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织造布后整理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680920阅读:397来源:国知局
非织造布后整理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具体涉及非织造布后整理装置,其下方设置有用于输送非织造布的运输模块,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用于引导粉末状助剂与辊轴相接的斗体,所述斗体下方出口处设置有辊轴,且该辊轴上设置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凹槽,所述辊轴一侧还设置有刷子。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非织造布后整理装置,通过对非织造布后整理装置内部结构的优化,来控制助剂洒的量,同时确保助剂均匀的洒至非织造布表面。
【专利说明】
非织造布后整理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非织造布生产装置领域,特别涉及非织造布后整理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无业界所知,作为成套无纺织机械设备按工艺先后顺序为例主要包括开松机、梳理机、喂棉机、铺网机、针刺机,而铺网机由机架、铺网机构、成网机构组成,铺网机构担当着将由梳理机喂及的无纺织纤维棉铺叠到对应于其下方的成网帘上的功用,而针刺机利用其内刺针上的刺钩就会带动纤网表面及次表面的纤维,由纤网的平面方向向纤网的垂直方向运动,使纤维产生上下移位,而产生上下移位的纤维对纤网就产生一定挤压,使纤网中纤维靠拢而被压缩。
[0003]在进行完针刺工序后,为了进一步提高了非织造布的性能,通常会加入后整理工序,而后整理工序通常采用向非织造布上增加相应的助剂,目前比较普遍的方法是通过撒粉装置向非织造布表面洒粉末状的助剂,同时,对于一些用于特殊地方的非织造布,在洒助剂时需要严格控制洒的量,过多会造成部分排放指标超标,过少会造成非织造布性能比较差,因而如何控制助剂在定量的情况下能够均匀的洒在非织造布表面一直厂家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4]鉴于以上所述,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非织造布后整理装置,通过对非织造布后整理装置内部结构的优化,来控制助剂洒的量,同时确保助剂均匀的洒至非织造布表面。
[0005]非织造布后整理装置,其下方设置有用于输送非织造布的运输模块,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用于引导粉末状助剂与辊轴相接的斗体,所述斗体下方出口处设置有辊轴,且该辊轴上设置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凹槽,所述辊轴一侧还设置有刷子。
[0006]本发明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斗体上方设置有振筛装置,且该振筛装置设置有计量丰旲块。
[0007]本发明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辊轴的转动方向为从斗体出口处至刷子方向。
[0008]本发明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凹槽沿着辊轴纵向方向进行布置。
[0009]本发明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刷子与辊轴之间的距离可调节。
[0010]本发明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刷子沿辊轴纵向方向的长度大于或等于辊轴的长度。
[0011]本发明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刷子可通过沿着辊轴纵向方向布置的轨道进行往复运动。
[0012]本发明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斗体出口与辊轴之间还设置有防止粉末状助剂挡块,所述挡块与辊轴接触面与辊轴之间为过盈配合,且可通过挡块的位置来调整辊轴位于斗体下方的表面积。
[0013]本发明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辊轴位于斗体下方的表面积占辊轴总表面积的1/4至1/3。
[001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该后整理装置包括斗体用于引导粉末状助剂至辊轴的凹槽中,利用辊轴的转动与刷子接触来使得粉末状助剂均匀地洒在其下方的非织造布上;
2、该装置上方通过设置振筛装置使得助剂在通过斗体分布在辊轴凹槽内部均匀,并且振筛装置上的计量模块可以使得洒至非织造布助剂量得到控制;
3、该装置可通过多个方面来对助剂量的进行控制,分别为辊轴的转动速度,辊轴位于斗体下方的表面积,刷子与辊轴之间的距离,刷子沿轨道的运动速度。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非织造布后整理装置中运输模块可采用输送带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非织造布后整理装置中运输模块可采用运输辊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斗体出口处的正视图;
图5为实施例1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4中所述刷子沿辊轴纵向方向的长度大于或等于辊轴的长度时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4中第一刷子的不意图;
图8为实施例4中第二刷子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4中第一刷子和第二刷子结合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4中所述刷子沿辊轴纵向方向的长度小于辊轴的长度时的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4中第三刷子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参照附图1对本发明非织造布后整理装置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0017]该非织造布后整理装置,其下方设置有用于输送非织造布的运输模块,同时该运输模块通过外部壳体101与该后整理装置相连,使得非织造布在运输过程时处于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所述运输模块可采用输送带102形式,将非织造布平铺至输送带102上利用输送带102将非织造布从该装置下方运输;所述运输模块也可采用运输辊103的形式,利用多个运输辊103的配合确保非织造布在该装置下方呈平铺状态。同时该装置包括用于引导粉末状助剂与辊轴12相接的斗体11,所述斗体11采用上方开口大,下方出口小,且下方出口的大小与辊轴12的结构相匹配,优选地下方出口为矩形。同时,所述斗体11下方出口处设置有辊轴12,且该辊轴12上设置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凹槽13,所述辊轴12—侧还设置有刷子14。
[0018]实施例1
所述斗体11上方设置有振筛装置2,且该振筛装置2上设置有计量模块21。所述振筛装置2包括振筛22以及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采用偏心轮23设计,利用偏心轮23的转动带动振筛22进行上下振动,起到将助剂均匀向下分布的作用。同时在振筛装置2上方设置的计量模块21,用于记录每次助剂加入振筛22的质量,通过调节加入助剂的质量以及后整理装置下方设置的运输模块的运输速度便可实现对非织造布单位面积助剂量的控制。并且计量模块21连接设置该后整理装置外部的PLC控制面板。
[0019]实施例2 所述刷子14的数量为单个时,所述辊轴12的转动方向为从斗体11出口处至刷子14方向。即当刷子14呈水平方向布置位于辊轴12右侧且刷子14布置的水平面穿过辊轴12轴芯时,辊轴12呈顺时针转动,而当刷子14呈水平方向布置位于辊轴12左侧且刷子14布置的水平面穿过辊轴12轴芯时,辊轴12呈逆时针转动。同时,为辊轴12提供动力的电机外接PLC控制面板。
[0020] 实施例3
所述凹槽13沿着辊轴12纵向方向进行布置。同时,所述凹槽13底面采用向辊轴12中心内凹的弧面131,且与凹槽13侧壁接触处采用圆角132过渡。凹槽13的纵向布置,使得助剂能够均匀洒至其内部,并且刷子14辊轴12接触便将助剂从凹槽13内扫除洒在其下方的非织造布上。弧面131及圆角132的设计,避免了助剂被卡在凹槽13内而造成非织造布单位面积助剂量的不足。优选地,该凹槽13宽度控制在5mm-l Omm。该凹槽13的深度也控制在。并且,该辊轴12与后整理装置之间采用可拆卸式连接,方便操作人员根据助剂类型以及非织造布对助剂需求的量进行自行调整。
[0021 ] 实施例4
所述刷子14与辊轴12之间的距离可调节。
[0022]优选地,所述刷子14远离辊轴12—侧的端部与伺服电动缸140进行连接。
[0023]当所述刷子14沿辊轴12纵向方向的长度大于或等于辊轴12的长度时,所述伺服电动缸140便固定在架体;
所述刷子14可为第一刷子141结构,该第一刷子141包括刷毛149,所述刷毛149固定在刷板148的刷毛面上,且该刷板148被收容至一个刷子壳体1411内,且刷板148未刷毛面通过通过弹性元件1412与刷子壳体1411内壁相连,同时,在刷板148非刷毛面还至少设置有一个振动模块1413,通过振动模块1413可实现刷毛149的上下左右移动。该第一刷子141结构,通过振动模块1413使得刷毛149在与辊轴12凹槽13接触时刷毛149可实现相应的移动,来扫刷出凹槽13内部的助剂,放置助剂积压在凹槽13内部而使得非织造布上助剂量的不足;
所述刷子14也可为第二刷子142结构,该第二刷子142结构包括刷毛149,且该刷毛149成组分布圆形板1421上,每组刷毛149可沿着圆形板1421边缘组成为圆形或方形或椭圆形,且该圆形板1421的宽度控制在1mm至20mm。所述圆形边远离刷毛面的中心位置处连接有微型电机1422,通过微型电机1422来确保圆形板1421可实现360度旋转。同时该圆形板1421设置刷毛149板上,所述刷毛149板与壳体1423之间形成内部空间用于收容微型电机1422。该第二刷子142结构,通过圆形板1421的转动带动刷毛149的移动,利用刷毛149的移动来扫刷出凹槽13内的助剂,确保通过振筛装置2加入的助剂全部洒至非织造布上;
所述刷子14可为第一刷子141结构和第二刷子142结构相结合,二者结合在竖直方向上分上下面分布。第一刷子141结构和第二刷子142结构结合同一个刷子14上使得操作人员可根据助剂的类型进行刷子14的调整,当需要第一刷子141结构时,可将辊轴12移动至刷子14中第一刷子141结构的位置或者刷子14第一刷子141结构移动至辊轴12对应的位置,同理对应第二刷子142结构。
[0024]反之,则所述伺服电动缸140固定在轨道145上的滑动模块144上,所述刷子14可通过沿着辊轴12纵向方向布置的轨道145与滑动模块144相配合实现往复运动;
所述刷子14也可为第三刷子143结构,该第三刷子143结构包括刷毛组1431,且该刷毛组1431沿纵向方向呈行分布,沿竖直方向呈列分布,单个刷毛组1431沿纵向方向为两端窄中间宽的结构,且两端向中间过渡可采用线性过渡。同时单个刷毛组1431两端的宽度小于凹槽13的宽度,中间的宽度大于凹槽13的宽度。第三刷子143结构可使得刷毛组1431端部进入凹槽13更加容易,逐步过渡到对凹槽13两侧面进行挤压扫刷,避免了助剂在凹槽13内的残留。
[0025]实施5
所述斗体11出口与辊轴12之间还设置有防止粉末状助剂挡块15,所述挡块15与辊轴12接触面与辊轴12之间为过盈配合,且可通过挡块15的位置来调整辊轴12位于斗体11下方的表面积。同时,所述辊轴12位于斗体11下方的表面积占辊轴12总表面积的1/4至1/3。
[0026]该后整理装置的工作原理:将设计要求单位面积非织造布沿有助剂的量录入PLC控制面板对应的中央控制器,操作人员向计量模块21中加入一定量的助剂,中央控制器根据助剂的类型、加入助剂的量调整辊轴12的转动速度利用下方运输模块运输的速度,并协同调整刷子14与辊轴12之间的间距,刷子14结构以及辊轴12位于斗体11下方的面积来确保单位非织造布含有助剂的量符合设计范围。
[0027]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非织造布后整理装置,其下方设置有用于输送非织造布的运输模块,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用于引导粉末状助剂与辊轴相接的斗体,所述斗体下方出口处设置有辊轴,且该辊轴上设置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凹槽,所述辊轴一侧还设置有刷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织造布后整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斗体上方设置有振筛目.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织造布后整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辊轴的转动方向为从斗体出口处至刷子方向。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非织造布后整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沿着辊轴纵向方向进行布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非织造布后整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刷子与辊轴之间的距离可调节。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非织造布后整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刷子沿辊轴纵向方向的长度大于或等于辊轴的长度。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非织造布后整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刷子可通过沿着辊轴纵向方向布置的轨道进行往复运动。8.根据权利要求2至3和5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非织造布后整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斗体出口与辊轴之间还设置有防止粉末状助剂挡块,所述挡块与辊轴接触面与辊轴之间为过盈配合。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5或6或7所述的非织造布后整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辊轴位于斗体下方的表面积占辊轴总表面积的1/4至1/3。
【文档编号】D06C29/00GK106048954SQ201610500879
【公开日】2016年10月26日
【申请日】2016年6月30日
【发明人】柴文强
【申请人】湖州德诺沃新材料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