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红外反射功能的织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50597发布日期:2018-06-08 21:43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创新纺织品领域,涉及一种具有红外反射功能的织物。



背景技术:

热量主要通过三种途径向外传播:热传递、对流和红外热辐射。目前衣物保暖的途径是将皮肤与空气隔绝起来,减少对流损失热量;以及通过填充棉花或羽绒等方式储存空气,利用空气的隔热性能减少热传递的损失。但是对于第三种热量传播方式,红外热辐射,现有的织物都没有防护效果。因此,在织物表面涂覆一种具有红外反射功能的膜层,能够使织物在热传递、对流和红外热辐射这三个方面减少热量损失,会成为一种可以被广泛应用的保暖新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红外反射功能的织物,使所有纺织产品能够对红外辐射具有较强的阻挡性能。使用这种织物制成的衣物内胆,可以将人体散发出的红外线热辐射反射回人体,减少热量的损失,达到更好的保暖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采用磁控溅射真空沉积方法,在织物表面沉积复合膜层,所述的复合膜层由底层氧化钛层、氧化锌层、银层、镍铬层、顶层氧化钛层组成,并由各层从纺织物表面向外依次堆叠而成。其中,底层氧化钛层是很好的过渡层,它将织物和氧化锌层紧密结合,同时它还是底层保护层,可以阻挡空气从纺织物一侧对整个复合膜层进行侵蚀氧化;氧化锌层是银层完美成膜的关键基层;银层是最重要的红外反射的功能层,因为金属银对于500nm以上的电磁波(包括部分可见光和全部的红外线)有稳定的,几乎100%的反射;镍铬层是银层的保护层,防止银层在顶层氧化钛层的溅射过程中被溅射气体——氩氧混合气体所氧化,同时镍铬层也具有一定的红外反射功能;顶层氧化钛层是顶层保护层,阻挡空气从膜层一侧进行侵蚀氧化。

上述复合膜层中,底层氧化钛层的厚度为1~60nm,氧化锌层的厚度为1~20nm,银层的厚度为1~30nm,镍铬层的厚度为1~30nm,顶层氧化钛层的厚度为1~60nm,即所有膜层均为纳米级薄膜。

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复合膜层的结构为TiO2/ZnO/Ag/NiCr/TiO2,各膜层的厚度分别为25nm/5nm/12.2nm/1.2nm/28nm。

作为另外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复合膜层的结构为TiO2/ZnO/Ag/NiCr/TiO2,各膜层的厚度分别为21nm/4.5nm/13nm/5.8nm/35nm。

作为另外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复合膜层的结构为TiO2/ZnO/Ag/NiCr/TiO2,各膜层的厚度分别为20nm/4.2nm/12.9nm/4nm/39nm。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应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势:可以快速、大规模使所有织物具有红外反射功能,达到更好的保暖效果。而且过程中没有任何的化学添加、水污染或空气污染的问题,是环境友好型生产方式,所采用的材料也都是人体内存在的,对人体不存在任何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具有红外反射功能的织物的截面示意图。

其中1为织物基底,2为底层氧化钛层,3为氧化锌层,4为银层,5为镍铬层,6为顶层氧化钛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阐述。

参见附图1所示的截面示意图,包括织物基底1,底层氧化钛层2,氧化锌层3,银层4,镍铬层5和顶层氧化钛层6。其中底层氧化钛层2的厚度为1~60nm,氧化锌层3的厚度为1~20nm,银层4的厚度为1~30nm,镍铬层5的厚度为1~30nm,顶层氧化钛层6的厚度为1~60nm。

在该复合膜层中,其中氧化锌层3是重要的打底基层,它可以使银层4更均匀平整,从而具有更好的红外反射性能。氧化钛这种稳定的,致密的,高折射率的材料作为底层2和顶层6,可以在上下两面阻挡空气对整个膜层的侵蚀氧化。镍铬层5是银层4的保护层,防止在溅射顶层氧化钛层6时,溅射气体——氩氧混合气体对银层4的氧化。

以下表1给出具体实施例予以说明:

表1

从表1实施例1、2、3和普通棉布、丝绸和芳纶的对比可以看出,表面覆膜的织物,都具有较高的红外线反射率,而且随着银层厚度的增加,反射率也在增大。这种织物作为衣物的内胆,可以将人体散发出的红外线热辐射反射回人体,减少热量的损失,达到更好的保暖效果。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内容并具体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出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