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墨烯抗菌面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078616发布日期:2020-06-12 16:18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菌面料及其制备方法,具体地,涉及一种石墨烯抗菌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石墨烯是从石墨中剥离出来的单层碳原子材料,由碳原子紧密堆积成单层二维蜂窝状晶格结构,它是人类已知的厚度最薄、质地最坚硬、导电性最好的材料。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力学、光学和电学性质,结构非常稳定,迄今为止研究者尚未发现石墨烯中有碳原子缺失的情况,碳原子之间的链接非常柔韧,比钻石还坚硬,强度比世界上最好的钢铁还要高上100倍,如果用石墨烯制成包装袋,它将能承受大约两吨重的物品,几乎完全透明,却极为致密,不透水、不透气,即使原子尺寸最小的氦气也无法通过。而且导电性能好,石墨烯中电子的运动速度达到了光速的1/300,导电性超过了任何传统的导电材料,化学性质类似石墨表面,可以吸附和脱附各种原子和分子,还有抵御强酸强碱的能力。同时石墨烯还具有优异的抗菌功能,可有效避免细菌滋生,可应用在众多领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菌面料及其制备方法,将普通纤维、石墨烯纤维织造成抗菌面料,该面料具有很好的抗菌效果,还具有一定的远红外升温效果,有一定保健作用,同时该面料成本较低,应用前景广阔。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石墨烯抗菌面料,其中,所述的抗菌面料的原料按质量百分比计包含:普通纤维25%~65%,石墨烯抗菌纤维30%~70%,油剂0.1%~5%,整理剂0.1~5%。

上述的石墨烯抗菌面料,其中,所述的石墨烯抗菌纤维为短纤,规格为0.9~2.5d,长度为38~51mm;普通纤维规格为0.9~2.5d,长度为38~51mm。

上述的石墨烯抗菌面料,其中,所述的石墨烯抗菌纤维包含石墨烯再生纤维素纤维、石墨烯涤纶纤维、石墨烯锦纶纤维、石墨烯丙纶纤维、石墨烯腈纶纤维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上述的石墨烯抗菌面料,其中,所述的普通纤维包含再生纤维素纤维、涤纶纤维、锦纶纤维、丙纶纤维、腈纶纤维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上述的石墨烯抗菌面料,其中,所述的油剂包含抗静电剂、柔软剂、增摩剂、定型剂。

上述的石墨烯抗菌面料,其中,所述的整理剂包含脲醛树脂、二羟甲基二羟基乙烯脲、水溶性聚氨酯、三羟甲基三聚氰胺树脂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的石墨烯抗菌面料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的方法包含:步骤1,按比例称取各原料;步骤2,短纤上油:采用油剂分别对普通纤维、石墨烯抗菌纤维短纤进行上油;步骤3,纺纱:将步骤2上油后的普通纤维和石墨烯抗菌纤维短纤混合开松,然后经梳理机梳理得到生条,再经两道并条牵伸得到熟条,将熟条进行纺纱,然后加捻制备普通纤维/石墨烯抗菌纤维混纺纱;步骤4,面料织造:将步骤3制得的石墨烯纤维混纺纱线在织造设备上织造机织面料,制得面料为机织或针织面料;步骤5,对步骤4制得的面料进行后整理。

上述的石墨烯抗菌面料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的步骤2中的上油量为面料总重量的0.1%~5%。

上述的石墨烯抗菌面料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的步骤3中,经两道并条牵伸得到熟条,每次并条牵伸倍数为1.0~1.5倍,将熟条进行纺纱,牵伸倍数为1.0~1.5倍,然后加捻制备普通纤维/石墨烯抗菌纤维混纺纱,捻度为10~50捻/cm,纱线支数为16~60支,纺纱车间相对湿度控制在40~60%的范围内。

上述的石墨烯抗菌面料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的步骤5中后整理的过程为:首先将面料浸渍整理液,轧余率为45~60%;其次进行短环预烘,温度范围为80~100℃;再进行拉幅,温度范围为120~150℃;然后进行长环烘焙,温度范围为160~180℃;再依次进行水洗,烘燥,然后浸轧整理剂,轧余率40~50%;再进行二层短环预烘,温度范围为120~150℃;再进行拉幅,温度范围为120~160℃,最后落布。

本发明提供的石墨烯抗菌面料及其制备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提供的石墨烯抗菌面料具有很好的抗菌效果,同时石墨烯纤维的存在使得该面料具有一定的远红外功能,能够促进人体血液微循环,达到一定保健功效,该面料可应用在服装面料、汽车面料、地毯面料等,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本方法通过纺织织造工艺将普通纤维、石墨烯纤维织造成抗菌面料,该面料具有优异抗菌效果。本方法制备的石墨烯抗菌面料还具有柔软性好,工艺简单易操作,成本低廉,经济效益高,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等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说明。

本发明提供的石墨烯抗菌面料,其原料按质量百分比计包含:普通纤维25%~65%,石墨烯抗菌纤维30%~70%,油剂0.1%~5%,整理剂0.1~5%。

优选地,石墨烯抗菌纤维为短纤,规格为0.9~2.5d,长度为38~51mm;普通纤维规格为0.9~2.5d,长度为38~51mm。d为旦尼尔,是纤维细度的衡量单位。

石墨烯抗菌纤维包含石墨烯再生纤维素纤维、石墨烯涤纶纤维、石墨烯锦纶纤维、石墨烯丙纶纤维、石墨烯腈纶纤维等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石墨烯抗菌纤维是在普通纤维里添加石墨烯成分制备而成的,在普通纤维的原料中加入石墨烯(氧化石墨烯)溶液,制备成混合纺丝液,再按照常规加工工艺制备石墨烯抗菌纤维。

普通纤维包含再生纤维素纤维、涤纶纤维、锦纶纤维、丙纶纤维、腈纶纤维等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油剂包含抗静电剂、柔软剂、增摩剂、定型剂。优选地以任意比例混合。抗静电剂优选为石墨烯溶液、季铵盐类、磷酸盐、硫酸盐、烷基磺酸钠等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柔软剂优选为cgf(亲水型聚醚改性有机硅类柔软剂)、酯基季铵盐、二烷基季铵盐、烷基酰基季铵盐、脂肪酸盐、有机硅柔软剂等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增摩剂优选为锆英石、弹性体摩擦粉、长石粉、陶土粉、碳化物、氮化物、金属氧化物等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定型剂优选为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多胺类、水性丙烯酸类、dmeu(二羟甲基乙烯脲树脂)、2d(二羟甲基二羟基乙烯脲树脂)、uf等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整理剂包含脲醛树脂、二羟甲基二羟基乙烯脲、水溶性聚氨酯、三羟甲基三聚氰胺树脂等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还提供了该石墨烯抗菌面料的制备方法,其包含:步骤1,按比例称取各原料;步骤2,短纤上油:采用油剂分别对普通纤维、石墨烯抗菌纤维短纤进行上油;步骤3,纺纱:将步骤2上油后的普通纤维和石墨烯抗菌纤维短纤混合开松,然后经梳理机梳理得到生条,再经两道并条牵伸得到熟条,将熟条进行纺纱,然后加捻制备普通纤维/石墨烯抗菌纤维混纺纱;步骤4,面料织造:将步骤3制得的石墨烯纤维混纺纱线在织造设备上织造机织面料,制得面料为机织或针织面料;步骤5,对步骤4制得的面料进行后整理。

优选地,步骤2中的上油量为面料总重量的0.1%~5%。

步骤3中经两道并条牵伸得到熟条,每次并条牵伸倍数为1.0~1.5倍,将熟条进行纺纱,牵伸倍数为1.0~1.5倍,然后加捻制备普通纤维/石墨烯抗菌纤维混纺纱,捻度为10~50捻/cm,纱线支数为16~60支,纺纱车间相对湿度控制在40~60%的范围内。

步骤5中后整理的过程为:首先将面料浸渍整理液,轧余率为45~60%;轧余率也叫带液率,是织物上带的液体重量与织物本身重量的百分比;整理液是由整理剂与水配置而成,整理液中整理剂的质量含量优选为0.1%~5%;其次通过短环预烘拉幅机,进行短环预烘,温度范围为80~100℃;再进行拉幅,温度范围为120~150℃;拉幅是利用纤维在潮湿条件下所具有的一定可塑性,将织物幅宽逐渐拉阔至规定的尺寸并进行烘干稳定的整理过程,也称定幅;然后通过长环烘燥机,进行长环烘焙,温度范围为160~180℃;再依次进行水洗,烘燥,然后浸轧整理剂,轧余率40~50%;优选地,将整理剂与水配置成溶液进行浸轧;溶液中整理剂的质量含量优选为0.1%~5%;再进行二层短环预烘,即通过短环预烘拉幅机进行第二次短环预烘,温度范围为120~150℃;再进行拉幅,温度范围为120~160℃,最后落布。

整理后面料手感厚实、滑爽、弹性好并提高抗起毛起球、耐磨性能等。

采用的设备均为面料纺织行业中现有的加工设备。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石墨烯抗菌面料及其制备方法做更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一种石墨烯抗菌面料,其原料按质量百分比计包含:普通纤维65%,石墨烯抗菌纤维30%,油剂4.9%,整理剂0.1%。

石墨烯抗菌纤维为短纤,规格为0.9~2.5d,长度为38~51mm;普通纤维规格为0.9~2.5d,长度为38~51mm。d为旦尼尔,是纤维细度的衡量单位。

石墨烯抗菌纤维是在普通纤维里添加石墨烯成分制备而成的,在普通纤维的原料中加入石墨烯(氧化石墨烯)溶液,制备成混合纺丝液,再按照常规加工工艺制备石墨烯抗菌纤维。

石墨烯抗菌纤维包含石墨烯再生纤维素纤维。普通纤维包含再生纤维素纤维。

油剂包含抗静电剂、柔软剂、增摩剂、定型剂,优选地以任意比例混合。

抗静电剂优选为石墨烯溶液;柔软剂优选为cgf(亲水型聚醚改性有机硅类柔软剂);增摩剂优选为锆英石;定型剂优选为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整理剂包含脲醛树脂。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该石墨烯抗菌面料的制备方法,其包含:

步骤1,按比例称取各原料。

步骤2,短纤上油:采用油剂分别对普通纤维、石墨烯抗菌纤维短纤进行上油。上油量为面料总重量的0.1%~5%。

步骤3,纺纱:将步骤2上油后的普通纤维和石墨烯抗菌纤维短纤混合开松,然后经梳理机梳理得到生条,再经两道并条牵伸得到熟条,每次并条牵伸倍数为1.0~1.5倍,将熟条进行纺纱,牵伸倍数为1.0~1.5倍,然后加捻制备普通纤维/石墨烯抗菌纤维混纺纱,捻度为10~50捻/cm,纱线支数为16~60支,纺纱车间相对湿度控制在40~60%的范围内。

步骤4,面料织造:将步骤3制得的石墨烯纤维混纺纱线在织造设备上织造机织面料,制得面料为机织或针织面料。

步骤5,对步骤4制得的面料进行后整理。

后整理的过程为:首先将面料浸渍整理液,轧余率为45~60%;轧余率也叫带液率,是织物上带的液体重量与织物本身重量的百分比;整理液是由整理剂与水配置而成,整理液中整理剂的质量含量优选为0.1%~5%;其次通过短环预烘拉幅机,进行短环预烘,温度范围为80~100℃;再进行拉幅,温度范围为120~150℃;然后通过长环烘燥机,进行长环烘焙,温度范围为160~180℃;再依次进行水洗,烘燥,然后浸轧整理剂,轧余率40~50%;优选地,将整理剂与水配置成溶液进行浸轧;溶液中整理剂的质量含量优选为0.1%~5%;再进行二层短环预烘,即通过短环预烘拉幅机进行第二次短环预烘,温度范围为120~150℃;再进行拉幅,温度范围为120~160℃,最后落布。

整理后面料手感厚实、滑爽、弹性好并提高抗起毛起球、耐磨性能等。采用的设备均为面料纺织行业中现有的加工设备。

实施例2

一种石墨烯抗菌面料,其原料按质量百分比计包含:普通纤维54%,石墨烯抗菌纤维40%,油剂1%,整理剂5%。

石墨烯抗菌纤维为短纤,规格为0.9~2.5d,长度为38~51mm;普通纤维规格为0.9~2.5d,长度为38~51mm。d为旦尼尔,是纤维细度的衡量单位。

石墨烯抗菌纤维是在普通纤维里添加石墨烯成分制备而成的,在普通纤维的原料中加入石墨烯(氧化石墨烯)溶液,制备成混合纺丝液,再按照常规加工工艺制备石墨烯抗菌纤维。

石墨烯抗菌纤维包含石墨烯涤纶纤维。普通纤维包含涤纶纤维。

油剂包含抗静电剂、柔软剂、增摩剂、定型剂,优选地以任意比例混合。

抗静电剂优选为季铵盐类;柔软剂优选为酯基季铵盐和二烷基季铵盐;增摩剂优选为弹性体摩擦粉或长石粉;定型剂优选为多胺类或水性丙烯酸类。

整理剂包含二羟甲基二羟基乙烯脲。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该石墨烯抗菌面料的制备方法,其包含:

步骤1,按比例称取各原料。

步骤2,短纤上油:采用油剂分别对普通纤维、石墨烯抗菌纤维短纤进行上油。上油量为面料总重量的0.1%~5%。

步骤3,纺纱:将步骤2上油后的普通纤维和石墨烯抗菌纤维短纤混合开松,然后经梳理机梳理得到生条,再经两道并条牵伸得到熟条,每次并条牵伸倍数为1.0~1.5倍,将熟条进行纺纱,牵伸倍数为1.0~1.5倍,然后加捻制备普通纤维/石墨烯抗菌纤维混纺纱,捻度为10~50捻/cm,纱线支数为16~60支,纺纱车间相对湿度控制在40~60%的范围内。

步骤4,面料织造:将步骤3制得的石墨烯纤维混纺纱线在织造设备上织造机织面料,制得面料为机织或针织面料。

步骤5,对步骤4制得的面料进行后整理。

后整理的过程为:首先将面料浸渍整理液,轧余率为45~60%;轧余率也叫带液率,是织物上带的液体重量与织物本身重量的百分比;整理液是由整理剂与水配置而成,整理液中整理剂的质量含量优选为0.1%~5%;其次通过短环预烘拉幅机,进行短环预烘,温度范围为80~100℃;再进行拉幅,温度范围为120~150℃;然后通过长环烘燥机,进行长环烘焙,温度范围为160~180℃;再依次进行水洗,烘燥,然后浸轧整理剂,轧余率40~50%;优选地,将整理剂与水配置成溶液进行浸轧;溶液中整理剂的质量含量优选为0.1%~5%;再进行二层短环预烘,即通过短环预烘拉幅机进行第二次短环预烘,温度范围为120~150℃;再进行拉幅,温度范围为120~160℃,最后落布。

整理后面料手感厚实、滑爽、弹性好并提高抗起毛起球、耐磨性能等。采用的设备均为面料纺织行业中现有的加工设备。

实施例3

一种石墨烯抗菌面料,其原料按质量百分比计包含:普通纤维45%,石墨烯抗菌纤维50%,油剂2.5%,整理剂2.5%。

石墨烯抗菌纤维为短纤,规格为0.9~2.5d,长度为38~51mm;普通纤维规格为0.9~2.5d,长度为38~51mm。d为旦尼尔,是纤维细度的衡量单位。

石墨烯抗菌纤维是在普通纤维里添加石墨烯成分制备而成的,在普通纤维的原料中加入石墨烯(氧化石墨烯)溶液,制备成混合纺丝液,再按照常规加工工艺制备石墨烯抗菌纤维。

石墨烯抗菌纤维包含石墨烯锦纶纤维。普通纤维包含锦纶纤维。

油剂包含抗静电剂、柔软剂、增摩剂、定型剂,优选地以任意比例混合。

抗静电剂优选为磷酸盐;柔软剂优选为烷基酰基季铵盐;增摩剂优选为陶土粉;定型剂优选为水性丙烯酸类。

整理剂包含水溶性聚氨酯。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该石墨烯抗菌面料的制备方法,其包含:

步骤1,按比例称取各原料。

步骤2,短纤上油:采用油剂分别对普通纤维、石墨烯抗菌纤维短纤进行上油。上油量为面料总重量的0.1%~5%。

步骤3,纺纱:将步骤2上油后的普通纤维和石墨烯抗菌纤维短纤混合开松,然后经梳理机梳理得到生条,再经两道并条牵伸得到熟条,每次并条牵伸倍数为1.0~1.5倍,将熟条进行纺纱,牵伸倍数为1.0~1.5倍,然后加捻制备普通纤维/石墨烯抗菌纤维混纺纱,捻度为10~50捻/cm,纱线支数为16~60支,纺纱车间相对湿度控制在40~60%的范围内。

步骤4,面料织造:将步骤3制得的石墨烯纤维混纺纱线在织造设备上织造机织面料,制得面料为机织或针织面料。

步骤5,对步骤4制得的面料进行后整理。

后整理的过程为:首先将面料浸渍整理液,轧余率为45~60%;轧余率也叫带液率,是织物上带的液体重量与织物本身重量的百分比;整理液是由整理剂与水配置而成,整理液中整理剂的质量含量优选为0.1%~5%;其次通过短环预烘拉幅机,进行短环预烘,温度范围为80~100℃;再进行拉幅,温度范围为120~150℃;然后通过长环烘燥机,进行长环烘焙,温度范围为160~180℃;再依次进行水洗,烘燥,然后浸轧整理剂,轧余率40~50%;优选地,将整理剂与水配置成溶液进行浸轧;溶液中整理剂的质量含量优选为0.1%~5%;再进行二层短环预烘,即通过短环预烘拉幅机进行第二次短环预烘,温度范围为120~150℃;再进行拉幅,温度范围为120~160℃,最后落布。

整理后面料手感厚实、滑爽、弹性好并提高抗起毛起球、耐磨性能等。采用的设备均为面料纺织行业中现有的加工设备。

实施例4

一种石墨烯抗菌面料,其原料按质量百分比计包含:普通纤维34%,石墨烯抗菌纤维60%,油剂5%,整理剂1%。

石墨烯抗菌纤维为短纤,规格为0.9~2.5d,长度为38~51mm;普通纤维规格为0.9~2.5d,长度为38~51mm。d为旦尼尔,是纤维细度的衡量单位。

石墨烯抗菌纤维是在普通纤维里添加石墨烯成分制备而成的,在普通纤维的原料中加入石墨烯(氧化石墨烯)溶液,制备成混合纺丝液,再按照常规加工工艺制备石墨烯抗菌纤维。

石墨烯抗菌纤维包含石墨烯丙纶纤维。普通纤维包含丙纶纤维。

油剂包含抗静电剂、柔软剂、增摩剂、定型剂,优选地以任意比例混合。

抗静电剂优选为硫酸盐;柔软剂优选为脂肪酸盐;增摩剂优选为碳化物和氮化物;定型剂优选为dmeu(二羟甲基乙烯脲树脂)和2d(二羟甲基二羟基乙烯脲树脂)。

整理剂包含三羟甲基三聚氰胺树脂。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该石墨烯抗菌面料的制备方法,其包含:

步骤1,按比例称取各原料。

步骤2,短纤上油:采用油剂分别对普通纤维、石墨烯抗菌纤维短纤进行上油。上油量为面料总重量的0.1%~5%。

步骤3,纺纱:将步骤2上油后的普通纤维和石墨烯抗菌纤维短纤混合开松,然后经梳理机梳理得到生条,再经两道并条牵伸得到熟条,每次并条牵伸倍数为1.0~1.5倍,将熟条进行纺纱,牵伸倍数为1.0~1.5倍,然后加捻制备普通纤维/石墨烯抗菌纤维混纺纱,捻度为10~50捻/cm,纱线支数为16~60支,纺纱车间相对湿度控制在40~60%的范围内。

步骤4,面料织造:将步骤3制得的石墨烯纤维混纺纱线在织造设备上织造机织面料,制得面料为机织或针织面料。

步骤5,对步骤4制得的面料进行后整理。

后整理的过程为:首先将面料浸渍整理液,轧余率为45~60%;轧余率也叫带液率,是织物上带的液体重量与织物本身重量的百分比;整理液是由整理剂与水配置而成,整理液中整理剂的质量含量优选为0.1%~5%;其次通过短环预烘拉幅机,进行短环预烘,温度范围为80~100℃;再进行拉幅,温度范围为120~150℃;然后通过长环烘燥机,进行长环烘焙,温度范围为160~180℃;再依次进行水洗,烘燥,然后浸轧整理剂,轧余率40~50%;优选地,将整理剂与水配置成溶液进行浸轧;溶液中整理剂的质量含量优选为0.1%~5%;再进行二层短环预烘,即通过短环预烘拉幅机进行第二次短环预烘,温度范围为120~150℃;再进行拉幅,温度范围为120~160℃,最后落布。

整理后面料手感厚实、滑爽、弹性好并提高抗起毛起球、耐磨性能等。采用的设备均为面料纺织行业中现有的加工设备。

实施例5

一种石墨烯抗菌面料,其原料按质量百分比计包含:普通纤维25%,石墨烯抗菌纤维70%,油剂0.1%,整理剂4.9%。

石墨烯抗菌纤维为短纤,规格为0.9~2.5d,长度为38~51mm;普通纤维规格为0.9~2.5d,长度为38~51mm。d为旦尼尔,是纤维细度的衡量单位。

石墨烯抗菌纤维是在普通纤维里添加石墨烯成分制备而成的,在普通纤维的原料中加入石墨烯(氧化石墨烯)溶液,制备成混合纺丝液,再按照常规加工工艺制备石墨烯抗菌纤维。

石墨烯抗菌纤维包含石墨烯再生纤维素纤维、石墨烯涤纶纤维、石墨烯锦纶纤维、石墨烯丙纶纤维、石墨烯腈纶纤维等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普通纤维包含再生纤维素纤维、涤纶纤维、锦纶纤维、丙纶纤维、腈纶纤维等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油剂包含抗静电剂、柔软剂、增摩剂、定型剂,优选地以任意比例混合。

抗静电剂优选为石墨烯溶液、季铵盐类、磷酸盐、硫酸盐、烷基磺酸钠等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柔软剂优选为有机硅柔软剂;增摩剂优选为金属氧化物;定型剂优选为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多胺类、水性丙烯酸类、dmeu(二羟甲基乙烯脲树脂)、2d(二羟甲基二羟基乙烯脲树脂)、uf等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整理剂包含脲醛树脂、二羟甲基二羟基乙烯脲、水溶性聚氨酯、三羟甲基三聚氰胺树脂等中的任意多种。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该石墨烯抗菌面料的制备方法,其包含:

步骤1,按比例称取各原料。

步骤2,短纤上油:采用油剂分别对普通纤维、石墨烯抗菌纤维短纤进行上油。上油量为面料总重量的0.1%~5%。

步骤3,纺纱:将步骤2上油后的普通纤维和石墨烯抗菌纤维短纤混合开松,然后经梳理机梳理得到生条,再经两道并条牵伸得到熟条,每次并条牵伸倍数为1.0~1.5倍,将熟条进行纺纱,牵伸倍数为1.0~1.5倍,然后加捻制备普通纤维/石墨烯抗菌纤维混纺纱,捻度为10~50捻/cm,纱线支数为16~60支,纺纱车间相对湿度控制在40~60%的范围内。

步骤4,面料织造:将步骤3制得的石墨烯纤维混纺纱线在织造设备上织造机织面料,制得面料为机织或针织面料。

步骤5,对步骤4制得的面料进行后整理。

后整理的过程为:首先将面料浸渍整理液,轧余率为45~60%;轧余率也叫带液率,是织物上带的液体重量与织物本身重量的百分比;整理液是由整理剂与水配置而成,整理液中整理剂的质量含量优选为0.1%~5%;其次通过短环预烘拉幅机,进行短环预烘,温度范围为80~100℃;再进行拉幅,温度范围为120~150℃;然后通过长环烘燥机,进行长环烘焙,温度范围为160~180℃;再依次进行水洗,烘燥,然后浸轧整理剂,轧余率40~50%;优选地,将整理剂与水配置成溶液进行浸轧;溶液中整理剂的质量含量优选为0.1%~5%;再进行二层短环预烘,即通过短环预烘拉幅机进行第二次短环预烘,温度范围为120~150℃;再进行拉幅,温度范围为120~160℃,最后落布。

整理后面料手感厚实、滑爽、弹性好并提高抗起毛起球、耐磨性能等。采用的设备均为面料纺织行业中现有的加工设备。

本发明提供的石墨烯抗菌面料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将石墨烯功能纤维与普通纤维进行混纺,先纺制成纱线,再通过织造工艺将其织造成面料,该面料具有很好的抗菌效果,还具有一定的远红外升温效果,有一定保健作用,同时该面料成本较低,且具有很好的服用性能,可应用在服装面料、汽车面料、地毯面料等,应用前景广阔。

尽管本发明的内容已经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作了详细介绍,但应当认识到上述的描述不应被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上述内容后,对于本发明的多种修改和替代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