑槽内的滚柱,当凸轮转动时,摆杆端部的滚柱在凸轮滑槽内移动使摆杆另一端摆动,从而使管嘴杆、毛巾针杆和压脚杆做上下往复运动。由于滚柱配合在凸轮滑槽内,因此滚柱的直径必须小于滑槽的宽度。显然,当凸轮转动时,滚柱将会在凸轮滑槽内以数十倍的速度自转滚动,极易造成滚柱发热磨损,甚至报废,造成现有毛巾绣花机速度难于突破650转/分钟的技术瓶颈,从而极大的限制了毛巾绣绣花机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大幅提高工作效率、使用寿命更长、使用时更为稳定的高速钩线绣花机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速钩线绣花机头,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内设有管嘴、下端设有毛巾针的毛巾针杆、下端设有压脚的压脚杆和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可使管嘴、压脚和毛巾针做上下往复运动,所述管嘴设于管嘴杆的下端,所述管嘴杆、毛巾针杆和压脚杆相互间隔设置,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凸轮、第一摆杆、第二凸轮、第三凸轮、第二摆杆和第三摆杆,所述第一摆杆中部套设在摆杆轴上,所述第一摆杆的一端与所述毛巾针杆联动,所述第一摆杆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一滚轮,所述第一滚轮与所述第一凸轮外缘下表面相抵,且所述第一滚轮与所述第一凸轮联动,所述第二摆杆中部套设在摆杆轴上,所述第二摆杆的一端与所述管嘴杆联动,所述第二摆杆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二滚轮,所述第二滚轮与所述第二凸轮外缘下表面相抵,且所述第二滚轮与所述第二凸轮联动,所述第三摆杆中部套设在摆杆轴上,所述第三摆杆的一端与所述压脚杆联动,所述第三摆杆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三滚轮,所述第三滚轮与所述第三凸轮外缘下表面相抵,且所述第三滚轮与所述第三凸轮联动,所述第一凸轮转动以使第一滚轮上下移动,所述第二凸轮转动以使第二滚轮上下移动,所述第三凸轮转动以使第三滚轮上下移动。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在电机的作用下第一凸轮、第二凸轮和第三凸轮转动,由于第一滚轮与第一凸轮联动,第一摆杆会随第一凸轮的转动而上下摆动,以使毛巾针杆做上下往复运动;同理以使管嘴杆和压脚杆做上下往复运动。本实用新型是通过摆杆(第一摆杆、第二摆杆、第三摆杆)上的滚轮与凸轮(第一凸轮、第二凸轮、第三凸轮)的外缘配合,从而可适当增大滚轮的尺寸,当凸轮转动时,滚轮自转的圈数可保证与凸轮转动圈数基本一致,从而大大减少了滚轮的摩擦,进而可提高凸轮的转速并提高毛巾绣机头的工作效率及使用寿命,使本实用新型毛巾绣花机的机头的工作速度达到1000转/分钟以上;另外,本实用新型采用摆杆,毛巾针对应第一摆杆,管嘴对应第二摆杆,压脚对应第三摆杆,占用空间小,且可使本实用新型的精准度更高,织出的毛巾绣品质更好。如果管嘴杆是套设在毛巾针杆外的,在进行加工时需要考虑管嘴杆和毛巾针杆的同心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毛巾针杆、管嘴杆和压脚杆是间隔设置的,管嘴杆不是套设在毛巾针杆上的,使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更简单,便于加工装配和维修,精度也更高。本实用新型采用摆杆(第一摆杆、第二摆杆、第三摆杆),传力时磨损少,易于保持精度,而凸轮结构中滚柱易磨损,且凸轮的滑槽(轮廓)不好加工,容易产生滚柱和滑槽之间的间隙过大或过小的问题,间隙过大会产生较大的噪音,间隙过小则滚柱不易装进滑槽;且本实用新型较使用连杆的驱动机构而言,能避免相邻连杆的窜动问题,稳定性更高。其中,可第一滚轮、第二滚轮和第三滚轮均可使用轴承,凸轮外缘与滚轮间滚动摩擦的力更小,使本实用新型能承受更高的转速而不会受损。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凸轮、第二凸轮和第三凸轮均固定在凸轮轴上,所述第一摆杆上固定有若干第一扭转弹簧,所述机壳内固定有固定杆,所述第一扭转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摆杆相抵,所述第一扭转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杆相抵,所述固定杆位于所述摆杆轴上方,所述第二摆杆上固定有若干第二扭转弹簧,第三摆杆上固定有若干第三扭转弹簧,所述第二扭转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摆杆相抵,所述第二扭转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杆相抵,所述第三扭转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摆杆相抵,所述第三扭转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杆相抵。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凸轮轴转动以使第一凸轮带动第一滚轮下缘,第一摆杆的远离第一滚轮的一端上移以带动毛巾针杆上移,随后凸轮轴转动以使第一凸轮上移,在第一扭转弹簧的作用下,第一摆杆靠近毛巾针杆的一端下移,以使第一摆杆的第一滚轮能上移以与第一凸轮接触,以使第一滚轮和第一凸轮能始终相接触,以实现第一摆杆能做往复摆动动作;同理,以实现第二摆杆和第三摆杆的往复摆动动作。其中,由于凸轮轴上第一凸轮、第二凸轮和第三凸轮的外缘不一样,同一凸轮在不同时间对同一滚轮施加的力不一样,为保证力的平衡,需要选择不同强度的扭转弹簧,或选择不同数量的扭转弹簧。

作为优选,所述毛巾针杆上固定有第一上固定块和第一下固定块,所述管嘴杆上固定有第二上固定块和第二下固定块,所述压脚杆上固定有第三上固定块和第三下固定块,所述第一摆杆远离第一滚轮的一端与第一上固定块下端面相抵,所述第二摆杆远离第二滚轮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上固定块下端面相抵,所述第三摆杆远离第三滚轮的一端与所述压脚杆的第三上固定块下端面相抵;所述毛巾针杆上套设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位于第一上固定块与第一下固定块之间,所述管嘴杆上套设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位于第二上固定块与第二下固定块之间,所述压脚杆上套设有第三滑块,所述第三滑块位于第三上固定块与第三下固定块之间,所述第一滑块、第二滑块和第三滑块均与所述机壳相固定,所述毛巾针杆上套设有第一复位弹簧,所述第一复位弹簧被限制在第一滑块与第一下固定块之间,所述管嘴杆上套设有第二下复位弹簧,所述第二下复位弹簧被限制在第二滑块与第二下固定块之间,所述压脚杆上套设有第三上复位弹簧,所述第三上复位弹簧被限制在第三滑块与第三下固定块之间。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凸轮轴转动以使第一凸轮带动第一滚轮下缘,第一摆杆的远离第一滚轮的一端上移并与毛巾针杆的第一上固定块下端相抵,以带动毛巾针杆上移,同时第一复位弹簧压缩;随后凸轮轴转动以使第一凸轮上移,第一摆杆靠近毛巾针杆的一端下移,第一摆杆对第一上固定块让位,由于第一复位弹簧上端是与固定物(第一滑块)相抵的,第一复位弹簧下端是与活动物(第一下固定块)相抵的,第一复位弹簧始终施加一个向下的力,在第一复位弹簧的作用下,毛巾针杆下移,重复上述动作以使毛巾针杆做上下往复运动;同理以使管嘴杆和压脚杆做上下往复运动。

作为优选,所述毛巾针杆上设有一个轴承,所述第一复位弹簧被限制在轴承与第一下固定块之间。在电脑控制下,绣花机在绣花形时,毛巾针是会转动的,轴承的设置可避免因第一复位弹簧上下两端相对转动而导致的变形情况发生,延长第一复位弹簧的使用寿命,避免第一下固定块和第一滑块受损,并保证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摆杆、第二摆杆和第三摆杆分别形成有供摆杆轴通过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所述第一摆杆的左右两侧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侧面形成有用于固定第一扭转弹簧的第一筒形块,所述第一筒形块的轴线与所述第一通孔的轴线同轴设置,所述第一扭转弹簧套设在所述第一筒形块上,第一扭转弹簧的一端从第一摆杆侧面延伸至第一摆杆上侧,第一扭转弹簧靠近第一摆杆的一端挂在所述第一摆杆上并对第一摆杆施加向下的力,第一扭转弹簧的另一端向上延伸并弯折设置,所述第一扭转弹簧靠近固定杆的一端与固定杆相抵并施加向上的力;所述第二摆杆的左右两侧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侧面形成有用于固定第二扭转弹簧的第二筒形块,所述第二筒形块的轴线与所述第二通孔的轴线同轴设置,所述第二扭转弹簧套设在所述第二筒形块上,第二扭转弹簧的一端从第二摆杆侧面延伸至第二摆杆上侧,第二扭转弹簧靠近第二摆杆的一端挂在所述第二摆杆上并对第二摆杆施加向下的力,第二扭转弹簧的另一端向上延伸并弯折设置,所述第二扭转弹簧靠近固定杆的一端与固定杆相抵并施加向上的力;所述第三摆杆的左右两侧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侧面形成有用于固定第三扭转弹簧的第三筒形块,所述第三筒形块的轴线与所述第三通孔的轴线同轴设置,所述第三扭转弹簧套设在所述第三筒形块上,第三扭转弹簧的一端从第三摆杆侧面延伸至第三摆杆上侧,第三扭转弹簧靠近第三摆杆的一端挂在所述第三摆杆上并对第三摆杆施加向下的力,第三扭转弹簧的另一端向上延伸并弯折设置,所述第三扭转弹簧靠近固定杆的一端与固定杆相抵并施加向上的力。上述设置用于第一复位弹簧、第二复位弹簧、第三复位弹簧的固定,也用于第一摆杆、第二摆杆和第三摆杆的固定,使第一摆杆、第二摆杆和第三摆杆套设固定在摆杆轴上即可,便于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其中,可在摆杆轴上固定限位块,并使限位块填充相邻摆杆间的轴向空间、摆杆与机壳间的轴向空间,以避免第一摆杆、第二摆杆和第三摆杆滑动,也可通过紧固件实现第一摆杆、第二摆杆、第三摆杆与摆杆轴的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机壳内设有提升机构和电机,所述提升机构包括提升摆杆、与所述电机联动的提升齿轮,所述提升摆杆的一端套设在提升支撑轴上,所述提升摆杆的另一端设有若干提升凸起,所述毛巾针杆、压脚杆、管嘴杆上均固定有凸台,所述提升摆杆偏离提升支撑轴的部位上固定有提升连杆,所述提升连杆一端与所述提升摆杆铰接固定,所述提升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提升齿轮相固定,所述提升齿轮转动以通过所述提升连杆使提升凸起上下移动;所述提升支撑轴与所述提升摆杆相固定,所述提升支撑轴能周向转动,或所述提升支撑轴与所述机壳固定,所述提升摆杆与所述提升支撑轴铰接固定。其中,可使第一下固定块与毛巾针杆上的凸台为同一零件,可使第二下固定块与管嘴杆上的凸台为同一零件,可使第三下固定块与压脚杆上的凸台为同一零件,以使本实用新型结构更简单紧凑,并降低生产成本。

在不需要毛巾针杆上下运动时,电脑控制电机输出轴转动,以使提升齿轮转动,以带动提升连杆向上移动,从而使提升凸起带动毛巾针杆、管嘴杆和压脚杆向上移动,以使毛巾针杆、管嘴杆和压脚杆与工作平台之间留出足够的空间,以便于待绣布料的更换。待需要进行毛巾绣的工作时,电脑控制电机输出轴反转,以使提升凸起落下,在第一复位弹簧等的作用下,以使毛巾针杆、管嘴杆和压脚杆下落至工作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提升齿轮固定于所述摆杆轴上,所述提升支撑轴位于所述摆杆轴下方,所述摆杆轴为偏心轴并形成有摆杆凸轮,所述第一摆杆套设在所述摆杆凸轮上,所述提升凸起位于所述凸台下侧,所述提升凸起与所述凸台之间具有行程间隙。如果需要使纺织品形成有不同高度的巾毛,可通过调节毛巾针的高度来实现,上述设置可使本实用新型可调节巾毛的高度。由于行程间隙,提升齿轮和摆杆轴在一定范围内转动时,毛巾针杆等不会上升,由于摆杆轴是偏心轴,摆杆轴转动会使第一摆杆上下移动,以使毛巾针杆向上移动而管嘴杆和压脚杆不发生上下移动,从而在布料上绣出不同高度的巾毛。即提升齿轮小角度转动时,实现毛巾针上下高度调节的功能,当提升摆杆大角度转动时,以使本实用新型停止工作并便于布料的更换放置。

作为优选,所述提升齿轮的端面上形成有与提升齿轮轴线平行的提升轴销,所述提升连杆远离提升摆杆的一端具有限位钩,所述提升连杆与限位弹簧相固定,所述限位弹簧一端与所述提升连杆相固定,所述限位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提升摆杆相固定,在所述限位弹簧的作用下,所述限位钩内侧始终与所述提升轴销相抵。上述设置用于提升连杆上端与提升齿轮的相对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机壳内固定有管嘴弹簧套,所述管嘴弹簧套位于所述管嘴杆正上方,所述管嘴杆上套设有第二上复位弹簧,所述第二上复位弹簧下端与所述第二上固定块上端面相抵,所述第二上复位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管嘴弹簧套固定;所述压脚杆包括压脚驱动杆和压脚连接杆,所述第三摆杆与所述压脚驱动杆联动,压脚固定在压脚连接杆下端,所述压脚杆夹头的一端与所述压脚驱动杆下端固定,所述压脚杆夹头的另一端套设在所述压脚连接杆上,所述压脚连接杆上套设有第三下弹簧,且所述压脚连接杆上固定有压脚弹簧套,所述第三下弹簧上端与所述压脚杆夹头固定,所述第三下弹簧下端与所述压脚弹簧套固定,所述第三下弹簧为拉簧。

其中,由于凸轮轴上第一凸轮、第二凸轮和第三凸轮的转速不一样,凸轮对滚轮施加的力不一样,为保证管嘴杆能复位至原始位置,根据需要增加第二上复位弹簧。第三下弹簧是套设在压脚连接杆上的,由于压脚是与布料相接触的,压脚杆沿电脑设定的轨迹移动时会晃动,第三下弹簧的设置能避免压脚对布料造成损伤。其中,由于第三下弹簧是拉簧,通过压脚杆夹头、第三下弹簧和压脚弹簧套配合,以实现压脚连接杆的上下移动。

作为优选,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内固定有转针套,所述转针套竖向设置,且所述转针套的轴线与所述毛巾针杆的轴线平行设置,或所述转针套与所述毛巾针杆同轴设置,所述转针套上固定有转针齿轮,转针套形成有用于容纳所述毛巾针杆的内腔,所述转针套形成有沿毛巾针杆轴线平行线设置的导向槽,导向槽与内腔相通,所述导向槽内设有联动块,所述毛巾针杆上端位于所述转针套内并与所述联动块固定,所述联动块与所述转针套的导向槽槽壁相抵。在实际使用中,毛巾针杆下端的毛巾针是需要转动的,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通过电机等装置与转针齿轮联动以使转针套转动,转针套的导向槽槽壁对联动块施力以使联动块以转针套轴线为中心转动,以带动毛巾针杆转动。其中,毛巾针杆内腔用于容纳毛巾针杆,还用于对毛巾针杆上下移动时的让位。

本实用新型可达到每分钟一千转的转速,工作效率得到提高;本实用新型的精准度更高、可靠性更高、稳定性更好,织出的毛巾绣品质更好;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零部件较少,便于装配和维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状态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非工作状态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状态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摆杆、第二摆杆和第三摆杆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由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速钩线绣花机头,包括箱型结构的机壳1,机壳1内设有管嘴2、下端设有毛巾针3的毛巾针杆31、下端设有压脚4的压脚杆和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可使管嘴2、压脚4和毛巾针3做上下往复运动,管嘴2设于管嘴21杆的下端,管嘴杆21、毛巾针杆31和压脚杆相互间隔设置,驱动机构包括第一凸轮32、第一摆杆33、第二凸轮22、第三凸轮42、第二摆杆23和第三摆杆43。

第一摆杆33中部、第二摆杆23中部、第三摆杆43中部均套设在摆杆轴5上,第一摆杆33的一端与毛巾针杆31联动,第一摆杆33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一滚轮34,第一滚轮34与第一凸轮32外缘下表面相抵,且第一滚轮34与第一凸轮32联动;第二摆杆23的一端与管嘴杆21联动,第二摆杆23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二滚轮24,第二滚轮24与第二凸轮22外缘下表面相抵,且第二滚轮24与第二凸轮22联动;第三摆杆43的一端与压脚杆联动,第三摆杆43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三滚轮44,第三滚轮42与第三凸轮42外缘下表面相抵,且第三滚轮44与第三凸轮42联动,第一凸轮32转动以使第一滚轮34上下移动,第二凸轮22转动以使第二滚轮34上下移动,第三凸轮42转动以使第三滚轮44上下移动。

第一滚轮34、第二滚轮24、第三滚轮44均为轴承,第一凸轮32、第二凸轮22和第三凸轮42均固定在凸轮轴6上,第一摆杆33上固定有两个第一扭转弹簧35,机壳1内固定有固定杆11,第一扭转弹簧35的一端与第一摆杆33相抵,第一扭转弹簧35的另一端与固定杆11相抵,固定杆11位于摆杆轴5上方,第二摆杆23上固定有一个第二扭转弹簧25,第三摆杆43上固定有一个第三扭转弹簧45,第二扭转弹簧25的一端与第二摆杆23相抵,第二扭转弹簧25的另一端与固定杆11相抵,第三扭转弹簧45的一端与第三摆杆43相抵,第三扭转弹簧45的另一端与固定杆11相抵。

毛巾针杆31上固定有第一上固定块36和第一下固定块37,管嘴杆21上固定有第二上固定块26和第二下固定块27,压脚杆上固定有第三上固定块46和第三下固定块47。第一摆杆33远离第一滚轮34的一端与第一上固定块36下端面相抵,第二摆杆23远离第二滚轮24的一端与第二上固定块26下端面相抵,第三摆杆43远离第三滚轮44的一端与压脚杆的第三上固定块46下端面相抵;毛巾针杆31上套设有第一滑块12,第一滑块12位于第一上固定块36与第一下固定块37之间,管嘴杆21上套设有第二滑块13,第二滑块13位于第二上固定块26与第二下固定块27之间,压脚杆上套设有第三滑块14,第三滑块14位于第三上固定块46与第三下固定块47之间,第一滑块12、第二滑块13和第三滑块14均与机壳1相固定。毛巾针杆31上套设有第一复位弹簧38,第一复位弹簧38被限制在第一滑块12与第一下固定块37之间,管嘴杆21上套设有第二下复位弹簧32,第二下复位弹簧28被限制在第二滑块13与第二下固定块27之间,压脚杆上套设有第三上复位弹簧48,第三上复位弹簧48被限制在第三滑块14与第三下固定块47之间。毛巾针杆31上设有一个轴承39,第一复位弹簧38被限制在轴承39与第一下固定块37之间。

第一摆杆33、第二摆杆23和第三摆杆43分别形成有供摆杆轴5通过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第一摆杆33的左右两侧侧面均形成有用于固定第一扭转弹簧35的第一筒形块54,第一筒形块54的轴线与第一通孔的轴线同轴设置,第一扭转弹簧套设在第一筒形块54上,第一扭转弹簧35的一端从第一摆杆33侧面延伸至第一摆杆33上侧,第一扭转弹簧35靠近第一摆杆33的一端挂在第一摆杆33上并对第一摆杆33施加向下的力,第一扭转弹簧35的另一端向上延伸并弯折设置,第一扭转弹簧35靠近固定杆11的一端与固定杆11相抵并施加向上的力;第二摆杆23的左右两侧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侧面形成有用于固定第二扭转弹簧25的第二筒形块55,第二筒形块55的轴线与第二通孔的轴线同轴设置,第二扭转弹簧25套设在第二筒形块55上,第二扭转弹簧25的一端从第二摆杆23侧面延伸至第二摆杆23上侧,第二扭转弹簧25靠近第二摆杆23的一端挂在第二摆杆23上并对第二摆杆23施加向下的力,第二扭转弹簧25的另一端向上延伸并弯折设置,第二扭转弹簧25靠近固定杆11的一端与固定杆11相抵并施加向上的力;第三摆杆43的左右两侧侧面中的一个侧面形成有用于固定第三扭转弹簧35的第三筒形块56,第三筒形块56的轴线与第三通孔的轴线同轴设置,第三扭转弹簧45套设在第三筒形块56上,第三扭转弹簧45的一端从第三摆杆43侧面延伸至第三摆杆上侧,第三扭转弹簧45靠近第三摆杆的一端挂在第三摆杆43上侧并对第三摆杆43施加向下的力,第三扭转弹簧45的另一端向上延伸并弯折设置,第三扭转弹簧45靠近固定杆11的一端与固定杆11相抵并施加向上的力。摆杆轴两端通过摆杆轴固定轴承与机壳1固定,摆杆轴5上套设有若干限位块58,限位块58为衬套,通过限位块58、摆杆轴固定轴承、提升齿轮实现第一摆杆、第二摆杆、第三摆杆在摆杆轴5上的轴向限位。

机壳内设有提升机构和电机7,提升机构包括提升摆杆8、与电机7联动的提升齿轮81,提升摆杆8的一端固定在提升支撑轴82,提升支撑轴82两端通过轴承与机壳1固定,提升摆杆8的另一端设有两个提升凸起83,毛巾针杆31、压脚杆、管嘴杆21上均固定有凸台,一个提升凸起83位于管嘴杆21与毛巾针杆31之间,另一个提升凸起83位于压脚杆与毛巾针杆31之间,且提升凸起均位于凸台下方,提升摆杆8偏离提升支撑轴82的部位上固定有提升连杆85,提升连杆85一端与提升摆杆8铰接固定,提升连杆85的另一端与提升齿轮61相固定,提升齿轮81转动以通过提升连杆85使提升凸起83上下移动。电机8通过减速机构与提升齿轮联动。其中,毛巾针杆31的凸台即为第一下固定块37,管嘴杆21的凸台即为第二下固定块27,压脚杆的凸台即为第三下固定块47。

提升齿轮81固定于摆杆轴5上,提升支撑轴82位于摆杆轴5下方,摆杆轴5为偏心轴并形成有摆杆凸轮57,第一摆杆33套设在摆杆凸轮57上,提升凸起83与凸台之间具有行程间隙。

提升齿轮81的端面上形成有与提升齿轮81轴线平行的提升轴销86,提升连杆85远离提升摆杆8的一端具有限位钩87,提升连杆85与限位弹簧88相固定,限位弹簧88一端与提升连杆85相固定,限位弹簧88的另一端与提升摆杆9相固定,在限位弹簧88的作用下,限位钩87内侧始终与提升轴销86相抵。

机壳1内固定有管嘴弹簧套9,管嘴弹簧套9位于管嘴杆21正上方,管嘴杆21上套设有第二上复位弹簧29,第二上复位弹簧29下端与第二上固定块26上端面相抵,第二上复位弹簧29的上端与管嘴弹簧套9固定。

压脚杆包括压脚驱动杆40和压脚连接杆41,第三摆杆43与压脚驱动杆40联动,压脚4固定在压脚连接杆41下端,压脚杆夹头49的一端与压脚驱动杆40下端固定,压脚杆夹头49的另一端套设在压脚连接杆41上,压脚连接杆41上套设有第三下弹簧411,且压脚连接杆41上固定有压脚弹簧套412,第三下弹簧411上端与压脚杆夹头49固定,第三下弹簧411下端与压脚弹簧套412固定,第三下弹簧411为拉簧。

机壳1内固定有转针套15,转针套15竖向设置,且转针套15余毛巾针杆31同轴设置,转针套15上端设有配合转针套的轴承并与机壳1固定,转针套15上固定有转针齿轮16,转针套15形成有用于容纳毛巾针杆31的内腔,转针套15形成有沿毛巾针杆31轴线平行线设置的导向槽17,导向槽17与内腔相通,导向槽17内设有联动块18,毛巾针杆31上端位于转针套15内并与联动块18固定,联动块18与转针套15的导向槽槽壁相抵。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凸轮轴转动以使第一凸轮带动第一滚轮下缘,第一摆杆的远离第一滚轮的一端上移并与毛巾针杆的第一上固定块下端相抵,以带动毛巾针杆上移,同时第一复位弹簧压缩;随后凸轮轴转动以使第一凸轮上移,第一摆杆靠近毛巾针杆的一端下移,第一摆杆对第一上固定块让位,由于第一复位弹簧上端是与固定物(第一滑块)相抵的,第一复位弹簧下端是与活动物(第一下固定块)相抵的,第一复位弹簧始终施加一个向下的力,在第一复位弹簧的作用下,毛巾针杆下移,重复上述动作以使毛巾针杆做上下往复运动;同理以使管嘴杆和压脚杆做上下往复运动。

如果需要使纺织品形成有不同高度的巾毛,可通过调节毛巾针的高度来实现。由于提升摆杆的提升凸起与凸台(第一下固定块、第二下固定块、第三下固定块)间有行程间隙,提升齿轮和摆杆轴在一定范围内转动时,毛巾针杆等不会上升,由于摆杆轴是偏心轴,摆杆轴小角度转动会使第一摆杆上下移动,以使毛巾针杆向上移动而管嘴杆和压脚杆不发生上下移动,从而在布料上绣出不同高度的巾毛。

在不需要毛巾针杆上下运动时(非工作状态时),电脑控制电机输出轴转动,以使提升齿轮大角度转动,以带动提升连杆向上移动,从而使提升凸起带动毛巾针杆、管嘴杆和压脚杆向上移动,以使毛巾针杆、管嘴杆和压脚杆与工作平台之间留出足够的空间,以便于待绣布料的更换。待需要进行毛巾绣的工作时(工作状态时),电脑控制电机输出轴反转,以使提升凸起落下,在第一复位弹簧等的作用下,以使毛巾针杆、管嘴杆和压脚杆下落至工作位置。

需要毛巾针转动时,电脑控制转针用电机等装置与转针齿轮联动以使转针套转动,转针套的导向槽槽壁对联动块施力以使联动块以转针套轴线为中心转动,以带动毛巾针杆转动,从而实现毛巾针的转动。其中,毛巾针杆内腔用于容纳毛巾针杆,还用于对毛巾针杆向上移动时(提升摆杆运动时)的让位。

本实用新型可达到每分钟一千转的转速,工作效率得到提高;本实用新型的精准度更高、可靠性更高、稳定性更好,织出的毛巾绣品质更好;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零部件较少,便于装配和维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