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纺织机械针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75914阅读:139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纺织机械针筒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新型纺织机械针筒,属于纺织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把天然纤维或化学纤维加工成为纺织品所需要的各种机械设备。广义的纺织机械还包括生产化学纤维的化工机械,纺织机械是纺织工业的生产手段和物质基础,其技术水平、质量和制造成本,直接关系到纺织工业的发展。

现有公开技术申请号为:200920284508.3的一种工程塑料纺织机械针筒,涉及针织技术领域,特别是用于织袜机针筒或内衣机针筒等纺织机械上的针筒结构技术领域,包括由工程塑料制成的筒体,在所述筒体外周均匀布置连体设置由工程塑料制成的长形凸槽。本实用新型强度大,不易损坏,重量轻,耗能低,生产效率高,对机器的损坏也减少。由于其耐磨寿命长,经久耐用,比钢针的硬度低,从而使钢针的使用寿命加长;由于是低模量材料,摩擦系数低,摩擦产生的噪音低,可避免钩针与针筒间反复摩擦发生氧化的现象,提高织成的织物色泽纯度,更加适合编织白色织物。现有得到针筒在织针穿过时容易产生粉尘,减少了布匹产量,增加棉絮推积及清车的次数,减少针槽钢条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纺织机械针筒,以解决现有得到针筒在织针穿过时容易产生粉尘,减少了布匹产量,增加棉絮推积及清车的次数,减少针槽钢条的使用寿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型纺织机械针筒,其结构包括内筒、外圈、熔接口、隔条、外筒,所述内筒与外圈相连接,所述外筒装设在内筒的外侧,所述外筒与隔条相连接,所述外筒通过隔条与熔接口相连接,所述外筒内壁设有橡胶圈,所述橡胶圈与外圈相连接,所述内筒由内针槽钢条、针槽、除尘孔、中心吸尘网圈和隔圈组成,所述针槽装设在内针槽钢条上,所述除尘孔与内针槽钢条相连接,所述除尘孔装设在针槽的上方,所述除尘孔上方与中心吸尘网圈相连接,所述中心吸尘网圈与隔圈相连接,所述隔圈内壁与内针槽钢条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熔接口装设在外筒的顶端上。

进一步地,所述隔条为环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除尘孔为椭圆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外圈通过橡胶圈与外筒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中心吸尘网圈为椭圆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针槽采用高精度的钢片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除尘孔,从而增加了布匹产量,减少棉絮推积及清车的次数,同时摩擦产生的噪音低,加长了针槽钢条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纺织机械针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内筒-1、外圈-2、熔接口-3、隔条-4、外筒-5、内针槽钢条-11、针槽-12、除尘孔-13、中心吸尘网圈-14、隔圈-15、橡胶圈-5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纺织机械针筒,其结构包括内筒1、外圈2、熔接口3、隔条4、外筒5,所述内筒1与外圈2相连接,所述外筒5装设在内筒1的外侧,所述外筒5与隔条4相连接,所述外筒5通过隔条4与熔接口3相连接,所述外筒5内壁设有橡胶圈51,所述橡胶圈51与外圈2相连接,所述内筒1由内针槽钢条11、针槽12、除尘孔13、中心吸尘网圈14和隔圈15组成,所述针槽12装设在内针槽钢条11上,所述除尘孔13与内针槽钢条11相连接,所述除尘孔13装设在针槽12的上方,所述除尘孔13上方与中心吸尘网圈14相连接,所述中心吸尘网圈14与隔圈15相连接,所述隔圈15内壁与内针槽钢条11相连接,所述熔接口3装设在外筒5的顶端上,所述隔条4为环形结构,所述除尘孔13为椭圆形结构,所述外圈2通过橡胶圈51与外筒5相连接,所述中心吸尘网圈14为椭圆形结构,所述针槽12采用高精度的钢片材质。

本专利所说的内筒1指筒中筒结构的内部筒体,隔圈15是环形零件,用以保持两个轴承套圈或轴承垫圈之间规定的轴向距离的环形圈。

在进行使用本产品时,首先将中空圆形筒状的内筒1安装在圆编针织机上进行针织,织针在内针槽钢条11的针槽12上进行升降有规律的升降运动,在升降过程中容易粉尘,除尘孔13和中心吸尘网圈14将对产生的粉尘进行吸收除尘,同时外筒5采用轻盈优质材料,达到良好的摩擦系数,减少针织机械运转的负荷,减少针织损耗及针耗,提高部件耐用性,并且断绝油污袜出。例如,可将针筒在纺织机械上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内筒1、外圈2、熔接口3、隔条4、外筒5、内针槽钢条11、针槽12、除尘孔13、中心吸尘网圈14、隔圈15、橡胶圈51,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技术在织针穿过时容易产生粉尘,减少了布匹产量,增加棉絮推积及清车的次数,减少针槽钢条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增加了布匹产量,减少棉絮推积及清车的次数,同时摩擦产生的噪音低,加长了针槽钢条的使用寿命,具体如下所述:

所述内筒1由内针槽钢条11、针槽12、除尘孔13、中心吸尘网圈14和隔圈15组成,所述针槽12装设在内针槽钢条11上,所述除尘孔13与内针槽钢条11相连接,所述除尘孔13装设在针槽12的上方,所述除尘孔13上方与中心吸尘网圈14相连接,所述中心吸尘网圈14与隔圈15相连接,所述隔圈15内壁与内针槽钢条11相连接。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