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再生棉表里换层提花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68176发布日期:2018-09-18 19:43阅读:52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提花面料,尤其是涉及一种再生棉表里换层提花面料。



背景技术:

在纺织品生产领域,每天都会产生大量下脚料,这些下脚料就产生了巨大的商机。可能在大多数人的眼里,下脚料就是垃圾,没有什么实际用途。也有很多企业都选择对下脚料潦草了事,或丢弃在垃圾堆,或一把火烧掉,或低价卖给回收站等等。

通过对旧衣服、废弃棉花、工业下架了等的回收,重新开纤、纺纱即可制成再生棉。随着国家大力倡导循环经济,再生棉的产生和利用也为传统的纺织行业带来了新的商机。很多企业瞄准市场并抓住机会,将下脚料变废为宝,大力开拓市场,使再生棉成为企业新的利润提升点。而目前,行业内尚无利用再生棉编织提花面料的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再生棉表里换层提花面料。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再生棉表里换层提花面料,所述提花面料采用同一经纱和同一纬纱编织而成,其包括循环往复连接的双层结构的第一单元部和第二单元部,以及过渡连接两者的连接单元部,所述的经纱分为第一经纱和第二经纱,所述的纬纱包括再生棉材质的第一纬纱和第二纬纱,其中,

在第一单元部,其表层结构由第一经纱和第一纬纱浮沉编织而成,里层结构由第二经纱和第二纬纱浮沉编织而成;

在第二单元部,其表层结构由第二经纱和第二纬纱浮沉编织而成,里层结构由第一经纱和第一纬纱浮沉编织而成;

在连接单元部,第一纬纱与第二纬纱按1:1间隔排列,第一经纱和第二经纱合作一股并按照每过一根第一纬纱和一根第二纬纱,再压一根第一纬纱和一根第二纬纱的方式循环浮沉编织。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经纱和第二经纱均采用150D的中空涤纶丝。中空涤纶丝由于中间的中空部分的存在,其既能起到弹性缓冲的作用,可以增加整个面料的柔弹性,此外,在静止时,中空部分还能储存部分空气,可以提高提花面料的保暖性能。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纬纱的纱支为32S;

第二纬纱由两根纱支分别为7S和16S的再生棉纱组成。

优选的,提花面料中,经密为64根/cm,纬密为28根/cm。

优选的,在第一单元部和第二单元部,第一经纱与第一纬纱按照每根第一经纱过一根第一纬纱,再压一根第一纬纱的方式循环浮沉编织,

第二经纱与第二纬纱也按照每根第二经纱过一根第二纬纱,再压一根第二纬纱的方式循环浮沉编织。

优选的,在连接单元部分别接触所述第一单元部和第二单元部的位置处,第一经纱和第二经纱合成一股后,先绕一根第一纬纱和一根第二纬纱一圈后,再与第一纬纱和第二纬纱进行编织。

本实用新型在编织时,将经纱和纬纱都分为两种,通过两种经纱分别各自组合编织形成表里层结构,然后,通过第一单元部和第二单元部的表面换层编织,即在第二单元部,将第一单元部中位于表层的经纱和纬纱拉至里层编织,位于里层的经纱和纬纱拉至表层编织,再通过合理布置第一单元部和第二单元部等的形状大小,即可制成特定花型的再生棉表里换层提花面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纬纱采用再生棉纱,再生棉纱主要利用废弃衣物开纤、纺丝而成,成本低,手感柔软。

(2)第一单元部和第二单元部的编织方式正好表里相反,使得整个提花面料图案在两面变相对称,此种面料特别适合于作双面使用布料。

(3)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连接单元部则采用单层式织法,这样,连接单元部的厚度明显低于第一单元部和第二单元部,通过此种设计方式,实现了采用同一股纱线编织成了具有拼接感觉的单元片状布料。

(4)连接单元部的过渡的两端位置采用绕线的方式编织,不仅能增加连接单元部与第一单元部、第二单元部的连接强度,也便于形成区分的界线。

(5)第二纬纱包括两种不同规格的较粗的再生棉纱,第一纬纱采用单规格的较细的,这样,较粗的第二纬纱与第二经纱编织成多孔结构,第一纬纱则与第一经纱编织成致密触摸柔软厚实的结构,使得整块面料的表里层触感更加鲜明,表面更加具有层次变化的触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提花面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编织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单元部,2-第二单元部,3-连接单元部,4-经纱,41-第一经纱,42-第二经纱,5-纬纱,51-第一纬纱,52-第二纬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再生棉表里换层提花面料,如图1和图2所示,提花面料采用同一经纱和同一纬纱编织而成,其包括循环往复连接的双层结构的第一单元部1和第二单元部2,以及过渡连接两者的连接单元部3,经纱分为第一经纱41和第二经纱42,纬纱分为第一纬纱51和第二纬纱52,其中,

在第一单元部1,其表层结构由第一经纱41和第一纬纱51浮沉编织而成,里层结构由第二经纱42和第二纬纱52浮沉编织而成;

在第二单元部2,其表层结构由第二经纱42和第二纬纱52浮沉编织而成,里层结构由第一经纱41和第一纬纱51浮沉编织而成;

在连接单元部3,第一纬纱51与第二纬纱52按1:1间隔排列,第一经纱41和第二纬纱52合作一股并按照每过一根第一纬纱51和一根第二纬纱52,再压一根第一纬纱51和一根第二纬纱52的方式循环浮沉编织。

本实施例中,第一经纱41和第二经纱42均采用150D的中空涤纶丝。中空涤纶丝由于中间的中空部分的存在,其既能起到弹性缓冲的作用,可以增加整个面料的柔弹性,此外,在静止时,中空部分还能储存部分空气,可以提高提花面料的保暖性能。

第一纬纱51采用32S的再生棉纱;

每股第二纬纱52由1根16S的再生棉纱和1根7S的再生棉纱组成。

提花面料中,经密为64根/cm,纬密为28根/cm。

在第一单元部1和第二单元部2,第一经纱41与第一纬纱51按照每根第一经纱41过一根第一纬纱51,再压一根第一纬纱51的方式循环浮沉编织,

第二经纱42与第二纬纱52也按照每根第二经纱42过一根第二纬纱52,再压一根第二纬纱52的方式循环浮沉编织。

在连接单元部3分别接触第一单元部1和第二单元部2的位置处,第一经纱41和第二经纱42合成一股后,先绕一根第一纬纱51和一根第二纬纱52一圈后,再与第一纬纱51和第二纬纱52进行编织。

本实施例在编织时,将经纱和纬纱都分为两种,通过两种经纱分别各自组合编织形成表里层结构,然后,通过第一单元部1和第二单元部2的表面换层编织,即在第二单元部2,将第一单元部1中位于表层的经纱和纬纱拉至里层编织,位于里层的经纱和纬纱拉至表层编织,再通过合理布置第一单元部1和第二单元部2等的形状大小,即可制成特定花型的再生棉表里换层提花面料。

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使用实用新型。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揭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