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高抗环境应力开裂的包装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99516发布日期:2019-07-06 11:16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包装袋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具高抗环境应力开裂的包装袋。



背景技术:

沥青作为石油化工的重要产品,已被广泛应用到道路和工程建设等领域,我国每年沥青产量在2500万吨左右,长期以来,沥青传统的包装方式为纸袋装或铁桶装,铁桶装一般成本较大,占据空间也较多,而且在使用时常需反复加热,运输成本增加,且不能避免泄漏事故,而且沥青常会粘附于沥青桶上,造成浪费;另外因沥青本身固有的特性及仓储运输的要求而对其包装有特殊的要求,一般要求包装袋材料须具有较高的强度,强度较差则会使包装袋破损,造成高温环境下沥青的泄露,给环境造成安全隐患;且传统的纸袋包装在使用时往往会出现强度不够,不易于与沥青发生剥离,产生黏连现象,造成后续处理过程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具高抗环境应力开裂的包装袋,包括织物本体,所述的织物本体由内至外依次包括防粘涂层、防水涂层和编织布外层,所述的防水涂层为全氟烷基硅烷树脂和pu树脂的组合物,所述全氟烷基硅烷树脂与pu树脂的质量比为2-2.5:1;所述的防粘涂层为pp和pe的混合物组成,所述pp与pe的质量比为0.5-1:1;

所述的编织布外层按重量份计包括:等规聚丙烯60-75份、无规聚丙烯10-20份、高密度聚乙烯8-15份、聚烯烃弹性体5-12份和性能补强剂4-10份;

所述的性能补强剂按重量份计包括:云母粉20-30份、超细滑石粉50-65份和超细碳酸钙10-20份。

优选地,所述的pu树脂由下述重量配比的组分组成:乙二醇15-18份、对苯二甲酸二甲酯16-19份、1,4-丁二醇0.9-1.1份、间苯二甲酸14-17份、葵二酸16-20份、新戊二醇16-19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0.01-0.03份、聚醚多元醇8-10份、多异氰酸酯8-13份。

优选地,所述的编织布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按重量份数称取等规聚丙烯、无规聚丙烯、高密度聚乙烯、聚烯烃弹性体和性能补强剂,加入高速混料机中混合均匀得到混料;

(b)将步骤(a)中的混料喂入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混炼、挤出,得到,得到生产编织层的扁丝;

(c)将扁丝进行织布,形成编织布,然后进行热定型。

优选地,所述的热定型方法为将编织布经过热辊加热牵引拉伸,再经过冷辊定型处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的编织布以等规聚丙烯为基材,添加高密度聚乙烯,改善聚合物的柔韧性,添加无规聚丙烯和聚烯烃弹性体,能同时起到对共混物的增塑、增韧和补强的效果,而且可在取向方向上使编织层的韧性增加;

(2)在织物本体上设置有防水涂层,通过各种高分子材料的配比不仅可以跟外层编织层很好的滞粘结合,防粘涂层的设置可将沥青与包装袋直接剥离,包装袋内不会残留沥青,减少了沥青取出时的残留损耗,不会对环境造成负担。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发明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1

一种具高抗环境应力开裂的包装袋,包括织物本体,所述的织物本体由内至外依次包括防粘涂层、防水涂层和编织布外层,所述的防水涂层为全氟烷基硅烷树脂和pu树脂的组合物,所述全氟烷基硅烷树脂与pu树脂的质量比为2:1;所述的防粘涂层为pp和pe的混合物组成,所述pp与pe的质量比为0.5:1;

所述的编织布外层按重量份计包括:等规聚丙烯65份、无规聚丙烯13份、高密度聚乙烯9份、聚烯烃弹性体8份和性能补强剂5份;

所述的性能补强剂按重量份计包括:云母粉26份、超细滑石粉58份和超细碳酸钙16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pu树脂由下述重量配比的组分组成:乙二醇16份、对苯二甲酸二甲酯17份、1,4-丁二醇1份、间苯二甲酸15份、葵二酸18份、新戊二醇16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0.02份、聚醚多元醇8份、多异氰酸酯8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编织布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按重量份数称取等规聚丙烯、无规聚丙烯、高密度聚乙烯、聚烯烃弹性体和性能补强剂,加入高速混料机中混合均匀得到混料;

(b)将步骤(a)中的混料喂入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混炼、挤出,得到,得到生产编织层的扁丝;

(c)将扁丝进行织布,形成编织布,然后进行热定型;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热定型方法为将编织布经过热辊加热牵引拉伸,再经过冷辊定型处理。

实施例2

一种具高抗环境应力开裂的包装袋,包括织物本体,所述的织物本体由内至外依次包括防粘涂层、防水涂层和编织布外层,所述的防水涂层为全氟烷基硅烷树脂和pu树脂的组合物,所述全氟烷基硅烷树脂与pu树脂的质量比为2.5:1;所述的防粘涂层为pp和pe的混合物组成,所述pp与pe的质量比为1:1;

所述的编织布外层按重量份计包括:等规聚丙烯71份、无规聚丙烯11份、高密度聚乙烯8份、聚烯烃弹性体6份和性能补强剂4份;

所述的性能补强剂按重量份计包括:云母粉22份、超细滑石粉60份和超细碳酸钙18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pu树脂由下述重量配比的组分组成:乙二醇15份、对苯二甲酸二甲酯18份、1,4-丁二醇0.9份、间苯二甲酸14份、葵二酸17份、新戊二醇16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0.03份、聚醚多元醇10份、多异氰酸酯9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编织布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按重量份数称取等规聚丙烯、无规聚丙烯、高密度聚乙烯、聚烯烃弹性体和性能补强剂,加入高速混料机中混合均匀得到混料;

(b)将步骤(a)中的混料喂入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混炼、挤出,得到,得到生产编织层的扁丝;

(c)将扁丝进行织布,形成编织布,然后进行热定型;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热定型方法为将编织布经过热辊加热牵引拉伸,再经过冷辊定型处理。

实施例3

一种具高抗环境应力开裂的包装袋,包括织物本体,所述的织物本体由内至外依次包括防粘涂层、防水涂层和编织布外层,所述的防水涂层为全氟烷基硅烷树脂和pu树脂的组合物,所述全氟烷基硅烷树脂与pu树脂的质量比为2.5:1;所述的防粘涂层为pp和pe的混合物组成,所述pp与pe的质量比为0.5:1;

所述的编织布外层按重量份计包括:等规聚丙烯63份、无规聚丙烯13份、高密度聚乙烯12份、聚烯烃弹性体8份和性能补强剂4份;

所述的性能补强剂按重量份计包括:云母粉28份、超细滑石粉55份和超细碳酸钙17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pu树脂由下述重量配比的组分组成:乙二醇16份、对苯二甲酸二甲酯17份、1,4-丁二醇0.9-1.1份、间苯二甲酸14-17份、葵二酸16-20份、新戊二醇16-19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0.01-0.03份、聚醚多元醇8-10份、多异氰酸酯8-12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编织布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按重量份数称取等规聚丙烯、无规聚丙烯、高密度聚乙烯、聚烯烃弹性体和性能补强剂,加入高速混料机中混合均匀得到混料;

(b)将步骤(a)中的混料喂入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混炼、挤出,得到,得到生产编织层的扁丝;

(c)将扁丝进行织布,形成编织布,然后进行热定型;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热定型方法为将编织布经过热辊加热牵引拉伸,再经过冷辊定型处理。

性能测试

剥离强度测试

将石油沥青液滴通过液滴涂覆机涂覆在织物本体的防粘涂层表面(织物长200mm,宽25mm),在每块被粘织物的整个宽度上进行涂覆.涂覆长度为150mm。涂覆厚度为2-3mm,试验机以300mm/min的速度连续剥离,对比例不涂覆防粘涂层,其余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测试实施例和对比例织物样品的力学性能指标,示于表1中。

表1

表1结果显示,本发明所得的织物的强度较高,经向强度可达到2422n/mm以上,相对于对比例来说,具有较低的沥青剥离强度,制成的包装袋能更好地进行卸料,不易造成残余损耗。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