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衣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28853发布日期:2020-12-18 13:17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干衣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用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热风干衣物的干衣架。



背景技术:

现有的干衣架大都包括一个主机以及与主机可拆卸连接的两个出风管,且一般主机上的进风口设置在主机的前端面或后端面上,这样当将干衣架悬挂于墙上或柜子上的挂钩上进行使用时,容易造成进风口受到阻挡而导致风机无法有效的带动气流流动,影响干衣架的工作效率,另外,可拆卸的出风管有利于干衣架不使用时减少空间的占用,但是该类可拆卸式的出风管与主机的连接位置容易多次拆装产生劳损或损坏,分离状态的主机和出风管也容易进灰尘,使用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实际合理,进风顺畅且使用、收纳均方便的干衣架结构。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之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干衣架,包括有主机部,以及与主机部活动连接的两个支撑管;所述主机部内安装有风扇;

所述支撑管上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与风扇的出风端相连通;

所述主机部包括有壳体,以及分别连接在壳体前、后端的盖体,所述盖体侧壁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与风扇的进风端相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盖体内壁一体成型有进风支架,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进风支架上。

作为优选:所述进风支架外壁设有防尘网,所述盖体位于进风支架外周设有延伸部;所述防尘网宽度方向的两端夹紧在盖体的延伸部与壳体之间。

所述防尘网既用于阻挡灰尘进入主机部内,还起到阻挡视线的作用,避免通过进风口直接看到主机部的内部结构,使得主机部的整体外部造型美观。

作为优选:所述进风支架上设有与所述防尘网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连接的固定部。

所述进风支架的两端弯折形成u形部,所述u形部由盖体内侧方向卡入固定部内,盖体与壳体连接到位之后,防尘网的宽度方向两端被夹紧,u形部便不会与固定部脱开,即使得防尘网得到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以及与第一壳体固定连接的第二壳体;

所述盖体包括与第一壳体连接的第一盖体,以及与第二壳体连接的第二盖体;

所述第一壳体通过螺钉a与第一盖体内侧连接;所述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之间通过螺钉b连接,且位于第二盖体范围内的螺钉b被第二盖体所遮挡;所述第二盖体与第二壳体之间通过卡扣连接;所述第二盖体上的进风支架与第二壳体之间通过一个螺钉c连接。

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一盖体及第二盖体的连接方式使得仅有螺钉c及位于第二盖体范围之外的少量螺钉b位于主机部的外侧,即由主机部外侧可见,其它螺钉均被隐藏起来,避免了过多的螺钉及螺钉孔裸露在外影响主机部的外观。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盖体内壁连接有电路板,所述第一壳体夹紧在第一盖体与电路板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管与主机部转动连接;所述支撑管与主机部之间设有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至少能够使得所述支撑管相对主机部定位于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

两个所述支撑管均定位于第一状态时,两个支撑管的外端部相靠近;两个所述支撑管均定位于第二状态时,两个支撑管的外端部相远离。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管靠近主机部一端的端面a与支撑管的长度方向之间形成等于或大于45度的锐角,所述支撑管相对主机部旋转的转动轴与所述端面a相垂直,使得所述支撑管相对主机部转动的轨迹位于一个圆锥面上。

所述支撑管与主机部的该种连接方式,使得支撑管处于能够悬挂衣物的第二状态时,支撑管主要受到朝下的压力,用于定位支撑管的定位结构受力小,很好避免了支撑管相对主机部自行产生转动。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管包括有与主机部转动连接的第一管体,以及套设在第一管体外且与第一管体滑动连接的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和/或所述第二管体上设有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之间设有限制第二管体与第一管体脱离的限位件。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管体靠近主机部的一端固定设有转动定位圈;所述转动定位圈上一体成型有弹性定位扣,所述主机部上至少设有两个与弹性定位扣配合定位的旋转定位部;

所述支撑管相对主机部定位于第一状态时,所述弹性定位扣与一个旋转定位部卡定;所述支撑管相对主机部定位于第二状态时,所述弹性定位扣与另一个旋转定位部卡定。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管体外壁具有一个沿长度方向的平壁面,所述平壁面上沿长度方向设有多个定位卡槽;

所述第二管体内固定连接有一个滑动定位件,所述滑动定位件上一体成型有与定位卡槽配合定位的弹性扣。

或者,所述弹性扣和所述定位卡槽的位置对调。

所述弹性扣与不同位置的定位卡槽配合,能够调整支撑管的有效长度,方便悬挂不同大小的衣物。干衣架不使用时使支撑管缩到最短,减少空间的占用,方便收纳携带。

作为优选:所述滑动定位件远离第二管体的一侧与第一管体之间形成避让空间,所述弹性扣与定位卡槽脱离时,所述弹性扣朝避让空间方向发生形变。

所述避让空间使得弹性扣与定位卡槽脱开时贴着平壁面滑动且不与第二管体内壁碰触,避免第二管体与第一管体相对滑动不顺畅甚至卡死在某个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件为插销,所述第一管体远离主机部的一端侧壁设有连接所述插销的插孔;所述第一管体侧壁设有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管体侧壁设有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沿第二管体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插销位于第二出风口范围内。

作为优选:所述风扇包括有风扇壳体,安装在风扇壳体内的离心风机和加热器;

所述风扇壳体上位于离心风机的两侧分别设有进风开口;所述风扇壳体由两个半体拼接构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干衣架用于悬挂衣物并进行风干时,由于悬挂位置可能紧贴墙壁或衣柜面板等,故进风口设置在主机部的侧面而非主机部的前后壁面位置,避免了进风口受到阻挡而造成风扇无法有效带动气流流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支撑管展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支撑管收起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个盖体上未安装防尘网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支撑管部分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支撑管部分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风扇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1、主机部;1a、壳体;11、第一壳体;12、第二壳体;1b、盖体;13、第一盖体;14、第二盖体;15、防尘网;151、u形部;16、电路板;101、进风支架;102、进风口;103、延伸部;104、固定部;105、旋转定位部;106、夹片;2、支撑管;21、第一管体;211、第一出风口;212、平壁面;213、定位卡槽;214、插孔;22、第二管体;221、第二出风口;23、限位件;24、转动定位圈;241、弹性定位扣;25、滑动定位件;251、弹性扣;20、避让空间;3、风扇;31、离心风机;32、风扇壳体;321、进风开口;33、加热器;4、悬挂绳。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干衣架,包括有主机部1,以及与主机部转动连接的两个支撑管2;所述主机部内安装有风扇3。

所述支撑管上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与风扇的出风端相连通。

所述主机部包括有壳体1a,以及分别连接在壳体前、后端的盖体1b,所述盖体侧壁设有进风口102,所述进风口与风扇的进风端相连通。

干衣架用于悬挂衣物并进行风干时,由于悬挂位置可能紧贴墙壁或衣柜面板等,故进风口设置在主机部的侧面而非主机部的前后壁面位置,避免了进风口受到阻挡而造成风扇无法有效带动气流流动。

进一步的,所述盖体1b内壁一体成型有进风支架101,所述进风口102位于所述进风支架上。结合图4、图5所示,所述进风支架为间隔设置的支撑片,相邻支撑片之间形成所述进风口。

进一步的,所述进风支架外壁设有防尘网15,所述盖体位于进风支架外周设有延伸部103;所述防尘网宽度方向的两端夹紧在盖体的延伸部与壳体之间。

所述防尘网既用于阻挡灰尘进入主机部内,还起到阻挡视线的作用,避免通过进风口直接看到主机部的内部结构,使得主机部的整体外部造型美观。

所述防尘网安装到进风支架上之后,防尘网上的网孔形成实质上的所述进风口。

为了便于防尘网的安装,所述进风支架上设有与所述防尘网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连接的固定部104。

所述进风支架的两端弯折形成u形部151,所述u形部由盖体内侧方向卡入固定部内,盖体与壳体连接到位之后,防尘网的宽度方向两端被夹紧,u形部便不会与固定部脱开,即使得防尘网得到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11以及与第一壳体固定连接的第二壳体12;所述盖体包括与第一壳体连接的第一盖体13,以及与第二壳体连接的第二盖体14;所述第一壳体通过螺钉a与第一盖体内侧连接;所述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之间通过螺钉b连接,且位于第二盖体范围内的螺钉b被第二盖体所遮挡;所述第二盖体与第二壳体之间通过卡扣连接;所述第二盖体上的进风支架与第二壳体之间通过一个螺钉c连接。

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一盖体及第二盖体的连接方式使得仅有螺钉c及位于第二盖体范围之外的少量螺钉b位于主机部的外侧,即由主机部外侧可见,其它螺钉均被隐藏起来,避免了过多的螺钉及螺钉孔裸露在外影响主机部的外观。

所述第一盖体内壁通过螺钉连接有电路板16,所述第一壳体的上部夹紧在第一盖体与电路板之间,第一壳体的下部直接通过螺钉与第一盖体连接。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设有向内延伸的夹片106,所述夹片夹在电路板与第一盖体上的进风支架之间。

在该位置第一盖体与第一壳体之间不使用螺钉直接连接,避免了螺钉与电路板接触造成短路。

所述电路板上至少设有用于控制风扇启停的控制开关。本实用新型主要对干衣架的结构进行设计,电路部分可以采用现有干衣架的电路,由于其非本申请的重点,本文中不再赘述。

所述支撑管与主机部转动连接;所述支撑管与主机部之间设有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至少能够使得所述支撑管相对主机部定位于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

两个所述支撑管均定位于第一状态时,两个支撑管的外端部相靠近;两个所述支撑管均定位于第二状态时,两个支撑管的外端部相远离。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管靠近主机部一端的端面a与支撑管的长度方向之间形成45-50度的锐角,所述支撑管相对主机部旋转的转动轴与所述端面a相垂直,使得所述支撑管相对主机部转动的轨迹位于一个圆锥面上。这样使得支撑管相对主机部转动至收起状态时为图2所示的两个支撑管大致呈相互平行的状态以节约空间,当支撑管相对主机部转动至图1或图3所示展开状态时,两个支撑管大致呈两外端略微下垂的状态以便于悬挂衣物。

所述支撑管与主机部的该种连接方式,使得支撑管处于能够悬挂衣物的第二状态时,支撑管主要受到朝下的压力,用于定位支撑管的定位结构受力小,很好避免了支撑管相对主机部自行产生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管包括有与主机部转动连接的第一管体21,以及套设在第一管体外且与第一管体滑动连接的第二管体22;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上设有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之间设有限制第二管体与第一管体脱离的限位件23。

具体的,所述限位件23为插销,所述第一管体远离主机部的一端侧壁设有连接所述插销的插孔214;所述第一管体侧壁设有第一出风口211,所述第二管体侧壁设有第二出风口221,所述第二出风口沿第二管体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插销位于第二出风口范围内。

所述插销使得第二管体不会与第一管体脱离,且使得第二管体仅与第一管体相对滑动,不产生相对转动。

所述第一管体靠近主机部的一端固定设有转动定位圈24;所述转动定位圈上一体成型有弹性定位扣241,所述主机部上设有两个与弹性定位扣配合定位的旋转定位部105。所述支撑管相对主机部定位于第一状态时,所述弹性定位扣与一个旋转定位部卡定;所述支撑管相对主机部定位于第二状态时,所述弹性定位扣与另一个旋转定位部卡定。

另外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旋转定位部可以是3-4个,相比于前述旋转定位部为2个情况,这些实施例中,多余的旋转定位部可以用于将两个支撑管定位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的位置,即两个支撑管外端部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状态时的两个支撑管外端部之间的距离,这样两个支撑管能够便于插入到鞋子内对鞋子进行热风干。

所述第一管体外壁具有一个沿长度方向的平壁面212,所述平壁面上沿长度方向设有多个定位卡槽213;所述第二管体内固定连接有一个滑动定位件24,所述滑动定位件上一体成型有与定位卡槽配合定位的弹性扣241。

所述弹性扣与不同位置的定位卡槽配合,能够调整支撑管的有效长度,方便悬挂不同大小的衣物。干衣架不使用时使支撑管缩到最短,减少空间的占用,方便收纳携带。

所述定位卡槽与所述弹性扣的位置可以对调。

所述滑动定位件远离第二管体的一侧与第一管体之间形成避让空间20,所述弹性扣与定位卡槽脱离时,所述弹性扣朝避让空间方向发生形变。

所述避让空间使得弹性扣与定位卡槽脱开时贴着平壁面滑动且不与第二管体内壁碰触,避免第二管体与第一管体相对滑动不顺畅甚至卡死在某个位置。

所述风扇包括有风扇壳体32,安装在风扇壳体内的离心风机31和加热器33;所述风扇壳体上位于离心风机的两侧分别设有进风开口321;所述风扇壳体由两个半体拼接构成。所述进风开口即为所述进风端,所述壳体内位于进风开口与进风口之间留有进风通道。所述风扇壳体的下端设有两个出风通道,分别与两个支撑管连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