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料定长折边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14841发布日期:2021-06-25 15:51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一种面料定长折边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腹部垫生产设备的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面料定长折边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2.人体在手术过程中,医用需要用腹部垫来擦拭手术刀口和手术器械上的血液以方便看清人体相关部位,精确进行手术,因此医院对此需求量在逐年增加,生产厂家生产的效率需要随着需求量而提高,目前腹部垫的生产工序中以由自动化生产代替,自动化生产设备中必然包括输送机构、翻折机构以及缝纫机构,输送机构是实现自动化流水线生产中最为重要的,输送机构的输送决定了后续缝纫的成品效果以及缝纫的效率,本发明涉及的是输送机构中最开始的上料机构,目前的腹部垫面料在生产过程中进行定量裁切以及折边,但是现有的定量裁切以及折边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人工生产,将腹部垫面料对折叠加后通过尺寸板进行定量裁切,该种定量裁切容易出现叠加不整齐而导致裁切边缘歪斜,中层以及下层的腹部垫面料出现裁切大小不一致;另一种是自动化生产,将腹部垫面料通过输送辊输送至裁切刀下方,通过输送辊的转动圈数计算腹部垫面料输送的长度,或者通过裁刀前方的定位点来确定腹部垫面料的长度达到要求,且腹部垫面料的折边机构较为复杂,需要通过多零件联动实现,该种定量裁切只适用与长度较短的裁切,且该种对折方式对折效率低,无法实现自动化快速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快速定长对折裁切且折边的腹部垫面料加工装置,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面料定长折边加工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包括有工作平台、出料辊、送料辊组以及裁切机构,所述出料辊上套设有腹部垫面料卷,所述送料辊组用于将腹部垫面料卷的输出面料输送至工作平台上,所述裁切机构位于工作平台上,所述裁切机构用于将腹部垫面料卷的输出面料进行切断,所述机架上还包括有对折机构以及折边机构,所述对折机构包括折板以及第一平移动力源,所述折板位于工作平台上表面,所述折边机构包括上夹板、下夹板、压片、第二平移动力源、第三平移动力源、第一旋转动力源以及第二旋转动力源,所述上夹板和下夹板均位于工作平台的一侧下方,且上夹板位于下夹板上方,所述压片位于工作平台上方,所述上夹板上与下夹板上分别设有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当所述的输送面料输送至上夹板上方时,所述第二平移动力源驱动压片在竖直方向上运动,以使所述压片将输出面料一侧边压至第一插槽内,所述第三平移动力源驱动所述上夹板在竖直方向上运动,以使所述上夹板将夹住的输出面料一侧边向上提起至工作平台上方,所述第一旋转动力驱动所述上夹板在竖直方向上转动,以使所述上夹板将夹住的输出面料一侧边旋转至与工作平台平行,所述第一平移动力源驱动所述折板在水平方向上运动,以使所述折
板将提起的输出面料推至一侧,所述折板的运动方向与输出面料的输送方向相同,当所述裁切机构将输出面料切断时,所述第二平移动力源驱动压片在竖直方向上运动,以使所述压片将输出面料切断处的侧边压至第二插槽内,所述第二旋转动力源驱动所述下夹板在竖直方向上转动,以使所述下夹板将夹住的输出面料侧边转动至与工作平台平行,所述上夹板的转动方向与下夹板的转动方向相同且均朝向出料辊一侧转动。
6.进一步的,所述压片一侧面上设有相背离的两组拨角机构,两组所述拨角机构均包括拨角片以及第四平移动力源,所述压片的两侧别分设对称设置有滑口,所述拨角片包括连接部以及向下突出的拨角部,所述连接部与第四平移动力源连接,所述连接部与拨角部上分别对称设置有上限位槽和下限位槽,且所述上限位槽和下限位槽开口相反,所述滑口上端的压片嵌入在上限位槽内,所述滑口下端的压片嵌入在下限位槽内,所述第四平移动力源驱动连接部在水平方向上运动,以使所述拨角部将折边后的输出面料一角向输出面料中间拨入。
7.进一步的,所述裁切机构包括刀架、上切刀、下切刀以及第五平移动力源,所述刀架两侧还设有竖直滑轨,所述上切刀滑动连接在两侧的竖直滑轨之间,所述下切刀位于工作平台的一侧下方,所述第五平移动力源驱动所述上切刀在竖直方向上运动,以使所述上切刀向下将输送面料压在下切刀上切断,所述上切刀的运动方向与输出面料的输送方向垂直且十字相交,所述刀架上还设有压紧机构,所述压紧机构包括压架、压板、送料板、第六平移动力源以及第七平移动力源,所述压架滑动连接在刀架的两侧之间,所述送料板位于刀架上,且所述送料板与工作平台在同一平面上,所述压板位于送料板上方的刀架上,所述第六平移动力源驱动所述压架在水平方向上运动,以使所述送料板将输送面料向折边机构一侧推送,所述第七平移动力源驱动所述压块在竖直方向上运动,以使所述压块按压在送料板上的输送面料上。
8.进一步的,所述下切刀一侧设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底部两侧分别设有第八平移动力源,所述第八平移动力源驱动所述升降板在竖直方向上运动,以使所述升降板将输出面料切断的侧边抬起。
9.进一步的,所述工作平台的一侧还垂直设置有面料夹架,所述面料夹架上表面两端分别设有连接槽,所述裁切机构一侧还设有压料机构,所述压料机构包括面料夹条、第九平移动力源以及第十平移动力源,所述面料夹条位于面料夹架上方,所述面料夹条底部两侧分别设有与连接槽相匹配的插柱,所述第九平移动力源驱动所述面料夹条在水平方向上运动,以使所述面料夹条的插柱对准连接槽,所述第十平移动力源驱动所述面料夹条在竖直方向上运动,以使所述面料夹条的插柱插入或脱离连接槽。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插槽内和第二插槽内均设有松紧板,所述松紧板一侧设有驱动松紧板移动以使所述松紧板压紧或脱离输出面料的松紧气缸。
11.进一步的,所述送料辊组包括调节辊、上压辊以及下压辊,所述机架的两侧分别设有连接板,所述上压辊与下压辊均连接在连接板之间,一侧的连接板上设有驱动下压辊转动的旋转电机,两侧所述连接板上均设有限位螺栓,两侧所述限位螺栓一端均穿过对应的连接板上表面抵压在上压辊上,所述机架的两侧还设有两根竖直的滑柱,所述调节辊与两根所述滑柱之间均设有锁紧件,所述调节辊通过锁紧件滑动连接在两根所述滑柱上。
1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1、通过上夹板与折板的配合,先由上夹板将输出面料的头端
夹住提起,再由折板在输出面料的输送方向上运动使得折板将提起的输出面料向输送方向一侧推,这样能够将输出面料对折,与现有的定量裁切机构相比,该方式能够根据需求任意选择需要的腹部垫长度,避免由于需求的腹部垫长度过长而工作平台不足以满足需求长度的问题;
13.2、通过上夹板、下夹板以及压片的配合,先由上夹板将输出面料的头端夹住,通过第一夹槽使得输出面料的头端侧边能够折边,通过上夹板将输出面料上提后折板定量对折裁切,再由下夹板将输出面料夹住,通过第二夹槽使得输出面料的裁切端侧边能够折边,在将头端折边后对齐的叠加在裁切端折边处,与现有的折边机构相比,该方式在定量的过程中将折边结合在一起,使得各机构组件之间的配合度更高,减小了设备的体积,提高了定量对折、裁切以及折边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腹部垫的生产效率;
14.3、在压片的两侧均设置拨角机构,通过拨角机构中的拨角片将折起的那条边的两个角向内侧拨入,该过程达到的目的是避免面料对折缝纫的过程中边角向外溢出而导致边角缝纫不到位,或者侧边缝纫不整齐,最终造成生产成品率的降低。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图;
16.图2是本发明中对折机构、折边机构以及裁切机构处的关系图;
17.图3是本发明中上夹板的结构图;
18.图4是图3中a处放大图;
19.图5是本发明中下夹板的结构图;
20.图6是本发明中压片的结构图;
21.图7是本发明中裁切机构以及压紧机构的结构图;
22.图8是本发明中裁切机构以及压料机构的结构图。
23.附图标记:1、机架;2、出料辊;21、腹部垫面料卷;3、送料辊组;31、上压辊;32、下压辊;33、连接板;34、旋转电机;4、裁切机构;41、刀架;42、上切刀;43、下切刀;44、第五平移动力源;45、竖直滑轨;51、折板;52、第一平移动力源;6、折边机构;61、上夹板;611、第一插槽;612、松紧板;62、下夹板;621、第二插槽;63、压片;631、滑口;64、第二平移动力源;65、第三平移动力源;66、第一旋转动力源;67、第二旋转动力源;7、拨角机构;71、拨角片;711、连接部;712、拨角部;72、第四平移动力源;81、压架;82、压板;83、送料板;84、第六平移动力源;85、第七平移动力源;91、升降板;92、第八平移动力源;10、面料夹架;11、连接槽;12、压料机构;121、面料夹条;122、插柱;123、第九平移动力源;124、第十平移动力源;13、调节辊;14、松紧气缸;15、滑柱;16、锁紧件。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5.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
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26.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做进一步详述:
28.由于现有的定量裁切以及折边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人工生产,将腹部垫面料对折叠加后通过尺寸板进行定量裁切,该种定量裁切容易出现叠加不整齐而导致裁切边缘歪斜,中层以及下层的腹部垫面料出现裁切大小不一致;另一种是自动化生产,将腹部垫面料通过输送辊输送至裁切刀下方,通过输送辊的转动圈数计算腹部垫面料输送的长度,或者通过裁刀前方的定位点来确定腹部垫面料的长度达到要求,且腹部垫面料的折边机构6较为复杂,需要通过多零件联动实现,该种定量裁切只适用与长度较短的裁切,且该种对折方式对折效率低,无法实现自动化快速生产,因此本发明设计这种面料定长折边加工装置,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机架1,机架1上包括有工作平台、出料辊2、送料辊组3以及裁切机构4,出料辊2上套设有腹部垫面料卷21,送料辊组3用于将腹部垫面料卷21的输出面料输送至工作平台上,送料辊组3包括调节辊13、上压辊31以及下压辊32,机架1的两侧分别设有连接板33,上压辊31与下压辊32均连接在连接板33之间,一侧的连接板33上设有驱动下压辊32转动的旋转电机34,两侧连接板33上均设有限位螺栓,两侧限位螺栓一端均穿过对应的连接板33上表面抵压在上压辊31上(通过调节限位螺栓的松紧度来调节上压辊31,使得上压辊31与下压辊32之间的间距可以调整,则输出面料的输送速度以及松紧程度可以调节),机架1的两侧还设有两根竖直的滑柱15,调节辊13与两根滑柱15之间均设有锁紧件16,调节辊13通过锁紧件16滑动连接在两根滑柱15上(通过转动两侧的锁紧件16以使调节辊13在滑柱15上能够上下移动,而输出面料是经过调节辊13的,则目的是为了调节输送面临的输送松紧度)。
29.如图1

8所示,裁切机构4位于工作平台上,裁切机构4用于将腹部垫面料卷21的输出面料进行切断,机架1上还包括有对折机构以及折边机构6,对折机构包括折板51以及第一平移动力源52(电机),折板51位于工作平台上表面,折边机构6包括上夹板61、下夹板62、压片63、第二平移动力源64(气缸)、第三平移动力源65(气缸)、第一旋转动力源66(电机)以及第二旋转动力源67(电机),上夹板61和下夹板62均位于工作平台的一侧下方(该侧为输出面料出料口一侧,即工作平台的尽头),且上夹板61位于下夹板62上方,压片63位于工作平台上方,上夹板61上与下夹板62上分别设有第一插槽611和第二插槽621,当的输送面料输送至上夹板61上方时,第二平移动力源64驱动压片63在竖直方向上运动,以使压片63将输出面料一侧边压至第一插槽611内(此时的输出面料的一边不与第一插槽611对齐的,所以该边通过压片63插入第一插槽611后会形成折边),第三平移动力源65驱动上夹板61在竖直方向上运动,以使上夹板61将夹住的输出面料一侧边向上提起至工作平台上方,第一旋转动力驱动上夹板61在竖直方向上转动,以使上夹板61将夹住的输出面料一侧边旋转至与
工作平台平行,第一平移动力源52驱动折板51在水平方向上运动,以使折板51将提起的输出面料推至一侧,折板51的运动方向与输出面料的输送方向相同(通过上夹板61与折板51的配合,先由上夹板61将输出面料的头端夹住提起,再由折板51在输出面料的输送方向上运动使得折板51将提起的输出面料向输送方向一侧推,这样能够将输出面料对折,与现有的定量裁切机构4相比,该方式能够根据需求任意选择需要的腹部垫长度,避免由于需求的腹部垫长度过长而工作平台不足以满足需求长度的问题),当裁切机构4将输出面料切断时,第二平移动力源64驱动压片63在竖直方向上运动,以使压片63将输出面料切断处的侧边压至第二插槽621内,第二旋转动力源67驱动下夹板62在竖直方向上转动,以使下夹板62将夹住的输出面料侧边转动至与工作平台平行,上夹板61的转动方向与下夹板62的转动方向相同且均朝向出料辊2一侧转动,通过上夹板61、下夹板62以及压片63的配合,先由上夹板61将输出面料的头端夹住,通过第一夹槽使得输出面料的头端侧边能够折边,通过上夹板61将输出面料上提后折板51定量对折裁切,再由下夹板62将输出面料夹住,通过第二夹槽使得输出面料的裁切端侧边能够折边,在将头端折边后对齐的叠加在裁切端折边处,与现有的折边机构6相比,该方式在定量的过程中将折边结合在一起,使得各机构组件之间的配合度更高,减小了设备的体积,提高了定量对折、裁切以及折边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腹部垫的生产效率。
30.如图6所示,压片63一侧面上设有相背离的两组拨角机构7,两组拨角机构7均包括拨角片71以及第四平移动力源72(气缸),压片63的两侧别分设对称设置有滑口631,拨角片71包括连接部711以及向下突出的拨角部712,连接部711与第四平移动力源72连接,连接部711与拨角部712上分别对称设置有上限位槽和下限位槽,且上限位槽和下限位槽开口相反,滑口631上端的压片63嵌入在上限位槽内,滑口631下端的压片63嵌入在下限位槽内,第四平移动力源72驱动连接部711在水平方向上运动,以使拨角部712将折边后的输出面料一角向输出面料中间拨入,在压片63的两侧均设置拨角机构7,通过拨角机构7中的拨角片71将折起的那条边的两个角向内侧拨入,该过程达到的目的是避免面料对折缝纫的过程中边角向外溢出而导致边角缝纫不到位,或者侧边缝纫不整齐,最终造成生产成品率的降低。
31.如图8所示,裁切机构4包括刀架41、上切刀42、下切刀43以及第五平移动力源44(气缸),刀架41两侧还设有竖直滑轨45,上切刀42滑动连接在两侧的竖直滑轨45之间,下切刀43位于工作平台的一侧下方,第五平移动力源44驱动上切刀42在竖直方向上运动,以使上切刀42向下将输送面料压在下切刀43上切断,上切刀42的运动方向与输出面料的输送方向垂直且十字相交(上切刀42向下运动作用在下切刀43上时,输出面料切断,则上切刀42是切在输出面料的宽度上,输出面料输送时的方向为长度方向),如图7所示,刀架41上还设有压紧机构,压紧机构包括压架81、压板82、送料板83、第六平移动力源84(气缸)以及第七平移动力源85(气缸),压架81滑动连接在刀架41的两侧之间,送料板83位于刀架41上,且送料板83与工作平台在同一平面上,压板82位于送料板83上方的刀架41上,第六平移动力源84驱动压架81在水平方向上运动,以使送料板83将输送面料向折边机构6一侧推送,第七平移动力源85驱动压块在竖直方向上运动,以使压块按压在送料板83上的输送面料上,当上切刀42需要向下运动作用在下切刀43上时,则目的是为了切断输出面料,所以需要压板82压住切刀一侧的输出面料,以使裁切过程中不会出现褶皱。
32.如图8所示,下切刀43一侧设有升降板91,升降板91底部两侧分别设有第八平移动
力源92(气缸),第八平移动力源92驱动升降板91在竖直方向上运动,以使升降板91将输出面料切断的侧边抬起,由于上切刀42向下运动作用在下切刀43上时,输出面料的以边被切断,则输出面料被切断的边会被上切刀42向下压入下切刀43一侧,即工作平台的下方,所以在下切刀43一侧设置一块平行的升降板91,当需要裁切时,升降板91向下运动,当裁切完成后,升降板91向上复位且将被裁切的腹部垫一边向上抬起至与工作平台平行,以便后续的输送折边。
33.如图1

2所示,工作平台的一侧还垂直设置有面料夹架10,面料夹架10上表面两端分别设有连接槽11,裁切机构4一侧还设有压料机构12,压料机构12包括面料夹条121、第九平移动力源123(气缸)以及第十平移动力源124(气缸),面料夹条121位于面料夹架10上方,面料夹条121底部两侧分别设有与连接槽11相匹配的插柱122,第九平移动力源123驱动面料夹条121在水平方向上运动,以使面料夹条121的插柱122对准连接槽11,第十平移动力源124驱动面料夹条121在竖直方向上运动,以使面料夹条121的插柱122插入或脱离连接槽11,当输出面料定量对折以及折边裁切完成后,完成的腹部垫会移送至面料夹架10上,再由面料夹条121按压在面料夹架10上,往后运输至缝纫机构处进行缝纫。
34.如图4所示,第一插槽611内和第二插槽621内均设有松紧板612,松紧板612一侧设有驱动松紧板612移动以使松紧板612压紧或脱离输出面料的松紧气缸14,当压片63分别将输出面料的对应边压入第一插槽611和第二插槽621时,松紧气缸14会驱动松紧板612按压住压入对应插槽内的输出面料,避免运动过程中脱离对应的插槽内影响后续的折边。
35.工作原理:首先,出料辊2上的腹部垫面料卷21输出面料经过送料辊组3后进入工作平台,输出面料的头边输送至上夹板61上方时,压片63向下将头边压入第一插槽611内,此时头边会形成折边,然后上夹板61将输出面料的头边夹住提起,再由折板51在输出面料的输送方向上运动使得折板51将提起的输出面料向输送方向一侧推,以使输出面料定量对折,对折后折边复位,压板82向下压住输出面料,升降板91向下移动,上切刀42向下作用在下切刀43上切断输出面料,上切刀42复位,升降板91向上移动将切断的边向上抬起,切断前侧的腹部垫面料尾边位于下夹板62上方,压片63向下将头边压入第二插槽621内,此时尾边会形成折边,当头边与尾边均折边后,上夹板61会转动一定角度将头边与工作平台平行,然后将头边与尾边放开对齐叠放后移送至面料夹架10上,再由面料夹条121压紧输送至缝纫设备处进行缝纫。
36.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