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尤其涉及一种洗衣机。
背景技术:
波轮洗衣机的桶底装有一个圆盘波轮,上有凸出的筋,在波轮的带动下,桶内水流形成了时而右旋、时而左旋的涡流,带动织物跟着旋转、翻滚,这样就能将衣服上的脏东西清除掉。
目前,现有的波轮洗衣机存在以下结构上的缺点和不足:1、需要大量的水才能充分将衣物浸湿,在水位选择低或衣物材质较轻时,会出现不能充分打湿或浸湿衣物的情况,而影响洗涤效果;2、在洗涤阶段,随着波轮的正转和反转,衣物逐渐缠绕,影响洗涤效果,甚至可能损坏衣物。3、洗涤剂和水混合时,会出现混合不充分不均匀的情况,影响洗涤效果。
而现有的波轮洗衣机,虽然具有循环水功能,但需在桶底增加一个循环水泵,把水抽上去再从外筒盖喷下来,此设置方式不仅过于复杂,且成本较高,维护起来并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上述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洗衣机,通过分层喷淋,使得喷出的水流覆盖整个内筒,喷淋覆盖面积大,喷淋及打湿效果好,洗涤剂与水混合更均匀充分,洗涤效果更好,衣物不易缠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洗衣机,包括;
机体;
外筒,连接于所述机体内;
内筒,连接于所述外筒内,所述内筒与外筒之间设置有导流间隙,所述导流间隙连通于所述内筒;
筒盖,盖设于所述内筒及所述外筒上部,所述筒盖的圆周内壁上均匀布置有多个导流筋,
其中,在所述内筒转动带动筒内的水产生离心力在所述导流间隙向上爬升时,所述导流筋导向形成第一水流至所述内筒,所述导流筋之间间隔设置有用于节流的挡筋,所述挡筋遮挡于部分所述导流筋之间以形成第二水流流至所述内筒。
作为优选的,所述导流筋螺旋分布于所述筒盖内壁,所述导流筋间的间距相等。
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水流沿着所述导流筋和筒盖内壁的切线方向流入所述内筒以在所述内筒上部区域形成圆环形水流。
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二水流流入所述内筒底部以在靠近所述内筒底部形成圆环形水流。
作为优选的,在仰视的视角下,所述第一水流的出水方向在所述筒盖内壁所在水平面上的角度α满足5°≤α≤60°。
作为优选的,在仰视的视角下,所述挡筋在所述筒盖内壁所在的水平面上的角度β满足90°≤β≤160°。
作为优选的,所述导流筋远离所述筒盖中心的一端连接有连接筋。
作为优选的,所述导流筋导向所述第一水流以及所述第二水流的方向一致。
作为优选的,所述挡筋连接于所述导流筋靠近所述筒盖中心的一端。
作为优选的,所述内筒上部连接有平衡圈,在内筒底部设置有波轮,所述波轮通过电机驱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筒盖的圆周内壁上均匀布置有多个导流筋,在内筒转动带动筒内的水产生离心力在导流间隙向上爬升至筒盖时,在筒盖的下压作用下,在导流筋之间导向形成第一水流以喷射状进入内筒中,挡筋遮挡于部分导流筋之间以形成第二水流以瀑布形式洒入内筒中,第一水流及第二水流呈阵列状同时进入内筒中;在两种水流作用下,增大了喷淋覆盖面积,增强了喷淋及打湿效果,避免了在水位选择低或衣物材质较轻时,出现的不能充分打湿或浸湿衣物的情况,以及随着波轮的正转和反转,衣物逐渐缠绕损坏衣物的情况,同时又能保证洗涤剂和水充分混合,洗涤效果更好。
2、第一水流沿着导流筋和筒盖内壁的切线方向流入内筒以在内筒上部区域形成圆环形水流,第二水流流入内筒底部以在靠近内筒底部的位置形成圆环形水流,通过此两种水流形式的汇集作用,达到水流完全覆盖洗涤衣物的目的,降低衣物在洗涤过程中的缠绕率,并且水流的全面域覆盖可以起到降低泡沫量的目的。
3、由于导流筋螺旋分布于筒盖内壁,导流筋间的间距相等,内筒中的水在内筒转动带动筒内的水产生离心力在导流间隙向上爬升至筒盖进一步出水至内筒内时,保证了出水的均匀性以及离散性,使进入内筒时的水量大致相等,且以旋流的形式进入内筒,不仅能够更好的覆盖洗涤衣物,而且能够降低衣物在洗涤过程中的缠绕率以及水中的泡沫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洗衣机的分解图;
图2为洗衣机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中部分零部件的分解图;
图4为图3的进一步分解图;
图5为本发明的局部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中第一水流及第二水流的出水示意图;
图7为筒盖的仰视图;
图8为筒盖的半剖视图;
图9为仰视时筒盖的出水示意图;
图10为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11为图7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12为图8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以上各图中:1、机体;2、外筒;3、内筒;31、平衡圈;4、筒盖;41侧板;42、环形板;421、内环边;43、导流筋;44、第一水流;45、挡筋;46、第二水流;47、连接筋;5、导流间隙;6、波轮;7、电机;8、总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更好地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一种洗衣机,参见图1至图4,包括;机体1;外筒2,内筒3,筒盖4,外筒2连接于机体1内;内筒3连接于外筒1内可相对于外筒2转动,
洗涤物放在内筒3内,并向内筒3注入水,内筒3与外筒2之间设置有导流间隙5,导流间隙5连通于内筒3,这样可使得内筒3中的水流入到导流间隙5内,使内筒3中水的的高度与导流间隙5中水的高度达到相等;
内筒3的上部连接有平衡圈31,在内筒1的底部设置有波轮6,波轮6通过电机7驱动;
参见图2、图3及图5,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筒盖4包括环形的侧板41以及与侧板41顶端连接的具有弧面的环形板42,筒盖4与外筒2顶部相连接,并盖设于内筒3及外筒2上部,环形板42位于导流间隙5正上方形成遮挡,筒盖4上方为洗衣机的总盖8,通过翻转打开总盖8以使内筒3、外筒2等所在的区域露出,或关闭总盖8以使洗衣机的清洗区形成封闭区。
其中,参见图5、图8、图10以及图12,筒盖4的圆周内壁上均匀布置有多个导流筋43,导流筋43与筒盖4一体成型,在导流筋43的长度方向上,导流筋43一端位于侧板41的内侧,导流筋43与侧板41相对的一端延伸至环形板42的内环边421,导流筋43位于侧板41内侧一端的竖向尺寸大于与侧板41相对的一端的竖向尺寸,在导流筋43的竖向位置上,导流筋43的顶端与环形板42内壁连接,在侧视视角下,导流筋43的下端为圆滑的流线型,使得水能够呈现出喷射状;
参见图5、图6及图9,在内筒3转动带动筒内的水产生离心力在导流间隙5向上爬升至筒盖4时,在筒盖4的下压作用下,在导流筋43之间导向形成第一水流44至内筒3,第一水流44由于没有遮挡,以喷射状进入内筒3中;
导流筋43之间间隔设置有用于节流的挡筋45,挡筋45遮挡于部分导流筋43之间以形成第二水流46流至内筒3,第二水流46在挡筋45的遮挡下以瀑布形式洒入内筒3中,第一水流44及第二水流46呈阵列状同时进入内筒3中;
在两种水流第一水流44及第二水流46作用下,增大了在内筒3中喷淋覆盖面积,增强了喷淋及打湿效果,避免了在水位选择低或衣物材质较轻时,出现的不能充分打湿或浸湿衣物的情况,以及随着波轮6的正转和反转,衣物逐渐缠绕损坏衣物的情况,同时又能保证洗涤剂和水充分混合,洗涤效果更好。
进一步的,参见图5,第一水流44沿着导流筋43和筒盖4内壁的切线方向(此位置处于衣物靠近内筒3的中心位置最高区域)流入内筒3以在内筒3上部区域形成圆环形水流,第二水流46流入内筒3底部以在靠近内筒3底部(此位置处于衣物靠近中心位置最低区域)的位置形成圆环形水流,通过此两种水流形式的汇集作用,达到水流完全覆盖洗涤衣物的目的,降低衣物在洗涤过程中的缠绕率,并且水流的全面域覆盖可以起到降低泡沫量的目的。
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5、图7及图9,为了保证内筒3中的水在内筒3转动带动筒内的水产生离心力在导流间隙5向上爬升至筒盖进一步出水至内筒3内时的均匀性以及离散性,
导流筋43螺旋分布于筒盖4内壁,螺旋方向可以为顺时针,也可以为逆时针,导流筋43间的间距相等,这样在进入内筒3时的水量大致相等,且以旋流的形式进入内筒3,第一水流44沿着导流筋43和筒盖4内壁的切线方向流入内筒3以在内筒3上部区域形成圆环形水流,第二水流46流入内筒3底部以在靠近内筒3底部形成圆环形水流,不仅能够更好的覆盖洗涤衣物,而且能够降低衣物在洗涤过程中的缠绕率以及水中的泡沫量。
参见图9及图11,在本实施例中,在仰视的视角下,第一水流44的出水方向在筒盖4内壁所在水平面上的角度α满足5°≤α≤60°,在此角度范围内,第一水流44沿着导流筋43和筒盖4内壁的切线方向进入到内筒3内,在靠近内筒3上部区域形成圆环形水流,其水流的覆盖面积大,不仅能够充分浸湿衣物,而且能够使衣物和洗涤液充分混合,增强洗涤效果。
参见图9及图11,在本实施例中,在仰视的视角下,挡筋45在筒盖4内壁所在的水平面上的角度β满足90°≤β≤160°,在此角度范围内,第二水流46向内筒3底部入射,在靠近内筒3底部形成圆环形水流,结合第一水流44的出水方向在筒盖4内壁所在水平面上的角度α满足5°≤α≤60°,使其水流的覆盖面积进一步增大,浸湿衣物的效果更优,且能使衣物和洗涤液充分混合,洗涤效果好。
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0及图12,导流筋43远离筒盖4中心的一端之间连接有连接筋47,通过连接筋47使导流筋43根部连接成一体结构,此种结构可以加强导流筋43整体的强度,同时导流筋43的低端的流线型作用,可使第一水流44及第二水流46更好的得到导向,使得从导流间隙5内爬升来的水更容易导入到内筒3中。
进一步的,参见图9,导流筋43导向第一水流44以及第二水流46的方向一致,均朝向内筒3内,内筒3中的水在内筒3转动带动筒内的水产生离心力在导流间隙5向上爬升至筒盖4进一步出水至内筒3内,最大限度的保证导流间隙5内的水完全流入到内筒3内,使出水量到达最优状态。
参见图7,挡筋45连接于导流筋43靠近筒盖4中心的一端,即挡筋45连接于导流筋43靠近环形板42的内环边421一端的端部,使得第二水流46在出水时,水流的长度增长,水流到此位置后有向下压的趋势,在挡筋45的作用下水流向内筒3底部入射,在靠近内筒3底部形成圆环形水流,此位置处于衣物靠近中心位置最低区域,以降低衣物在洗涤过程中的缠绕率以及泡沫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