腈纶混纺抗菌针织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27065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面料编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腈纶混纺抗菌针织面料。



背景技术:

纬编针织织物主要由三种面料结构单元,即成圈、集圈和不编织,成圈表示吃全针,针织完成整个编织过程,形成线圈 ;集圈表示吃半针,针织只是吃纱没有脱圈、成圈,在旧线圈上型材圆弧 ;而不编织表示不吃针,在织物背面形成浮线。完成一组线圈编织的结构成为路。

现有的纬编针织织物主要为单面布和双面布两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柔软舒适性高的腈纶混纺抗菌针织面料。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一种腈纶混纺抗菌针织面料,采用24G双面纬编针织机编织,针织机的上针盘和下针筒排满织针,且上针盘上的织针与下针筒上的织针交替排布,其每个花型循环由18路构成,每一路由28个线圈构成,其中:

花型循环第1路的第2、4、6、8、10、12、14、16、18、20、22、24、26、28个线圈在下针筒的织针上成圈,其余线圈为不编织;

花型循环第2路的第2、4、6、8、10、12、14、16、18、20、22、24、26、28个线圈在下针筒的织针上成圈,其余线圈为不编织;

花型循环第3路的第1、5、9、13、17、21、25个线圈在上针盘的织针上成圈,第2、4、6、8、10、12、14个线圈在下针筒的织针上成圈,其余线圈为不编织;

花型循环第4路的第3、7、11、15、19、23、27个线圈在上针盘的织针上成圈,第2、4、6、8、10、12、14个线圈在下针筒的织针上成圈,其余线圈为不编织;

花型循环第5路的第1、5、9、13、17、21、25个线圈在上针盘的织针上成圈,第2、4、6、8、10、12、14个线圈在下针筒的织针上成圈,其余线圈为不编织;

花型循环第6路的第3、7、11、15、19、23、27个线圈在上针盘的织针上成圈,第2、4、6、8、10、12、14个线圈在下针筒的织针上成圈,其余线圈为不编织;

花型循环第7路的第1、5、9、13、17、21、25个线圈在上针盘的织针上成圈,第2、4、6、8、10、12、14个线圈在下针筒的织针上成圈,其余线圈为不编织;

花型循环第8路的第3、7、11、15、19、23、27个线圈在上针盘的织针上成圈,第2、4、6、8、10、12、14个线圈在下针筒的织针上成圈,其余线圈为不编织;

花型循环第9路的第2、4、6、8、10、12、14、16、18、20、22、24、26、28个线圈在下针筒的织针上成圈,其余线圈为不编织;

花型循环第10路的第2、4、6、8、10、12、14、16、18、20、22、24、26、28个线圈在下针筒的织针上成圈,其余线圈为不编织;

花型循环第11路的第2、4、6、8、10、12、14、16、18、20、22、24、26、28个线圈在下针筒的织针上成圈,其余线圈为不编织;

花型循环第12路的第1、5、9、13、17、21、25个线圈在上针盘的织针上成圈,第16、18、20、22、24、26、28个线圈在下针筒的织针上成圈,其余线圈为不编织;

花型循环第13路的第3、7、11、15、19、23、27个线圈在上针盘的织针上成圈,第16、18、20、22、24、26、28个线圈在下针筒的织针上成圈,其余线圈为不编织;

花型循环第14路的第1、5、9、13、17、21、25个线圈在上针盘的织针上成圈,第16、18、20、22、24、26、28个线圈在下针筒的织针上成圈,其余线圈为不编织;

花型循环第15路的第3、7、11、15、19、23、27个线圈在上针盘的织针上成圈,第16、18、20、22、24、26、28个线圈在下针筒的织针上成圈,其余线圈为不编织;

花型循环第16路的第1、5、9、13、17、21、25个线圈在上针盘的织针上成圈,第16、18、20、22、24、26、28个线圈在下针筒的织针上成圈,其余线圈为不编织;

花型循环第17路的第3、7、11、15、19、23、27个线圈在上针盘的织针上成圈,第16、18、20、22、24、26、28个线圈在下针筒的织针上成圈,其余线圈为不编织;

花型循环第18路的第2、4、6、8、10、12、14、16、18、20、22、24、26、28个线圈在下针筒的织针上成圈,其余线圈为不编织。

其喂纱为:各路均为64N的腈纶与粘胶的混纺纱单纱喂入。

通过组织变化,形成高档凸凹提花面料,再经过后整理的抗菌整理,采用RB80抗菌剂 20克/升,机速:26米/分钟,使织物具有较好的抗菌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得到的一种腈纶混纺抗菌针织面料,通过合理的编织结构设计实现面料柔软蓬松,具有良好的舒适性,且保暖性能优良,同时通过处理里工艺,具有极强的抗菌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花型循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描述的一种腈纶混纺抗菌针织面料,采用24G双面纬编针织机编织,针织机的上针盘和下针筒排满织针,且上针盘上的织针与下针筒上的织针交替排布,其每个花型循环由18路构成,每一路由28个线圈构成,其中:

花型循环第1路的第2、4、6、8、10、12、14、16、18、20、22、24、26、28个线圈在下针筒的织针上成圈,其余线圈为不编织;

花型循环第2路的第2、4、6、8、10、12、14、16、18、20、22、24、26、28个线圈在下针筒的织针上成圈,其余线圈为不编织;

花型循环第3路的第1、5、9、13、17、21、25个线圈在上针盘的织针上成圈,第2、4、6、8、10、12、14个线圈在下针筒的织针上成圈,其余线圈为不编织;

花型循环第4路的第3、7、11、15、19、23、27个线圈在上针盘的织针上成圈,第2、4、6、8、10、12、14个线圈在下针筒的织针上成圈,其余线圈为不编织;

花型循环第5路的第1、5、9、13、17、21、25个线圈在上针盘的织针上成圈,第2、4、6、8、10、12、14个线圈在下针筒的织针上成圈,其余线圈为不编织;

花型循环第6路的第3、7、11、15、19、23、27个线圈在上针盘的织针上成圈,第2、4、6、8、10、12、14个线圈在下针筒的织针上成圈,其余线圈为不编织;

花型循环第7路的第1、5、9、13、17、21、25个线圈在上针盘的织针上成圈,第2、4、6、8、10、12、14个线圈在下针筒的织针上成圈,其余线圈为不编织;

花型循环第8路的第3、7、11、15、19、23、27个线圈在上针盘的织针上成圈,第2、4、6、8、10、12、14个线圈在下针筒的织针上成圈,其余线圈为不编织;

花型循环第9路的第2、4、6、8、10、12、14、16、18、20、22、24、26、28个线圈在下针筒的织针上成圈,其余线圈为不编织;

花型循环第10路的第2、4、6、8、10、12、14、16、18、20、22、24、26、28个线圈在下针筒的织针上成圈,其余线圈为不编织;

花型循环第11路的第2、4、6、8、10、12、14、16、18、20、22、24、26、28个线圈在下针筒的织针上成圈,其余线圈为不编织;

花型循环第12路的第1、5、9、13、17、21、25个线圈在上针盘的织针上成圈,第16、18、20、22、24、26、28个线圈在下针筒的织针上成圈,其余线圈为不编织;

花型循环第13路的第3、7、11、15、19、23、27个线圈在上针盘的织针上成圈,第16、18、20、22、24、26、28个线圈在下针筒的织针上成圈,其余线圈为不编织;

花型循环第14路的第1、5、9、13、17、21、25个线圈在上针盘的织针上成圈,第16、18、20、22、24、26、28个线圈在下针筒的织针上成圈,其余线圈为不编织;

花型循环第15路的第3、7、11、15、19、23、27个线圈在上针盘的织针上成圈,第16、18、20、22、24、26、28个线圈在下针筒的织针上成圈,其余线圈为不编织;

花型循环第16路的第1、5、9、13、17、21、25个线圈在上针盘的织针上成圈,第16、18、20、22、24、26、28个线圈在下针筒的织针上成圈,其余线圈为不编织;

花型循环第17路的第3、7、11、15、19、23、27个线圈在上针盘的织针上成圈,第16、18、20、22、24、26、28个线圈在下针筒的织针上成圈,其余线圈为不编织;

花型循环第18路的第2、4、6、8、10、12、14、16、18、20、22、24、26、28个线圈在下针筒的织针上成圈,其余线圈为不编织。

其喂纱为:各路均为64N的腈纶与粘胶的混纺纱单纱喂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