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料图案形成方法及其使用缝纫机和针通过孔群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7889阅读:4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布料图案形成方法及其使用缝纫机和针通过孔群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布料图案形成方法以及所用缝纫机和针通过孔群形成装置。
目前,为了增强服装的外观效果,提高商品价值,服装的外表采用了各种图案。这种图案包括用缝纫机缝制的直线形状缝口与由自由曲线组成的缝口。为形成缝口采用了可以通过计算机控制的刺绣缝纫机。这种缝纫机是预先将存有刺绣所需数据的软盘装入计算机,按其数据控制缝纫机形成所定图案的加工缝口。
此外,众所周知,作为目前其他图案形成方法,在构成服装数种布料的每一块布料上都要预先描绘引导线,再沿着这条引导线加工缝口,即使用平缝缝纫机形成装饰缝口。
上面所述的缝纫机,刺绣图案形状的数据只能限于一定数量模子,因此,在用平缝缝纫机在布料上缝纫多种类自由曲线和直线的装饰性缝纫时,存在困难。此外,还存在这样的问题,即刺绣缝纫机在平面上虽然可以描绘加工线,但是在圆筒形的布料以及因布料的缝合而产生的凹凸不平的表面,就难以描绘自由曲线与直线了。
使用后者的现用方法,是在每一块布料上都必须描绘各自的引导线,这样,不仅图案的形成作业非常麻烦,而且制造成本也随之增加,致使这种方法尚未得到普及。此外,还有对于一块一块的布料通过手工来画引导图的方法、将引导图印刷到每一块布料上的方法,等等,然而采用这些方法,要想把每一块布料上已描绘出的引导线再一块一块地同样描绘出来,是非常困难的。总之,以上作业都非常麻烦。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迅速且容易地形成服装布料图案的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在形成布料图案的工序中,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使针通过孔群形成服装布料图案的缝纫机。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在形成布料图案的工序中,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使针通过孔群形成服装布料图案的针通过孔群形成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在本发明的图案形成方法中,首先,将按所定形状裁剪的多块布料进行叠加,把针插入布料层,在各布料上组成形成图案的针通过孔群。再从布料层分离各布料,在分离的各布料上沿着针通过孔群形成装饰图案。
组成针通过孔群后,作为平缝形状各异的多种类的布料,缝制服装,并在分离的各布料上形成装饰图案的替代,可以对构成该服装的布料沿着针通过孔群形成装饰图案。
将针插入布料层时,可以用针将着色剂附着在针通过孔群上。
将针插入布料层时,可以用针将磁性粉末附着在针通过孔群上。在这种情况下,在装饰图案形成装置的桌子上支撑各块布料,通过磁性传感器感知针通过孔群附着的磁性粉末,根据该磁性传感器测出的信号,通过自动控制装饰图案形成装置的装有图案的工作台,在由上述桌子所支撑的各块布料上,可以自动形成装饰图案。
将针插入布料层时,可以用针将萤光涂料附着在针通过孔群上。上述针通过孔群通过缝纫机空缝布料层形成。上述针通过孔群可以通过暂缝缝纫机以暂缝布料层的状态形成,然后去掉暂缝的上线和下线。在缝纫机暂缝时,上线用绵线或尼龙线,下线用热附着线;暂缝后用热处理熔解下线,由此也可以去掉上线。
在布料层上,放置描绘有引导图案的模板,沿着该引导图案可以用缝纫机组成针通过孔群。在沿着各块布料的针通过孔群放置装饰带的状态下,用缝纫机平缝各块布料和装饰带,可以形成装饰图案。
将很多针模仿图案装在安装板上,通过将该安装板的上述针通过孔群插入裁剪布料层,可以在各块布料上同时组成针通过孔群。
本发明缝纫机中的缝纫机桌或工作台上,均应设有着色剂附着手段,并通过该手段将着色剂附着在针上,再用针把在布料上组成的针孔进行着色。着色剂附着手段是由与针的升降通路相对应而配置的液态着色剂的渗透体和可以容许针贯通的材料所构成。
上述液态着色剂的渗透体,通过着色剂贮存容器连接的管道输送液态着色剂。在缝纫机桌上,装有向缝纫机针四周输送液态着色剂的喷嘴,该喷嘴通过液态着色剂输送管路连接着着色剂贮存容器。
可以设有能使液态着色剂由喷嘴的前端开口部喷出的手段,以及能回收喷出的液态着色剂的手段。液态着色剂的贮存容器安装在比喷嘴位置更高的位置上,并在连接贮存容器和喷嘴的输送管道上安装开关阀门,开关阀门在上述输送管道打开时,液态着色剂在其液压作用下能由喷嘴喷出。液态着色剂从贮存容器被送到喷嘴,再通过还原手段返回到上述贮存容器。
在缝纫机针的上端,连接着设有能提供着色剂的输送管道,输送管道的基端连接着液态着色剂的贮存容器,在上述针的内部形成液态着色剂的通路,该通路通过针孔向针的四周开口。
上述着色剂附着手段在形成针通过孔的同时,会强制向针输送液态着色剂。
在缝纫机桌上,向缝纫机针四周输送液态着色剂的喷嘴向上配置,该喷嘴通过液态着色剂的输送管道连接着液态着色剂的贮存容器,在上述输送管道上装有强制向喷嘴输送液态着色剂的泵,该泵在取下缝纫机的下线线轴的状态下,通过驱动该线轴的驱动轴工作。
本发明的针通过孔群形成装置,将布料层上形成针通过孔群的许多针,沿着所定形状的线安装在安装体上。上述安装体设有调整装在其安装体上针的位置的手段。上述安装体在置有布料层的桌子上方,能够通过驱动装置进行升降。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为本发明在布料上形成针通过孔群所用缝纫机的正面示意图。
图2a至图2e为形成引导线的样片的正面图。
图3为说明形成布料层方法的斜视图。
图4为布料层剪断后的斜视图。
图5为叠加后的下垫布、布料层和样片的斜视图。
图6为形成针通过孔群的布料层的斜视图。
图7为形成针通过孔群的一块布料的斜视图。
图8为沿着针通过孔群形成装饰缝纫线的一张布料的斜视图。
图9为洋服的正面图。
图10为显示样片操作的实施例斜视图。
图11为针通过孔群形成装置的斜视图。
图12为针通过孔群形成装置的正面图。
图13为针通过孔群形成装置的斜视图。
图14为显示着色剂附着装置操作的实施例正面示意图。
图15为显示着色剂附着装置操作的实施例剖视图。
图16为显示着色剂附着装置操作的实施例剖视图。
图17为显示着色剂附着装置操作的实施例部分平面图。
图18为显示着色剂附着装置操作的实施例正面示意图。
图19为显示装饰缝纫线形成方法操作的实施例侧面剖视图。
图20为显示装饰缝纫图案形成方法操作的实施例斜视图。
图21为显示装饰缝纫线操作的实施例斜视图。
附图符号说明11…缝纫机桌;12…针板;14…缝纫机工作台;15…针;18、23…作为着色剂渗透体的海绵;19、24…贮存容器;20、25…管道;21…作为着色剂的着色液;22、26…着色剂的贮存容器;31~36…第1~第6样片;41~46…第1~第6引导线;31~36…第1~第6剪断布料层;61~66…剪断布料层;61a…布料;74…针通过孔群;74a…针通过孔;75…装饰缝纫线。
以下,将结合图1~图9对本发明的布料图案形成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的缝纫机、针通过孔群形成装置具体的实施过程予以说明。
图1表示用于布料图案形成方法的缝纫机。
正如图1所示,缝纫机桌11上设有针板12,该针板12有送布牙13,送布牙13由驱动装置(图中未示出)驱动进行送布。缝纫机桌11上装有缝纫机工作台14,该工作台14支持针15能沿垂直方向作往复动作。针15通过驱动装置16作往复动作。缝纫机工作台14的前端下部由压住剪断布料层上面的压脚17支持。
压脚17上装有第1容器19。第1容器19内有作为含液态着色剂(以下称着色液)渗透体的海绵18。该第1容器19通过管道20连接第1贮存容器22,第1贮存容器22贮有把石灰石粉末用水溶解的着色液(French chalk solution)21。在第1容器19的底层,设有针15能贯通的开口19a,开口19a装有能让针15升降的胶皮类密封垫19b。
缝纫机桌11的针板12下方,设有第2容器24。第2容器24贮有作为着色液渗透体的海绵23。第2容器24通过管道25连接第2贮存容器26,第2贮存容器26和第1贮存容器22均贮有着色液21。第2容器24设有上部开口,针15通过该开口进入海绵23内。
这样,针15通过驱动装置16沿垂直方向升降,针15的外表会附着渗透在海绵18内的着色液21。此外,针15在对针板12上的剪断布料层形成针通过孔的同时,也使着色液21附着在针通过孔的周围。针15移动至下死点时,针15的前端进入海绵23。为此,针15的前端就附着上海绵23的着色液21。从而,针由下死点上升时,使行进在剪断布料层中的针通过孔周围时再次附着着色液。
压脚17处于配置在上方休止位置的状态,从桌子11至压脚17的高度要比通常工业用的平缝缝纫机的高度高一些。同样,从桌子11至缝纫机工作台14的下端部的高度,以及从配置在上死点针15的桌子11上的高度,均应对照压脚17的高度来设定。
下面,使用上述的图案形成缝纫机来说明在布料上形成图案的顺序。
首先,如图2所示,将构成一套衣服的几块布料与大约相同形状的第1~第6样片31~36准备好,例如衣服的左前片、右前片、后片、左袖、右袖及衣领的布片。在第1~第6样片31~36的表面,用例如固定形状的着色或万能工具(洋裁チヤコ或チヤコマジツク)等描绘出所希望的形状引导线41~46。
接着,如图3所示,在裁剪台(图示略)上的多块布料层50的最上面,放上与第1~第6样片31~36大约相同形状的裁剪板51~56。
沿着各裁剪板51~56的外形线,剪断左前片、右前片、后片、左袖、右袖及衣领用的第1~第6布料层61~66。
在这些剪断工序中,如图4所示,第1~第6布料层61~66形成多个凸部61b~66b。图4中仅显示了布料层61的凸部,其余的布料层62~66的凸部62b~66b的图示,在其他图中也被省略。
在凸部61b~66b形成的布料上,形成附着部61c~66c。这些附着部是在剪断以前,通过由高速打眼机输出的热熔化布料而形成的。图4中仅显示了凸部61b的附着部61c,凸部62b~66b的附着部62c~66c的图示,在其他图中也被省略。设在图3的裁剪板51~56四周的凸部51a~56a上均有高速打眼的记号。
在本发明实施的过程中,首先将预定数量的布料进行叠加,然后按记号在布料层上形成附着部61c~66c,最后设有凸部61b~66b的布料层经裁剪形成。为此,应防止各布料间裁剪的不一致、伴随布料层的移动致使各布料间位置的不一致、或布料层加工缝制时各布料间的不一致。图4为显示叠加很多布料61a~66a的第1布料层61的斜视图。
以下,按照图5~图8的顺序,说明在第1布料层61形成由针通过孔群组成引导线的步骤。在其余的布料层62~66组成引导线的步骤同上,故省略说明。
如图5所示,在由比第1布料层61厚度厚的织布组成的下垫布71上,放置欲形成上述图案的第1布料层61。然后,在布料层61上放置纸做的防滑片72,再在防滑片72上放置第1样片31。在这种状态下,加工缝纫下垫布71、第1布料层61、防滑片72和第1样片31,用加工缝纫线73将以上各材料固定住。
将互相固定住的下垫布71、第1布料层61、防滑片72和第1样片31放置在图1所示的缝纫机桌11上,边用压脚17压在第1样片31上边驱动缝纫机,并由送布牙把第1布料层61边送到缝纫机桌11上边用针15沿着引导线41作虚缝运作,如图6所示,在第1布料层61上形成很多针通过孔74a。这些针通过孔74a沿引导线配置组成针通过孔群74。这时,各针通过孔74a如上所述已附着着色液21,于是针通过孔群74被着色鲜明地显现出来。
解开加工缝纫线73,下垫布71、防滑片72和第1样片31均从第1布料层61上取下后,剪去第1布料层61的凸部,组成针通过孔群74的第1布料层61,分离为一块一块的布料61a。由此在一块布料61a上,如图7所示,形成被着色液着色的针通过孔群74,再用平缝缝纫机沿着针通过孔群74进行装饰缝纫,就如图8所示形成作为装饰图案的装饰缝纫线75。
以上叙述的是在右前片所用的布料61a上形成装饰缝纫线75的种种工序。同样,使用第2~第6样片32~36对左前片、后片、左袖、右袖及衣领的各剪断布料层62~66,通过虚缝形成针通过孔群74的同时也可以形成装饰缝纫线75。
就这样,使用已形成的各种布料,如图9所示,可以用平缝缝纫机缝制出洋服。
下面,就实施过程中的布料图案形成方法及所用的缝纫机来说明其有益效果。
(1)在上述工作的实施过程中,在第1~第6布料层61~66上放置样片31~36,沿着描绘在样片31~36上的引导线用缝纫机平缝,形成针通过孔群74~74。从而,可以同时对多块布料61a~66a形成针通过孔群74~74,因此,可以很容易地沿着针通过孔群74~74形成装饰缝纫线75。
另外,上述针通过孔群74~74的形状对各布料层61~66的各块布料61a~66a同样可以形成。从而,就可以把装饰缝纫线75~75的形状在每一块布料61a~66a上作成相同的形状。
通过缝纫机的平缝模仿引导线41~46形成针通过孔群74。因此,装饰缝纫线75不论是什么形状都能对应,作为图案可以任意形成自由曲线和直线的缝纫线75。
还可以组成左右对称的装饰缝纫线75、上下对称的装饰缝纫线75、左右斜对称的装饰缝纫线75,以及椭圆形、圆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直线、有一定间隔的线、点线等装饰缝纫线的图案。
(2)在实施上述工序中,作为着色剂使用的着色液21,通过使着色液21附着在针15上,在平缝时使着色液21附着在布料的针通过孔群74上,从而用肉眼能很容易地识别针通过孔群74的形状。
(3)在实施上述工序中,把防滑片放在第1~第6布料层61~66的最上层的布料和样片31~36之间,从而可以防止缝纫机平缝时最上层的布料和样片31错位,防止针通过孔群74形成位置的错位。
下面,参照图10~图21,按顺序说明本发明的实施过程。
在图10所示的操作中,对于第1样片31预先形成引导沟(原文如此-译注)31a,并将该样片31放置在第1布料层61的最上面,通过沿着引导沟(原文如此-译注)31a用缝纫机平缝,由此在第1布料层61上形成针通过孔群74。在第2~第6布料层62~66上,与第1布料层61同样形成针通过孔群74。
此例中,在布料31~36的下面,通过插上很多细短针,来防止布料31~36的滑动。
另外在此例中,具有与上述(1)、(2)中同样的作用效果。
图11所示的操作作业中,在安装板81上,沿所定的线插上针82a,用这些针82a组成用于形成针通过孔群74的针群82。并且将安装板81面对图4所示状态的第1布料层61之上,作业者固定住安装板81,把针群82向下放置并压住的话,在第1布料层61上就形成一次针通过孔群74。在第2~第6布料层62~66上,同第1布料层61一样也形成针通过孔群74。
在此例中,可以非常简单地形成针通过孔群74,同时,较之缝纫机的虚缝工作,在第1~第6布料层62~66的布料61a~66a上,产生的错位将减少,可以在布料61a~66a所定的位置上正确形成针通过孔群74。
图12所示的操作中,在放有第1布料层61的桌子83上立有支柱84作为升降驱动装置的气泵向下安装,并且该气泵85的连杆连接到安装板81上。
因此,在作业实施中,对于放在桌子83上的第1~第6布料层61~66的任何一个布料层,用气泵85将安装板81移到下方,保证针群82向垂直方向移动。因此,可以顺利而确实地形成任何一个布料层的针通过孔群74。
如图13所示,在安装板81上,形成很多插孔81a~81a,对插孔81a~81a,如果选择针82a~82a安装的话,就可以形成与各种图案相对应的针群82的排列,也可以形成所希望排列的针通过孔群74。
如图14所示的操作中,在针15上端的四周,配置有着色液21的输送喷嘴91,通过打开开关阀门92,从贮存容器22向针15滴下着色液21。与针15贯通海绵18相比较,可以简化结构。
图15所示的操作中,在针15内形成通路15a,该通路15a与在针15上形成的许多针孔15b连通,针孔通向针15的外部。针15上端连接着色液21的输送管道20,由贮存容器22向针15内输送着色液21。在此例中,可以简化着色液21的附着结构,同时还可以在第1布料层61的中部,确实附着着色液21。
在图16和图17所示的操作中,装有海绵23的容器24设有喷嘴95,在缝纫机实施针通过孔的作业时,从喷嘴95以适度速度喷出着色液21。装有海绵的容器24由本体99和嵌入本体99上侧的喷嘴支撑件100构成。在喷嘴支撑件100中可以将喷嘴95嵌入。因此,容器24可以分解开,分解开后可以很容易地清洁内部。
贮存容器26配置在高于喷嘴95的位置,着色液21通过管道25利用液压自喷嘴95喷出,从而可以确实实施缝纫机针用着色液21涂布。另外,从喷嘴95喷出的着色液自回收管道24a通过管道96又回收到回收容器97。管道25装有开关阀门98,在针通过孔群的形成作业中,通过手动或电动打开阀门98。
在这样的操作中,如果通过泵(图中未示出)使着色液自回收容器97流向贮存容器26,进行循环,就可有效地利用着色液21。
在上述操作中,按照缝纫机的虚缝运作形成针通过孔群74,也可以取代它在用缝纫机缝纫时形成针通过孔群74。这时,上线使用尼龙线或绵线,下线如果使用热附着线,通过对热附着线加热使其熔解,可以很容易地去掉上线,从而分离各布料61a~61a。此外,形成针通过孔群74的工序结束后,在需要保管和运输布料层时,把熔解热附着线延迟到即将使用布料之前,这样做可以防止布料层变形。也就是说,针通过孔群74形成后,例如要在别的工厂形成平缝缝纫机缝制的装饰缝纫线75,或在数日后形成装饰缝纫线75,在这种需要保管和运输布料层61的情况下,延迟熔解热附着线可防止布料层变形。
图18所示的操作中,缝纫机桌11的下方,处于取下收缝纫机下线线轴的状态时,对驱动该线轴的驱动轴101装有作为印色液(ink)强制输送装置的泵102。在用针15形成图案操作的同时,通过驱动泵102强制把着色液21输送给喷嘴95。喷嘴95的周围配置有回收剩余着色液21的托盘103。
在此项操作中,与形成针通过孔群74的同时,可以适量输送着色液21,对针通过孔群74实施适当着色操作。
在上述操作中,使用着色液21对针通过孔群74着色,也可以在溶液21中再掺入磁性粉末,只把磁性粉末附着在针通过孔群74上。
图19所示的操作是对形成装饰缝纫线75的缝纫机工作台105,安装有附着布料61a的磁性粉末的磁性传感器106。该传感器106,在对布料61a实施装饰缝纫操作中,检测装饰缝纫线75是否在容许范围内。并且,在装饰缝纫线75从容许范围脱出时,控制装置107则根据传感器106传来的信号使报警器报警,从而,在该项操作中,作业者可以正确实施形成装饰缝纫线75的作业。
图20所示的操作,是通过磁性传感器106感知附着在针通过孔群74上的磁性粉末,根据该磁性传感器106的检测信号,装饰图案形成装置的图案台111通过X轴驱动装置和Y轴驱动装置(图中均未示出)自动控制X、Y轴方向,从而对在缝纫桌上支撑的布料61a自动缝纫例如装饰带或印刷图案等的装饰图案。此外,还可以对形成针通过孔群的各布料自动形成装饰图案。
在图21所示的操作中,是通过平缝缝纫机在妇女洋服上形成装饰缝纫线75。从该图中可以明显看到,在洋服缝制结束后,可以形成跨过平缝线87的装饰缝纫线75。
如果把萤光涂料混入着色液,即使在光线暗的操作室,也能容易识别出针通过孔群的全部形状,从而容易形成装饰图案。
在用熨斗等加热时,定型的印色液(ink)消失,如果使用アイバナ(群马县桐生市广泽町1-2782、有限公司加藤エンブ织物制ink商品名)也可以使针通过孔着色。
在本说明书中,着色剂除了上述着色液与印色液(ink)之外,还可采用各种着色液、着色剂粉末、或半流动性的着色流体。
本发明正因为具有上述功能,所以能够容易且迅速地对服装布料形成图案。此外,在对服装布料形成图案的工序中,也能够容易且迅速地形成针通过孔群。
权利要求
1.一种布料图案形成方法包括以下工序将按所定形状裁剪的多块布料进行叠加的工序;把针插入布料层,在各布料上组成形成图案的针通过孔群的工序;从布料层分离各块布料的工序;在分离的各块布料上沿着针通过孔群形成装饰图案的工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料图案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组成针通过孔群后,作为平缝形状各异的多种类的布料,缝制服装的工序,代替在分离的各块布料上形成装饰图案,并对构成该服装的布料沿着针通过孔群形成装饰图案的工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布料图案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针插入布料层时,用针将着色剂附着在针通过孔群上的工序。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布料图案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针插入布料层时,用针将磁性粉末附着在针通过孔群上的工序;在装饰图案形成装置的桌子上支撑各块布料的工序;通过磁性传感器感知针通过孔群附着的磁性粉末,根据该磁性传感器测出的信号,通过自动控制装饰图案形成装置的装有图案的工作台,在由上述桌子所支撑的各块布料上,自动形成装饰图案的工序。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布料图案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针插入布料层时,用针将萤光涂料附着在针通过孔群上的工序。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所述的任何一种布料图案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针通过孔群通过缝纫机空缝布料层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所述的任何一种布料图案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针通过孔群通过暂缝缝纫机以暂缝布料层的状态形成,然后去掉暂缝的上线和下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布料图案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缝纫机暂缝时,上线用绵线或尼龙线,下线用热附着线,暂缝后用热处理熔解下线,去掉上线。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布料图案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布料层上,放置描绘有引导图案的模板,沿着该引导图案用缝纫机组成针通过孔群。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所述的任何一种布料图案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沿着各块布料的针通过孔群放置装饰带的状态下,用缝纫机平缝各块布料和装饰带,形成装饰图案。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3或者5中所述的任何一种布料图案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很多针模仿图案装在安装板上,通过将该安装板的上述针通过孔群插入裁剪布料层,在各块布料上同时组成针通过孔群。
12.一种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在缝纫机桌或工作台上,均应设有着色剂附着手段,并通过该手段将着色剂附着在针上,再用针把在布料上组成的针孔进行着色。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着色剂附着手段是由与针的升降通路相对应而配置的液态着色剂的渗透体,和容许针贯通的材料构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态着色剂的渗透体,通过着色剂贮存容器连接的管道输送液态着色剂。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在缝纫机桌上,装有向缝纫机针四周输送液态着色剂的喷嘴,该喷嘴通过液态着色剂输送管路连接着着色剂贮存容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设有能使液态着色剂由喷嘴的前端开口部喷出的手段,以及能回收喷出的液态着色剂。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液态着色剂的贮存容器安装在比喷嘴位置更高的位置上,并在连接贮存容器和喷嘴的输送管道上安装开关阀门,开关阀门在上述输送管道打开时,液态着色剂在其液压作用下能由喷嘴喷出。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液态着色剂从贮存容器被送到喷嘴,再通过还原手段返回到上述贮存容器。
19.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在缝纫机针的上端,连接着设有能提供着色剂的输送管道,输送管道的基端连接着液态着色剂的贮存容器,在上述针的内部形成液态着色剂的通路,该通路通过针孔向针的四周开口。
20.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着色剂附着手段在形成针通过孔的同时,会强制向针输送液态着色剂。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在缝纫机桌上,向缝纫机针四周输送液态着色剂的喷嘴向上配置,该喷嘴通过液态着色剂的输送管道连接着液态着色剂的贮存容器,在上述输送管道上装有强制向喷嘴输送液态着色剂的泵,该泵在取下缝纫机的下线线轴的状态下,通过驱动该线轴的驱动轴工作。
22.一种针通过孔群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将布料层上形成针通过孔群的许多针,沿着所定形状的线安装在安装体上。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针通过孔群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体设有调整装在其安装体上针的位置的手段。
24.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针通过孔群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体在置有布料层的桌子上方,能够通过驱动装置进行升降。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对布料层一次形成针通过孔群,对各布料沿着上述针通过孔群,很容易地形成装饰缝纫线。本发明布料图案形成方法是在布料层61上,预先放置形成引导线41的样片31。通过沿该引导线41用缝纫机平缝,在布料层61上形成针通过孔群74。然后,分离布料层61的各布料61a~61a。对分离后的各布料61a,沿针通过孔群74,用平缝缝纫机形成平缝完成装饰缝纫线75。
文档编号D05C17/00GK1230611SQ99103480
公开日1999年10月6日 申请日期1999年3月31日 优先权日1998年3月31日
发明者三嶋潔 申请人:三嶋潔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