纬管剩纱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1934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纬管剩纱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设置在织布机上的纬管剩纱回收装置。
目前,纺织行业的织布机上的纬管备纱换梭下来的剩余备纱过多,而工厂里没有剩纱回收装置,一般都把剩余备纱作为抹布使用或丢掉,这是很大的浪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置在织布机上,随织布机同机转动的纬管剩纱回收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在织布机上设置一个纬管剩纱回收装置,本装置采用槽筒机的工作原理,综合织布机的布局,利用织布机的动力,由传动装置来带动两个伞齿轮来改变本装置的转速及方向,同时,本装置中的槽筒与槽管相对转动而把剩纱绕成筒纱,使剩余备纱重新绕成筒状纱而得到充分利用。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加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右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A-A剖视示意图。
参看
图1、图2和图3,本装置是设置在织布机上,利用织布机上的动力;其结构主要是由槽管操纵装置(2)、锥形槽管(4)、两个相互啮合的伞齿轮(6)和(7)、支架(8)、导纱板(10)、导纱张力卡(11)、槽筒(17)、动承轴(18)和传动装置及连接构件所组成。传动装置是包括皮带(9)、皮带轮(12)、(15)和一个调节轮(20);连接构件是包括连接板(16)、连杆(3)、槽管连杆(5)和支座(19)。
支架(8)是固定在织布机的墙板(14)上,支架(8)的右端下沿固装着导纱板(10),导纱板(10)下端设置导纱张力卡(11);在支架(8)上设有两个支座(19),其中一个支座(19)上设置皮带轮(15),另一个至支座(19)设置槽筒(17)。皮带轮(15)的轴上固装着伞齿轮(6)与固装在槽筒(17)的轴上的伞齿轮(7)相啮合;皮带轮(12)是固装在织布机的弯轴(13)上,在皮带轮(15)的一侧有一个调节皮带松紧度的调节轮(20)。
锥形槽管(4)是通过槽管连杆(5)固定在动承轴(18)上,槽管操纵装置(2)是设置在织布机的顶梁(1)上,操纵装置(2)是通过连杆(3)与动承轴(18)相连,动承轴(18)两端各有一连接板(16),两连接板(16)是固吊在织布机的顶梁(1)上,故动承轴(18)可左右摆动。锥形槽管(4)是由操纵装置(2)带动动承轴(18)来控制其上升与下降,锥形槽管(4)下降是与槽筒(17)相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剩余备纱是放置在导纱板(10)下,剩余备纱经导纱张力卡(11)和导纱板(10),再进入槽筒(17)的槽内绕至锥形槽管(4)上,通过传动装置带动槽筒(17)转动,槽管(4)是与槽筒(17)相触而产生摩察而随槽筒(17)相对转动,其剩余备纱自动绕在锥形槽管(4)上而形成筒纱。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是与织布机构为整体,不需要另设动力,只要在织布机弯轴上设置一个皮带轮,就可以带动本装置运转来回收纬管剩纱。使纬管剩纱得到充分利用,为国家节省大量的棉纱。本装置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布局合理,是纺织行业理想的纬管剩纱回收装置。
权利要求1.一种设置在织布机上的纬管剩纱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A、本装置是由槽管操纵装置(2)、锥形槽管(4)、两个相互啮合的伞齿轮(6)、(7),支架(8)、导纱板(10)、导纱张力卡(11)、槽筒(17)、动承轴(18)和传动装置及连接构件所组成,所述的传动装置是包括皮带(9)、两个皮带轮(12)、(15)和一个调节轮(20),所述的连接构件是包括连接板(16)、连杆(3)、槽管连杆(5)和支座(19);B、所述的支架(8)是固装在织布机的墙板(14)上,支架(8)的右端下沿固装着导纱板(10),导纱板(10)下端设置导纱张力卡(11),所述的支座(19)是设置在支架(8)上面,皮带轮(15)设置在支座(19)上,皮带轮(15)的轴上固装着伞齿轮(6),另一个皮带轮(12)固装在织布机的弯轴(13)上,所述的槽筒(17)是设置在另一个支座(19)上,槽筒(17)的轴上固装着伞齿轮(7)与伞齿轮(6)相啮合;C、所述的锥形槽管连杆(5)固定在动承轴(18)上,槽管操纵装置(2)是设置在织布机的顶梁(1)上,操纵装置(2)是通过连杆(3)与动承轴(18)相连,所述的动承轴(18)两端各有一连接板(16),两连接板(16)的上端固吊在织布机的顶梁(1)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设置在织布机上的纬管剩纱回收装置。采用槽筒机的工作原理来回收纬管剩纱。本装置是与织布机构为整体,利用织布机的动力来带动本装置运转。本装置结构简单,设计新颖,能充分回收木梭换下来的剩余棉纱,使纬管剩纱得到充分利用,为国家节省大量的棉纱,变废为宝,从而大大提高经济效益,是纺织行业理想的纬管剩纱回收装置。
文档编号D03J1/04GK2085804SQ9121242
公开日1991年10月2日 申请日期1991年3月30日 优先权日1991年3月30日
发明者张湘云 申请人:张湘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