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色纺涤丝表里换层提花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68188发布日期:2018-09-18 19:43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成纤聚合物制品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色纺涤丝表里换层提花面料。



背景技术:

色织面料是指织物中的经纬纱中都有染色或部分染色的面料。通常面料的印染程序为:织成坯布→练→漂→染→定型→拉幅→后整理,而现在无论采用何种上染方式,如采用绿色上染剂等,都不可避免的会造成印染废水等污染。而随着目前国家提出了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的理念,如果能在对色织面料上色的同时,又不需要经过上染步骤,符合了改造传统纺织行业的绿色理念,更加有利于提升企业的行业地位。

此外,现有的涤丝面料往往抗皱性和保形性很好,具有较高的强度与弹性恢复能力,其坚牢耐用、抗皱免烫,易洗快干,价格低廉等特点,但是由于其材料吸湿性较差,使其产生严重的静电,这限制了涤丝面料的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色纺涤丝表里换层提花面料。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色纺涤丝表里换层提花面料,包括由外层经纱与外层纬纱交织而成的双层结构的第一单元部和第二单元部,所述的外层经纱包括第一经纱和第二经纱,所述的外层纬纱包括采用上色涤纶丝材质的第一纬纱和第二纬纱,其中,

在第一单元部,其表层结构由第一经纱和第一纬纱浮沉编织而成,里层结构由第二经纱和第二纬纱浮沉编织而成;

在第二单元部,其表层结构由第二经纱和第二纬纱浮沉编织而成,里层结构由第一经纱和第一纬纱浮沉编织而成;

在第一单元部和第二单元部的表层结构和里层结构之间还设有定位纱线,所述定位纱线从任意相邻两根第一纬纱或第二纬纱之间喂入,并分别绕过相对的第一经纱和第二经纱,使得表层结构和里层结构相对固定。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纬纱和第二纬纱在垂直于面料方向上一一对应,第一经纱和第二经纱在垂直于面料方向上则交错布置。

优选的,所述的定位纱线为导电纤维纱线。

优选的,在第一单元部和第二单元部,第一经纱与第一纬纱采用过一压一的方式循环浮沉编织。

优选的,在第一单元部和第二单元部,第二经纱与第二纬纱采用过二压二的方式循环浮沉编织。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经纱和第二纬纱均为3D尼龙丝。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纬纱为150D上色涤纶丝;

所述的第二纬纱为60D上色涤纶丝。

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及的过一压一等表述的意思即为,每根经纱过一根纬纱,再压一根纬纱,其余等也依次类推。

本实用新型在编织时,将经纱和纬纱都分为两种,通过两种经纱分别各自组合编织形成表里层结构,然后,通过第一单元部和第二单元部的表面换层编织,即在第二单元部,将第一单元部中位于表层的经纱和纬纱拉至里层编织,位于里层的经纱和纬纱拉至表层编织,再通过合理布置第一单元部和第二单元部等的形状大小,即可制成特定花型的再生棉表里换层提花面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第一单元部和第二单元部的编织方式正好表里相反,使得整个提花面料图案在两面变相对称,此种面料特别适合于作双面使用布料。

(2)本实用新型的双层组织的表层结构和里层结构之间还采用定位纱线固定,这样,减少了表层与里层之间的微摩擦,进而减少了电荷的生产,有效了减轻了静电现象的发生。

(3)定位纱线采用导电纤维,可以及时将面料所产生的静电释放掉,继而进一步提高了面料的防静电能力。

(4)表层和里层结构的经纱交错布置,可以有效减少双层编织段中垂直通孔的形成,进而提高了面料的保暖效果。

(5)本实用新型的纬纱所采用的上色涤纶丝为在涤纶丝纺丝时即加入色母粒,然后牵丝,即实现了对纱线上色,这样,减少了面料编织完成后还需要上染的步骤,实现了零污染、省水、省能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径向编织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纬向编织示意图;

图中,1-第一单元部,2-第二单元部,31-第一经纱,32-第二经纱,41-第一纬纱,42-第二纬纱,5-定位纱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色纺涤丝表里换层提花面料,包括由外层经纱与外层纬纱交织而成的双层结构的第一单元部1和第二单元部2,外层经纱包括第一经纱31和第二经纱32,外层纬纱包括采用上色涤纶丝材质的第一纬纱41和第二纬纱42,其中,

在第一单元部1,其表层结构由第一经纱31和第一纬纱41浮沉编织而成,里层结构由第二经纱32和第二纬纱42浮沉编织而成;

在第二单元部2,其表层结构由第二经纱32和第二纬纱42浮沉编织而成,里层结构由第一经纱31和第一纬纱41浮沉编织而成;

在第一单元部1和第二单元部2的编织过程中,第一经纱31与第一纬纱41采用过一压一的方式循环浮沉编织,在第一单元部1和第二单元部2,第二经纱32与第二纬纱42采用过二压二的方式循环浮沉编织,参见图1所示。

在第一单元部1和第二单元部2的表层结构和里层结构之间还设有定位纱线5,定位纱线5为导电纤维纱线,定位纱线5从任意相邻两根第一纬纱41或第二纬纱42之间喂入,并分别绕过相对的第一经纱31和第二经纱32,使得表层结构和里层结构相对固定,第一纬纱41和第二纬纱42在垂直于面料方向上一一对应,第一经纱31和第二经纱32在垂直于面料方向上则交错布置,如图2所示。

本实施例中,第一经纱31和第二纬纱42均为3D尼龙丝,第一纬纱41为150D上色涤纶丝;第二纬纱42为60D上色涤纶丝。

本实施例中所提及的过一压一等表述的意思即为,每根经纱过一根纬纱,再压一根纬纱,其余等也依次类推。

本实施例在编织时,将经纱和纬纱都分为两种,通过两种经纱分别各自组合编织形成表里层结构,然后,通过第一单元部1和第二单元部2的表面换层编织,即在第二单元部2,将第一单元部1中位于表层的经纱和纬纱拉至里层编织,位于里层的经纱和纬纱拉至表层编织,再通过合理布置第一单元部1和第二单元部2等的形状大小,即可制成特定花型的再生棉表里换层提花面料。此外,为了减少表层和里层结构的相对运动,两层结构采用定位纱线5相对固定住。

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使用实用新型。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揭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