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湿排汗纱线、制备方法及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8064696发布日期:2019-07-03 03:19阅读:45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吸湿排汗纱线、制备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在炎热的夏天或高温的工作环境下,人体就会排出大量的汗液,此时如果所穿的衣物不透气,无法快速将汗液排出,人体表面就会产生闷热不适感,但一般的衣服要达到透气排汗的效果都是对纺织完成的面料进行染整来获得,因此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服装面料的舒适性、健康性、安全性和环保性等要求越来越高,随着人们在户外活动时间的增加,休闲服与运动服相互渗透和融为一体的趋势也日益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这类服装的面料,既要求有良好的舒适性,又要求在尽情活动时,一旦出现汗流浃背情况,服装不会粘贴皮肤而产生冷湿感。棉织物因具有较好的吸湿透气性,常为此类服装面料首选,但其散发水分速度慢,纤维大量吸湿后横向溶胀,而使纱线之间的空隙闭合,汗水和湿气无法向外扩散,织物随之潮湿闷热,容易黏贴于皮肤上,从而给人体造成一种冷湿感。而普通的聚酯纤维由于本身的疏水特性,吸湿透气性差,极易产生闷热感。

纱线是一种用各种纺织纤维加工成一定细度的纺织品,可用于织布、制绳、制线、针织和刺绣等,一般可分为短纤维纱,连续长丝等。按纱线原料分类,纱线包括纯纺纱、混纺纱,纯纺纱是由一种纤维材料纺成的纱,如棉纱、毛纱、麻纱和绢纺纱等。此类纱适宜制作纯纺织物;混纺纱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纤维所纺成的纱,如涤纶与棉的混纺纱,羊毛与粘胶的混纺纱等,此类纱用于突出两种纤维优点的织物。按纱线粗细分类,纱线包括粗特纱、中特纱、细特纱、特细特纱,粗特纱指32特及其以上(英制18英支及以下)的纱线。此类纱线适于粗厚织物,如粗花呢、粗平布等;中特纱指21-32特(英制19-28英支)的纱线。此类纱线适于中厚织物,如中平布、华达呢、卡其等;细特纱指11-20特(英制29-54英支)的纱线。此类纱线适于细薄织物,如细布、府绸等;特细特纱指10特及其以下(英制58英支及以上)的纱线。此类纱适于高档精细面料,如高支衬衫、精纺贴身羊毛衫等。

传统的纱线工艺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的功能需求,但一些化学纤维如涤纶,就能很好的增加现有产品的附加值。例如纤维改性后,可利用其表面微细沟槽所产生的毛细现象使汗水经吸收、扩散、传输等作用,迅速迁移至织物的表面并发散,从而达到导湿快干的目的和作用,但改性后的纤维只有吸湿排汗的功能,而不具有隔热性强、舒适性好、不易打皱、手感柔软等优点,使用的范围受限。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吸湿排汗纱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吸湿排汗纱线、制备方法及应用。

一种吸湿排汗纱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排汗纤维、再生纤维素纤维按常规工艺合股加捻,所述排汗纤维、再生纤维素纤维的质量比为(0-100):(0-100),即得。

一种吸湿排汗纱线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ⅰ.混纺:将排汗纤维、再生纤维素纤维、亚麻纤维、聚乳酸纤维按常规工艺合股加捻,得到混纺纱线,所述排汗纤维、再生纤维素纤维、亚麻纤维、聚乳酸纤维的质量比为(0-100):(0-100):(10-30):(5-15);

ⅱ.整理:将整理剂中的各原料混合,搅拌均匀,得到整理剂;先将上述混纺纱线置于1-5g/l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中,所述混纺纱线、氢氧化钠水溶液的质量体积比为1:(10-30)(g/ml),在40-70℃下浸泡15-30min,取出后干燥,得到碱处理的混纺纱线;再将碱处理的混纺纱线置于80-90℃的整理剂中浸泡1-3h,所述碱处理的混纺纱线、整理剂的质量体积比为1:(15-30)(g/ml),干燥,即得。

优选地,所述吸湿排汗纱线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ⅰ.混纺:将排汗纤维、再生纤维素纤维、亚麻纤维、改性聚乳酸纤维按常规工艺合股加捻,得到混纺纱线,所述排汗纤维、再生纤维素纤维、亚麻纤维、改性聚乳酸纤维的质量比为(0-100):(0-100):(10-30):(5-15);

ⅱ.整理:将整理剂中的各原料混合,搅拌均匀,得到整理剂;先将上述混纺纱线置于1-5g/l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中,所述混纺纱线、氢氧化钠水溶液的质量体积比为1:(10-30)(g/ml),在40-70℃下浸泡15-30min,取出后干燥,得到碱处理的混纺纱线;再将碱处理的混纺纱线置于80-90℃的整理剂中浸泡1-3h,所述碱处理的混纺纱线、整理剂的质量体积比为1:(15-30)(g/ml),干燥,即得。

优选地,在所述吸湿排汗纱线的制备方法中,所述ⅰ混纺为:按1:(5-15)的质量比,将再生纤维素纤维置于45-55℃的水中超声处理0.5-1.5h,取出后干燥,得到预处理的再生纤维素纤维;将排汗纤维、预处理的再生纤维素纤维、亚麻纤维、改性聚乳酸纤维按常规工艺合股加捻,得到混纺纱线,所述排汗纤维、预处理的再生纤维素纤维、亚麻纤维、改性聚乳酸纤维的质量比为(0-100):(0-100):(10-30):(5-15)。

优选地,在所述吸湿排汗纱线的制备方法中,所述ⅰ混纺为:采用100-103℃的饱和水蒸气,在0.5-0.7mpa的工作压力下对亚麻纤维进行蒸汽爆破处理,维压时间3-5min,瞬间泄压后得到预处理的亚麻纤维;将排汗纤维、再生纤维素纤维、预处理的亚麻纤维、改性聚乳酸纤维按常规工艺合股加捻,得到混纺纱线,所述排汗纤维、再生纤维素纤维、预处理的亚麻纤维、改性聚乳酸纤维的质量比为(0-100):(0-100):(10-30):(5-15)。

更优选地,在所述吸湿排汗纱线的制备方法中,所述ⅰ混纺为:采用100-103℃的饱和水蒸气,在0.5-0.7mpa的工作压力下对亚麻纤维进行蒸汽爆破处理,维压时间3-5min,瞬间泄压后得到预处理的亚麻纤维;按1:(5-15)的质量比,将再生纤维素纤维置于45-55℃的水中超声处理0.5-1.5h,取出后干燥,得到预处理的再生纤维素纤维;将排汗纤维、预处理的再生纤维素纤维、预处理的亚麻纤维、改性聚乳酸纤维按常规工艺合股加捻,得到混纺纱线,所述排汗纤维、预处理的再生纤维素纤维、预处理的亚麻纤维、改性聚乳酸纤维的质量比为(0-100):(0-100):(10-30):(5-15)。

所述排汗纤维选自coolmax纤维、thermocool纤维、coolpass纤维、porel纤维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再生纤维素纤维选自铜氨纤维、甲壳素纤维、竹纤维、modal纤维、tencel纤维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整理剂的原料按质量份计,包括:过硫酸铵1-1.5份、甲基丙烯酸树脂1-2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3份、丁烷四羧酸10-15份、柠檬酸钠3-6份、无水碳酸钠0.5-0.8份、茶多酚0.6-1.8份、羧甲基壳聚糖0.1-0.5份、壳聚糖或改性壳聚糖0.5-1.5份、水90-110份。

优选地,所述整理剂的原料按质量份计,包括:过硫酸铵1-1.5份、甲基丙烯酸树脂1-2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3份、丁烷四羧酸10-15份、柠檬酸钠3-6份、无水碳酸钠0.5-0.8份、茶多酚0.6-1.8份、羧甲基壳聚糖0.1-0.5份、改性壳聚糖0.5-1.5份、水90-110份。

优选地,所述整理剂的原料还包括:丝素蛋白和/或羊毛角蛋白。

更优选地,所述整理剂的原料按质量份计,还包括:丝素蛋白1-3份、羊毛角蛋白1-3份。

所述改性聚乳酸纤维的制备方法为:将甲基丙烯酸甲酯和水混合,搅拌均匀后加入乳化剂,所述甲基丙烯酸甲酯、水、乳化剂的质量比为(3-6):(2-4):(0.2-0.5),超声处理15-30min,得到混合液,再向混合液中加入聚乳酸纤维、过氧化二异丙苯,所述混合液、聚乳酸纤维、过氧化二异丙苯的质量比为100:(20-40):(5-10),在55-65℃下反应10-40min,经过滤、洗涤、干燥处理,得到预处理的聚乳酸纤维;接着向预处理的聚乳酸纤维加入无水乙醇、正硅酸乙酯,所述预处理的聚乳酸纤维、无水乙醇、正硅酸乙酯的质量比为(3-6):(8-15):(0.2-0.4),搅拌0.5-2h,接着在50-60℃下保温反应6-12h,冷却,经过滤、洗涤、干燥处理,即得。

所述乳化剂包括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聚二甲基硅氧烷、硅酸酯偶联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改性壳聚糖的制备方法为:

ⅰ.按1:(2-4):(8-15)的质量比,将壳聚糖、甲酸、水混合,搅拌均匀后得到混合液,接着加入将混合液质量40-60%的甲醛水溶液,置于70℃下反应60-120h,调节ph值为9-11,静置,抽滤,去除滤液后经洗涤、干燥处理,得到中间体a;

ⅱ.将中间体a、n-甲基吡咯烷酮混合,搅拌均匀后加入碘甲烷,所述中间体a、n-甲基吡咯烷酮、碘甲烷的质量比为1:(40-50):(6-9),在40-60℃下遮光反应60-120h,得到反应物,接着加入乙醇、乙醚,所述反应物、乙醇、乙醚的质量比为10:(4-10):(4-10),静置,抽滤,干燥后得到中间体b;

ⅲ.按(0.3-0.6):10的质量比,将氢氧化钠、水混合,搅拌均匀后得到氢氧化钠溶液,降温至0-2℃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8-12%的三聚氯氰,维持温度不变,继续搅拌1-2h,得到溶液;将中间体b、水混合,搅拌均匀,接着加入溶液、氢氧化钠,置于20-35℃、100-300r/min的条件下反应10-20h,其中所述中间体b、溶液、氢氧化钠、蒸馏水的质量比为(0.1-0.3):(4-7):(0.1-0.3):10,得到反应液;使用蒸馏水对反应液透析处理,最后经冷冻干燥后即得。

本发明所述吸湿排汗纱线可应用于制备各类织物中。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吸湿排汗纱线的制备方法简单,易操作,极大地提高了纱线的吸湿排汗性能和抗菌性能,且采用本发明吸湿排汗纱线制得的面料具有抗菌、舒适、柔软、吸湿排汗和凉爽性好等优点,环保安全,档次高,迎合了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上述发明内容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下述实施例。

实施例中各原料及设备介绍:

coolmax纤维,纤维的平均细度为1.44dtex,长度38mm,购自美国英威达公司。

莫代尔纤维,纤维的平均细度为1.3dtex,长度38mm,购自杭州优标纺织有限公司。

亚麻纤维,纤维的平均细度为1.15dtex,长度38.9mm,购自吴江市新申织造有限公司。

聚乳酸纤维,规格为165dtex/72f,断裂强度为3.62cn/dtex,断裂强度cv值为4.45%,断裂伸长率为28.19%,购自海宁新高纤维有限公司。

甲基丙烯酸甲酯,产品编号为m813513,购自上海麦克林生化科技有限公司。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产品编号为s108366,购自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过氧化二异丙苯,产品编号:h60442,购自阿法埃莎(中国)化学有限公司。

正硅酸乙酯,产品编号为t819505,购自上海麦克林生化科技有限公司。

过硫酸铵,产品编号:a112447,购自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甲基丙烯酸树脂,500目,分子量为13万,购自深圳市福田区宝胜高分子材料经营部。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型号为aeo-9,购自成都化夏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丁烷四羧酸,产品编号:b802643,购自上海麦克林生化科技有限公司。

无水碳酸钠,产品编号:s818014,购自上海麦克林生化科技有限公司。

羧甲基壳聚糖的制备方法参照申请号为201410565155.x的中国专利中实施例1所示方法。

丝素蛋白,分子量为444.56,医药级,购自陕西横岭天然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羊毛角蛋白的制备方法参考申请号为201511004518.3的中国专利中实施例1所示方法。

茶多酚,分子量281.36,其中儿茶素含量为98%,货号84650,购自苏州卓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壳聚糖,80目,购自武汉远成共创科技有限公司。

n-甲基吡咯烷酮,优级品,购自德国巴斯夫公司。

三聚氯氰,分子量为184.41,分析纯,购自平原旭鑫实验仪器有限公司。

蒸汽爆破处理设备为qbs-80汽爆分析试验台,购自河南鹤壁正道生物能源有限公司。

超声处理设备为leo-1006s型超声波染色仪,购自杭州力鸿超声波科技有限公司。

透析袋,直径36mm,截留分子量为14kda,购自北京百奥莱博科技有限公司。

真空冷冻干燥设备为freezone4.5l型冷冻干燥机,购自美国labconco公司。

实施例1

一种吸湿排汗纱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coolmax纤维、莫代尔纤维按常规工艺合股加捻,其中所述coolmax纤维、莫代尔纤维的质量比为40:60。

实施例2

一种吸湿排汗纱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ⅰ.混纺:将coolmax纤维、莫代尔纤维、亚麻纤维、聚乳酸纤维按常规工艺合股加捻,得到混纺纱线,其中所述coolmax纤维、莫代尔纤维、亚麻纤维、聚乳酸纤维的质量比为40:40:15:5;

ⅱ.整理:将整理剂中的各原料混合,在30℃下以转速为300r/min搅拌20min,得到整理剂;先将上述混纺纱线置于2g/l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中,所述混纺纱线、氢氧化钠水溶液的质量体积比为1:15(g/ml),在40℃下浸泡20min,接着取出后置于70℃下干燥45min,得到碱处理的混纺纱线;再将碱处理的混纺纱线置于80℃的整理剂中浸泡1.5h,所述碱处理的混纺纱线、整理剂的质量体积比为1:15(g/ml),再在70℃下干燥至含水量为6wt%,即得。

所述整理剂由下述质量份原料制备而成:过硫酸铵1份、甲基丙烯酸树脂1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份、丁烷四羧酸10份、柠檬酸钠3份、无水碳酸钠0.5份、茶多酚0.6份、羧甲基壳聚糖0.1份、壳聚糖0.6份、丝素蛋白1份、羊毛角蛋白1份、蒸馏水100份。

实施例3

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区别仅仅在于:所述整理剂由下述质量份原料制备而成:过硫酸铵1份、甲基丙烯酸树脂1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份、丁烷四羧酸10份、柠檬酸钠3份、无水碳酸钠0.5份、茶多酚0.6份、羧甲基壳聚糖0.1份、壳聚糖0.6份、丝素蛋白2份、蒸馏水100份。

实施例4

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区别仅仅在于:所述整理剂由下述质量份原料制备而成:过硫酸铵1份、甲基丙烯酸树脂1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份、丁烷四羧酸10份、柠檬酸钠3份、无水碳酸钠0.5份、茶多酚0.6份、羧甲基壳聚糖0.1份、壳聚糖0.6份、羊毛角蛋白2份、蒸馏水100份。

实施例5

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区别仅仅在于:所述吸湿排汗纱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ⅰ.混纺:将coolmax纤维、莫代尔纤维、亚麻纤维、改性聚乳酸纤维按常规工艺合股加捻,得到混纺纱线,其中所述coolmax纤维、莫代尔纤维、亚麻纤维、改性聚乳酸纤维的质量比为40:40:15:5;

ⅱ.整理:将整理剂中的各原料混合,在30℃下以转速为300r/min搅拌20min,得到整理剂;先将上述混纺纱线置于2g/l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中,所述混纺纱线、氢氧化钠水溶液的质量体积比为1:15(g/ml),在40℃下浸泡20min,接着取出后置于70℃下干燥45min,得到碱处理的混纺纱线;再将碱处理的混纺纱线置于80℃的整理剂中浸泡1.5h,所述碱处理的混纺纱线、整理剂的质量体积比为1:15(g/ml),再在70℃下干燥至含水量为6wt%,即得。

所述改性聚乳酸纤维的制备方法为:将甲基丙烯酸甲酯和蒸馏水混合,在30℃下以转速为300r/min搅拌20min,接着加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所述甲基丙烯酸甲酯、蒸馏水、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质量比为3:2:0.2,置于55℃下超声处理20min,所述超声处理功率为0.33w/cm2,超声频率为28khz,得到混合液,再向混合液中加入聚乳酸纤维、过氧化二异丙苯,所述混合液、聚乳酸纤维、过氧化二异丙苯的质量比为100:30:8,在60℃下反应15min,经200目滤布过滤,去除滤液后得到产物a,用产物a质量1.5倍的无水乙醇对产物a洗涤,置于50℃下干燥2h,得到预处理的聚乳酸纤维;接着向预处理的聚乳酸纤维加入无水乙醇、正硅酸乙酯,所述预处理的聚乳酸纤维、无水乙醇、正硅酸乙酯的质量比为5:10:0.3,在25℃、80r/min的条件下搅拌1h,接着在50℃下保温反应10h,冷却至20℃,经200目滤布过滤,去除滤液后得到产物b,用产物b质量1.5倍的无水乙醇对产物b进行洗涤,最后置于60℃下干燥8h,即得。

实施例6

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区别仅仅在于:所述吸湿排汗纱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ⅰ.混纺:按1:10的质量比,将莫代尔纤维置于50℃的蒸馏水中超声处理1h,所述超声处理功率为0.33w/cm2,超声频率为28khz,取出后置于40℃下干燥至含水量为5wt%,得到预处理的莫代尔纤维;将coolmax纤维、预处理的莫代尔纤维、亚麻纤维、改性聚乳酸纤维按常规工艺合股加捻,得到混纺纱线,其中所述coolmax纤维、预处理的莫代尔纤维、亚麻纤维、改性聚乳酸纤维的质量比为40:40:15:5;

ⅱ.整理:将整理剂中的各原料混合,在30℃下以转速为300r/min搅拌20min,得到整理剂;先将上述混纺纱线置于2g/l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中,所述混纺纱线、氢氧化钠水溶液的质量体积比为1:15(g/ml),在40℃下浸泡20min,接着取出后置于70℃下干燥45min,得到碱处理的混纺纱线;再将碱处理的混纺纱线置于80℃的整理剂中浸泡1.5h,所述碱处理的混纺纱线、整理剂的质量体积比为1:15(g/ml),再在70℃下干燥至含水量为6wt%,即得。

所述改性聚乳酸纤维的制备方法为:将甲基丙烯酸甲酯和蒸馏水混合,在30℃下以转速为300r/min搅拌20min,接着加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所述甲基丙烯酸甲酯、蒸馏水、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质量比为3:2:0.2,置于55℃下超声处理20min,所述超声处理功率为0.33w/cm2,超声频率为28khz,得到混合液,再向混合液中加入聚乳酸纤维、过氧化二异丙苯,所述混合液、聚乳酸纤维、过氧化二异丙苯的质量比为100:30:8,在60℃下反应15min,经200目滤布过滤,去除滤液后得到产物a,用产物a质量1.5倍的无水乙醇对产物a洗涤,置于50℃下干燥2h,得到预处理的聚乳酸纤维;接着向预处理的聚乳酸纤维加入无水乙醇、正硅酸乙酯,所述预处理的聚乳酸纤维、无水乙醇、正硅酸乙酯的质量比为5:10:0.3,在25℃、80r/min的条件下搅拌1h,接着在50℃下保温反应10h,冷却至20℃,经200目滤布过滤,去除滤液后得到产物b,用产物b质量1.5倍的无水乙醇对产物b进行洗涤,最后置于60℃下干燥8h,即得。

实施例7

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区别仅仅在于:所述吸湿排汗纱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ⅰ.混纺:采用100℃的饱和水蒸气,在0.5mpa的工作压力下对亚麻纤维进行蒸汽爆破处理,维压时间4min,瞬间泄压后得到预处理的亚麻纤维;将coolmax纤维、coolmax纤维、莫代尔纤维、预处理的亚麻纤维、改性聚乳酸纤维按常规工艺合股加捻,得到混纺纱线,其中所述coolmax纤维、莫代尔纤维、预处理的亚麻纤维、改性聚乳酸纤维的质量比为40:40:15:5;

ⅱ.整理:将整理剂中的各原料混合,在30℃下以转速为300r/min搅拌20min,得到整理剂;先将上述混纺纱线置于2g/l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中,所述混纺纱线、氢氧化钠水溶液的质量体积比为1:15(g/ml),在40℃下浸泡20min,接着取出后置于70℃下干燥45min,得到碱处理的混纺纱线;再将碱处理的混纺纱线置于80℃的整理剂中浸泡1.5h,所述碱处理的混纺纱线、整理剂的质量体积比为1:15(g/ml),再在70℃下干燥至含水量为6wt%,即得。

所述改性聚乳酸纤维的制备方法为:将甲基丙烯酸甲酯和蒸馏水混合,在30℃下以转速为300r/min搅拌20min,接着加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所述甲基丙烯酸甲酯、蒸馏水、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质量比为3:2:0.2,置于55℃下超声处理20min,所述超声处理功率为0.33w/cm2,超声频率为28khz,得到混合液,再向混合液中加入聚乳酸纤维、过氧化二异丙苯,所述混合液、聚乳酸纤维、过氧化二异丙苯的质量比为100:30:8,在60℃下反应15min,经200目滤布过滤,去除滤液后得到产物a,用产物a质量1.5倍的无水乙醇对产物a洗涤,置于50℃下干燥2h,得到预处理的聚乳酸纤维;接着向预处理的聚乳酸纤维加入无水乙醇、正硅酸乙酯,所述预处理的聚乳酸纤维、无水乙醇、正硅酸乙酯的质量比为5:10:0.3,在25℃、80r/min的条件下搅拌1h,接着在50℃下保温反应10h,冷却至20℃,经200目滤布过滤,去除滤液后得到产物b,用产物b质量1.5倍的无水乙醇对产物b进行洗涤,最后置于60℃下干燥8h,即得。

实施例8

一种吸湿排汗纱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ⅰ.混纺:采用100℃的饱和水蒸气,在0.5mpa的工作压力下对亚麻纤维进行蒸汽爆破处理,维压时间4min,瞬间泄压后得到预处理的亚麻纤维;按1:10的质量比,将莫代尔纤维置于50℃的蒸馏水中超声处理1h,所述超声处理功率为0.33w/cm2,超声频率为28khz,取出后置于40℃下干燥至含水量为5wt%,得到预处理的莫代尔纤维;将coolmax纤维、预处理的莫代尔纤维、预处理的亚麻纤维、改性聚乳酸纤维按常规工艺合股加捻,得到混纺纱线,其中所述coolmax纤维、预处理的莫代尔纤维、预处理的亚麻纤维、改性聚乳酸纤维的质量比为40:40:15:5;

ⅱ.整理:将整理剂中的各原料混合,在30℃下以转速为300r/min搅拌20min,得到整理剂;先将上述混纺纱线置于2g/l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中,所述混纺纱线、氢氧化钠水溶液的质量体积比为1:15(g/ml),在40℃下浸泡20min,接着取出后置于70℃下干燥45min,得到碱处理的混纺纱线;再将碱处理的混纺纱线置于80℃的整理剂中浸泡1.5h,所述碱处理的混纺纱线、整理剂的质量体积比为1:15(g/ml),再在70℃下干燥至含水量为6wt%,即得。

所述整理剂由下述质量份原料制备而成:过硫酸铵1份、甲基丙烯酸树脂1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份、丁烷四羧酸10份、柠檬酸钠3份、无水碳酸钠0.5份、茶多酚0.6份、羧甲基壳聚糖0.1份、壳聚糖0.6份、丝素蛋白1份、羊毛角蛋白1份、蒸馏水100份。

所述改性聚乳酸纤维的制备方法为:将甲基丙烯酸甲酯和蒸馏水混合,在30℃下以转速为300r/min搅拌20min,接着加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所述甲基丙烯酸甲酯、蒸馏水、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质量比为3:2:0.2,置于55℃下超声处理20min,所述超声处理功率为0.33w/cm2,超声频率为28khz,得到混合液,再向混合液中加入聚乳酸纤维、过氧化二异丙苯,所述混合液、聚乳酸纤维、过氧化二异丙苯的质量比为100:30:8,在60℃下反应15min,经200目滤布过滤,去除滤液后得到产物a,用产物a质量1.5倍的无水乙醇对产物a洗涤,置于50℃下干燥2h,得到预处理的聚乳酸纤维;接着向预处理的聚乳酸纤维加入无水乙醇、正硅酸乙酯,所述预处理的聚乳酸纤维、无水乙醇、正硅酸乙酯的质量比为5:10:0.3,在25℃、80r/min的条件下搅拌1h,接着在50℃下保温反应10h,冷却至20℃,经200目滤布过滤,去除滤液后得到产物b,用产物b质量1.5倍的无水乙醇对产物b进行洗涤,最后置于60℃下干燥8h,即得。

实施例9

与实施例8基本相同,区别仅仅在于:所述整理剂由下述质量份原料制备而成:过硫酸铵1份、甲基丙烯酸树脂1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份、丁烷四羧酸10份、柠檬酸钠3份、无水碳酸钠0.5份、茶多酚0.6份、羧甲基壳聚糖0.1份、改性壳聚糖0.6份、丝素蛋白1份、羊毛角蛋白1份、蒸馏水100份。

所述改性壳聚糖的制备方法为:

ⅰ.按1:3:9的质量比,将壳聚糖、甲酸、水混合,在25℃、200r/min的条件下搅拌2h,得到混合液,接着加入混合液质量50%的37wt%甲醛水溶液,置于70℃、200r/min的条件下反应100h,再加入40wt%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为11,在20℃下静置10h后抽滤,所得固体用所得固体质量30%的蒸馏水洗涤,最后置于45℃、0.09mpa的条件下干燥6h,得到中间体a;

ⅱ.将中间体a、n-甲基吡咯烷酮混合,在25℃、200r/min的条件下搅拌1h,接着加入碘甲烷,所述中间体a、n-甲基吡咯烷酮、碘甲烷的质量比为1:40:6,在50℃下避光反应100h,得到反应物,接着加入乙醇、乙醚,所述反应物、乙醇、乙醚的质量比为10:4:4,在25℃下静置10h后抽滤,最后置于45℃、0.09mpa的条件下干燥6h,得到中间体b;

ⅲ.按0.4:10的质量比,将氢氧化钠、蒸馏水混合,在20℃、200r/min的条件下搅拌1h,得到氢氧化钠溶液,降温至1℃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9%的三聚氯氰,在1℃、200r/min的条件下继续搅拌1.5h,得到溶液;将中间体b、蒸馏水混合,在20℃、200r/min的条件下搅拌1h,接着加入溶液、氢氧化钠,置于30℃、200r/min的条件下反应12h,其中所述中间体b、溶液、氢氧化钠、蒸馏水的质量比为0.1:5:0.1:10,得到反应液;将反应液倒入透析袋中,将透析袋的端口扎死,接着把装有液体的透析袋放入蒸馏水中,整个透析袋全部浸入到蒸馏水中,在4℃下透析60h,每6h换一次蒸馏水,所得溶液进行真空冷冻干燥,真空冷冻干燥的条件是控制物料厚度8mm,设定预冻温度为-20℃,当样品温度降到-20℃后保持1.5h,设定升华温度为12℃,解析温度为34℃,真空度20pa,干燥24h即得。

对比例1

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区别仅仅在于:所述整理剂由下述质量份原料制备而成:过硫酸铵1份、甲基丙烯酸树脂1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份、丁烷四羧酸10份、柠檬酸钠3份、无水碳酸钠0.5份、茶多酚0.6份、羧甲基壳聚糖0.1份、壳聚糖0.6份、蒸馏水100份。

测试例1

透湿性能测试:依照常规工艺对本发明吸湿排汗纱线进行针织织造,得到克重为152g/m2,按照标准gb/t12704.1-2009《纺织品织物透湿性试样方法第1部分:吸湿法》中规定的透湿性测试方法,对本发明吸湿排汗纱线织造所得面料的透湿性进行测定,具体测试结果见表1。

表1:透湿性能测试结果表

由测试结果可知,实施例2整理剂中添加了丝素蛋白、羊毛角蛋白,其透湿率高于实施例3-4(添加了丝素蛋白、羊毛角蛋白中的一种)和未添加丝素蛋白、羊毛角蛋白的对比例1;而实施例5对聚乳酸纤维进行改性,其透湿率高于实施例2,进一步提高了本发明吸湿排汗纱线的透湿性能。

测试例2

抑菌效果测试:参照标准fz/t73023-2006规定的方法,对本发明吸湿排汗纱线水洗50次后的抑菌效果进行测定,各组结果如下表2所示。

表2:抑菌效果测试结果表

由测试结果可知,实施例8对再生纤维素纤维、亚麻纤维进行预处理,有利于纤维对整理剂中抗菌成分的吸收,其水洗50次后的抑菌效果优于实施例2;实施例9对整理剂中的抗菌成分壳聚糖进行进一步的改性处理,其吸湿排汗纱线水洗50次后的抑菌效果相对于实施例8而言,进一步得到提高。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故凡依本发明专利构思所述的原理所做的等效或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发明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