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将布块定位于缝纫机的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621988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用于将布块定位于缝纫机的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是关于一种用于将布块定位于缝纫机上的装置。特定言之,此装置能够自一装料器回收一布块、恰当地安置所述布块及将所述布段输送于所述缝纫机上。
【专利说明】
用于将布块定位于缝纫机的装置
技术领域
[0001]一般而言,本发明是关于一种用于将布块定位于缝纫机上的装置。更特定言之,此装置能够自装料器回收布块、恰当地安置布块及将布块输送于缝纫机上。【背景技术】
[0002]如吾人所知,缝纫机要求布块安置于恰当位置中以获得精确接缝。为此目的,自动缝纫机通常配备有恰当地定位将布块的适当器件。然而,所述器件并不始终确保在足够快的时间内最佳定位布块。实际上,在根据先前技术的装置中,不可能确保定位操作的严格可重复性。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标及功能旨在除去以上缺点及其他直至实现一种用于将布块定位于缝纫机上的装置。
[0004]然而,所述器件并不始终确保在足够快的时间内最佳定位布块。实际上,在根据先前技术的装置中,不可能确保定位操作的严格可重复性。
[0005]本发明的目标及功能旨在除去以上缺点及其他直至实现一种用于将布块定位于缝纫机上的装置。
[0006]特定言之,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能够以精确快速方式将布块定位于缝纫机上的装置。
[0007]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旨在获得一种用于将布块定位于缝纫机上的定位装置,所述缝纫机并不要求专业化操作者首先布置布块。[〇〇〇8]以上目的及其他根据本发明经由一种用于将布块定位于缝纫机上的装置而达成, 其包含具有可移动臂的一装料器,所述可移动臂又包含至少一个抓持组件;所述抓持组件包含一机体,一第一卡钩及一第二卡钩自所述机体突起,所述第一卡钩及所述第二卡钩经间隔开且相对于彼此可移动,使得所述第一卡钩及所述第二卡钩远离或接近彼此;所述第一卡钩具有面向与所述第二卡钩放置处相对的半空间的一尖端,所述第二卡钩具有面向与所述第一卡钩放置处相对的半空间的一尖端,使得当所述抓持组件邻接于所述布块放置时,所述第一卡钩及所述第二卡钩远离彼此且抓持所述布块。
[0009]经由本发明的装置,待输送的布置抓持借助于两个卡钩的相对距离而获得,所述两个卡钩通过将布块置于张力下而啮合所述布块;因此,仅一个卡钩远离另一卡钩即足够。 [〇〇1〇]在根据本发明的装置中,所述第一卡钩经固定至可在收纳于所述机体中的一第一中空圆柱形物体内移动的一第一筒柱,所述第一筒柱经调适以通过一第一加压液体在一第一方向上移动。
[0011]以此方式,一个或两个卡钩可借助于将空气发送在压力下且使具有固定于其上的卡钩的可移动筒柱在对应中空圆柱形内部移动的气压系统而移动。
[0012]有利地,根据本发明的装置可包含一第一弹性构件及连接至所述第一筒柱,且经调适以对抗通过所述第一加压液体赋予的运动,以便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对的一第二方向上移动所述第一筒柱。
[0013]以此方式,当气压系统未激活,固定至具有弹性构件的筒柱的每一卡钩被迫将自身定位于极限平衡位置。这样做,装置可为卡钩提供平衡位置。此位置经适当地判定,而不消耗来自气压系统的能量。
[0014]此外,一通孔形成于所述第一中空圆柱形物体的一末端中,且经调适以在所述第一筒柱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移动时由所述第一筒柱的至少一部分穿过所述通孔。
[0015]以此方式,可能了解在抓持阶段将隐藏于机体与布块之间,简单地侧向观看抓持组件的卡钩的位置。
[0016]有利地,一孔形成于所述机体中,其中所述第一中空圆柱形物体经固定于可通过固定构件调整的一位置中。
[0017]经由所述特征,可能视布块的抓持需要及输送而改变卡钩的极限位置。
[0018]此外,所述装置可具有对称结构,其中所述第二卡钩经固定至可在一第二中空圆柱形物体内移动的一第二筒柱,所述第二筒柱经调适以通过所述第一加压液体在一第二方向上移动,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
[0019]换言之,通过将第一筒柱及第二筒柱邻接于彼此放置且可在相同轴上移动,足以将空气引入包括于两个筒柱之间的腔室中,从而使筒柱远离彼此移动且使卡钩远离彼此移动。
[0020]如同第一筒柱,装置可包含一第二弹性构件连接至所述第二筒柱,且经调适以对抗通过所述第一加压液体赋予的运动,以便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移动所述第二筒柱。
[0021]以此方式,当气压系统未激活时,两个卡钩在相反方向上经推动,以便接近彼此。
[0022]有利地,根据本发明的装置可包含一第一刀片可相对于所述机体移动,一第一贯通狭缝及一第二贯通狭缝形成于所述第一刀片中,使得当所述第一刀片接近所述机体时, 所述第一卡钩及所述第二卡钩分别自所述第一贯通狭缝及所述第二贯通狭缝突起,而当所述第一刀片远离所述机体时,所述第一卡钩及所述第二卡钩受所述第一刀片保护。
[0023]经由第一刀片,可能遮盖两个卡钩且获得确保最大安全的装置的组态,因为操作者经阻止自愿或不自愿接触两个卡钩。[〇〇24]为保持在静止阶段中装置处于所述组态,装置可包含第三弹性构件经调适以推动所述第一刀片远离所述机体。[〇〇25]此外,装置可包含一第二刀片经由至少一个销钉连接至所述第一刀片,所述第二刀片经调适以通过至少一个活塞移动,以便通过使所述第一卡钩及所述第二卡钩经由所述第一贯通狭缝及所述第二贯通狭缝自所述第一刀片突出而使所述第一刀片接近所述机体。
[0026]有利地,根据本发明的装置可包含至少一个调整螺钉经调适以调整所述第一刀片与所述机体的最小距离,以便调整所述第一卡钩及所述第二卡钩经由所述第一贯通狭缝及所述第二贯通狭缝自所述第一刀片的最大突出。【附图说明】
[0027]本发明的进一步特征及细节将通过作为非限制实施例的以下说明书以及附图而更佳地理解,其中:
[0028]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立体正投影视图;
[0029]图2、图3分别为形成图1中的装置的部分的立体正投影视图及侧视图;
[0030]图4为形成图2中的装料器的部分的臂的仰视图;[〇〇31]图5a及图5b为根据两个不同工作组态的形成图4中的抓持组件的立体正投影仰视图;[〇〇32]图6a及图6b分别为根据第一截面的展示于图5a及图5b中的抓持组件的截面中的侧视图;[〇〇33]图7a及图7b分别为根据第二截面的展示于图5a及图5b中的抓持组件的截面中的侧视图;
[0034]图8为根据第二截面的展示于图5a中的抓持组件的截面中的侧视图;[〇〇35]图9为图5a图8中的抓持组件的俯视图;
[0036]图10为形成图1中的装置的定位器件的部分的板的立体正投影视图;
[0037]图11、图12分别为定位装置的侧视图及立体正投影视图,在所述定位装置的板上经配置,所述布块必须经恰当地定位;
[0038]图13为图1中的装置在其中布块经安置在图10中的对应的板上的后续会话中的侧视图;
[0039]图14为图1中的装置在其中输送器件的钳子抓持安置于定位器件上的布块的后续会话中的侧视图;
[0040]图15为定位装置的立体正投影视图,其中布块经恰当地定位;
[0041]图16为其中布块经抓持的第一会话中的图2中的装料器的立体正投影视图;
[0042]图17、图18为图1中的装置在其中输送器件返回且平移以便将布块带到缝纫机上的最后会话中的立体正投影视图。【具体实施方式】[〇〇43]参考随附图示(特定言之,参考图1),编号10表示用以将布块定位于缝纫机上的装置,所述装置包含装料器12、定位器件14及输送器件16。
[0044]装料器12经调适以自用于布块的输送的匣18获取布块P且使相同布块P在包括于定位器件14中的板52上。[〇〇45]布块P借助于定位器件14经配置在所要位置且通过输送器件16的钳子80、82、86、88自此抓持,以被带到缝纫机上的恰当位置。[〇〇46]如图2及图3中所展示的装料器12包括底座支架20,布块匣18以及提升器件22经放置在所述底座支架上。[〇〇47]布块匣18包含底座托架19,把手21经固定至所述底座托架。第一横向侧23及第二横向侧25附接至底座托架19。两个横侧具有垂直杆。布块P经接收于第一横向侧23与第二横向侧25之间。两个横向侧的位置可调整使得可能容纳具有不同形状及大小的布块P。[〇〇48]提升器件22包含固定至底座支架20且包含滑轨26的底部24,可移动底座28可在所述滑轨上滑动,可移动底座28通过具有杆30的第一致动器27移动。[〇〇49]垂直结构32经固定至可移动底座28。臂34可借助于第二致动器43沿着垂直结构32垂直地移动。臂34展开两个末端,所述等末端分别装备有抓持组件36。
[0050]抓持组件36包含机体37,第一对卡钩(精确而言,第一)以及第二对卡钩(亦定义第一卡钩40及第二卡钩42)自所述机体突出,如图5b中所展示。[〇〇51]两对卡钩中的第一卡钩40及第二卡钩42与抓持组件36经间隔且相对于彼此可移动,使得第一卡钩40及第二卡钩42可远离彼此湖畔接近彼此移动。[〇〇52]每一第一卡钩40具有指向与第二卡钩42放置处相对的半空间的尖端,同样地,每一第二卡钩42具有指向与第一卡钩40放置处相对的半空间的尖端,使得当抓持组件邻接于布块P放置时,第一卡钩40及第二卡钩42远离彼此且抓持布块P。[〇〇53] 如图5a、图5b、图6a、图6b、图7a、图7b中所展示,第一刀片33及第二刀片43分别经配置在机体37的下表面上及上表面上。此等刀片借助于销钉35以固定距离连接至彼此且相对于同一机体37可移动。[〇〇54]第一刀片33与第二刀片43之间的距离大于物块37的厚度,使得第一刀片33或第二刀片43可远离物块37移动。[〇〇55]四个狭缝45、47经获得于与卡钩40、42对应的第一刀片33中,使得相同狭缝可由卡钩40、42穿过。特定言之,第一贯通狭缝45及第二贯通狭缝47可分别由第一卡钩40及第二卡钩42穿过。[〇〇56]借助于连接件29连接至中央气压系统的两个活塞31在激活时向上推动第二刀片 43,且因此,与同轴地配置至销钉35的弹簧相比,第一刀片33在图中不可见。[〇〇57] 换言之,当两个活塞31未激活时,第一刀片33如其出现于图5a、图6a、图7a及图8中的经降低位置,因为第一刀片33由与销钉35同轴的弹簧推动,以此方式,第一刀片33阻止第一卡钩40、42意外地与布块P接触。[〇〇58]当两个活塞31经激活时,第二刀片43经向上推动,且因此,第一刀片33亦靠近物块 37移动,从而使卡钩40、42经由贯通狭缝45、47出来。[〇〇59]如图8及图9所展示,调整螺钉55亦接收于物块37中。调整螺钉55通过盘形弹簧57 以旋紧的运动进行对比,所述盘形弹簧能够调整可能在第一刀片33与物块37的下表面之间的最小距离。以此方式,可能调整卡钩40、42向外的最大突出,位置根据待抓持的织物类型而调整。
[0060]说明单一对卡钩(结构及操作相同),第一卡钩40及第二卡钩42根据需要而远离彼此或接近彼此移动。[0061 ]在其余位置中,第一卡钩40及第二卡钩42紧挨着,但当它们与布块P接触一将其抓持时,它们远离彼此移动以便啮合织物。[〇〇62]第一卡钩40经固定至第一筒柱48,所述第一筒柱可在第一中空圆柱形38中的两个限制位置之间移动;特定言之,第一筒柱48由具有不同直径的两个圆柱形形成且具有较小直径的圆柱形接收于第一弹簧50中,所述第一弹簧阻碍与第一筒柱48相同的方向上的运动。[〇〇63]同样地,第二卡钩42经固定至第二筒柱46,所述第二筒柱可在第二中空圆柱形51 中的两个限制位置之间移动;特定言之,第二筒柱46由具有不同直径的两个圆柱形形成且具有较小直径的圆柱形接收于第二弹簧49中,所述第二弹簧阻碍与第二筒柱46相同的方向上的运动。[〇〇64]两个通孔37形成于机体37中。两个通孔中的每一者接收具有其上固定第一卡钩40的第一筒柱的第一中空圆柱形38,及具有其上固定第二卡钩42的第二筒柱的第二中空圆柱形51。[〇〇65] 第一中空圆柱形38及第二中空圆柱形51分别借助于第一纹理39及第二纹理53以其间的距离经固定于物块37中,且经安置于对称位置中,使得第一弹簧50与第二弹簧49面向外面。[〇〇66]第一中空圆柱形38与第二中空圆柱形51之间的空间(在每一通孔的内部)经由信道组件41及具有气压系统的适当管道连通,图中未展示。[〇〇67]以此方式,经由如此描述的结构,当气压系统未激活时,第一弹簧50及第二弹簧49 将第一^^钩40及第二卡钩42保持在最近位置中。[〇〇68]相反,当压力下的气体经由信道组件41供应时,第一筒柱48及第二筒柱46向外移动,当与各自的弹簧50、49相比时,且第一卡钩40及第二卡钩42远离彼此移动且产生使得能够获取布块P的动作。
[0069]单独展示于图10中的定位器件14包含具有实质上矩形形状的板52,第一邻接组件 54及第二邻接组件56经固定至所述板且分别经安置于板52的场边及短边的边缘上。
[0070]与第一邻接组件54对应,存在贯通开口,仅其中之一者通过参考编号58展示于图 10中。[〇〇71] 三个吹气器件60经配置于板52上。吹气器件60各自具有旋转吹气开口 62,且连接至装置的气压系统。[〇〇72] 三个吹气器件60用于吹动板52的表面上的气体。气体经朝向第一邻接组件54及第二邻接组件56传送,以便贯通狭缝58出去。
[0073]经由此系统,布块P(随意配置于如图11中所展示的板52上)抵着第一邻接组件54 及第二邻接组件56邻接发送,使得相对于稍后介入的输送器件16而精确定位。[〇〇74]此外,板52亦配备有邻接于第二邻接组件56而配置的第一椭圆形空洞64,及靠近彼此但与第一空洞64间隔开且平行的三个第二椭圆形空洞66。[〇〇75]第一空洞64及三个第二空洞66中的一者用于接收输送器件16的最后钳子的下面部分,使得此等最后钳子的下面部分经安置于待抓持的布块P下方,而无需提升布块。[〇〇76] 如图1及13所展示,输送器件16包含自底座支架20垂直延伸的支架68。致动器70垂直于支架经固定。外壳74经固定至致动器70的杆72。外壳74配备有可移动齿条76,所述齿条现对于与图18中可见的相同外壳74可移动。[〇〇77] 第一爪子78经固定至齿条76的末端且包含上部杆80及下部杆82,下部杆82相对于上部杆80在垂直方向上可移动。[〇〇78]第二钳子84经固定至同一齿条76且与第一钳子78间隔开。第二钳子84对应于第一钳子78。事实上,第二钳子84包含上部杆86及下部杆88,下部杆88相对于上部杆86在垂直方向上可移动。[〇〇79]此外,第二钳子84可以距钳子78不同距离固定于不同位置中,视待输送的布块P的宽度而走。
[0080]下文描述装置10的操作。
[0081]当装置10处于气压系统关闭的其静止阶段时,装置10使抓持组件36与其第一卡钩 40及其第二卡钩42接近彼此,在任何情况下,全部卡钩由第一刀片33遮盖,所述第一刀片由销钉35的弹簧向下推动。此确保最佳安全条件,因为操作者因此防止触摸卡钩。
[0082]如图12所展示,在操作的开始,在操作者已经将配备有待缝纫的布块的布块匣18 放置在底座支架20上,装料器12在接近两个抓持组件36时经臂34降低至放置在顶部处置第一布块P。[〇〇83]因此,两个抓持组件36邻接于顶部布料P而安置。[〇〇84]活塞31通过提升第二刀片43而激活,以便使第一刀片接近抓持组件36的机体37。 [〇〇85]由此,第一卡钩40及第二卡钩42自狭缝45、47突起且接近彼此定位,此是由于气压系统尚未经由信道组件41在压力下提供空气。[〇〇86]为抓持布块P,气压系统在第一筒柱48与第二筒柱46之间提供空气以便将其朝向机体37外部推动。[〇〇87]以此方式,第一卡钩40及第二卡钩42移动远离彼此,且卡钩经由此移动抓持布块 P〇[〇〇88]特定言之,当向外推动第一筒柱48及第二筒柱46时,两个筒柱中的每一者的较小直径的圆柱形离开形成于每一中空圆柱形38、51的外部末端中的通孔。以此方式,通过简单观察抓持组件36,操作者可易于知道卡钩40、42的位置。[〇〇89]接着,通过操作垂直结构32中的致动器提升臂34,如图2中所展示。[〇〇9〇] 通过操作致动器27,致动器27的杆30取代滑轨26上的可移动底座28,臂34连同布块P—起向定位器件14前进。
[0091]由此,布块P停留在定位器件14的板52上,如图14中所展示。[〇〇92]接着,将空气提供至三个吹气器件60,以便通过定向相同吹气器件60及相对的吹气开口 62在预定方向上将空气吹在板52的表面上。[〇〇93]空气经传递至第一邻接组件54及第二邻接组件56以便贯通狭缝58离开。[〇〇94]空气喷射在板52上产生真空,以便布块P在一侧上紧靠第一邻接组件54且在另一侧上紧靠第二邻接组件56。
[0095]经由此系统,布块P在无任何变形或起皱的情况下经布置于恰当位置,此是由于在板52上获得的真空确保相同布块P完全邻接于相同板52布置。[〇〇96]为避免块P在其在板52上的表面上平移移动时被卡钩40、42阻断或妨碍,第一刀片 33在不藉助于气压系统致动活塞31的情况下由于销钉的弹簧的作用而降低。以此方式,卡钩40、42在第一刀片与机体37之间完全隐藏。
[0097]由此,布块P相对于稍后介入的输送器件精确定位。[〇〇98] 第一钳子78及第二钳子84接近定位器件14,第一钳子78的上部杆80及下部杆82以及第二钳子的上部杆86及下部杆88经间隔开。[〇〇99]特定言之,在第一空洞64中接收第一钳子78的下部杆82,同时取决于同一第二钳子84至齿条76的固定位置而在第二空洞66中的一者中接收第二钳子84的下部杆88。[〇1〇〇]以此方式,两个下部杆在其未经提高的情况下安置于布块P下方。[〇1〇1]随后,每一下部杆接近各别下部杆以便抓持布块P,如图16中所展示。[〇1〇2]接着,由于通过操作致动器70而获得的外壳74的移位,第一钳子78及第二钳子84 与布块P—同远离定位器件14。[〇1〇3]最后,自外壳74取出齿条76以侧向地移动布块P,且将同一布块带至缝纫机的底座(未在图中展示)。
[0104]归因于由定位器件14导致的安置,布块P的完全定位通过使用激光控制系统90而控制,所述系统通过将线投射在布块P自身上而验证布块P的恰当对其。
【主权项】
1.用于将一布块(P)定位于一缝纫机上的装置(10),其包含具有可移动臂(34)的一装 料器(12),所述可移动臂又包含至少一个抓持组件(36);其特征在于,所述抓持组件(36)包含一机体(37),一第一卡钩(40)及一第二卡钩(42)自所述机体突 起,所述第一卡钩(40)及所述第二卡钩(42)经间隔开且相对于彼此可移动,使得所述第一 卡钩(40)及所述第二卡钩(42)远离或接近彼此;所述第一卡钩(40)具有面向与所述第二卡 钩(42)放置处相对的半空间的一尖端,所述第二卡钩(42)具有面向与所述第一卡钩(40)放 置处相对的半空间的一尖端,使得当所述抓持组件(36)邻接于所述布块(P)放置时,所述第 一卡钩(40)及所述第二卡钩(42)远离彼此且抓持所述布块(P)。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钩(40)经固定至可在收纳 于所述机体(37)中的一第一中空圆柱形物体(38)内移动的一第一筒柱(48 ),所述第一筒柱 (48)经调适以通过一第一加压液体在一第一方向上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10),其特征在于,装置包含一第一弹性构件(50)及连接 至所述第一筒柱(48),且经调适以对抗通过所述第一加压液体赋予的运动,以便在与所述 第一方向相对的一第二方向上移动所述第一筒柱(48)。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装置(10),其特征在于,一通孔形成于所述第一中空圆柱 形物体(38)的一末端中,且经调适以在所述第一筒柱(48)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移动时由所述 第一筒柱(48)的至少一部分穿过所述通孔。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装置(10),其特征在于,一孔形成于所述机体(37) 中,其中所述第一中空圆柱形物体(38)经固定于可通过固定构件(39)调整的一位置中。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任一项所述的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钩(42)经固定 至可在一第二中空圆柱形物体(51)内移动的一第二筒柱(46),所述第二筒柱(46)经调适以 通过所述第一加压液体在一第二方向上移动,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10),其特征在于,装置包含一第二弹性构件(49)连接至 所述第二筒柱(46),且经调适以对抗通过所述第一加压液体赋予的运动,以便在所述第一 方向上移动所述第二筒柱(46)。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装置(10),其特征在于,装置包含一第一刀片(33) 可相对于所述机体(37)移动,一第一贯通狭缝(45)及一第二贯通狭缝(47)形成于所述第一 刀片(33)中,使得当所述第一刀片(33)接近所述机体(37)时,所述第一卡钩(40)及所述第 二卡钩(42)分别自所述第一贯通狭缝(45)及第二贯通狭缝(47)突起,而当所述第一刀片 (33)远离所述机体(37)时,所述第一卡钩(40)及所述第二卡钩(42)受所述第一刀片(33)保 护。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10),其特征在于,装置包含第三弹性构件经调适以推动 所述第一刀片(33)远离所述机体(37)。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装置(10),其特征在于,装置包含一第二刀片(43)经由至 少一个销钉(35)连接至所述第一刀片,所述第二刀片(43)经调适以通过至少一个活塞(31) 移动,以便通过使所述第一卡钩(40)及所述第二卡钩(42)经由所述第一贯通狭缝(45)及所 述第二贯通狭缝(47)自所述第一刀片(33)突出而使所述第一刀片(33)接近所述机体(37)。11.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任一项所述的装置(10),其特征在于,装置包含至少一个调整螺钉(55)经调适以调整所述第一刀片(33)与所述机体(37)的最小距离,以便调整所述第一 卡钩(40)及所述第二卡钩(42)经由所述第一贯通狭缝(45)及所述第二贯通狭缝(47)自所 述第一刀片(33)的最大突出。
【文档编号】D05B35/00GK105986374SQ201610158182
【公开日】2016年10月5日
【申请日】2016年3月18日
【发明人】卡罗·吉瑞奇
【申请人】维贝麦克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