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幅碱减量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26452发布日期:2018-12-11 20:37阅读:1038来源:国知局
平幅碱减量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碱减量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平幅碱减量机。



背景技术:

碱减量工艺多是在高温和碱液中处理涤纶织物的过程,利用碱液对涤纶织物的水解、腐蚀,促使纤维织物组织松弛,其质量减轻,纤维直径变细,表面形成凹坑,使得织物手感柔软、光泽柔和,改善了吸湿排汗性,具有蚕丝一般的风格,从而达到织物真丝感的一种生产工艺。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碱减量工艺一般通过平幅碱减量机进行,平幅碱碱量机一般包括五个依次排列设置的用于放置布料的进料机构、用于加碱进行水解的碱处理单元、用于加快水解反应效率的加热单元、用于清洁碱液以及杂质的清洁单元以及用于收集布料的收料机构,其中,碱处理单元、加热单元以及清洁单元需要保证较为密闭的工作环境。

加热单元对布料进行加热时,如果温度较低,反应速度较慢,水解速率较为缓慢,布料表面附着的碱液消耗较低,如果温度过高,则反应速度剧烈,水解速率较快,布料表面附着的碱液消耗速度较快,温度较低时,反应大部分只能够维持在布料的纤维外部,而温度较高时,反应却能够发生在一定深度的区域内,因此,为了降低碱液的消耗速度,并能够对布料的内部纤维进行反应,就必须加长加热单元的工作长度,但这样会占据较大的工作空间,而采用常规手段很难使布料在较小的空间时发生反应时,使得布料的纤维内部区域发生反应,又降低碱液的消耗速度,导致存在一定的使用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平幅碱减量机,具有在狭小空间内即能够降低碱液消耗速度,且同时确保布料的纤维内部也能够发生反应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平幅碱减量机,包括依次排列设置的进料机构、碱处理单元、加热单元、清洁单元以及收料机构,所述加热单元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一道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箱体内部转动连接有多根并列摆设的滚辊,相邻设置的四根滚辊呈菱形状布置,所述箱体底部设置有一道热水池,所述热水池内设置有呈盘状设置的第一加热管,所述箱体内设置有多根呈匚字形状设置且两个支脚竖直向下设置的导流管,所述导流管内凹面上设置有多个逸散孔,所述导流管两端支脚上均设置有通风扇,所述通风扇的进风口朝向热水池设置,所述通风扇的出风口朝向导流管内部设置,所述箱体外设置有与热水池连通设置的热水管,布料依次绕过呈上下设置关系的多根滚辊。

如此设置,通过滚辊使得布料来回折叠,从而增加对单位面积的布料的加热处理时间,同时,利用第一加热管对热水池内的热水持续加热,使得热水蒸发,变成含有大量热量的水蒸气,从而对布料进行蒸汽加热,利用导流管以及通风扇能将部分水蒸气从形体底部输送至箱体顶部,在从逸散孔溢出,对布料上表面进行加热,通过水蒸气加热,使得加热温度能够稳定保持在热水蒸发温度上,同时温度不会太高,使得碱液的消耗速度降低,并利用滚辊增加布料加热处理时间,使得水解反应在缓慢发生的情况下能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使得布料外部水解完成后,布料内部也会有时间进行水解,因为水蒸气的温度是有一定上限的,能够避免温度过高导致碱液消耗过快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设置:所述导流管下表面呈一定弧度设置。

如此设置,水蒸气遇冷会凝固,将导流管下表面设置上一定的弧度,使得水分凝固后能够沿着导流管流到两侧,避免水分滴到布料表面上。

进一步设置:所述箱体内部上端设置有呈人字形状设置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两端与箱体侧壁抵接设置。

如此设置,水蒸气容易向上流动,最终会积聚在箱体顶部,利用导流板能够将积聚在顶部的水蒸汽冷却凝固,并往两侧流下,避免水分滴到布料表面上。

进一步设置:所述箱体由六面互相配合设置的真空隔热板组成,相邻设置的两块真空隔热板面板之间均通过呈L字形状设置的连接板固定连接于一起。

如此设置,使得箱体能够便于拆卸安装,同时便于更换工作位置。

进一步设置:所述箱体两侧均设置有多扇玻璃窗。

如此设置,通过玻璃窗便于工作人员观察箱体内部的工作情况。

进一步设置:所述玻璃窗外壁上设置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与箱体密封设置,所述固定框一侧与箱体转动连接,所述固定框另一侧与箱体通过锁件固定连接。

如此设置,使得玻璃窗可以打开,在需要对箱体内部进行维护时,工作人员可以从玻璃窗进入箱体内部,而不需要将整个箱体进行拆卸。

进一步设置:所述箱体内部两侧之间设置有多根第二加热管,所述第二加热管设置于相邻设置的三根滚辊的中心位置上。

如此设置,当需要的加热温度超过水蒸气的温度时,利用第二加热管能够直接对周围布料进行加热,确保对温度要求较高的布料的水解效果。

进一步设置:所述箱体的内壁、滚辊和第二加热管的外壁上均设置有防腐蚀涂层。

如此设置,箱体内水蒸气较多,通过防腐蚀涂层能够避免箱体、滚辊和第二加热管受到侵蚀而生锈。

进一步设置:所述滚辊两端与箱体之间均设置有耐高温密封件,所述滚辊两端均套设有固定连接于箱体上的滚珠轴承。

如此设置,利用滚珠轴承能够降低滚辊与箱体之间的摩擦,利用耐高温密封件能够避免滚珠轴承受到逸散的水蒸气的侵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相比:通过热水池和第一热水管能够持续不断的产生高温水蒸气,利用导流管和通风扇使得布料两面能够受热均匀;利用滚辊和蒸汽加热达到在狭小空间内降低碱液消耗速度,且同时确保布料的纤维内部也能够发生反应。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平幅碱减量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的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的箱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施例的滚辊的滚辊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施例的滚辊的导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进料机构;2、碱处理单元;3、加热单元;31、箱体;311、进料口;312、出料口;313、连接板;314、真空隔热板;32、固定框;321、玻璃窗;322、锁件;33、热水管;34、热水池;341、第一加热管;35、第二加热管;36、滚辊;361、耐高温密封件;362、滚珠轴承;37、导流管;371、逸散孔;372、通风扇;38、导流板;4、清洁单元;5、收料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7对平幅碱减量机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平幅碱减量机,如图2所示,包括依次设置的用于放置布料的进料机构1、用于喷淋碱液以对布料进行水解的碱处理单元2、用于加热以增强碱液对布料水解效率的加热单元3、用于清洁布料上残余碱液的清洁单元4以及用于将收集处理完成后的布料的收料机构5;布料放置于进料机构1内,并依次穿设于碱处理单元2、加热单元3、清洁单元4,最后由收料机构5进行收集。

结合图2和图3所示,加热单元3包括箱体31,在箱体31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一道用于接收从碱处理单元2加工处理过的布料的进料口311和一道用于输出布料至清洁单元4内的出料口312,在箱体31两侧均设置有多扇便于工作人员观察箱体31内部的玻璃窗321;其中,在玻璃窗321的外壁上均设置有一道与箱体31密封设置的固定框32,固定框32一侧与箱体31转动连接,固定框32另一侧与箱体31通过锁件322固定连接。

结合图3和图4所示,箱体31通过六面真空隔热板314组合形成,相邻设置的两块真空隔热板314之间通过横街面呈L字形状设置的连接板313固定连接;其中,在设置于下方的真空隔热板314上设置有热水池34,在箱体31外设置有与热水池34连通设置的热水管33。

如图4,在箱体31两侧之间转动连接有多根滚辊36,相邻设置的四根滚辊36呈菱形状布置,箱体31内部两侧之间设置有多根用于对温度要求较高的布料进行加热的第二加热管35,且第二加热管35均设置于相邻设置的三根滚辊36的中心位置上,在热水池34内设置有呈盘状设置用于加热热水使其蒸发的第一加热管341。

结合图4和图5所示,滚辊36两端均套设有固定连接于箱体31上用于降低摩擦的滚珠轴承362,在两个滚珠轴承362之间还设置有两道用于密封滚辊36与箱体31之间间隙的耐高温密封件361。

结合图6和7所示,在热水池34上设置有多根呈匚字形状设置且两个支脚竖直向下设置的导流管37,导流管37下表面呈一定弧度设置;其中,导流管37内凹面上设置有多个逸散孔371,导流管37两端支脚上均设置有通风扇372,且通风扇372的进风口朝向热水池34设置,通风扇372的出风口朝向导流管37内部设置。

其中,箱体31内部上端设置有呈人字形状设置用于引导水分流至箱体31两侧的导流板38,且导流板38两端与箱体31侧壁抵接设置。

其中,箱体31的内壁以及滚辊36和第二加热管35的外壁上均设置有防腐蚀涂层(图中未显示)。

工作原理:将布料从进料口311牵引进箱体31内,然后将布料依次绕过各根滚辊36,再将布料从出料口312牵引出,最后利用锁件322将玻璃窗321和箱体31密封即可。

工作时,利用热水管33将热水引入热水池34内,利用第一加热管341对热水池34内的热水持续加热,利用通风扇372和导流管37将热水蒸发的部分蒸汽引到箱体31顶部,使得蒸汽能够对进行输送的布料的上下两面均进行加热。

当水解温度要求较高时,可以利用第二加热管35同时对布料进行加热即可。

利用滚辊36来支架布料在狭小空间内的反应时间,利用导流管37和通风扇372的配合使得布料上表面也能够均匀受热,从而达到延长水解反应时间,并防止高温对碱液消耗速度较快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