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自动启闭、气封鼓门的制革大型转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1500阅读:4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自动启闭、气封鼓门的制革大型转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兽皮的机械处理装置,具体说是一种制革工业上所使用的大型转鼓。
目前在制革工业中广泛使用的大型转鼓,包括鼓体、鼓门周边条、密封胎、鼓盖、压板、齿条、齿轮、轴架、转动轴以及手摇把,这种转鼓的鼓门为手动不充气鼓门,


图1所示为这种鼓门的密封结构示意图,这种鼓门上的密封胎1都是采用橡胶管首尾套接或搭接成环形,鼓门周边条2上的密封胎槽3为方形,密封胎槽底部设一橡胶衬板4,使用时需将密封胎压入密封胎槽内,用粘结剂将密封胎和橡胶衬板粘结在一起,以防密封胎脱出,然后再盖上鼓盖5。这种转鼓一般存在以下三个缺点一、鼓门密封胎的安装比较麻烦,往往会因为粘结不牢而脱离密封胎槽;二、由于安装后的密封胎稍高于周边条,其密封原理是靠手动偏心压力迫使鼓盖下面胶管变形获得,因而在鼓门开启时,这种密封胎会产生较大的压缩变形与摩擦变形,使密封胎损坏或使密封胎同橡胶衬板脱开而产生泄露现象;三、采用手动开启鼓门费时、费力。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使用方便、密封性能可靠的大型转鼓。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制革大型转鼓,包括鼓体、周边条、密封胎、胎槽、鼓盖、压板、齿条和齿轮以及传动轴和轴架,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密封胎是断面呈梯形且可充气的无接头方环形密封胎,所述胎槽的断面也为梯形,在所述鼓体上安装有一个减速器,该减速器的一端连接一个马达,另一端连接所述的传动轴。
上述技术解决方案中的密封胎断面与胎槽断面可以是等腰梯形。
上述技术解决方案中的马达可以是电动机,也可以是气动马达。
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
图1是现有转鼓鼓门的密封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外观图;图3是该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该实施例密封胎的结构图;图5是该实施例的鼓门密封结构图;参照图2~图5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详细叙述如下该大型转鼓包括一个鼓体6,在鼓体上具有一个方形鼓门,该鼓门包括固定在鼓体上的方形周边条7,设在周边条上的胎槽8和其中的方环形无接头密封胎9,该胎槽8和密封胎9的断面均呈等腰梯形,密封胎9上设有充气孔10,使用时密封胎9和一个装有气阀的压缩空气管相接,鼓盖11的边缘位于密封胎9的上方,压板12处于鼓盖两侧边缘的上方并与周边条7连接在一起,鼓盖11可以在周边条与压板12形成的滑道中滑行,在鼓盖的两侧固定有两个齿条13,减速器14安装在鼓体上,一端与电动机15连接,另一端连接一个传动轴16,该传动轴通过两个轴架17固定位置,在传动轴上安装了两个同齿条13对应的齿轮18。
使用时接通电动机电源,使电动机15正转,电动机通过减速器14、传动轴16、齿轮18、齿条13带动鼓盖11滑动,使鼓门关闭。向密封胎9内充入4~6kg/cm2的压缩空气,则密封胎的顶面(图4所示虚线)将与鼓盖紧密相贴,从而达到密封的效果。反之,排出密封胎内的压缩空气,则密封胎顶面(图4所示实线)脱离鼓盖,高度略低于胎槽深度,接通电源使电动机反转,则电动机将带动鼓盖滑动,使鼓门打开。
结合以上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密封胎可以靠手压变形装于胎槽内,由于胎槽与密封胎的断面为梯形,在不采用粘结剂粘结的情况下,密封胎就不会脱离胎槽,因而使密封胎的安装变得非常方便;(2)密封胎在充入压缩空气前,其顶面高度略低于胎槽深度,在鼓盖的关闭或打开时不会产生很大的压缩变形和摩擦变形,因而不易损坏,也使转鼓在工作时不会出现泄露现象;(3)采用马达来驱动鼓门,省时、省力、节能;(4)工作效率提高。
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自动启闭、气封鼓门的制革大型转鼓,包括鼓体、周边条、密封胎、胎槽、鼓盖、压板、齿条与齿轮以及传动轴和轴架,其特征是所述密封胎为断面呈梯形且可充气的无接头方环形密封胎,所述胎槽的断面也为梯形,在所述鼓体上安装有一个减速器,该减速器的一端连接马达,另一端连接所述的传动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自动启闭、气封鼓门的制革大型转鼓,其特征是所述密封胎的断面与胎槽的断面为等腰梯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自动启闭、气封鼓门的制革大型转鼓,其特征是所述马达是电动机。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制革工业中所使用的具有自动启闭、气封鼓门的大型转鼓、包括鼓体、周边条、胎槽、密封胎、鼓盖、压板、齿轮与齿条、传动轴与轴架以及马达和减速器,由于采用马达来驱动鼓门的开启与封闭、密封胎采用方环形无接头密封胎、且密封胎与胎槽的横断面均为梯形,因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密封胎安装麻烦、易于损坏、密封性能较差以及费时、费力等问题,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文档编号C14B1/00GK2075651SQ9022223
公开日1991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1990年10月12日 优先权日1990年10月12日
发明者李茂业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五一三工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