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涤剂投放装置及洗衣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43501发布日期:2019-10-23 01:20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洗涤剂投放装置及洗衣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衣物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洗涤剂投放装置及包含该洗涤剂投放装置的洗衣机。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滚筒洗衣机,其洗涤剂投放装置通常是利用进水将投放区内的洗涤剂冲入内桶中,投放区内可以投放多种洗涤剂(如洗衣液、柔顺剂、消毒水等),利用不同的进水通道进水,将对应的洗涤剂冲入内桶中,实现对应的功能。但是,多个进水通道一般挨在一起,导致相邻的进水通道之间容易出现窜水现象,导致洗涤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洗涤剂投放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洗涤剂投放装置的洗衣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洗涤剂投放装置,包括:洗涤剂盒部装,设有进水口及混合出口,且所述洗涤剂盒部装内形成有投放区;多个进水区,用于向所述投放区内导入液体,且至少一个所述进水区内形成有多个进水通道,多个所述进水通道之间形成有溢流部。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的洗涤剂投放装置,通过设置多个进水区,便于将多个进水通道分散设置,使得不同进水区内的进水通道之间的距离相对较大,可以显著降低不同进水区内的进水通道之间发生窜水现象的风险;而对于位于同一进水区内的多个进水通道,通过在多个进水通道之间设置溢流部,利用溢流部将相邻的两个进水通道隔开,并对进水通道溢出的液体进行处理,从而显著降低了同一进水区内的进水通道之间发生窜水现象的风险,有利于提高衣物的洗涤效果。

其中,洗涤剂包括但不局限于液态洗涤剂(如洗衣液、消毒液、柔顺剂等)和颗粒状洗涤剂(如洗衣粉等)。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洗涤剂投放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溢流部包括溢流槽,所述溢流槽用于容纳所述进水通道溢出的液体;和/或,所述溢流部包括泄流通道,所述泄流通道与所述混合出口相连通,用于排出所述进水通道溢出的液体。

溢流部包括溢流槽,溢流槽具有一定的容纳空间,可以容纳进水通道溢出的液体,从而防止液体窜入相邻的进水通道内,起到有效的防窜水作用。溢流部包括泄流通道,且泄流通道与混合出口相连通,因而进水通道溢出的液体可以通过泄流通道排出,从而防止其窜入相邻的进水通道内,起到有效的防窜水作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溢流部包括溢流槽和泄流通道,所述泄流通道包括泄流口,所述泄流口设置在所述溢流槽的底壁上,并与所述混合出口相连通。

溢流部同时包括溢流槽和泄流通道,且泄流通道包括泄流口,泄流口设置在溢流槽的底壁上,并与混合出口相连通,因而当溢出的液体较少时,液体可以暂时储存在溢流槽内,当溢流槽内的液体达到一定量时,可以通过泄流口排出,这样,将溢流槽和溢流通道集成在一起,既提高了防窜水的可靠性,还节约了空间,布局较为合理。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对于设有多个所述进水通道的所述进水区,至少一个位于外围侧的所述进水通道的内外两侧均设有所述溢流部。

对于设有多个进水通道的进水区,多个进水通道的分布方式多种多样,其中位于多个进水通道外围侧的进水通道,其只有内侧具有相邻的进水通道,而外侧没有进水通道,在其内外两侧(即临近相邻的进水通道的一侧以及远离相邻的进水通道的一侧)均设置溢流部,使得外围进水通道溢出的液体可以向内外两侧溢出,从而进一步降低了其向内侧相邻的进水通道窜水的风险,进一步提高了防窜水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洗涤剂盒部装包括:洗涤剂盒,设有所述混合出口;洗涤剂盖,盖设在所述洗涤剂盒上,且设有所述进水口和多个相互间隔分开的所述进水区;分配器盒,设于所述洗涤剂盒内,且设有所述投放区。

洗涤剂盒部装包括洗涤剂盒、洗涤剂盖和分配器盒,洗涤剂盒围设出上端开口的容纳空间,用于容纳分配器盒;洗涤剂盖封盖洗涤剂盒的开口端,保证洗涤剂盒部装的完整性,并设有进水口和多个进水区,进水口可以连接洗衣机的进水管路,保证多个进水区可以进水,且多个进水区相互间隔分开,有利于增加不同的进水区之间的距离,进而增加不同进水区内的进水通道之间的距离,进一步降低不同进水区内的进水通道之间发生窜水现象的风险;分配器盒设于洗涤剂盒内,且设有投放区,供用户手动投放或机器自动投放洗涤剂,投放区连通进水通道及混合出口,保证投放区的液体可以导入投放区内,并通过混合出口排入洗衣机的内桶中。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投放区包括多个与所述进水通道及所述混合出口相连通的投放槽,任一所述投放槽单独对应一个所述进水通道。

投放区包括多个投放槽,可以分类投放不同的洗涤剂,如洗衣液、柔顺剂、消毒剂等,也可以分类用于主洗或预洗,有利于丰富洗衣机的功能,提高用户体验;且任一投放槽单独对应一个进水通道,保证了各投放槽内的洗涤剂均能够得到有力冲洗,进而被冲到混合出口处排入洗衣机的内桶中。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多个所述投放槽分别为主洗槽、预洗槽和柔顺剂槽,对应的所述进水通道分别为主洗通道、预洗通道和柔顺剂通道,所述分配器盒内设有通过隔板间隔分开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嵌设有柔顺剂盒,所述柔顺剂盒限定出所述柔顺剂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其他空间形成所述预洗槽,所述第二凹槽形成所述主洗槽;所述进水区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进水区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凹槽的顶端开口处及所述第二凹槽的顶端开口处,且通过隔离空间间隔分开,所述预洗通道和所述柔顺剂通道设置在对应所述第一凹槽的所述进水区内,所述主洗通道设置在对应所述第二凹槽的所述进水区内。

多个投放槽分别为主洗槽、预洗槽和柔顺剂槽,主洗槽用于主洗程序,在主洗进水时,主洗通道内的水通过主洗出水口进入主洗槽内,将主洗槽内的物质冲入内桶中;预洗槽用于预洗程序,在预洗进水时,预洗通道内的水通过预洗出水口进入预洗槽内,将预洗槽内的物质冲入内桶中;柔顺剂槽用于使用柔顺剂的洗涤程序,在使用过程中柔顺剂通道内的水通过柔顺剂出水口进入柔顺剂槽中,将柔顺剂槽内的柔顺剂冲入内桶中。

其中,分配器盒内设有隔板,将分配器盒的内部空间隔开分成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第一凹槽内嵌设有体积相对小一些的柔顺剂盒,柔顺剂盒的内部空间形成柔顺剂槽,而第一凹槽的其他空间则形成预洗槽,第二凹槽整体为主洗槽,这相当于分配器盒为两槽式的结构,柔顺剂槽和预洗槽形成一个整体,与主洗槽间隔分开。相应地,进水区的数量也为两个,两个进水区之间通过隔离空间隔开,形状与第一凹槽及第二凹槽的顶部开口处的形状适配,隔离空间正好对应分配器盒的隔板的位置,这样两个进水区可以至少部分嵌入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有利于提高洗涤剂盖与分配器盒的装配可靠性和位置稳定性。预洗通道和柔顺剂通道设置在对应第一凹槽的进水区内,主洗通道设置在对应第二凹槽的进水区内,则预洗通道和柔顺剂通道与主洗通道之间具有隔离空间,预洗通道与柔顺剂通道相距较近,二者之间设有溢流部,从而较好地防止了窜水现象。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柔顺剂通道位于所述预洗通道与所述隔离空间之间;其中,所述预洗通道临近所述柔顺剂通道的一侧以及远离所述柔顺剂通道的一侧均设有所述溢流部;和/或,对应所述第二凹槽的所述进水区临近所述隔离空间的一侧也设有所述溢流部。

柔顺剂通道位于预洗通道与隔离空间之间,则柔顺剂通道夹在预洗通道和主洗通道之间,而预洗通道和主洗通道的水量相对较大,向柔顺剂通道窜水的风险相对较高。故而,在预洗通道的两侧均设有溢流部,可以有效防止预洗通道内的水窜入柔顺剂通道中,而滴落到柔顺剂槽里;在对应第二凹槽的进水区临近隔离空间的一侧设置溢流部,可以有效防止主洗通道内的水窜入柔顺剂通道中,而滴落到柔顺剂槽里。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洗涤剂投放装置还包括:搅拌组件,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投放区中,用于搅拌所述投放区中的物质以促进所述投放区中的洗涤剂溶解。

本方案增设了搅拌组件,搅拌组件至少部分位于投放区内,利用搅拌组件来搅拌投放区中的物质,一方面可以显著加快洗涤剂的溶解速度,另一方面可以适当改变投放区内的液体的流动方向,以延长洗涤剂位于投放区内的时间,进而有效促进投放区内的洗涤剂溶解,从而提高衣物的洗涤效果,防止洗涤剂残留在衣物上损伤人们的皮肤。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支架,至少部分固定安装在所述投放区中;和叶轮,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用于搅拌所述投放区中的物质。

搅拌组件包括支架和叶轮,支架作为叶轮的安装载体,固定安装在投放区中,保证搅拌组件的稳定性;叶轮与支架转动连接,通过旋转实现搅拌组件的搅拌功能。当然,搅拌组件不局限于支架加叶轮的形式,也可以为搅拌轴加搅拌叶片、网状搅拌结构(类似于打蛋器)等形式。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进水区设有促溶通道以及与所述促溶通道相连通的至少一个促溶出水口,所述促溶出水口位于所述叶轮的正上方,以利用其喷出的液体的冲击作用带动所述叶轮旋转。

进水区设有促溶通道和促溶出水口,则促溶通道内的水可以通过促溶出水口流入分配器盒内,由于叶轮位于促溶出水口的正下方,因而促溶出水口喷出的液体正好向下冲击到叶轮上,进而可以带动叶轮旋转,这样无需额外设置驱动叶轮旋转的机构,从而减少了部件数量,简化了产品结构,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当然,也可以设置驱动机构来驱动叶轮旋转。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叶轮的旋转轴线垂直于所述促溶出水口的出水方向。

叶轮的旋转轴线垂直于促溶出水口的出水方向,则促溶出水口喷出的水可以尽可能地用于带动叶轮旋转,从而提高水流能量的利用率,提高叶轮的旋转速度。此外,由于水流通道的出水口的出水方向一般竖直向下,因而叶轮的旋转轴线垂直于促溶出水口的出水方向时,叶轮的旋转轴线为水平方向,这样叶轮旋转时可以由下向上搅动分配器盒内的物质,带动分配器盒底部的洗涤剂向上翻滚,避免洗涤剂沉积,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分配器盒内的洗涤剂溶解,也合理利用了分配器盒的内部空间。当然,叶轮的旋转轴线也可以平行于促溶出水口的出水方向或者相对促溶出水口的出水方向倾斜设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架包括第一安装板和与所述第一安装板相连的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朝向所述洗涤剂盒部装的洗涤剂盖并与所述洗涤剂盒部装的分配器盒固定连接,所述叶轮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板上并与所述第二安装板转动连接。

支架包括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第一安装板朝向洗涤剂盖并与分配器盒固定连接,保证了搅拌组件的稳定性;第二安装板与第一安装板相连,作为叶轮的安装载体,叶轮安装在第二安装板上并与叶轮转动连接,实现搅拌功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分配器盒中的一个上设有弹性柱扣,另一个上设有插孔,所述弹性柱扣贯穿所述插孔使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分配器盒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安装板与所述叶轮中的一个上设有弹性柱扣,另一个上设有插孔,所述弹性柱扣贯穿所述插孔使所述第二安装板与所述叶轮转动连接。

利用弹性柱扣与插孔的配合,来实现第一安装板与分配器盒的固定连接,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具体地,弹性柱扣包括多个相背设置的弹性扣,弹性扣包括弹性臂和钩接部,弹性柱扣插入插孔的过程中,多个弹性扣的弹性臂相互靠拢,使多个弹性扣的钩接部可以穿过插孔,待多个钩接部穿过插孔后,多个弹性部相互远离,防止钩接部脱出插孔,即可实现第一安装板与分配器盒的固定连接。其中,多个弹性臂围设出的结构可以是非圆柱结构,以防止支架相对分配器盒旋转;多个弹性臂围设出的结构也可以是圆柱状结构,利用搅拌组件的重力防止支架旋转。

利用弹性柱扣与插孔的配合,来实现第二安装板与叶轮的转动连接,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具体地,弹性柱扣包括多个相背设置的弹性扣,弹性扣包括弹性臂和钩接部,弹性柱扣插入插孔的过程中,多个弹性扣的弹性臂相互靠拢,使多个弹性扣的钩接部可以穿过插孔,待多个钩接部穿过插孔后,多个弹性部相互远离,防止钩接部脱出插孔,即可实现第二安装板与叶轮的固定连接。其中,多个弹性臂围设出的结构可以是圆柱结构,便于叶轮相对支架快速旋转;多个弹性臂围设出的结构也可以是不是圆柱状结构,只要插孔的空间足够弹性柱扣发生旋转即可。进一步地,可以在分配器盒上设置支撑台阶,第一安装板与支撑台阶固定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安装板上开设有过水口,所述过水口的数量为一个并对应所有的所述促溶出水口。

在第一安装板上开设过水口,且过水口的数量为一个并对应所有的促溶出水口,可以防止促溶出水口喷出的水冲击到第一安装板上,有利于促溶通道排出的水的利用率,进而进一步提高叶轮的旋转速度,进一步促进洗涤剂的溶解效果。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促溶通道呈螺旋状或类螺旋状,所述促溶出水口位于所述促溶通道的末端。

促溶通道呈螺旋状或类螺旋状,且促溶出水口位于促溶通道的末端,则水流旋转到达促溶出水口处,可以产生涡流,使促溶出水口形成旋风出水口,有利于提高水流的冲击动能。其中,类螺旋状的促溶通道指的是由外向内经一次旋转或多次旋转形成的通道,比如方形螺旋、椭圆形螺旋通道等形状。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促溶通道的入口处设有导水板,所述导水板向远离所述促溶通道的方向倾斜延伸,使所述促溶通道的入口呈扩口结构。

在促溶通道的入口处设置导水板,导且水板向远离促溶通道的方向倾斜延伸,使促溶通道的入口呈扩口结构,则促溶通道的入口部位的宽度由宽变窄,这样既有利于提高促溶通道的进水量,又有利于提高促溶通道内的水流速度,从而进一步提高对叶轮的冲击力度,进一步提高叶轮的旋转速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进水区设有与所述促溶通道相邻设置的主洗通道以及与所述主洗通道相连通的主洗出水口,且所述促溶通道与所述主洗通道对应同一个进水管。

进水区设有主洗通道和主洗出水口,主洗时水流量较大,且用到的洗涤剂量相对较大,因而将促溶通道与主洗通道相邻设置并对应同一个进水管,则主洗时,该进水管输出的水流分为两路,一路进入主洗通道由主洗出水口排出进入分配器盒内,带动分配器盒内的洗涤剂流动,另一路进入促溶通道,由促溶出水口排出冲击叶轮,带动叶轮旋转,搅拌分配器盒内的物质进而促进洗涤剂的溶解,布局合理,设计巧妙。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洗涤剂盖包括相互盖合的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卡扣连接。

洗涤剂盖的上盖与下盖采用卡扣连接,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采用焊接相连的方式,简化了装配工艺,节约了生产成本,也便于后续更换和拆卸;同时,采用卡扣连接容易产生装配间隙导致窜水风险高,而本申请在相邻的两个进水通道之间设置溢流部,可以减少相邻两个进水通道之间的窜水现象。其中,上盖上设有进水管,用于实现水流通道的进水。具体地,可以在上盖上设置多个卡扣,在下盖上相应设置卡槽,将卡扣卡入卡槽中实现上盖与下盖之间的卡接固定。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洗涤剂盖的底壁上设有第一斜坡,所述洗涤剂盖的顶壁局部向上凸起形成第二斜坡,所述第一斜坡与所述第二斜坡围设出喷淋通道,所述喷淋通道与所述进水口相连通并具有喷淋出水口。

在洗涤剂盖的底壁(即下盖)设置第一斜坡,洗涤剂盖的顶壁(即上盖)局部向上凸出形成第二斜坡,利用第一斜坡和第二斜坡围设出喷淋通道,可以省去现有技术中的三通管,简化了产品结构,简化了装配工序,降低了生产成本;喷淋通道与进水口相连通,并具有喷淋出水口,因而利用洗涤剂盖的进水,可以实现喷淋通道的喷淋功能。其中,喷淋出水口可以进一步连接喷淋管,喷淋管可以与洗涤剂盖装配连接,也可以与洗涤剂盖一体成型。具体地,喷淋通道与预洗通道对应同一个进水管,这样预洗进水时,水流可分成两路,一路进入预洗通道,另一路进入喷淋通道。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洗衣机,包括:机体;和如第一方面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洗涤剂投放装置,安装在所述机体中。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的洗衣机,因包括第一方面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洗涤剂投放装置,因而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的洗涤剂投放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洗涤剂投放装置装配后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洗涤剂投放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a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的洗涤剂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洗涤剂盖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5所示洗涤剂盖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的洗涤剂投放装置的进水原理示意图;

图9是图5所示洗涤剂盖的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b-b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10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洗涤剂盒,11混合出口,2洗涤剂盖,21上盖,211卡扣,212第二斜坡,213进水管,214喷淋管,22下盖,221进水区,222隔离空间,223第一斜坡,23促溶通道,231促溶出水口,232导水板,24主洗通道,241主洗出水口,25预洗通道,251预洗出水口,26柔顺剂通道,261柔顺剂出水口,27溢流槽,271泄流口,28喷淋通道,281喷淋出水口,3分配器盒,31主洗槽,32预洗槽,33柔顺剂槽,34支撑台阶,35虹吸帽,36隔板,37第一凹槽,38第二凹槽,39柔顺剂盒,4搅拌组件,41支架,411第一安装板,4111过水口,412第二安装板,42叶轮,43弹性柱扣;

其中,图4和图8中的单向箭头表示水流的流动方向,图8中的曲线表示水流的溢出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10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的洗涤剂投放装置及洗衣机。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洗涤剂投放装置,包括:洗涤剂盒部装和多个进水区221。

具体地,洗涤剂盒部装设有进水口及混合出口11,且洗涤剂盒部装内形成有投放区;多个进水区221用于向投放区内导入液体,且至少一个进水区221内形成有多个进水通道,多个进水通道之间形成有溢流部。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洗涤剂投放装置,通过设置多个进水区221,便于将多个进水通道分散设置,使得不同进水区221内的进水通道之间的距离相对较大,可以显著降低不同进水区221内的进水通道之间发生窜水现象的风险;而对于位于同一进水区221内的多个进水通道,通过在多个进水通道之间设置溢流部,利用溢流部将相邻的两个进水通道隔开,并对进水通道溢出的液体进行处理,从而显著降低了同一进水区221内的进水通道之间发生窜水现象的风险,有利于提高衣物的洗涤效果。

其中,洗涤剂包括但不局限于液态洗涤剂(如洗衣液、消毒液、柔顺剂等)和颗粒状洗涤剂(如洗衣粉等)。

可选地,溢流部包括溢流槽27,如图8所示,溢流槽27用于容纳进水通道溢出的液体。

可选地,溢流部包括泄流通道,泄流通道与混合出口11相连通,用于排出进水通道溢出的液体。

溢流部包括溢流槽27,溢流槽27具有一定的容纳空间,可以容纳进水通道溢出的液体,从而防止液体窜入相邻的进水通道内,起到有效的防窜水作用。溢流部包括泄流通道,且泄流通道与混合出口11相连通,因而进水通道溢出的液体可以通过泄流通道排出,从而防止其窜入相邻的进水通道内,起到有效的防窜水作用。

可选地,溢流部包括溢流槽27和泄流通道,泄流通道包括泄流口271,如图8所示,泄流口271设置在溢流槽27的底壁上,并与混合出口11相连通。

溢流部同时包括溢流槽27和泄流通道,且泄流通道包括泄流口271,泄流口271设置在溢流槽27的底壁上,并与混合出口11相连通,因而当溢出的液体较少时,液体可以暂时储存在溢流槽27内,当溢流槽27内的液体达到一定量时,可以通过泄流口271排出,这样,将溢流槽27和溢流通道集成在一起,既提高了防窜水的可靠性,还节约了空间,布局较为合理。

进一步地,对于设有多个进水通道的进水区221,至少一个位于外围侧的进水通道的内外两侧均设有溢流部,如图8所示。

对于设有多个进水通道的进水区221,多个进水通道的分布方式多种多样,其中位于多个进水通道外围侧的进水通道,其只有内侧具有相邻的进水通道,而外侧没有进水通道,在其内外两侧(即临近相邻的进水通道的一侧以及远离相邻的进水通道的一侧)均设置溢流部,使得外围进水通道溢出的液体可以向内外两侧溢出,从而进一步降低了其向内侧相邻的进水通道窜水的风险,进一步提高了防窜水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洗涤剂盒部装包括:洗涤剂盒1、洗涤剂盖2和分配器盒。其中,洗涤剂盒1设有混合出口11;洗涤剂盖2盖设在洗涤剂盒1上,且设有进水口和多个相互间隔分开的进水区221;分配器盒设于洗涤剂盒1内,且设有投放区。

洗涤剂盒部装包括洗涤剂盒1、洗涤剂盖2和分配器盒,洗涤剂盒1围设出上端开口的容纳空间,用于容纳分配器盒;洗涤剂盖2封盖洗涤剂盒1的开口端,保证洗涤剂盒部装的完整性,并设有进水口和多个进水区221,进水口可以连接洗衣机的进水管路,保证多个进水区221可以进水,且多个进水区221相互间隔分开,有利于增加不同的进水区221之间的距离,进而增加不同进水区221内的进水通道之间的距离,进一步降低不同进水区221内的进水通道之间发生窜水现象的风险;分配器盒设于洗涤剂盒1内,且设有投放区,供用户手动投放或机器自动投放洗涤剂,投放区连通进水通道及混合出口11,保证投放区的液体可以导入投放区内,并通过混合出口11排入洗衣机的内桶中。

进一步地,投放区包括多个与进水通道及混合出口11相连通的投放槽,任一投放槽单独对应一个进水通道,如图1和图8所示。

投放区包括多个投放槽,可以分类投放不同的洗涤剂,如洗衣液、柔顺剂、消毒剂等,也可以分类用于主洗或预洗,有利于丰富洗衣机的功能,提高用户体验;且任一投放槽单独对应一个进水通道,保证了各投放槽内的洗涤剂均能够得到有力冲洗,进而被冲到混合出口11处排入洗衣机的内桶中。

具体地,如图1所示,多个投放槽分别为主洗槽31、预洗槽32和柔顺剂槽33,对应的进水通道分别为主洗通道24、预洗通道25和柔顺剂通道26,如图8所示,分配器盒3内设有通过隔板36间隔分开的第一凹槽37和第二凹槽38,第一凹槽37内嵌设有柔顺剂盒39,如图1所示,柔顺剂盒39限定出柔顺剂槽33,第一凹槽37的其他空间形成预洗槽32,第二凹槽38形成主洗槽31;进水区22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进水区221分别位于第一凹槽37的顶端开口处及第二凹槽38的顶端开口处,且通过隔离空间222间隔分开,如图7和图8所示,预洗通道25和柔顺剂通道26设置在对应第一凹槽37的进水区221内,主洗通道24设置在对应第二凹槽38的进水区221内,如图8所示。

多个投放槽分别为主洗槽31、预洗槽32和柔顺剂槽33,主洗槽31用于主洗程序,在主洗进水时,主洗通道24内的水通过主洗出水口241进入主洗槽31内,将主洗槽31内的物质冲入内桶中;预洗槽32用于预洗程序,在预洗进水时,预洗通道25内的水通过预洗出水口251进入预洗槽32内,将预洗槽32内的物质冲入内桶中;柔顺剂槽33用于使用柔顺剂的洗涤程序,在使用过程中柔顺剂通道26内的水通过柔顺剂出水口261进入柔顺剂槽33中,将柔顺剂槽33内的柔顺剂冲入内桶中。

其中,分配器盒3内设有隔板36,将分配器盒3的内部空间隔开分成第一凹槽37和第二凹槽38,第一凹槽37内嵌设有体积相对小一些的柔顺剂盒39,如图1所示,柔顺剂盒39的内部空间形成柔顺剂槽33,而第一凹槽37的其他空间则形成预洗槽32,第二凹槽38整体为主洗槽31,这相当于分配器盒3为两槽式的结构,柔顺剂槽33和预洗槽32形成一个整体,与主洗槽31间隔分开。相应地,进水区221的数量也为两个,两个进水区221之间通过隔离空间222隔开,形状与第一凹槽37及第二凹槽38的顶部开口处的形状适配,隔离空间222正好对应分配器盒3的隔板36的位置,这样两个进水区221可以至少部分嵌入第一凹槽37和第二凹槽38内,有利于提高洗涤剂盖2与分配器盒3的装配可靠性和位置稳定性。预洗通道25和柔顺剂通道26设置在对应第一凹槽37的进水区221内,主洗通道24设置在对应第二凹槽38的进水区221内,则预洗通道25和柔顺剂通道26与主洗通道24之间具有隔离空间222,如图8所示,预洗通道25与柔顺剂通道26相距较近,二者之间设有溢流部,从而较好地防止了窜水现象。

进一步地,柔顺剂通道26位于预洗通道25与隔离空间222之间;其中,预洗通道25临近柔顺剂通道26的一侧以及远离柔顺剂通道26的一侧均设有溢流部;对应第二凹槽38的进水区221临近隔离空间222的一侧也设有溢流部,如图8所示。

柔顺剂通道26位于预洗通道25与隔离空间222之间,则柔顺剂通道26夹在预洗通道25和主洗通道24之间,而预洗通道25和主洗通道24的水量相对较大,向柔顺剂通道26窜水的风险相对较高。故而,在预洗通道25的两侧均设有溢流部,可以有效防止预洗通道25内的水窜入柔顺剂通道26中,而滴落到柔顺剂槽33里;在对应第二凹槽38的进水区221临近隔离空间222的一侧设置溢流部(如图8所示的泄流口),可以有效防止主洗通道24内的水窜入柔顺剂通道26中,而滴落到柔顺剂槽33里。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洗涤剂投放装置还包括:搅拌组件4,如图1和图4所示,至少部分设置在分配器盒3中,用于搅拌分配器盒3中的物质以促进分配器盒3中的洗涤剂溶解。

本方案增设了搅拌组件4,搅拌组件4至少部分位于分配器内,利用搅拌组件4来搅拌分配器盒3中的物质,一方面可以显著加快洗涤剂的溶解速度,另一方面可以适当改变分配器盒3内的液体的流动方向,以延长洗涤剂位于分配器盒3内的时间,进而有效促进分配器盒3内的洗涤剂溶解,从而提高衣物的洗涤效果,防止洗涤剂残留在衣物上损伤人们的皮肤。

具体地,搅拌组件4包括:支架41和叶轮42,如图4所示。其中,支架41至少部分固定安装在分配器盒3中;叶轮42与支架41转动连接,用于搅拌分配器盒3中的物质。

搅拌组件4包括支架41和叶轮42,支架41作为叶轮42的安装载体,固定安装在分配器盒3中,保证搅拌组件4的稳定性;叶轮42与支架41转动连接,通过旋转实现搅拌组件4的搅拌功能。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搅拌组件4不局限于支架41加叶轮42的形式,也可以为搅拌轴加搅拌叶片、网状搅拌结构(类似于打蛋器)等形式。

实施例三

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进水区设有促溶通道23以及与促溶通道23相连通的至少一个促溶出水口231,如图7和图8所示,促溶出水口231位于叶轮42的正上方,如图4所示,以利用其喷出的液体的冲击作用带动叶轮42旋转。

进水区设有促溶通道23和促溶出水口231,则促溶通道23内的水可以通过促溶出水口231流入分配器盒3内,由于叶轮42位于促溶出水口231的正下方,因而促溶出水口231喷出的液体正好向下冲击到叶轮42上,进而可以带动叶轮42旋转,这样无需额外设置驱动叶轮42旋转的机构,从而减少了部件数量,简化了产品结构,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

可选地,促溶通道23的数量与叶轮42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

进一步地,叶轮42的旋转轴线垂直于促溶出水口231的出水方向,如图4所示。

叶轮42的旋转轴线垂直于促溶出水口231的出水方向,则促溶出水口231喷出的水可以尽可能地用于带动叶轮42旋转,从而提高水流能量的利用率,提高叶轮42的旋转速度。此外,由于水流通道的出水口的出水方向一般竖直向下,因而叶轮42的旋转轴线垂直于促溶出水口231的出水方向时,叶轮42的旋转轴线为水平方向,这样叶轮42旋转时可以由下向上搅动分配器盒3内的物质,带动分配器盒3底部的洗涤剂向上翻滚,避免洗涤剂沉积,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分配器盒3内的洗涤剂溶解,也合理利用了分配器盒3的内部空间。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驱动机构来驱动叶轮42旋转。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叶轮42的旋转轴线也可以平行于促溶出水口231的出水方向或者相对促溶出水口231的出水方向倾斜设置。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支架41包括第一安装板411和与第一安装板411相连的第二安装板412,第一安装板411朝向洗涤剂盖2并与分配器盒3固定连接,叶轮42安装在第二安装板412上并与第二安装板412转动连接。

支架41包括第一安装板411和第二安装板412,第一安装板411朝向洗涤剂盖2并与分配器盒3固定连接,保证了搅拌组件4的稳定性;第二安装板412与第一安装板411相连,作为叶轮42的安装载体,叶轮42安装在第二安装板412上并与叶轮42转动连接,实现搅拌功能。

其中,第一安装板411与分配器盒3中的一个上设有弹性柱扣43,如图4所示,另一个上设有插孔,弹性柱扣43贯穿插孔使第一安装板411与分配器盒3固定连接。

利用弹性柱扣43与插孔的配合,来实现第一安装板411与分配器盒3的固定连接,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具体地,弹性柱扣43包括多个相背设置的弹性扣,弹性扣包括弹性臂和钩接部,弹性柱扣43插入插孔的过程中,多个弹性扣的弹性臂相互靠拢,使多个弹性扣的钩接部可以穿过插孔,待多个钩接部穿过插孔后,多个弹性部相互远离,防止钩接部脱出插孔,即可实现第一安装板411与分配器盒3的固定连接。其中,多个弹性臂围设出的结构可以是非圆柱结构,以防止支架41相对分配器盒3旋转;多个弹性臂围设出的结构也可以是圆柱状结构,利用搅拌组件4的重力防止支架41旋转。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第二安装板412与叶轮42中的一个上设有弹性柱扣43,另一个上设有插孔,弹性柱扣43贯穿插孔使第二安装板412与叶轮42转动连接。

利用弹性柱扣43与插孔的配合,来实现第二安装板412与叶轮42的转动连接,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具体地,弹性柱扣43包括多个相背设置的弹性扣,弹性扣包括弹性臂和钩接部,弹性柱扣43插入插孔的过程中,多个弹性扣的弹性臂相互靠拢,使多个弹性扣的钩接部可以穿过插孔,待多个钩接部穿过插孔后,多个弹性部相互远离,防止钩接部脱出插孔,即可实现第二安装板412与叶轮42的固定连接。其中,多个弹性臂围设出的结构可以是圆柱结构,便于叶轮42相对支架41快速旋转;多个弹性臂围设出的结构也可以是不是圆柱状结构,只要插孔的空间足够弹性柱扣43发生旋转即可。进一步地,可以在分配器盒3上设置支撑台阶34,第一安装板411与支撑台阶34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安装板411上开设有过水口4111,过水口4111的数量为一个并对应所有的促溶出水口231,如图1所示。

在第一安装板411上开设过水口4111,且过水口4111的数量为一个并对应所有的促溶出水口231,可以防止促溶出水口231喷出的水冲击到第一安装板411上,有利于促溶通道23排出的水的利用率,进而进一步提高叶轮42的旋转速度,进一步促进洗涤剂的溶解效果。

进一步地,促溶通道23呈螺旋状或类螺旋状,促溶出水口231位于促溶通道23的末端,如图8所示。

促溶通道23呈螺旋状或类螺旋状(如图8所示),且促溶出水口231位于促溶通道23的末端,则水流旋转到达促溶出水口231处,可以产生涡流,使促溶出水口231形成旋风出水口,有利于提高水流的冲击动能。其中,类螺旋状的促溶通道23指的是由外向内经一次旋转或多次旋转形成的通道,比如方形螺旋、椭圆形螺旋通道等形状。

进一步地,促溶通道23的入口处设有导水板232,导水板232向远离促溶通道23的方向倾斜延伸,使促溶通道23的入口呈扩口结构,如图8所示。

在促溶通道23的入口处设置导水板232,导且水板向远离促溶通道23的方向倾斜延伸,使促溶通道23的入口呈扩口结构,则促溶通道23的入口部位的宽度由宽变窄,这样既有利于提高促溶通道23的进水量,又有利于提高促溶通道23内的水流速度,从而进一步提高对叶轮42的冲击力度,进一步提高叶轮42的旋转速度。

具体地,进水区设有与促溶通道23相邻设置的主洗通道24以及与主洗通道24相连通的主洗出水口241,如图1和图8所示,且促溶通道23与主洗通道24对应同一个进水管213。

进水区设有主洗通道24和主洗出水口241,主洗时水流量较大,且用到的洗涤剂量相对较大,因而将促溶通道23与主洗通道24相邻设置并对应同一个进水管213,则主洗时,该进水管213输出的水流分为两路,一路进入主洗通道24由主洗出水口241排出进入分配器盒3内,带动分配器盒3内的洗涤剂流动,另一路进入促溶通道23,由促溶出水口231排出冲击叶轮42,带动叶轮42旋转,搅拌分配器盒3内的物质进而促进洗涤剂的溶解,布局合理,设计巧妙。

实施例四

与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洗涤剂盖2包括相互盖合的上盖21和下盖22,上盖21与下盖22卡扣211连接,如图7所示。

洗涤剂盖2的上盖21与下盖22采用卡扣211连接,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采用焊接相连的方式,简化了装配工艺,节约了生产成本,也便于后续更换和拆卸;同时,采用卡扣连接容易产生装配间隙导致窜水风险高,而本申请在相邻的两个进水通道之间设置溢流槽27,以减少相邻两个进水通道之间的窜水现象。其中,上盖21上设有进水管213,用于实现水流通道的进水。具体地,可以在上盖21上设置多个卡扣211,在下盖22上相应设置卡槽,将卡扣211卡入卡槽中实现上盖21与下盖22之间的卡接固定。

实施例五

与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洗涤剂盖2的底壁上设有第一斜坡223,如图1所示,洗涤剂盖2的顶壁局部向上凸起形成第二斜坡212(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斜坡223与第二斜坡212围设出喷淋通道28,如图10所示,喷淋通道28与进水口相连通并具有喷淋出水口281。

在洗涤剂盖2的底壁(即下盖22)设置第一斜坡223,洗涤剂盖2的顶壁(即上盖21)局部向上凸出形成第二斜坡212,利用第一斜坡223和第二斜坡212围设出喷淋通道28,可以省去现有技术中的三通管,简化了产品结构,简化了装配工序,降低了生产成本;且喷淋通道28与进水口相连通,并具有喷淋出水口281,因而利用洗涤剂盖2的进水,可以实现喷淋通道28的喷淋功能。其中,喷淋出水口281可以进一步连接喷淋管214,喷淋管214可以与洗涤剂盖2装配连接,也可以与洗涤剂盖2一体成型。

具体地,喷淋通道28与预洗通道25对应同一个进水管213,这样预洗进水时,水流可分成两路,一路进入预洗通道25,另一路进入喷淋通道28。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洗衣机(图中未示出),包括:机体和如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的洗涤剂投放装置,安装在机体中。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洗衣机,因包括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的洗涤剂投放装置,因而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下面结合一个具体实施例来详细描述本申请提供的洗衣机,并与现有技术进行对比。

普通的洗涤剂投放装置是由洗涤剂盒1部装和分配器盒3组件组成的,当分配器盒3为两槽时,为避免主洗、预洗时水流窜到柔顺剂区域,一般会对洗涤剂盒1部装的上下盖22进行焊接,保证各水路中的水不会窜流,该装配方式工艺较复杂,且耗费人力及时间成本;当需喷淋功能时,需在导管处增加三通对水流进行分流,增加成本。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滚筒洗衣机,对洗涤剂投放装置结构进行了改善:用简单的卡扣211连接的方式代替焊接,简化装配且解决无密封产生的窜水情况;新增的喷淋结构可代替转接喷淋管214的三通,简化装配,降低成本;新增溶漩风结构,增强对洗衣粉的溶解能力。

具体地,洗涤剂盒上盖21和洗涤剂盒下盖22通过卡扣211进行装配(如图7所示),通过下盖22设置的水路以及水路两侧设置的溢水槽(如图8所示),配合上盖21对应的挡水筋,使装配后各水路区域彼此独立,无多余的水窜到其他水路中。

在洗涤剂盒上盖21新增喷淋口,并在洗涤剂盒下盖22的对应位置设置一斜坡(如图5、图9和图10所示),上下盖22装配好后,会形成喷淋的水路。

新增叶轮42和叶轮42支架41,装配到分配器盒3上,分配器盒3内还设有虹吸帽35,在洗涤剂盒下盖22上对应叶轮42叶片中间的位置开两个溶漩风出水口(即促溶出水口231),当进水时,会有水流从该出水口流出打到叶片上,带动叶轮42转动(如图4所示)。

由此,如图8所示,在预洗水路(即预洗通道25)两侧设置溢水槽,将溢出预洗水路的水路从两泄流口271导出,避免预洗水流窜到柔顺剂区域,滴落到柔顺剂槽33里。

当启动预洗程序时,预洗水流会在斜坡处进行分流:一部分水流流到预洗槽32,另一部分水流流入喷淋水路(如图8中箭头所示),沿斜坡从喷淋口流出(如图8箭头所示)。该结构可替换现有的三通,可取消一个零件,简化装配,节约成本。

当主洗进水时,有一小部分水流从溶漩风出水口流出,另一部分水流从前端主洗出水口241流出(如图4箭头所示),由主洗出水口241流出的水流用于冲洗主洗槽31内的洗衣粉(如图4箭头所示),由溶漩风出水口流出的水流带动叶轮42转动(如图4箭头所示),当带有洗衣粉的水流经过叶轮42的时候,叶轮42的转动会搅拌洗衣粉,进而促进洗衣粉的溶解(如图4所示)。

因此,根据本方案的洗涤剂投放装置通过对水路的优化调整,避免各功能水路间的窜水情况,且可直接通过卡扣211进行装配固定,与相似的对上下盖22进行焊接避免串水的结构相比,简化装配,节约成本。另外增加喷淋和溶漩风结构可起到简化装配促进洗衣粉溶解的效果。

进一步地,对于需要对水流分流的装配结构,可以参考此方案,简化结构。对于有防窜水需求的非密封结构,可参考此结构对溢出水流进行导向并排出。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洗涤剂投放装置,其分配器盒内设有多个投放槽,可以分类投放不同的洗涤剂,如洗衣液、柔顺剂、消毒剂等,也可以分类用于主洗或预洗,有利于丰富洗衣机的功能,提高用户体验;相应地,水流通道包括多个进水通道,且任一投放槽单独对应一个进水通道,保证了各投放槽内的洗涤剂均能够被冲到混合出口处排入洗衣机的内桶中。同时,洗涤剂盖设有多个相互间隔分开的进水区,则不同的进水区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使得不同进水区内的进水通道之间的距离相对较大,可以显著降低不同进水区内的进水通道之间发生窜水现象的风险;而对于位于同一进水区内的多个进水通道,通过在相邻的两个进水通道之间设置溢流部,利用溢流部将相邻的两个进水通道隔开,并对进水通道溢出的液体进行处理,从而显著降低了同一进水区内的进水通道之间发生窜水现象的风险,有利于提高衣物的洗涤效果。

在本发明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