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用拉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7096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结构用拉索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预应力建筑材料,特别是一种结构用拉索。
背景技术
现有的房屋屋顶施工用的结构用拉杆结构如图8所示,主要由上拉耳20、上锁套21、拉杆22、下锁套27、下拉耳28组成,也可以是如图9所示的拉杆22分成了上拉杆221及下拉杆222两段,并增加了左旋锁紧套23、连接螺母24、右旋锁紧套25的两段拉杆组成的结构用拉杆。该技术存在的不足是其一,上拉杆和下拉杆是刚性的,此拉杆一般情况下有一根比较长,运输不易;拉杆与拉耳、拉杆与连接螺母之间是螺纹连接,施工安装特别困难,施工成本较高。其二,拉杆的长度是根据结构件的具体尺寸而设计的,其制作加工要有专用的特殊设备,特殊的材料,加工难度大,制作成本较高。目前这种拉杆国内刚刚使用,全部依赖进口。
三、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现有结构用拉杆运输不易、施工困难、机械加工难度大、综合成本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以预应力钢绞线取代其刚性拉杆,用预应力钢绞线锚固单元对其两端进行锚固。
其具体结构是该结构用拉索包括顺次相连的上拉耳、钢绞线锚固单元I、预应力钢绞线、钢绞线锚固单元II、下拉耳,预应力钢绞线两端分别锚固在钢绞线锚固单元I、II上,钢绞线锚固单元I、II直接卡在上、下拉耳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变换,在上下拉耳与钢绞线锚固单元I、II之间还可加上连接体或上、下左旋套或右旋套,钢绞线锚固单元卡在旋套上,借助于旋套及连接体通过螺纹连接方式分别与上下拉耳连接;通过改变连接体与上、下左旋套或右旋套之间螺纹的啮合长度,从而达到调节结构用拉索长度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优点①以预应力钢绞线替代拉杆,由于预应力钢绞线可以弯曲盘旋起来运输,与刚性拉杆相比运输比较便利。
②以预应力钢绞线替代拉杆,由于预应力钢绞线是柔性的,施工所用的设备重量轻。
③以预应力钢绞线替代拉杆,而预应力钢绞线是标准的不象拉杆一样需要特殊的机械加工,所以这种结构用拉索的成本比拉杆的成本低。
④结构用拉索长度可调整,提高施工质量。


图1~图4本实用新型之结构用拉索结构示意图;图5、图6、图7本实用新型之结构用拉索之拉耳结构示意图;图8、图9已有结构用拉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用拉索的技术特征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长度固定的结构用拉索如图1所示该拉索包括顺次相连的上拉耳1、钢绞线锚固单元I(2)、预应力钢绞线3、钢绞线锚固单元II(4)、下拉耳5,上、下拉耳均是一带中空孔拉耳,钢绞线3两端用挤压套式或夹片式方式分别锚固在锚固单元I、II上(参见图5、图6),钢绞线锚固单元I、II直接卡在上、下拉耳的中空孔上分别与上、下拉耳连接。
图5、图6中,15为中空孔,16为拉索与外部连接用销钉孔。
实施例二一端可调长度的结构用拉索如图2所示,该结构用拉索基本结构同实施例一,该结构用拉索的上拉耳是一带中空孔15的拉耳1,钢绞线锚固单元I(2)直接卡在中空孔中,下拉耳5有一带内螺纹的内孔17(参见图7),下连接体7和下左旋套6通过螺纹连接方式依次与下拉耳5相连,钢绞线锚固单元II(4)卡在下左旋套6上。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变换,该结构用拉索的下拉耳是一带中空孔的拉耳5,钢绞线锚固单元II直接卡在中空孔中,上拉耳1有一带内螺纹的内孔,上连接体8和上左旋套9通过螺纹连接方式依次与上拉耳1相连,钢绞线锚固单元I卡在上左旋套9上。
转动下连接体7或上连接体8,就可调整下连接体7与下左旋套6或上连接体8与上左旋套9之间螺纹的啮合长度,从而达到调节拉索长度的目的。
实施例三两端可调长度的结构用拉索如图4所示,该结构用拉索基本结构仍包括顺次相连的上拉耳1、钢绞线锚固单元I(2)、预应力钢绞线3、钢绞线锚固单元II(4)、下拉耳5,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该结构用拉索的上、下拉耳1、5均有有一带内螺纹的内孔17(参见图7),上连接体8和上左旋套9通过螺纹连接方式依次与上拉耳1相连,钢绞线锚固单元I卡在上左旋套9上,下连接体7和下左旋套6通过螺纹连接方式依次与下拉耳5相连,钢绞线锚固单元II卡在下左旋套6上,分别或同时转动下连接体7或上连接体8,就可调整下连接体7与下左旋套6或上连接体8与上左旋套9之间螺纹的啮合长度,从而达到分别或同时从两边调节结构用拉索长度目的。
实施例四中间可调长度的结构用拉索如图3所示,该结构用拉索基本结构同实施例一,所不同之处在于该结构用拉索之上拉耳1、钢绞线锚固单元I(2)、钢绞线锚固单元II(4)、下拉耳5之间有依靠螺纹依次相连的左旋套11、连接体12、右旋套13,钢绞线3分为两段,钢绞线31一端锚固在钢绞线锚固单元I2上与上拉耳1相连、另一端锚固在钢绞线锚固单元III(10)上,钢绞线锚固单元III卡在左旋套11上,钢绞线32一端锚固在钢绞线锚固单元II(4)上与下拉耳5相连、另一端锚固在钢绞线锚固单元IV(14),绞线锚固单元IV(14)卡在右旋套13上,转动连接体12就可调整连接体12与左旋套11或与右旋套13之间螺纹的啮合长度,从而达到调节拉索长度的目的。
上述各实施例中,钢绞线锚固在锚固单元上的方式有挤压套式21(参见图5)或夹片式22(参见图6)两种。
权利要求1.一种结构用拉索,其特征在于该拉索包括顺次相连的上拉耳(1)、钢绞线锚固单元I(2)、预应力钢绞线(3)、钢绞线锚固单元II(4)、下拉耳(5),预应力钢绞线(3)两端分别锚固在钢绞线锚固单元I、II上,钢绞线锚固单元I、II直接卡在上、下拉耳上或卡在旋套上借助于旋套及连接体通过螺纹连接方式分别与上下拉耳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用拉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下拉耳均是一带中空孔拉耳,钢绞线锚固单元I、II直接卡在中空孔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用拉索,其特征在于该结构用拉索的上拉耳是一带中空孔的拉耳1,钢绞线锚固单元I直接卡在中空孔中,下拉耳5有一带内螺纹的内孔,下连接体(7)和下左旋套(6)通过螺纹连接方式依次与下拉耳5相连,钢绞线锚固单元II卡在下左旋套(6)上,下左旋套(6)和下连接体(7)之间的螺纹啮合长度可调。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用拉索,其特征在于该结构用拉索的下拉耳是一带中空孔的拉耳5,钢绞线锚固单元II直接卡在中空孔中,上拉耳1有一带内螺纹的内孔,上连接体(8)和上左旋套(9)通过螺纹连接方式依次与上拉耳1相连,钢绞线锚固单元I卡在上左旋套(9)上,上连接体(8)和上左旋套(9)之间的螺纹啮合长度可调。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用拉索,其特征在于该结构用拉索的上、下拉耳5均有有一带内螺纹的内孔,上连接体(8)和上左旋套(9)通过螺纹连接方式依次与上拉耳1相连,钢绞线锚固单元I卡在上左旋套(9)上,下连接体(7)和下左旋套(6)通过螺纹连接方式依次与下拉耳5相连,钢绞线锚固单元II卡在下左旋套(6)上,下连接体(7)与下左旋套(6)或上连接体(8)与上左旋套(9)之间螺纹的啮合长度可调。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构用拉索,其特征在于该结构用拉索之上拉耳(1)、钢绞线锚固单元(2)、钢绞线锚固单元(4)、下拉耳(5)之间有依靠螺纹依次相连的左旋套(11)、连接体(12)、右旋套(13),钢绞线3分为两段,钢绞线31一端锚固在钢绞线锚固单元I(2)上与上拉耳(1)相连、另一端锚固在钢绞线锚固单元III(10)上,钢绞线锚固单元III卡在左旋套11上,钢绞线32一端锚固在钢绞线锚固单元II(4)上与下拉耳5相连、另一端锚固在钢绞线锚固单元IV(14),绞线锚固单元IV(14)卡在右旋套13上,连接体(12)与左旋套(11)及右旋套(13)之间螺纹的啮合长度可调。
7.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所述的结构用拉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绞线锚固在锚固单元上的方式有挤压套式或夹片式两种。
专利摘要一种结构用拉索,包括顺次相连的上拉耳(1)、钢绞线锚固单元I(2)、预应力钢绞线(3)、钢绞线锚固单元II(4)、下拉耳(5),预应力钢绞线(3)两端分别锚固在钢绞线锚固单元I、II上,钢绞线锚固单元I、II直接卡在上、下拉耳上;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变换,也可在上下拉耳与钢绞线锚固单元I、II之间加上连接体或上、下左旋套或右旋套,钢绞线锚固单元卡在旋套上,借助于旋套及连接体通过螺纹连接方式分别与上下拉耳连接;通过改变连接体与上、下左旋套或右旋套之间螺纹的啮合长度,从而达到调节结构用拉索长度的目的。该结构拉索加工、运输、施工方便,综合成本低。
文档编号E04B7/14GK2529931SQ0223050
公开日2003年1月8日 申请日期2002年3月27日 优先权日2002年3月27日
发明者李文献 申请人:柳州市建筑机械总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