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定向多梯度导湿快干织物面料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488750发布日期:2021-03-30 21:13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一种定向多梯度导湿快干织物面料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织物面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定向多梯度导湿快干织物面料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也开始转变生活形态,开始重视运动休闲生活和户外工作状况。人们的户外活动时间增加,休闲服与运动服相互渗透和融为一体的趋势日益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同时,改善户外工作人员的工作条件也日趋重要。人们对于面料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类的服装面料既要求有良好的舒适性,又要求在夏天高温高湿工作时或者运动过后的情况下,服装面料要有很好的定向导湿快干性能,能将肌肤表面的汗水和湿气迅速吸收,传导,扩散至织物表面并快速挥发到空气中,使衣物保持干爽。正是由于此面料的这些特点,使得这类面料特别实用,已经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市场需求大的一类面料。

目前,已经有很多方法用来提高织物的导湿性能。第一种常见的方法是将亲水整理剂应用于合成纤维制成的疏水织物上来改善织物的导湿性。例如公开号为cn105506847a的专利申请,其是通过对织物进行亲水整理,对经过不同整理剂整理的面料进行性能测试和结果分析,来提升织物的吸湿排汗性能。这种面料好于传统材料,在一定程度上能使人们感受到其热湿舒适性的实质性存在,但不具备单向导湿的功能,水分到达面料上后在面料的两个表面都存在湿气,对于大量排汗的着装者来说,这种面料并不能很有效将人体汗液排出,而且不能保持皮肤的干燥,会贴在皮肤的织物间存留有汗水故会产生粘湿感,舒适性降低。第二种方法是用不同的织物织造和整理技术使得织物的一面具有疏水性,另一面具有亲水性,加大内外表面的毛细力差距,从而水分从疏水的一面转移到亲水的一面,从而达到单向导湿或者吸湿速干的效果。例如公开号为cn101845702a的专利申请,其是利用适当的染整技术,提供了一种生产单向导湿织物的方法。采用圆网或平网印花机对织物进行单面拒水整理,赋予织物两面不同的表面性能。而后将经过单面整理的织物继续做亲水整理,强化织物两面不同的亲水效应。但是此种面料透气性不能达到相应水平,穿用该面料制作的服装会有闷热不适感,不能很快将人体产生的汗水引导开来,影响了面料导湿的速度。第三种方法是通过用不连续的疏水涂层处理织物的一面,该面未处理的区域作为导湿通道。水分被吸收到未处理的导湿通道,然后导湿到面料的其他区域以增强蒸发。例如公开号为cn102048245a的专利申请,面料通过在亲水性底布的内表面嵌设多个疏水性图案,此图案的构造为使得该亲水性底布通过毛细作用吸收该内表面的汗水并输送到外表面。但是,未考虑纱线中纤维以及织物中纱线的差异化配置,影响导湿快干性能,导湿通道是湿的直接接触到皮肤,使得穿着者不舒服,而且该面料的功能性有一定的局限性,导湿的效果不能充分满足服用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定向多梯度导湿快干织物面料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方面,构造一种定向多梯度导湿快干织物面料,所述织物面料是一种由经纱、纬纱交织而成的单层织物,织物反面印制疏水图案,织物反面未印制疏水图案的区域为导湿区域,所述导湿区域是非连续的,所述经纱是由导湿纤维、吸湿纤维混纺而成的具有导湿、吸湿功能的导湿纱,且所述导湿纤维表面分布微孔且所述导湿纤维内部具有沿其长度方向的导湿沟槽,所述纬纱是由疏水纤维、吸湿纤维混纺而成的以疏水为主的疏水纱,织物反面的汗液通过所述导湿区域进入所述经纱和纬纱间的空隙、再沿所述经纱及导湿沟槽定向传递到织物正面蒸发。其中:通过控制印花图案可以控制导湿区域的尺寸和导湿区域占织物反面的面积比例,从而调节和优化织物导湿快干性能。

优选地,所述经纱中的导湿纤维包括至少一种和/或吸湿纤维包括至少一种,所述纬纱中的疏水纤维包括至少一种和/或吸湿纤维包括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经纱的密度高于所述纬纱的密度。

优选地,所述经纱由表面分布微孔且内部具有沿自身长度方向的导湿沟槽的异形截面涤纶纤维和少量的棉纤维混纺而成,所述纬纱由普通涤纶纤维和少量的棉纤维混纺而成。

优选地,所述经纱中的异形截面涤纶纤维的数量比例大于60%,所述纬纱中的普通涤纶纤维的数量比例大于60%。

优选地,织物组织为平纹组织、斜纹组织、缎纹组织或其它织物组织。

优选地,导湿区域呈正方形、三角形、条纹形或其它图案。

优选地,所述经纱和/或纬纱还包括其他功能性纤维。

优选地,所述的其他功能性纤维包括抗菌纤维,所述抗菌纤维包括以下任一种或任意种的组合:聚乳酸纤维、壳聚糖纤维、竹纤维。

另一方面,构造一种如前项所述的定向多梯度导湿快干织物面料的制造方法,方法包括:

采用导湿纤维、吸湿纤维混纺制成经纱,以及采用疏水纤维、吸湿纤维混纺制成纬纱,其中,所述经纱中的导湿纤维中具有沿其长度方向的导湿沟槽;

采用经纱、纬纱交织形成单层织物;

在织物反面印制疏水图案,织物反面未印制疏水图案的区域为导湿区域,所述导湿区域是非连续的,其中:通过控制印花图案可以控制导湿区域的尺寸和导湿区域占织物反面的面积比例,从而调节和优化织物导湿快干性能。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在采用经纱、纬纱交织形成单层织物之后,印制疏水图案之前,对织物进行染色处理。

优选地,经纱、纬纱交织的步骤是:整经、浆纱、穿综、织造。

本发明的定向多梯度导湿快干织物面料及其制造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建立了一种特殊的多梯度导湿通道,形成湿润性梯度,产生定向导湿效应,即织物反面的汗液首先被吸收到导湿区域,再沿着织物组织空隙,再沿所述经纱及导湿沟槽定向传递到织物正面蒸发,这样显著提高了织物的导湿快干性能,同时大大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

2)经纱是由导湿纤维、吸湿纤维混纺而成具有导湿、吸湿功能的导湿纱,且导湿纤维表面分布微孔、内部具有沿其长度方向的导湿沟槽,纬纱是由疏水纤维、吸湿纤维混纺而成的以疏水为主的疏水纱,织物反面印制疏水图案形成非连续的导湿区域,这种方式改善了采用多层面料来实现的制造过程复杂的缺点,而且经纱、纬纱形成差别化亲、疏水性能,在提高导湿快干性能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此面料的透气性和舒适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定向多梯度导湿快干织物面料的结构原理图;

图2是实施例一中的经纱的截面图;

图3是实施例一中的纬纱截面图;

图4是实施例一中的织物组织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一中的导湿区域的图案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一中织物反面的水滴导湿的效果图;

图7是实施例一中水滴到织物正面蒸发的效果图;

图8是实施例二的定向多梯度导湿快干织物面料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发明总的思路是:制造一种定向多梯度导湿快干织物面料,所述织物面料是一种由经纱、纬纱交织而成的单层织物,织物反面印制疏水图案,织物反面未印制疏水图案的区域为导湿区域,所述导湿区域是非连续的,所述经纱是由导湿纤维、吸湿纤维混纺而成的具有导湿、吸湿功能的导湿纱,且所述导湿纤维表面分布微孔且所述导湿纤维内部具有沿其长度方向的导湿沟槽,所述纬纱是由疏水纤维、吸湿纤维混纺而成的以疏水为主的疏水纱,织物反面的汗液通过所述导湿区域进入所述经纱和纬纱间的空隙、再沿所述经纱及导湿沟槽定向传递到织物正面蒸发。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特征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详细的说明,而不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一

参考图1,本发明的定向多梯度导湿快干织物面料是一种由经纱、纬纱交织而成的单层织物。

其中,所述经纱是由导湿纤维、吸湿纤维混纺而成的具有导湿、吸湿功能的导湿纱,且所述导湿纤维表面分布微孔且所述导湿纤维内部具有沿其长度方向的导湿沟槽。为了使提高面料的导湿快干性能,导湿纤维表面具有许多微孔结构,使得水分容易进入到纤维间,同时,导湿纤维内部沿着长度方向有管状的导湿沟槽(或者说毛细管),借助导湿沟槽的芯吸导湿结构,这就为水分的传导提供了通道。其中,所述纬纱是由疏水纤维、吸湿纤维混纺而成的以疏水为主的疏水纱。这样形成差别化的经纬纱吸湿效果。

其中,织物反面(即内表面)印制连续性的疏水图案,织物反面未印制疏水图案的区域为导湿区域,所述导湿区域是非连续的。具体地,本实施例的织物是在经纱和纬纱织造完毕染色后,通过印制疏水图案对织物内表面进行不连续拒水整理,通过控制印花图案可以控制导湿区域图案,导湿区域图案大小、图案面积占织物内表面面积的面积比例使内表面形成不连续的亲、疏水效果。

继续参考图1,本实施例中,当汗液传导到内表面时,由于压力差,汗液首先会聚集在织物内表面未经整理的不连续导湿区域,然后进入经纱和纬纱间的空隙,由于经、纬纱的导湿能力差异组合,除了棉纤维可以部分吸湿外,使得来自织物反面的汗液通过经、纬纱间的空隙、沿着经纱以及其中的导湿沟槽定向迅速扩散移动到亲水能力较强的织物正面(外表面)蒸发,达到快干效果。

参考图2,本实施例中,所述经纱由异形截面(比如十字形或者多叶形)涤纶纤维和少量的棉纤维混纺而成。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提高导湿、吸湿性能,所述经纱中的导湿纤维的种类不限于仅包含本实施例的异形截面涤纶纤维这一种,经纱还可以同时包含多种导湿纤维。同理,吸湿纤维也不限于棉纤维这一种,经纱还可以是同时包含多种吸湿纤维。

参考图3,本实施例中,所述纬纱由普通涤纶纤维和少量的棉纤维混纺而成。同理,所述纬纱中的疏水纤维不限于普通涤纶纤维这一种,纬纱还可以同时包含多种疏水纤维。吸湿纤维也不限于棉纤维这一种,纬纱还可以同时包含多种吸湿纤维。

优选地,所述经纱中的异形截面涤纶纤维的数量比例大于60%,所述纬纱中的普通涤纶纤维的数量比例大于60%。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经纱中异形截面涤纶纤维的数量比例大于80%,纬纱中普通涤纶纤维的数量比例大于80%。

优选地,经纱和/或纬纱还包括其他功能性纤维,比如抗菌纤维。所述抗菌纤维包括以下任一种或任意种的组合:聚乳酸纤维、壳聚糖纤维、竹纤维。

优选地,所述经纱的密度高于所述纬纱的密度。本实施例中,经纱的密度为40根/cm,纬纱的密度为23根/cm。经纱的密度高于纬纱的密度就使经向与纬向的差别化的导湿能力,形成梯度,有利于汗液快速散开并蒸发。

优选地,织物组织为平纹组织、斜纹组织、缎纹组织或其它织物组织。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织物组织选择2上2下左斜纹,如图4所示。斜纹结构有较多的空隙,空隙有助于形成导湿通道,同时织物手感柔软,改善透气性,舒适性更佳。

其中,导湿区域呈正方形、三角形、条纹形或其它图案。导湿区域的面积占织物反面面积的比例为决定织物导湿快干性能的重要参数,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调整导湿区域的大小(也即调整疏水图案的大小),来调节和优化织物导湿快干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对织物的内表面印制不连续的疏水图案形成的导湿区域的图案为正方形,如图5所示。利用印花方式将疏水整理剂按照形成正方形导湿区域图案印制在织物的内表面,赋予织物差别化吸、导湿性能,每个导湿区域呈小正方形图案,其面积为1.2mm2,织物内表面和外表面导湿效果图分别见图6和7,水滴可从织物内表面的非疏水导湿区域快速导湿到织物外表面蒸发。对此面料按aatcctm195标准进行的mmt(织物液态水分管理特性)测试结果证明,该面料的单向传输能力达到最高的5级,总体液态水分管理能力优异。

综上,本实施例具有如下效果:

1)建立了一种特殊的多梯度导湿通道,形成湿润性梯度,产生定向导湿效应,即汗液通过内表面(疏水图案+亲水导湿区域)→内表面(亲水导湿区域)→沿着织物的组织空隙、涤纶纤维的导湿沟槽→外表面→沿经向方向迅速扩散开来→蒸发,这样显著提高了织物的导湿快干性能,同时大大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

2)梯度导湿通道是由众多微孔和沟槽,截面为特殊异形的纤维,以及具有空隙的斜纹组织和内表面疏水整理,形成差别化亲、疏水性能来实现。这种方式改善了采用多层面料来实现的制造过程复杂的缺点,通过这种方式在提高导湿快干性能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此面料的透气性和舒适性。

3)可以通过增加其他种功能性纤维实现多功能,满足人们的服装性多功能要求。现在市面上生产的面料功能性比较单一,造成面料的柔软度、抗菌性、舒适度等特点不可兼得。本实施例完全能满足人们的日常穿着需要。

实施例二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还要求保护实施例一的定向多梯度导湿快干织物面料的制造方法。参考图8,方法包括:

s1、采用导湿纤维、吸湿纤维混纺制成经纱,以及采用疏水纤维、吸湿纤维混纺制成纬纱;

本实施例中,所述经纱由异形截面(比如十字形或者多叶形)涤纶纤维和少量的棉纤维混纺而成,其中,异形截面涤纶纤维中具有沿其长度方向的导湿沟槽,异形截面涤纶纤维的数量比例大于80%。所述纬纱由普通涤纶纤维和少量的棉纤维混纺而成,纬纱中普通涤纶纤维的数量比例大于80%。

s2、采用经纱、纬纱交织形成单层织物;

在本实施例中,织物组织选择2上2下左斜纹,如图4所示。斜纹结构有较多的空隙,空隙有助于形成导湿通道,同时织物手感柔软,改善透气性,舒适性更佳。经纱、纬纱交织的步骤是:整经、浆纱、穿综、织造。设定合适上机参数,经密设置为40根/cm,纬密设置为23根/cm。开动织机进行织造。

s3、对织物进行染色处理;

s4、在织物反面印制疏水图案,织物反面未印制疏水图案的区域为导湿区域,所述导湿区域是非连续的,其中:通过控制印花图案可以控制导湿区域的尺寸和导湿区域占织物反面的面积比例,从而调节和优化织物导湿快干性能。

如图5所示,利用印花方式将疏水整理剂按照形成正方形导湿区域图案印制在织物的内表面,赋予织物差别化吸、导湿性能,每个导湿区域呈小正方形图案,其面积为1.2mm2,织物内表面和外表面导湿效果图分别见图6和7,水滴可从织物内表面的非疏水导湿区域快速导湿到织物外表面蒸发。对此面料按aatcctm195标准进行的mmt(织物液态水分管理特性)测试结果证明,该面料的单向传输能力达到最高的5级,总体液态水分管理能力优异。

跟多内容可以参考实施例一部分,此处不再赘述。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