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6235阅读:3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布,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防滑效果的布。
背景技术
一般脚踏用的布或放置于桌面上以垫放器具的布通常具有一布质的吸水层,及一胶合粘贴于吸水层底面并由防滑材质制成的防滑层。使得该布放置在地面或桌面时,可防止其与地面或桌面产生滑动。
但是由于防滑层披覆粘贴在吸水层底面,当吸水层沾湿时,其中的水分受防滑层阻挡而不能往下渗流或风干,透水性及透气性不佳,使得吸水层内部会生长霉菌或发出臭味。
此外,防滑层是以胶合的方式固定在吸水层底面,使用日久后,吸水层及防滑层间的胶合处易因潮湿等因素而脱胶,造成防滑层脱离吸水层底面,缩短使用大寿命。另外,防滑层是以整面披覆的方式胶合于吸水层底面,制作防滑层须较多的防滑材料,制造成本也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防滑、较佳透气性及较长使用寿命等效果的布。
本实用新型的布包含一布本体,及一固定在布本体底面的防滑单元,布本体是由多根经纱绳与多数纬纱绳相互偏织而成。
其特征在于防滑单元具有多根间隔排列固定于布本体底面并由防滑材质制成的防滑绳,每一防滑绳穿伸过布本体的经纱绳与纬纱绳间。
利用穿伸过布本体底面的经纱绳与纬纱绳间的防滑绳以增加布本体底面与地面间的摩擦力,达到防滑的效果又可避免防滑绳脱离布本体,且防滑绳的间隔空间大,可维持布本体的通风性又可节省制造材料,降低成本。


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布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布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是该第一实施例的仰视图;图3是该第一实施例的侧面剖视图;及图4是本实用新型布的第二实施例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与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布的第一实施例具有防滑的效果,并包含一布本体2,及一设置于布本体2底面的防滑单元3。
该布本体2是由多根经纱绳21与多根纬纱绳22相互编织而成。每一经纱绳21及每一纬纱绳22都是由多根纱纤维23并列组成条绳状。经纱绳21前后直向排列后,再以纬纱绳22左右横向间隔穿梭经纱绳21,以编织成布本体2。
防滑单元3具有多根间隔排列固定于布本体2底面并由防滑材质制成的防滑绳31,本实施例中该防滑绳31是由聚丙烯(PP)材质所制成。每一防滑绳31依特定方向穿过布本体2底面的部分经纱绳21与纬纱绳22间而定位,以使大部分的防滑绳31如图2所示位于纬纱绳22下方。
当布被放置于地面或桌面上的使用状态时,布本体2是朝上设置,具有吸附水分的作用,而防滑绳31均匀地分布于布本体2底面且可与地面或桌面接触,虽然每一防滑绳31与地面或桌面接触的面积有限,但是由于所有的防滑绳31分布于布本体2底面,因此,实际上是以防滑绳31与地面或桌面接触,使得布的底面具有一定程度的防滑效果。
值得进一步说明的是,每两防滑绳31间具有间隙存在,且布体2不会直接与地面或桌面接触,也就是说布本体2上下方向的透气性佳,当布本体2吸附有水分时较容易风干而保持干燥,若较多的水施加于布本体2而无法完全吸附时,水分会通过每两防滑绳31间的间隙残留于地面或桌面,使布本体2不会长时间残留水分,可减少霉菌滋生,较为卫生。
另外,由于防滑单元3的防滑绳31穿过部分经纱绳21与纬纱绳22间,防滑绳31不会如一般防滑布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脱胶而脱离布本体2的底面,可延长使用寿命,此外,间隔排列的防滑绳31较一般整层式的防滑层节省材料,不但可降低制造成本,也较为环保。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布的第二实施例的构造大致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其不同处在于防滑单元3的防滑绳31是穿过布本体2底面的部分经纱绳21与纬纱绳22间,并围绕成特殊型状,以增加底面的美观性。
综观上述,本实用新型布利用穿过布本体2底面的经纱绳21与纬纱绳22间的防滑绳31以增加布本体2底面与地面间的摩擦力,达到防滑的效果又可避免防滑绳31脱离布本体2,且防滑绳31的间隔空间大,可维持布本体2的通风性又可节省制造材料,所以的确非常实用。
权利要求1.一种布,包含一布本体,及一固定于布本体底面的防滑单元,布本体是由多根经纱绳与多根纬纱绳相互编织而成;其特征在于该防滑单元具有多根间隔排列固定于布本体底面并由防滑材质制成的防滑绳,每一防滑绳穿过布本体的经纱绳与纬纱绳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其特征在于布本体的每一经纱绳是由多根纱纤维并列组成条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其特征在于布本体的每一纬纱绳是由多根纱纤维并列组成条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其特征在于防滑单元的防滑绳是由聚丙烯材质所制成。
专利摘要一种布,包含一布本体,及一设置于布本体底面的防滑单元。该布本体是由多根经纱绳与多根纬纱绳相互编织而成。该防滑单元具有多根间隔排列固定于布本体底面并由防滑材质制成的防滑绳,每一防滑绳穿伸过布本体底面的经纱绳与纬纱绳间。利用防滑绳以增加布本体底面与地面间的摩擦力,达到防滑的效果,且防滑绳的间隔空间大,可维持布本体的通风性。
文档编号D03D15/00GK2903117SQ20062011226
公开日2007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06年5月24日 优先权日2006年5月24日
发明者曾昆玉 申请人:达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