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毛棉面料的抗菌防霉整理方法

文档序号:10566049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一种毛棉面料的抗菌防霉整理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毛棉面料的抗菌防霉整理方法,包括湿蒸、棉纤维氧化和抗菌防霉整理等步骤。本发明中首先对毛棉面料进行湿蒸处理,使羊毛面料的亲水性增强,纤维结构疏松,高碘酸钠溶液对纱线中的棉纤维选择性氧化,选择性氧化有利于提高棉纤维与抗菌防霉整理液中的功能组分相结合。经上述工艺步骤处理后的面料抗菌防霉功能膜层与纤维之间的结合力强,耐水洗和摩擦性能强。
【专利说明】
一种毛棉面料的抗菌防霉整理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纺织品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毛棉面料的抗菌防霉整理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由于毛棉面料中的羊毛纤维和棉纤维均为天然纤维,空气湿度较大的环境中,毛棉面料中更容易滋生霉菌,霉菌生活力很强,一般温度在25°C?30°C、湿度在80%以上,并有充足的氧气,便会生长繁殖。闷热的梅雨天气,癣病细菌和真菌较易繁殖,如果皮肤排汗不畅,就容易生股癣、手足癣、痱子、痤疮、汗疱疹等皮肤病。现有技术中防霉抗菌的手段主要有以下两种:第一、将抗菌材料制成抗菌纤维,或者将具有抗菌性能的天然纤维如麻纤维等作为原料纤维混纺到面料中;第二,采用抗菌整理液对面料进行后整理。上述两种方法各具优缺点,具体为前一种方法中合成抗菌纤维或天然抗菌纤维的加入会影响面料的纤维组成,达不到预定的手感和柔软度;后整理可将抗菌物质负载到纤维表面,但是由于耐水洗性较差,因此抗菌性能往往不能持续较长时间。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抗菌后整理工艺进行优化。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毛棉面料的抗菌防霉整理方法,经上述工艺处理后的面料抗菌性能持久。
[0004]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毛棉面料的抗菌防霉整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毛棉面料用处理液二浸二乳处理,然后置于蒸汽温度为110?130°C的汽蒸机中湿蒸处理8?14min,其中汽蒸机中的相对湿度控制在55?65%,取出面料清洗烘干;
S2:将SI所得面料置于1.2?2g/L的高碘酸钠溶液中,加热至32?36 °C后保温避光反应2?3h,将反应后的精纺纤维置于0.02?0.05mol/L的丙三醇溶液中浸泡半小时,再用去离子水充分洗涤;
S3:将S2所得面料置于抗菌防霉整理液中两浸两乳,经预烘、水洗烘干,得毛棉面料成品;抗菌防霉整理液按重量份数计包括硅溶胶0.5?3份、载银纳米粉体0.3?2份、乙醇5?15份和去尚子水65?75份。
[0005]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载银纳米粉体的纳米粉体为具有纳米微孔结构的沸石、麦饭石、二氧化硅、硅灰石、蒙脱土中的至少一种。
[0006]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处理液为蒸馏水或乙醇溶液。
[0007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乙醇溶液中乙醇的重量百分比为20?50%。
[0008]优选的技术方案为,S3中浸乳处理中压辊压力为400?420kPa,车速为15?18m/11^11,超喂12?15%。
[0009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S2中硅溶胶中的二氧化硅含量为60?70%。
[0010]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中首先对毛棉面料进行湿蒸处理,使羊毛面料的亲水性增强,纤维结构疏松,高碘酸钠溶液对纱线中的棉纤维选择性氧化,选择性氧化有利于提高棉纤维与抗菌防霉整理液中的功能组分相结合。经上述工艺步骤处理后的面料抗菌防霉功能膜层与纤维之间的结合力强,耐水洗和摩擦性能强。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12]实施例1
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实施例1中毛棉面料的抗菌防霉整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毛棉面料用处理液二浸二乳处理,然后置于蒸汽温度为110°C的汽蒸机中湿蒸处理8min,其中汽蒸机中的相对湿度控制在55%,取出面料清洗烘干;
S2:将SI所得面料置于1.2g/L的高碘酸钠溶液中,加热至32°C后保温避光反应2h,将反应后的精纺纤维置于0.02mol/L的丙三醇溶液中浸泡半小时,再用去离子水充分洗涤;
S3:将S2所得面料置于抗菌防霉整理液中两浸两乳,经预烘、水洗烘干,得毛棉面料成品;抗菌防霉整理液按重量份数计包括硅溶胶0.5份、载银纳米粉体0.3份、乙醇5份和去离子水65份。
[0013]载银纳米粉体的纳米粉体为具有纳米微孔结构的沸石。
[0014]处理液为蒸馏水;S3中浸乳处理中压辊压力为400kPa,车速为15m/min,超喂12%。
[0015]S2中硅溶胶中的二氧化硅含量为60%。
[0016]实施例2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为:
51:蒸汽温度为130 0C的汽蒸机中湿蒸处理14min,其中汽蒸机中的相对湿度控制在
65%;
S2:将SI所得面料置于2g/L的高碘酸钠溶液中,加热至36 °C后保温避光反应3h,将反应后的精纺纤维置于0.05mol/L的丙三醇溶液中浸泡半小时;
S3:抗菌防霉整理液按重量份数计包括硅溶胶3份、载银纳米粉体2份、乙醇15份和去离子水75份。
[0017]载银纳米粉体的纳米粉体为具有纳米微孔结构的麦饭石。
[0018]处理液为乙醇溶液。乙醇溶液中乙醇的重量百分比为20%。
[0019]S3中浸乳处理中压辊压力为420kPa,车速为18m/min,超喂15%。
[0020]S2中硅溶胶中的二氧化硅含量为70%。
[0021]实施例3
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为:
S1:蒸汽温度为120°C的汽蒸机中湿蒸处理llmin,其中汽蒸机中的相对湿度控制在
60%;
52:将SI所得面料置于1.6g/L的高碘酸钠溶液中,加热至34°C后保温避光反应2.5h,将反应后的精纺纤维置于0.035mol/L的丙三醇溶液中浸泡半小时;
53:抗菌防霉整理液按重量份数计包括硅溶胶1.7份、载银纳米粉体1.7份、乙醇10份和去呙子水70份。
[0022 ]载银纳米粉体的纳米粉体为具有纳米微孔结构的蒙脱土。
[0023]处理液为乙醇溶液;乙醇溶液中乙醇的重量百分比为50%。
[0024]S3中浸乳处理中压辊压力为410kPa,车速为16m/min,超喂13%。
[0025]S2中硅溶胶中的二氧化硅含量为65%。
[0026]对比例
对比例I中不包含SI,其余工艺参数同实施例3;
对比例2中不包含S2,其余工艺参数同实施例3;
对比例1、2与实施例1-3形成对照试验。经抗菌防霉和水洗检测得,对比例1-2的试样抗菌防霉性能均差于实施例1-3,主要表现为抗菌防霉性能的耐水洗性随着水洗次数的增多下降明显,另外,实施例4的抗菌防霉耐水洗性能优于对比例3,且实施例4的抗菌防霉能力优于原毛棉面料,由此证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适用于其他抗菌防霉整理剂。
[0027]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毛棉面料的抗菌防霉整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毛棉面料用处理液二浸二乳处理,然后置于蒸汽温度为110?130°C的汽蒸机中湿蒸处理8?14min,其中汽蒸机中的相对湿度控制在55?65%,取出面料清洗烘干; S2:将SI所得面料置于1.2?2g/L的高碘酸钠溶液中,加热至32?36 °C后保温避光反应2?3h,将反应后的精纺纤维置于0.02?0.05mol/L的丙三醇溶液中浸泡半小时,再用去离子水充分洗涤; S3:将S2所得面料置于抗菌防霉整理液中两浸两乳,经预烘、水洗烘干,得毛棉面料成品;抗菌防霉整理液按重量份数计包括硅溶胶0.5?3份、载银纳米粉体0.3?2份、乙醇5?15份和去尚子水65?75份。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毛棉面料的抗菌防霉整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载银纳米粉体的纳米粉体为具有纳米微孔结构的沸石、麦饭石、二氧化硅、硅灰石、蒙脱土中的至少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棉面料的抗菌防霉整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液为蒸馏水或乙醇溶液。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毛精纺面料的湿蒸染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乙醇溶液中乙醇的重量百分比为20?5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毛精纺面料的湿蒸染色方法,其特征在于,S3中浸乳处理中压辊压力为400?420kPa,车速为15?18m/min,超喂12?15%。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毛精纺面料的湿蒸染色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硅溶胶中的二氧化娃含量为60?70%。
【文档编号】D06M11/83GK105926275SQ201610329134
【公开日】2016年9月7日
【申请日】2016年5月18日
【发明人】何良, 周建玉, 刘晨, 潘万里
【申请人】江苏阳光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