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调温防水透湿面料处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398953发布日期:2019-04-13 01:02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的是纺织品面料后整理技术,具体涉及的是纺织面料的处理方法,经处理后使面料具有优异的智能调温性、防水性、透湿性,且手感柔软、耐寒、耐水洗、耐老化。



背景技术:

传统的保暖、凉爽面料在温度调节作用上,都是被动的、无法自调控制的,对冷热环境不能自主调整。

随着人们户外、运动、旅游活动的增多,舒适及兼具防护的面料需求也日益增加。户外、运动面料已不仅仅限于能防雨水、能排出汗汽,综合具有防水、透湿、智能调温效果的面料更能增加穿着的舒适性,实现“空调服”效果,在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或运动产生大量热量时,使穿着者避免过快的体温上升或过快的体温下降,同时面料又具有透湿性,能及时排出人体产生的汗汽,为人体提供一个更加舒适的微气候环境。

智能调温面料能通过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自动吸收、存储、分配和放出热量,防止剧烈的温度变化,从而控制身体热量,既不会太热,也不会太冷,创造舒适自在的温度环境。这种吸热和放热过程是自动的、可逆的、无限次的,所以称为“智能调温面料”。

cn201210102409.5公开的智能调温面料,所述面料由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经纱由智能调温纱线和超细纤维纱线构成,纬纱由智能调温纤维纱线和牛奶纤维纱线构成,面料柔软舒适,主要用作贴身面料,和皮肤接触后能存储一定的热量,而当环境温度降低时,又会自动将存储的热量释放出来起到调温作用。但所述智能调温面料不具备防水透湿功能。

cn201220428972.7公开的智能调温面料,是在棉纤维外层增设智能调温层,使面料具有调温效果,采用椭圆形的棉纤维和椭圆环形的智能调温纤维层的结构,增加了面料与皮肤的接触面积,使面料的调温效果好。但所述智能调温面料不具备防水透湿功能。

cn201510630047.0公开的一种热湿智能调节面料及其制备方法,其中热调节功能通过相变材料实现,湿度调节功能通过纱线不同段的亲水性不同所导致的单向导湿功能实现。所述面料通过绞纱喷染或段染工艺,在同一根纱线上的不同段功能性不同,有的段亲水,有的段拒水,至少某一段含有相变材料。所述面料可对温度和湿度进行调节,但不具备防水功能。

目前,综合具有智能调温、防水、透湿,且手感柔软、耐寒、耐水洗、耐老化效果的面料生产处理方法未见有相关技术的公开资料。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调温、防水、透湿,且手感柔软、耐寒、耐水洗、耐老化面料处理方法。

本发明智能调温防水透湿面料处理方法:

(1)底涂胶制备

原料按重量配比

将分散剂0.2-1.0份、消泡剂0.1-0.2份加入水20-40份中,搅拌充分溶解,然后加入相变调温微胶囊粉20-50份,分散至完全均匀;再加入水性防水透湿涂层底胶50-80份,搅拌均匀,再加入高弹脂肪族聚氨酯乳液3.0-5.0份、聚醚改性硅氧烷共聚物0.5-1.0份、三聚氰胺交联剂1.0-4.0份、氮丙啶交联剂1.0-3.0份、封端交联促进剂1.0-3.0份、异辛酸铋0.5-1.0份,完全搅拌均匀,过滤出料,得底涂胶;

(2)面涂胶制备

原料按重量配比

将分散剂0.2-1.0份、消泡剂0.1-0.2份加入水10-30份中,搅拌充分溶解,然后加入相变调温微胶囊粉10-40份,分散至完全均匀;再加入水性防水透湿涂层面胶60-90份,搅拌均匀,再加入高弹脂肪族聚氨酯乳液3.0-5.0份、聚氨酯弹性粉1.0-3.0份、聚乙烯蜡粉0.5-1.5份、聚醚改性硅氧烷共聚物0.5-1.0份,完全搅拌均匀,过滤出料,得面涂胶;

(3)对面料进行拒水整理,沾水等级≥4级;

(4)对拒水整理后的面料用轧光机进行轧光,压力9-11mpa,温度100-180℃,车速20-30m/min;

(5)底胶涂层:将上述步骤(1)制得的底涂胶用浮刀式涂层机涂覆在上述步骤(4)处理后的面料上,110-130℃烘干1.5-2.0分钟,干增重30-80g/m2

(6)面胶涂层:将上述步骤(2)制得的面涂胶用浮刀式涂层机涂覆在上述步骤(5)处理后的面料上,130-150℃烘干1.5-2.0分钟,干增重20-40g/m2

上述水性防水透湿涂层底胶,选自辽宁恒星精细化工有限公司产品水性防水透湿底胶fs-780、辽宁恒星精细化工有限公司产品水性防水高透湿底胶fs-760其中之一或两种混合使用;

上述水性防水透湿涂层面胶,选自辽宁恒星精细化工有限公司产品水性防水透湿面胶fs-781;

上述分散剂,为聚丙烯酸钠盐类分散剂;

上述消泡剂,为矿物油类消泡剂;

上述相变调温微胶囊粉,相变区间23-33℃;粒径0.5-5.0微米;选自其中之一相变点或两种相变点或多种相变点混合使用;

上述高弹脂肪族聚氨酯乳液,可选辽宁恒星精细化工有限公司产品pu树脂sc-p680;

上述聚醚改性硅氧烷共聚物,可选迈图新材料公司产品coatosil2812;

上述三聚氰胺交联剂,可选辽宁恒星精细化工有限公司产品df-810;

上述氮丙啶交联剂,cas号57116-45-7,市售;

上述封端交联促进剂,解封温度110-130℃;

上述异辛酸铋,cas号67874-71-9,市售;

上述聚氨酯弹性粉,粒径<5.0微米;

上述聚乙烯蜡粉,粒径<5.0微米。

本发明实现了面料具有良好的防水透湿功能的同时,具备优异的智能调温性,且手感柔软、耐寒、抗老化、耐水洗,使获得的面料不仅可防雨水、可排汗汽,同时具有可逆的吸收热量和释放热量的功能,可主动智能地调节身体温度,达到人体穿着更加舒适的目的。

本发明选用的防水透湿底胶fs-780,防水高透湿底胶fs-760,防水透湿面胶fs-781,是水性体系,安全环保,且综合性能优异。

(1)所选fs-780、fs-760、fs-781都是脂肪族聚氨酯,其脂肪族二异氰酸酯上具有环状结构,环状结构刚性强,成膜致密、连续、强韧,耐水冲击性强,耐水压高,成膜致密也会增加涂层的牢度及耐划伤性。

在高温交联反应时,聚氨酯与相变调温微胶囊的囊壁材料有化学键合作用,即使大量的粉体加入,仍能保持优异的成膜性,解决了大量粉体加入耐水压降低和牢度下降问题;

(2)所选fs-780、fs-760、fs-781具有亲水链段,是亲水导湿型透湿胶。这些亲水基团借助氢键和其它分子间力的作用,在水分子浓度较高的一侧吸附水分子,然后向水分子浓度较低的另一侧扩散,到达另一侧表面时,水分子解吸蒸发,通过吸附-扩散-解吸过程完成水蒸汽排放,具有很好的透湿性;相变调温微胶囊粉加入后,在分散剂作用下,无粉粒聚集,均匀嵌入聚氨酯链段中,亲水通道仍保持,透湿量影响小;

(3)所选fs-780、fs-760、fs-781都是脂肪族聚氨酯,其脂肪族二异氰酸酯上没有苯核,不含双键,形成不了发色的醌式结构,不会黄变,耐光性、耐老化性好,可长期在室外使用;

(4)所选fs-760、fs-780、fs-781聚氨酯主链上含有硅氧烷结构,硅氧烷结构除具柔软性之外,提供成膜干爽性,涂层后达到软而不粘;硅氧烷的另一个重要特性耐高低温性,在温度降至-50℃甚至更低时,链段仍能旋转运动,耐低温性好;另外,硅氧烷链段接触角低,具有疏水性,具有一定的荷叶效应,使聚氨酯成膜增加耐水性,提高水压及耐洗性方面有贡献。

本发明选用的相变调温微胶囊粉,是用包覆技术制成的液固相变类型的调温微胶囊粉体,经微胶囊包覆后,可防止相变芯材暴露在外界环境中,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保持相变材料储能释能的高效性。选择23-33℃相变区间材料,目的在于保持恒定的皮肤温度。单一相变点调温材料使用或混合相变点调温材料使用,目的在于灵活控制相变温度控制范围。以防水透湿型聚氨酯为载体,将相变调温微胶囊粉涂覆于面料上,当面料所在外界环境温度升高时,相变材料从固态变为液态吸收热量,降低了体表温度。相反,当外界环境温度降低时,相变材料从液态变为固态放出热量,减少了人体向周围放出的热量,以保持人体正常体温,为人体提供舒适的“衣内微气候”环境,使人体始终处于一种舒适的状态。

本发明选用的高弹脂肪族聚氨酯乳液具有优异的回弹性,引入底涂胶、面涂胶中,一方面增加配方中成膜物,增强成膜交联度,提高水洗牢度;另一方面高弹脂肪族聚氨酯乳液的引入,增加了对相变微胶囊粉体的包覆与保护。相变材料在相转变时体积变化将导致胶囊体发生收缩和膨胀,其所产生的机械应力会导致胶囊体破裂,所选高弹脂肪族聚氨酯乳液成膜具有非常好的拉伸回弹性,均匀包裹在胶囊体外,可大大缓冲胶囊体收缩或膨胀时产生的碰撞,减轻碰撞产生的机械应力,保护胶囊体不破裂。

本发明选用的聚醚改性硅氧烷共聚物,为侧链或线性结构,结构中含有羟基反应基团。含有的羟基可与防水透湿底胶fs-780、fs-760及防水透湿面胶fs-781的氨酯键产生交联反应,形成聚氨酯网状结构,结构牢固紧密,保持优异的成膜牢度。所选聚醚改性硅氧烷共聚物可提高成膜滑爽性、柔软性、耐低温性,并能提高底材润湿性,有利于涂层胶涂刮。

本发明底涂胶中选用的氮丙啶交联剂,属于双组份型交联剂,为三官能度交联剂,含有的活性基团为氮丙啶基团和羟基基团,可与聚氨酯中的羧基、氨酯基、氨基等基团反应,获得好的交联度;所选氮丙啶交联剂为低温交联剂,110-130℃即可开始交联反应,获得较为干爽的涂层底层。与三聚氰胺交联剂共用,加快反应速度,保证150℃条件下,面胶与底胶充分交联,获得好的成膜牢度。130-150℃低温条件反应,可避免高温对相变调温微胶囊囊壁及相变芯材的破坏,保证相变调温微胶囊粉的高效性。两种交联剂共用,即保证了成膜牢度,又保护了相变调温微胶囊粉体,解决了水性防水透湿胶高温(160-170℃)可获得好的牢度与相变调温微胶囊低温(≦150℃)才能不被破坏的矛盾。

本发明底涂胶中选用的封端交联促进剂解封温度为110-130℃,可获得更稳定的涂层胶。在配制涂层胶过程中及夏季配胶操作时,胶体温度会升高,所选封端交联促进剂,可减缓交联反应的进行,保证胶体的稳定性,使胶体在涂覆于织物上以后,进入烘箱达到110-130℃时,达到解封温度,开始发挥促进反应的作用。

本发明所选异辛酸铋,起到催化聚氨酯反应成膜的作用,加快聚氨酯成膜速度,促进异氰酸酯基与羟基反应。异辛酸铋有优异的耐水解稳定性,降低与水反应的选择性,在水性聚氨酯体系中,减少水与异氰酸酯基的副反应,对nco/oh选择性更好,制成的聚氨酯力学性能好,使聚氨酯成膜更强韧,达到牢度好、耐洗的目的。

本发明面涂胶中选用的聚氨酯弹性粉,弹性好,并具有细腻手感。不但可提供细腻的表面手感,其优异的弹性可有效缓解相变调温微胶囊粉相转变时收缩或膨胀所产生机械应力,起到辅助保护相变调温微胶囊粉的作用;聚氨酯弹性粉与高弹脂肪族聚氨酯乳液、水性防水透湿涂层底胶、水性防水透湿涂层面胶具有相似结构,130-150℃焙烘过程中,能够有效融合,获得好的牢度。

本发明面涂胶中选用的聚乙烯蜡粉,具有细腻蜡质滑爽手感,且具有优异的耐寒性、耐热性、耐化学性、耐磨性。聚乙烯蜡在体系中的水高温挥发过程中能迁移到涂膜表层,提供成膜表面滑爽手感及耐磨性。所选聚乙烯蜡粉与聚氨酯弹性粉、聚醚改性硅氧烷共聚物协效,提供细腻、滑爽、干爽的表面手感,增强涂层表面的抗粘连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底涂胶的选配、面涂胶的选配,防水整理、轧光、一底一面涂层工艺处理,使选配的底涂胶在110-130℃条件下,在三聚氰胺交联剂、氮丙啶交联剂的作用下,在封端交联促进剂、异辛酸铋的催化下,高弹脂肪族聚氨酯乳液、聚醚改性硅氧烷共聚物有效键合在水性防水透湿底胶主链上,并将相变调温微胶囊粉紧紧地、均匀地包裹;使选配的面涂胶在130-150℃条件下,聚氨酯弹性粉、聚醚改性硅氧烷共聚物有效键合在水性防水透湿面胶主链上,并将相变调温微胶囊粉紧紧地、均匀地包裹;在形成面层的同时,高温作用下,选配的底涂胶与面涂胶充分反应交联,形成巨大的网状结构,各原料协同作用,成膜紧密而强韧,形成牢度优异的涂层膜,实现了面料同时具有优异的防水性、透湿性、智能调温性,并保持面料手感柔软、耐水洗、耐寒、抗老化性能,获得穿着舒适的智能调温防水透湿面料。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底涂胶制备

将分散剂0.5份、消泡剂0.15份加入水30份中,搅拌,充分溶解,然后慢慢加入相变点26℃的相变调温微胶囊粉50份,分散至完全均匀;再加入水性防水透湿底胶(fs-760)为70份,搅拌均匀,再加入高弹脂肪族聚氨酯乳液5.0份、聚醚改性硅氧烷共聚物0.7份、三聚氰胺交联剂2.0份、氮丙啶交联剂2.0份、封端交联促进剂1.5份,异辛酸铋0.6份,完全搅拌均匀,过滤出料,得底涂胶;

(2)面涂胶制备

将分散剂0.3份、消泡剂0.1份加入水20份中,搅拌,充分溶解,然后慢慢加入相变点26℃的相变调温微胶囊粉30份,分散至完全均匀;再加入水性防水透湿面胶(fs-781)为60份,搅拌均匀,再加入高弹脂肪族聚氨酯乳液3.0份、聚氨酯弹性粉2.5份、聚乙烯蜡粉1.0份,聚醚改性硅氧烷共聚物0.6份,完全搅拌均匀,过滤出料,得面涂胶;

(3)对240t春亚纺涤纶面料进行拒水整理,沾水等级≥4级;

(4)对拒水整理后的面料用轧光机进行轧光,压力10mpa,温度110℃,车速25m/min;

(5)底胶涂层:将上述步骤(1)制得的底涂胶用浮刀式涂层机涂覆在上述步骤(4)处理后的面料上,110-130℃烘干2.0分钟,干增重80g/m2

(6)面胶涂层:将上述步骤(2)制得的面涂胶用浮刀式涂层机涂覆在上述步骤(5)处理后的面料上,130-150℃烘干2.0分钟,干增重35g/m2

实施例2

(1)底涂胶制备

将分散剂0.4份、消泡剂0.15份加入水25份中,搅拌,充分溶解,然后慢慢加入相变点32℃的相变调温微胶囊粉40份,分散至完全均匀;再加入水性防水透湿底胶(fs-780)为50份,搅拌均匀,再加入高弹脂肪族聚氨酯乳液4.0份、聚醚改性硅氧烷共聚物0.8份、三聚氰胺交联剂3.0份、氮丙啶交联剂3.0份、封端交联促进剂2.0份,异辛酸铋0.8份,完全搅拌均匀,过滤出料,得底涂胶;

(2)面涂胶制备

将分散剂0.4份、消泡剂0.1份加入水20份中,搅拌,充分溶解,然后慢慢加入相变点32℃的相变调温微胶囊粉40份,分散至完全均匀;再加入水性防水透湿面胶(fs-78)1为70份,搅拌均匀,再加入高弹脂肪族聚氨酯乳液5.0份、聚氨酯弹性粉2.0份、聚乙烯蜡粉1.5份,聚醚改性硅氧烷共聚物0.7份,完全搅拌均匀,过滤出料,得面涂胶;

(3)对涤棉80/20混纺面料进行拒水整理,沾水等级≥4级;

(4)对拒水整理后的面料用轧光机进行轧光,压力10mpa,温度110℃,车速25m/min;

(5)底胶涂层:将上述步骤(1)制得的底涂胶用浮刀式涂层机涂覆在上述步骤(4)处理后的面料上,110-130℃烘干2.0分钟,干增重70g/m2

(6)面胶涂层:将上述步骤(2)制得的面涂胶用浮刀式涂层机涂覆在上述步骤(5)处理后的面料上,130-150℃烘干2.0分钟,干增重40g/m2

实施例3

(1)底涂胶制备

将分散剂0.5份、消泡剂0.2份加入水35份中,搅拌,充分溶解,然后慢慢加入相变点28℃的相变调温微胶囊粉25份,相变点32℃的相变调温微胶囊粉25份,分散至完全均匀;再加入水性防水透湿底胶(fs-760)为30份,水性防水透湿底胶(fs-780)为30份,搅拌均匀,再加入高弹脂肪族聚氨酯乳液4.0份、聚醚改性硅氧烷共聚物0.6份、三聚氰胺交联剂4.0份、氮丙啶交联剂2.0份、封端交联促进剂1.5份,异辛酸铋0.9份,完全搅拌均匀,过滤出料,得底涂胶;

(2)面涂胶制备

将分散剂0.2份、消泡剂0.1份加入水10份中,搅拌,充分溶解,然后慢慢加入相变点28℃的相变调温微胶囊粉5份,相变点32℃的相变调温微胶囊粉5份,分散至完全均匀;再加入水性防水透湿面胶(fs-781)为80份,搅拌均匀,再加入高弹脂肪族聚氨酯乳液3.0份、聚氨酯弹性粉1.0份、聚乙烯蜡粉1.0份,聚醚改性硅氧烷共聚物0.8份,完全搅拌均匀,过滤出料,得面涂胶;

(3)对涤锦交织格子布混纺面料进行拒水整理,沾水等级≥4级;

(4)对拒水整理后的面料用轧光机进行轧光,压力10mpa,温度120℃,车速20m/min;

(5)底胶涂层:将上述步骤(1)制得的底涂胶用浮刀式涂层机涂覆在上述步骤(4)处理后的面料上,110-130℃烘干2.0分钟,干增重60g/m2

(6)面胶涂层:将上述步骤(2)制得的面涂胶用浮刀式涂层机涂覆在上述步骤(5)处理后的面料上,130-150℃烘干2.0分钟,干增重35g/m2

实施例4

(1)底涂胶制备

将分散剂0.5份、消泡剂0.2份加入水30份中,搅拌,充分溶解,然后慢慢加入相变点23℃的相变调温微胶囊粉20份,相变点26℃的相变调温微胶囊20份,分散至完全均匀;再加入水性防水透湿底胶(fs-780)为80份,搅拌均匀,再加入高弹脂肪族聚氨酯乳液3.0份、聚醚改性硅氧烷共聚物0.8份、三聚氰胺交联剂3.0份、氮丙啶交联剂3.0份、封端交联促进剂2.0份,异辛酸铋0.8份,完全搅拌均匀,过滤出料,得底涂胶;

(2)面涂胶制备

将分散剂0.4份、消泡剂0.15份加入水20份中,搅拌,充分溶解,然后慢慢加入相变点23℃的相变调温微胶囊粉15份,相变点26℃的相变调温微胶囊粉15份,分散至完全均匀;再加入水性防水透湿面胶(fs-781)为80份,搅拌均匀,再加入高弹脂肪族聚氨酯乳液4.5份、聚氨酯弹性粉2.5份、聚乙烯蜡粉1.5份,聚醚改性硅氧烷共聚物0.5份,完全搅拌均匀,过滤出料,得面涂胶;

(3)对40×40/133×72纯棉面料进行拒水整理,沾水等级≥4级;

(4)对拒水整理后的面料用轧光机进行轧光,压力10mpa,温度100℃,车速30m/min;

(5)底胶涂层:将上述步骤(1)制得的底涂胶用浮刀式涂层机涂覆在上述步骤(4)处理后的面料上,110-130℃烘干1.5分钟,干增重50g/m2

(6)面胶涂层:将上述步骤(2)制得的面涂胶用浮刀式涂层机涂覆在上述步骤(5)处理后的面料上,130-150℃烘干2.0分钟,干增重30g/m2

实施例5

(1)底涂胶制备

将分散剂0.2份、消泡剂0.1份加入水15份中,搅拌,充分溶解,然后慢慢加入相变点28℃的相变调温微胶囊粉25份,分散至完全均匀;再加入水性防水透湿底胶(fs-760)为20份,水性防水透湿底胶(fs-780)为40份,搅拌均匀,再加入高弹脂肪族聚氨酯乳液3.5份、聚醚改性硅氧烷共聚物0.5份、三聚氰胺交联剂2.0份、氮丙啶交联剂2.0份、封端交联促进剂1.0份,异辛酸铋0.5份,完全搅拌均匀,过滤出料,得底涂胶;

(2)面涂胶制备

将分散剂0.2份、消泡剂0.15份加入水15份中,搅拌,充分溶解,然后慢慢加入相变点28℃的相变调温微胶囊粉25份,分散至完全均匀;再加入水性防水透湿面胶(fs-781)为90份,搅拌均匀,再加入高弹脂肪族聚氨酯乳液3.0份、聚氨酯弹性粉1.0份、聚乙烯蜡粉0.5份,聚醚改性硅氧烷共聚物0.9份,完全搅拌均匀,过滤出料,得面涂胶;

(3)对260t尼丝纺锦纶面料进行拒水整理,沾水等级≥4级;

(4)对拒水整理后的面料用轧光机进行轧光,压力9mpa,温度100℃,车速25m/min;

(5)底胶涂层:将上述步骤(1)制得的底涂胶用浮刀式涂层机涂覆在上述步骤(4)处理后的面料上,110-130℃烘干1.5分钟,干增重40g/m2

(6)面胶涂层:将上述步骤(2)制得的面涂胶用浮刀式涂层机涂覆在上述步骤(5)处理后的面料上,130-150℃烘干1.5分钟,干增重25g/m2

上述实施例原料按重量配比。

上述实施例中:

分散剂,选自潍坊鲁一化学有限公司hx-5040;

消泡剂,选自沈阳天利商贸有限公司nxz;

相变调温微胶囊粉,选自北京宇田相变储能科技有限公司pcm-23、pcm-26、pcm-28、pcm-32;

高弹脂肪族聚氨酯乳液,选自辽宁恒星精细化工有限公司产品sc-p680;

聚醚改性硅氧烷共聚物,选自迈图新材料公司产品coatosil2812;

三聚氰胺交联剂,选自辽宁恒星精细化工有限公司产品df-810;

氮丙啶交联剂,选自上海浩登材料股份有限公司hd-110;

封端交联促进剂,选自辽宁恒星精细化工有限公司产品df-899f;

聚氨酯弹性粉,选自上海焦微化工材料有限公司5150d;

聚乙烯蜡粉,粒径<5.0微米,为市售。

对比例

对比例1

240t春亚纺涤纶面料,其表面经拒水整理➙轧光➙防水透湿底涂胶底涂➙防水透湿面涂胶面涂,获得普通防水透湿涂层面料。

对比例2:

棉与黏胶混纺智能调温面料,其是棉与调温黏胶交织而成,为江苏金辰针纺织有限公司产品。

检测结果:

实施例1、实施例3分别与对比例1进行动态调温性能测试对比

实施例2、实施例4分别与对比例2进行动态调温性能测试对比:

干增重检测:按gb/t4669-2008纺织品机织物单位长度质量和单位面积质量的测定;

静水压检测:按gb/t4744-2013纺织品防水性能的检测和评价静水压法;

透湿量检测:按gb/t12704.2.b-2009纺织品织物透湿性试验方法;

热焓值检测:按en16806-1含相变材料的纺织品第一部分蓄热释放能力的测定;

耐低温性检测:按fz/t01007-2008涂层织物耐低温性的测定;

水洗牢度检测:gb/t8629-20014a纺织品试验用家庭洗涤和干燥程序;

耐湿热空气加速老化检测:fz/t75007-1995涂层织物湿热空气加速老化试验方法;

动态调温性能测试:自制试验方法,测试过程为动态升温和动态降温两个阶段,模拟人体温度随外界环境的变化。测试采用两个恒温恒湿箱,一个设定为8℃,一个设定为40℃。动态升温测试为面料从8℃恒温恒湿箱转移到40℃的恒温恒湿箱中,记录升温过程中面料温度变化情况。动态降温测试为面料从40℃恒温恒湿箱转移到8℃的恒温恒湿箱中,记录降温过程中面料温度变化情况。

通过上表比较可以看出,由本发明获得的面料防水性好,静水压均在40kpa以上;透湿量高,均在4000g/m2.24h以上;在具有优异的防水透湿性能同时,热焓值在31-74j/g,具有较好的储能效果。本发明智能调温防水透湿面料比普通防水透湿面料升温较慢,最大温差可达4.7℃;比普通防水透湿面料降温较慢,最大温差可达4.4℃;比棉与调温黏胶织成的智能调温面料升温慢,最大温差可达2.2℃,比棉与调温黏胶织成的智能调温面料降温慢,最大温差可达2.0℃,具有较好的智能调温效果。同时,本发明获得的面料手感柔软,表面平滑细腻。耐低温性好,-30℃测试涂层无裂纹。耐水洗,20次家庭水洗,胶膜无变化。耐湿热老化,70℃,相对湿度90%条件下,测试72小时,胶膜无变化、无粘连。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