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色牢度涤纶布双面提花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88372发布日期:2021-12-01 02:06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色牢度涤纶布双面提花工艺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涤纶布提花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色牢度涤纶布双面提花工艺。


背景技术:

2.涤纶布是由有机二元酸和二元醇缩聚而成的聚酯经纺丝所得的一种合成纤维,是一种十分常见的高分子化合物,有着十分良好的抗皱性和保形性,兼具高强度与弹性恢复能力,坚牢耐用,抗皱免烫,不粘毛,是现代社会中最为常用的一种面料,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为了增加涤纶布的美观度,通常会使用到提花工艺,也即在涤纶布生产过程中,在经线和纬线编织过程中,加入额外图案的编织,形成美观的凸起花纹。
3.而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于提花面料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我们发现现有的涤纶布双面提花工艺虽然已经较为成熟,能够通过编织机床实现基本的双面提花需求,但是由于原料的选用不合理,上色步骤也较为单一,因此,生产出的最终产品抗菌性透气性都较差,且色牢度不足,易掉色,且大多数染料对人体皮肤有一定的损害,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优化后的高色牢度涤纶布双面提花工艺。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色牢度涤纶布双面提花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抗菌性透气性较差和色牢度不足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色牢度涤纶布双面提花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原料选用,包括经丝、纬丝和提花丝的选用,经丝为50d/36f的四色有光涤纶全拉伸丝,纬丝为 100d/36f的四色涤纶全拉伸丝,提花丝为竹纤维丝和蚕丝经过编织机交织而成的复合丝,选定材料后对材料的性能进行测定,保证材料的稳定性;s2,原料预处理,对所述经丝、所述纬丝和所述提花丝进行初级染色处理;s3,编织机床预设数据,通过计算机连接编织机床,输入需要的提花图案程序后,将所述经丝、所述纬丝和所述提花丝安装到编织机床的指定位置上进行编织;s4,编织涤纶布,将所述经丝、所述纬丝和所述提花丝安装到编织机床的指定位置上编织之后控制环境温度和湿度,保证编织的正常进行,减少原料颜色的流失;s5,印染上色,对编织后的涤纶布进行二次上色处理,再经过漂洗烘干后生成成品涤纶布。
6.s6,性能测试,对成品涤纶丝进行多项性能的测试。
7.优选的,所述提花丝的制作流程为将穿综后的经丝和倒筒后的纬丝安装在编织机的丝线输入位置,再开启编织机进行交织生产便可,编织机工作时张力控制在300

380公斤,转速控制在500

600转/分。
8.优选的,所述初级染色处理步骤为梳线、浸染、拧干、二次浸染和提拉干燥,根据所述经丝、所述纬丝和所述提花丝所需要的颜色,将所述经丝、所述纬丝和所述提花丝分别梳
理整齐后放置到相应的染缸内,并添加足量的固色剂,侵染30分钟后取出拧干,将多余的染料拧出,首次增加染料的附着性,晾干20分钟后重新浸泡30分钟,最后提出进行干燥便可。
9.优选的,所述固色剂为阳离子型固色剂、非表面活性季铵盐型固色剂以及反应型固色剂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混合物,所述初级染色处理中的染料为苯胺染料或煤焦油染料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混合物。
10.优选的,所述初级染色处理中染缸内的染料温度为60

80摄氏度,且需要通过设置搅拌机实现染料的翻动,搅拌机转速为5

10转/秒。
11.优选的,所述二次上色处理流程为浸染、挤压、晾晒和表面维护,先将编织完成后的涤纶布浸泡在温度为50

60摄氏度的染料内,并保持染料低速翻动,经过半小时浸泡上色后取出挤压,将多余染料挤出,再进行晾晒干燥,最终均匀的喷上布料保护剂便可。
12.优选的,所述二次上色处理中采用的染料为天然植物染料。
13.优选的,所述编织涤纶布的步骤中,环境温度为25

35摄氏度,环境湿度为50%

60%。
14.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本发明的提花丝为竹纤维丝和蚕丝经过编织机交织而成的复合丝,有效提高了提花图案的抗菌性和透气性,具有两个上色过程,初次上色采用化学染料,保证底色的固定,二次上色采用植物染料,增加色牢度的同时,即使发生少量的掉色,植物染料也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安全性更高。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发明的流程图。
16.图2为本发明的成品性能检测表。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8.请参阅图1

2,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19.s6,性能测试,对成品涤纶丝进行多项性能的测试,包括色牢度测试,耐磨度测试和断裂强力测试,具体数据如图2所示,色牢度、耐磨度和耐撕扯能力都较强,远高于现有的涤纶丝。
20.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提花丝的制作流程为将穿综后的经丝和倒筒后的纬丝安装在编织机的丝线输入位置,再开启编织机进行交织生产便可,编织机工作时张力控制在300

380公斤,转速控制在500

600转/分,保证涤纶丝的快速生产。
21.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初级染色处理步骤为梳线、浸染、拧干、二次浸染和提拉干燥,根据经丝、纬丝和提花丝所需要的颜色,将经丝、纬丝和提花丝分别梳理整齐后放置到相应的染缸内,并添加足量的固色剂,侵染30分钟后取出拧干,将多余的染料拧出,首次增加染料的附着性,晾干20分钟后重新浸泡30分钟,最后提出进行干燥便可。
22.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固色剂为阳离子型固色剂、非表面活性季铵盐型固色剂以及反应型固色剂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混合物,初级染色处理中的染料为苯胺染料或煤焦油染料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混合物,尽管使用了化学染料,但是具有更好的附着性,能够实现更好的上色,使得色牢度较高。
23.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初级染色处理中染缸内的染料温度为60

80摄氏度,且需要通过设置搅拌机实现染料的翻动,搅拌机转速为5

10转/秒,保证基本的染色效果。
24.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二次上色处理流程为浸染、挤压、晾晒和表面维护,先将编织完成后的涤纶布浸泡在温度为50

60摄氏度的染料内,并保持染料低速翻动,经过半小时浸泡上色后取出挤压,将多余染料挤出,再进行晾晒干燥,最终均匀的喷上布料保护剂便可,在上色的过程中减少布料的损伤。
25.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二次上色处理中采用的染料为天然植物染料,尽管附着性相较于化学染料而言稍差,但是环保型更强,且无污染,不对人体造成损伤,二次上色时,更多的是增加浸泡时间,使得涤纶布具有两个上色步骤,后期即使出现少许的掉色,掉落的也是天然植物染料,对人体伤害极小。
26.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编织涤纶布的步骤中,环境温度为25

35摄氏度,环境湿度为50%

60%,使得涤纶布保持韧性的同时不会因过于干燥而断裂。
27.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