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向弹性编织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79538阅读:668来源:国知局
多向弹性编织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弹性编织物,尤指涉及一种通过特殊编织结构而产生良好弹性与透气效果的多向弹性编织物。
【背景技术】
[0002]从纺织机出现开始,纺织业有了划时代性的进步,除了化工科技的发展使的纺织物的材料更加多样化以外,纺织物本身的织造结构也是一大发展重点,由于这些技术的长期发展,御寒效果早已不是纺织产品的最大诉求,取而代之的是更加优越的弹性、透气性以及穿着时的亲肤触感。
[0003]公知的纺织产品大多通过一般纺织布料混纺弹性纱来产生弹性,例如莱卡、螺萦,这些人造纤维由于是致密的聚合物,以此编织成的纺织产品需依赖编织结构的缝隙来排除人体的热气与水分,因此这些材料普遍用于贴身的保暖衣物,却不适合应用在闷热或潮湿的天候中。
[0004]另外一种纺织产品可以提供优良的触感以及弹性,且透气性也有相当水准,例如不织布即是大众熟知的一种布料,但不织布的强度和耐久度并不如一般的编织布,容易因为细微的勾结而使布料产生撕裂,且不织布在清洗和保养上的限制繁多,致使这样的材质虽然有以上的优点,但难以应用在单价高或是强度与耐用性要求较高的产品上。
【实用新型内容】
[0005]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多向弹性编织物,通过弹性纱材并搭配特殊编织结构来使纺织产品能够保有优越的弹性、透气性以及亲肤触感,并且同时能够兼顾纺织产品的强度。
[000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多向弹性编织物,其包含第一玮纱单元、第二玮纱单元、第三玮纱单元、第四玮纱单元以及经纱层。第一玮纱单元包含多个第一玮纱,第二玮纱单元包含多个第二玮纱,第三玮纱单元包含多个第三玮纱,而第四玮纱单元则包含多个第四玮纱,这些第一玮纱、第二玮纱、第三玮纱以及第四玮纱皆分别由主纱以及至少一个包覆纱交织组成,主纱的材质可以为弹力纤维等具有伸缩性质的材料,包覆纱通常为棉类材质,通过紧密包覆住内层的弹力纤维而提供良好的穿著触感;第一玮纱单元和第二玮纱单元位于同一平面上并以距离彼此间隔,而各条第一玮纱彼此相邻,且这些第一玮纱在多向弹性编织物中是以同一纱线折返而平行堆叠成连续S型,而第二玮纱与第一玮纱也为相同的规则,即第二玮纱也是由纱线平行堆叠成连续S型来构成第二玮纱单元,且第一玮纱单元和第二玮纱单元可以交错地分布在多向弹性编织物上而形成跳织结构,第三玮纱单元以及第四玮纱单元位于另外一个平面而与第一玮纱单元以及第二玮纱单元以间隙平行间隔,且两者分别对应第一玮纱单元与第二玮纱单元,第三玮纱单元与第四玮纱单元也以前述的距离间隔开,且第三玮纱单元和第四玮纱单元仍以相同的连续S型结构所构成,使每一条第一玮纱对应一条第三玮纱,而每一条第二玮纱对应一条第四玮纱,但需特别注意的是,前述第一玮纱单元及第二玮纱单元分别使用独立的纱线折返编织而成,但此处的第三玮纱单元和第四玮纱单元则是共用同一条纱线折返编织而成。经纱层是由多个弹性经纱所构成,各条弹性经纱是经向地被穿设在前述的间隙内,且每条弹性经纱搭配有缠绕线体,缠绕线体是沿着弹性经纱缠系,并且以弹性经纱为中心圈束第一玮纱单元、第二玮纱单元、第三玮纱单元以及第四玮纱单元,并通过圈束时所产生的活结来维持前述的距离不会在编织过程中被压缩而消失,而弹性经纱的材质也可以为弹力纤维。
[0007]由本实施方式可知,通过第一、第二玮纱单元之间以及第三、第四玮纱单元之间的距离可让多向弹性编织物拥有极大的穿透面积,如此可以大幅提升多向弹性编织物的透气性,搭配弹性材质且十字交错的各个玮纱单元与经纱层,使多向弹性编织物具备多方向的伸缩性,借以令多向弹性编织物可以应用于运动服、运动鞋等需要良好散热功能以及高耐用度、高灵活性的产品,而同时包覆在各个玮纱单元上的包覆纱又可产生吸湿排汗效果,带给穿着者舒适的触感。
[000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多向弹性编织物,其包含第一玮纱单元、第二玮纱单元、多个弹性经纱以及多个缠绕线体。第一玮纱单元包含多个第一玮纱,第二玮纱单元包含多个第二玮纱,其中第一玮纱以及第二玮纱分别由弹力纤维以及至少一个包覆纱交织组成,且第一玮纱单元和第二玮纱单元位于同一平面上并以距离彼此间隔,而各条第一玮纱彼此相邻,且这些第一玮纱在多向弹性编织物中是以同一纱线折返而平行堆叠成连续S型,而第二玮纱与第一玮纱也为相同的规则,即第二玮纱也是由一纱线平行堆叠成连续S型来构成第二玮纱单元,且第一玮纱单元和第二玮纱单元可以交错地分布在多向弹性编织物上而形成跳织结构。各条弹性经纱是经向地搭设于前述第一玮纱单元以及第二玮纱单元所在平面的一侧。各缠绕线体系与前述的弹性经纱彼此搭配,每一条缠绕线体沿着对应的弹性经纱缠系,并且以弹性经纱为中心圈束第一玮纱单元以及第二玮纱单元,通过圈束时所产生的活结来维持前述的距离不会在编织过程中被压缩而消失,而弹性经纱的材质也可以为弹力纤维。
[0009]通过本实施方式,除了可保有前述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优点外,由于缠绕线体一次缠绕多向弹性编织物的前后两侧的玮纱,如此使得多向弹性编织物还可以仅由第一玮纱单元、第二玮纱单元所组成的单面以及经纱层所构成,不仅减少了材料成本,也使其便于缝制在其他纺织产品上。
[00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多向弹性编织物,其包含第一玮纱单元、第二玮纱单元、第三玮纱单元以及经纱层。第一玮纱单元包含多个第一玮纱,第二玮纱单元包含多个第二玮纱,第三玮纱单元包含多个第三玮纱,这些第一玮纱、第二玮纱以及第三玮纱皆分别由主纱以及至少一个包覆纱交织组成,主纱的材质可以为弹力纤维等具有伸缩性质的材料,包覆纱通常为棉类材质,通过紧密包覆住内层的弹力纤维而提供良好的穿著触感;第一玮纱单元和第二玮纱单元位于同一平面上并以距离彼此间隔,而各条第一玮纱彼此相邻,且这些第一玮纱在多向弹性编织物中是以同一纱线折返而平行堆叠成连续S型,而第二玮纱与第一玮纱也为相同的规则,即第二玮纱也是由同一纱线平行堆叠成连续S型来构成第二玮纱单元,且第一玮纱单元和第二玮纱单元可以交错地分布在多向弹性编织物上而形成跳织结构,第三玮纱单元位于另外一个平面而与第一玮纱单元以及第二玮纱单元以间隙平行间隔且第三玮纱单元仍以相同的连续S型结构所构成,前述第一玮纱单元及第二玮纱单元分别使用独立的纱线折返编织而成。经纱层是由多个弹性经纱所构成,各条弹性经纱是经向地被穿设在前述的间隙内,且每条弹性经纱搭配有一缠绕线体,缠绕线体是沿着弹性经纱缠系,并且以弹性经纱为中心圈束第一玮纱单元以及第二玮纱单元,并通过圈束时所产生的活结来维持前述的距离不会在编织过程中被压缩而消失,在此实施方式中,缠绕线体于第一经纱单元以及第二经纱单元的相对侧缠绕第三玮纱单元,且在前述距离之内,缠绕线体缠绕至少一个第三玮纱,而弹性玮纱的材质也可以为弹力纤维。
[0011]由上述又一个实施方式可知,第三玮纱单元与相对侧的第一玮纱单元及第二玮纱单元可产生错排关系,也即第三玮纱单元可缠绕在第一玮纱单元及第二玮纱单元所形成的距离之间,通过距离内所缠绕的第三玮纱的数量差异,可调控多向弹性编织物的透视程度或是透气性。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的多向弹性编织物的立体图;
[0013]图2为图1的多向弹性编织物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图1的多向弹性编织物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图1的多向弹性编织物的第一玮纱构造图;
[0016]图5为图1的多向弹性编织物的侧面视图;
[0017]图6A为图1的多向弹性编织物的弹性经纱的放大部位正面示意图;
[0018]图6B为图1的多向弹性编织物的弹性经纱的放大部位背面示意图;
[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