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布装置及缝纫机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10152311阅读:来源:国知局
侧突出部75C。抵接部75A为在主视时呈在左右方向上长的大致矩形的板状。上侧突出部75B自抵接部75A上端部向前方突出,下侧突出部75C自抵接部75A下端部向前方突出。上侧突出部75B位于比支承部72的上表面72A靠下侧的位置,下侧突出部75C位于比支承部72的下表面靠上侧的位置。越朝向支承部72侧去,上侧突出部75B和下侧突出部75C各自的朝向前方突出的量越大。抵接部75A的后表面右部与后表面左部相比向后方突出。抵接部75A的后表面左部与支承部72的后表面位于同一平面。左侧延伸部71呈相对于支承部72而言与右侧延伸部75对称的形状。因此,延伸设置部74在延伸设置部74后表面的左右方向中央部具有向前方凹陷的凹部 74A。
[0034]如图7所示,轨道部76在侧视时呈大致矩形形状,该轨道部76沿左右方向延伸。轨道部76配置在延伸设置部74后侧。轨道部76的靠延伸设置部74侧的端面为前表面76A。前表面76A呈沿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延伸的平面状。前表面76A固定在右侧延伸部75的后表面右部和左侧延伸部71的后表面左部。前表面76A的左右方向中央部位于凹部74A后方。因此,轨道部76的左右方向中央部与延伸设置部74的左右方向中央部隔开间隙地相对。轨道部76在上表面和下表面具有槽部76B。槽部76B自轨道部76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向轨道部76的上下方向中央部侧弯曲并凹陷。槽部76B沿着左右方向延伸。图4、图5、图8?图10中省略了槽部76B的图示。
[0035]如图4、图6所示,保持构件90包括臂部81和设置部92、94。臂部81自支承部72的上表面72A向前方突出,并向上方弯曲。设置部92、94设置在支承部72的上表面72A。设置部92、94呈与水平方向平行的板状。设置部92形成在臂部81的基端部的右部,设置部94形成在臂部81的基端部的左部。设置部92、94各自具有两个贯通孔41。省略了设置部94的两个贯通孔的图不。设置部92、94的各贯通孔41形成在与上表面72A的各紧固孔42相对的位置。贯通孔41的内径大于紧固孔42的内径。设置部92、94利用四个螺纹构件46、四个弹簧垫圈48以及四个平垫圈49以能拆卸的方式安装在支承部72的上表面72A。螺纹构件46具有杆部46A和头部46B。杆部46A贯穿弹簧垫圈48和位于弹簧垫圈48下方的平垫圈49。杆部46A的外径稍大于紧固孔42的内径并小于贯通孔41的内径。杆部46A贯穿贯通孔41并紧固在紧固孔42中。头部46B设在杆部46A上端部。换言之,头部46B设于杆部46A的、相对于设置部92而言与支承部72所处那一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头部46B的直径大于贯通孔41的内径。头部46B隔着弹簧垫圈48和平垫圈49向下方按压设置部92、94。头部46B将设置部92、94夹在该头部46B与上表面72A之间并将设置部92、94固定起来。因此,设置部92、94固定在支承部72的上表面72A。通过在头部46B与上表面72A之间设置平垫圈49,即使螺纹构件46牢固地进行紧固,被头部46B按压的上表面72A也不易受到损伤。通过在头部46B与上表面72A之间设置弹簧垫圈48,从而紧固后的螺纹构件46不易松动。也可以不设置弹簧垫圈48和平垫圈49。图6中示出了与实际情况相比内径较小的紧固孔42 (图12中也同样)。
[0036]臂部81在前端部具有框支承部96。框支承部96为在主视时呈大致矩形的板状。如图5所示,框支承部96在前表面具有两个轨道部82。两个轨道部82沿上下方向延伸。在两个轨道部82上分别安装能够沿上下方向移动的侧视时呈字母L形的连结部83。两个连结部83保持按压框84。按压框84为俯视时呈大致矩形的框体。按压框84后端部与连结部83下表面相连结。因此,按压框84能够与连结部83 —起上下运动。按压框84在内侧形成有开口部84A。开口部84A在俯视时呈大致矩形形状,并与夹持框87的开口部87B相对。开口部84A的大小与开口部87B的大小大致相同。操作者将布料配置在夹持框87上表面,并使按压框84下降,从而将布料夹在按压框84与夹持框87之间。因此,布料保持体50保持布料。
[0037]如图3?图5所示,Y轴驱动机构60包括Y轴马达65、驱动齿轮、轴68以及引导构件69等。Y轴马达65设在X轴马达31右上方,并位于机座部2的后方部9上方。Y轴马达65具有驱动轴66。驱动轴66沿左右方向延伸,驱动齿轮固定于驱动轴66。轴68在驱动轴66下侧沿前后方向延伸,该轴68在上表面具有齿部67。齿部67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与驱动齿轮相啮合。
[0038]引导构件69固定在轴68前端部。引导构件69配置在轨道部76后侧。如图7所示,引导构件69在左视时呈大致字母C形,其沿左右方向延伸。引导构件69包括相对部61和一对夹持部62。相对部61在后视时呈大致矩形形状,其在轨道部76的后表面的后方与轨道部76的后表面相对。相对部61固定在轴68前端部。一对夹持部62分别自相对部61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向前方突出。一对夹持部62分别在各自的前后方向中央部具有向彼此靠近的方向突出的凸部62A。引导构件69将沿左右方向排列的多个球56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保持在一对夹持部62各自的基端部的靠相对部61的上下方向中央部侧的部位。引导构件69将沿左右方向排列的多个球59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保持在各凸部62A。多个球56、59呈相同形状。通过使各凸部62A进入轨道部76的各槽部76B,从而多个球59抵接于各槽部76B,多个球56抵接于轨道部76的后上方的角部和后下方的角部。因此,引导构件69与轨道部76相连结。一对夹持部62以轨道部76能够沿左右方向移动的方式引导该轨道部76。通过多个球56、59旋转,从而轨道部76能够顺畅地相对于引导构件69沿左右方向移动。
[0039]参照图4、图5,对送布装置10的动作的概况进行说明。首先,对送布装置10使布料沿左右方向往复移动的动作进行说明。当X轴马达31驱动时,驱动轴32转动,左侧旋转轴34因小齿轮与齿轮33相啮合而转动。由于左侧旋转轴34转动,因此左侧带轮36转动。当左侧带轮36转动时,环形带29绕侧视时呈顺时针的方向或逆时针的方向行进,从而右侧带轮38转动。伴随着环形带29的行进,X轴移动构件40沿着一对X轴固定轨道24、25沿左右方向往复移动。因此,Y轴移动构件73和布料保持体50沿左右方向往复移动。当布料保持体50沿左右方向往复移动时,轨道部76相对于引导构件69沿左右方向往复移动(参照图8、图9)。S卩,当布料保持体50沿左右方向往复移动时,轨道部76相对于引导构件69在左右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下面,将布料保持体50在轨道部76的左右方向两端部中的任一端部与引导构件69相接触时的、左右方向上的位置称作端部位置(参照图8),将布料保持体50在轨道部76的左右方向中央部与引导构件69相接触时的、左右方向上的位置称作中央位置(参照图9)。在本例中,当布料保持体50处于端部位置时,轨道部76的左端部与引导构件69相接触。
[0040]对送布装置10使布料沿前后方向往复移动的动作进行说明。当Y轴马达65驱动时,驱动轴66 (参照图5)转动。由于驱动齿轮与轴68的齿部67相啮合,因此轴68被驱动而沿前后方向往复移动。因被驱动而往复移动的轴68借助引导构件69驱动轨道部76沿前后方向往复移动。因此,布料保持体50与Y轴移动构件73(参照图5)沿前后方向往复移动。并且,Y轴移动构件73沿着一对Y轴固定轨道51、52相对于X轴移动构件40沿前后方向往复移动。
[0041]送布装置10以与主马达的驱动同步的方式间歇性地驱动X轴马达31和Y轴马达65。因此,布料保持体50在短时间内重复沿着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的移动和停止移动的动作。送布装置10使由按压框84和夹持框87保持的布料在工作台5上以与机针的上下运动同步的方式沿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间歇性地往复移动。因此,缝纫机1在布料上形成规定的针迹。
[0042]参照图8、图9,对布料保持体50处于端部位置时的固定构件70的相对于前后方向的刚性和布料保持体50处于中央位置时的固定构件70的相对于前后方向的刚性之间的差异进行说明。在下面的说明中,将轨道部76的左右方向中央部称作中央部76C,将轨道部76的左端部称作左端部76D。图8、图9中省略了按压框84、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