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接合构件的镶板的连接方法

文档序号:1846098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接合构件的镶板的连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带接合构件以实现无胶合连接的镶板的连接(敷设)方法。
根据已有技术,镶板可如下文所述通过快节拍压制工艺来制造。在浸渍树脂的薄膜层(也称“对吸纸”)上放置支承板。再在其上放置另一浸渍树脂的、薄膜状的、带花纹的薄层。这一薄层常被称为“装饰纸”。将另一含刚玉及树脂的薄膜层置于装饰层之上,这一薄层常被称为“表层”,通过表层镶板可达到所需的表面硬度。利用抓具夹住上述多层系统的边缘将之送至压制机上。压制机主要由两块可加温至约200℃的平行板构成。将多层系统放置在两平行板的下板上。接着将上平行板降下压制多层系统。由平行板传导的热量使树脂溶化。接着升起上平行板。将带吸盘的抓具移至压制好的多层系统并下降抓具高度,将吸盘放置于多层系统上并使之吸牢。借助吸盘将多层系统提起并运出压制机。利用相应的设备将多层系统切割成镶板,通常镶板尺寸约为长1200-1300mm,厚5-12mm,宽200mm。接着,铣出榫槽和榫头,通过榫槽和榫头镶板可拼接在一起,由此可利用镶板构成地板或护墙板。
互相拼接的镶板所构成的一种地板即为金刚板。
为避免使用胶合,可使用国际专利WO 96/27721中述及的镶板插接轮廓,此插接轮廓通常包括榫槽和榫头,此外,每个榫头的上侧面和/或下侧面至少有一个贯通的鼻状突起,每个榫槽带凹槽,且凹槽的设置使两镶板在对接后鼻状突起能镶入相应的凹槽。这样,两镶板间构成形状连接。无需使用胶合即可将镶板拼装成地板或护墙板。
若一镶板与另一镶板拼接时在纵向侧边上有错位,则在实现两镶板形状连接之后,可能要求或需要对之进行侧面推移。例如在想获得一光滑的侧缘时这种侧面推移是很必须的。另外,根据欧洲专利EP 0 698 162B1和EP 0 855 482 B1,当两块镶板横向侧边相邻接且它们通过纵向长边与第三块镶板相连接时,也希望能对它们进行推移,以得到完整整齐的表面。
在已有技术中,如国际专利WO 96/27719或WO 96/27721所述,这一鼻状突起-凹槽-榫头-榫槽-连接贯穿两镶板的整个纵向侧边。为事后实现平行于纵向侧边的相对位移,需要克服很大的摩擦力。
为避免如此大的摩擦力,根据欧洲专利EP 0 698 162 B1在锁定榫槽和锁定单元的锁定表面间设立一空隙(Δ)。
德国专利公告DE 33 43 601 C2叙及一种无胶合连接的地板,其中利用嵌入缺口的一舌状构件实现镶板两连接棱边的闭锁。呈扁平突出状的成型隔片在其自由终端有一闭锁构件,此构件可嵌入相邻镶板下表面的闭锁榫槽。
通过围绕纵向棱边的旋转可将镶板沿纵向侧边结合起来。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叙及,在短的横向侧边设置闭锁机制,以防止在受负载时镶板互相松脱移开。但这一闭锁机制只在平行于地板表面及垂直于短的连接棱边的方向起作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镶板(1,2,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镶板(2)在一侧边通过围绕公共连接缝的旋转动作与另一镶板(3)形状连接,同时镶板(2)又与第三块镶板形状连接。
镶板侧边带有机械接合构件,使镶板能不使用胶合而互相接合。依据本发明的镶板,在其纵向或横向侧边带有使两镶板以形状连接为基础而接合的构件。这两镶板所构成的接缝或公共棱边,在下文中称为连接缝或连接棱边。所述形状连接是指当两块镶板以形状连接为基础接合而成为一平面时,在此平面内能平行于而不能垂直于连接缝无须费力地推移镶板。当然可以将一镶板围绕连接缝旋转而将两块镶板互相松开。在这一旋转动作中镶板离开了前述平面。也即一个不离开这一平面的推移运动不发生在这样的旋转过程中。
另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法是相对于第二块镶板将第一块镶板稍微抬起,使用力气将两镶板分开。本发明意义上的使用力气是指必须用力气将第二块镶板固定在其原位上,以使接合构件脱开而将两镶板分开。
至少有一形状连接最好具有如下特性一镶板下平面带前伸的边唇或边壁,此边唇或边壁带呈榫槽形式的第一个凹位。当镶板以下平面平置于地面或依靠在墙上时,这第一个凹位是裸露在外而能被够得着的。第二块镶板的上平面有一前伸的边唇或边壁。在这个前伸的边唇或边壁的下侧面有一呈鼻状突起或槽头形式的第一闭锁构件。在这一段落中至此提及的接合构件(前伸的边壁或第一凹位和第一闭锁构件)如此互相匹配,使第一闭锁构件能进入第一凹位,这样,就形成了一平行于镶板表面及垂直于连接棱边的机械连接。在这一段落中至此提及的接合构件(前伸的边壁及第一凹位和第一闭锁构件)带有第二凹位和第二个前伸的闭锁构件。当第一闭锁构件进入第一凹位时,第二闭锁构件卡入第二凹位。接合构件具有足够的弹性,以使这一卡定过程使为可能。通过卡定过程镶板就有了一个垂直于其表面的机械连接。卡定后镶板就实现了本发明意义上的无胶合连接。
前述无胶合连接可具有如下特性接合构件之间可留有百分之几(1/100mm)毫米至十分之几(1/10mm)毫米数量级的小间隙,使两镶板间的机械连接相对较松。但这间隙对连接缝会有较明显的影响。接合构件最好的配置是使镶板互相紧密相连,不留空隙。
为方便闭锁构件嵌入第一凹位,第一闭锁构件越靠近自由终端形状越细和/或凹位有一漏斗状的开口。
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中,镶板下平面前伸的边壁或边唇有一类似于斜坡的斜面。作为补充手段或作为另一方案,镶板上平面的边壁或边唇的下侧有一斜面,此斜面与所归属的边壁或边唇的下侧面构成一大于90°的钝角。通过上述两斜面使两镶板的接合大为简化。为实现前述的弹性,第一闭锁构件在其自由终端具有一个或多个切口或铣出的凹槽。这样,就可在第一闭锁构件的自由终端将之稍微压缩,以将第二闭锁构件导入第二凹位。
前述接合构件最好具有如下特性当两镶板互相接合时,一镶板前伸的边唇或边壁的下侧面至少在某一个位置平置于第二块镶板前伸的边唇或边壁的上侧面之上。这样,可保证两镶板无胶合稳固连接。在这个上下文里必须对下侧面和上侧面作广义的解释。如利用第一闭锁构件和第一凹位实现的支托作用也是符合要求的。
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中,两互相连接的镶板的接合构件间在不对机械连接起作用的位置上留有空隙。这样就可简化连接。另外这可更容易补偿接合构件生产时的精度误差。
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中,第一前伸闭锁构件在其一侧边上带有第二前伸闭锁构件,这一侧边与其所归属的镶板构成一缺口。
从下列实施例中的一例可知,可设置呈前伸闭锁构件形式的其它接合构件,此闭锁构件可卡入另一镶板的一个凹位,以实现垂直于镶板表面的机械闭锁。这样可使连接变得更为稳固。
与已有技术相比较,借助于依据本发明的接合构件能更快地实现镶板的连接。已有技术中要求将两块已与第三块镶板相连的镶板进行推移。为达到同样的目的,镶板或者在所有侧边都带依据本发明的接合构件;或者在某一侧边上设置可通过一旋转动作而实现接合的接合构件。第一种情况下利用一个下沉动作就可使一镶板在两侧边同时和已敷设的镶板相连接。第二种情况下几乎可将一旋转动作和下沉动作相接合。例如两镶板通过一个围绕公共棱边的旋转动作在长边上互相接合起来。同时可将第三块镶板在短边或横向侧边上与转动的镶板相连接,因为相对于第三块镶板而言旋转动作即相当于一种下沉动作。不再需要运用已有技术中的推移动作了。这样就简化并加快机械连接过程的速度。
通过旋转动作而互相连接的接合构件最好具有下述特性。
一块镶板至少在其纵向侧边有一铣出的榫槽,榫槽由两边壁或侧边构成,其中一边壁突出于另一边壁,也即长于另一边壁。两边壁为刚性,也即基本上非弹性。本发明意义上的一边壁为刚性是指不能按照国际专利WO 97/47834那样使此边壁弹性弯曲变形,以便在同一平面上拼推两镶板使之接合。在较长的边壁上至少有一缺口。
第二块镶板在一侧有一榫头,此榫头可被导入前述的榫槽,以将这两块镶板拼接在一起。榫头在其上侧面或下侧面至少有一鼻状突起。当两镶板拼装在一起时,此鼻状突起进入前述的边壁缺口中。且此鼻状突起延及缺口的底部。
榫头具有如下特征当榫头被导入相应的榫槽中时,至少在榫头的终端区域榫头的某一侧面(上侧面或下侧面)与相邻近的榫槽的边壁间有一定的间距。也即在榫头相应的上侧面或下侧面与相邻边壁间留有一空隙。此空隙至少延及榫头的终端,以使此终端不触及边壁。榫头特别呈倾斜,也即榫头类似一尖端物形状变细。榫头相应的上侧面或下侧面是指和带缺口的边壁相邻的那一侧面。通过榫头的斜面及实现的空隙无需花费很大的力气,就可通过一围绕两镶板间连接缝的转动动作,将一镶板与另一镶板松脱开,或相反通过一转动动作将两镶板拼合起来,也即通过这一转动动作将榫头送入相邻镶板的相应榫槽中去,而无需将带缺口的边壁强烈压弯曲变形。
虽然欧洲专利EP 0855482 B1曾述及这样的转动动作,然而这一专利并未涉及如前所述的空隙,这一空隙可通过呈斜面的榫头来实现,利用此空隙就无需弯曲相邻的弹性边壁。
依据本发明的几何构造,镶板侧面榫槽的边壁可为刚性,由此实现的两镶板的形状连接特别稳固。
鼻状突出延及接触缺口的底部,以此来补偿榫头在斜面区域不象已有技术中与边壁直接邻接。这类接触面是必需的,以保证在受载时一块镶板的表面相对另一相邻镶板的表面不下陷。
当两镶板拼合在一起时,鼻状突起的另一侧面与缺口的侧墙相接触。通过这一侧面及侧墙,可实现两镶板间的闭锁(平行于镶板表面)。这一侧面与侧墙的连接是非常必需的,这样才能使镶板间的结合变得牢固。这样才能保证两镶板间的连接缝不出现裂口。
榫槽边壁的缺口特别可以以凹槽形式出现,此凹槽平行于两镶板的连接缝。此缺口当然也可以是其它的形状。例如此缺口可为长孔状,另一块镶板的相应的鼻状突起可卡入这一长孔。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榫头的带斜面的一侧面与前突的边壁间有一间距或间隙。这样,使得两镶板的结合变得更为简单。可设立这一间距是因为鼻状突起接触缺口的底部,从而取代了通常意义上的榫头和榫槽的连接作用。榫头和榫槽间的间距或间隙可限制在几个百分之毫米,如可以3/100mm作为优选下限。
根据本发明所实现的镶板的纵向和/或横向侧边具有特定构造,利用此构造可将两镶板通过形状连接接合起来。本发明意义上的形状连接是指两块利用形状连接结合在一起成为一平面的镶板,在此平面内只能够平行于而不能垂直于连接缝被推移。当然也可以使用力量将一镶板向上抬起或者以连接缝为轴转动镶板进而将两块镶板分开。在这个转动过程中一镶板离开前述平面,同时此镶板相对于一块在侧边敷设的相邻镶板被向上抬起。不离开上述平面的推移运动,不发生在这样一个转动过程中。
根据

图1至图5,镶板1和2的侧边带有机械接合构件,使镶板1,2和3能不使用胶合而互相接合。每一镶板1,2和3在其纵向或横向侧边带有使两镶板以形状连接为基础而接合的构件。这两镶板所构成的接缝或公共棱边3或20,称为连接缝或连接棱边。镶板1,2和3可以形状连接为基础接合而成为一平面,在此平面内能平行于而不能垂直于连接缝3或20无须费力地推移镶板。当需要克服相应的摩擦力时,在平行于连接缝的推移过程中也必须使用力量。在所示例子中就是这样的情况。根据图1至图4也可以相对于镶板1将镶板2稍微抬起,使用力气将两镶板1和2分开。此过程中形状连接被松脱开。图5所示的接合构件中,必须将镶板围绕连接缝旋转而将两块镶板2和3互相松开。一个不离开由镶板1,2和3构成的平面的推移运动不发生在这样的抬起或旋转过程中。
根据图1至图4镶板1短边及下平面带前伸的边唇或边壁4,此边唇或边壁4带呈榫槽形式的第一个凹位5。当镶板1以下平面6平置于地面或固定在墙上时,这第一个凹位5是裸露在外而能被够得着的。第二块镶板2的上平面有一前伸的边唇或边壁7。在这个前伸的边唇或边壁的下侧面有一呈槽头形式的第一闭锁构件8。前伸的边壁4和7及第一凹位5和第一闭锁构件8如此互相匹配,使第一闭锁构件8能进入第一凹位5,这样,就形成了一平行于镶板1和2的表面9及垂直于连接棱边3的机械连接。前伸的边壁4和7及第一凹位5和第一闭锁构件8至少带有第二凹位10和第二个前伸的闭锁构件11。当第一闭锁构件8进入第一凹位5时,第二闭锁构件11卡入第二凹位10。接合构件具有足够的弹性,以使第一闭锁构件8进入第一凹位5以及第二闭锁构件11卡入第二凹位10使成为可能,且不对接合构件造成损伤。通过卡定过程镶板1和2就有了一个垂直于其表面9的机械连接。卡定后镶板1和2就实现了本发明意义上的无胶合连接。
图1至图4所示无胶合连接具有如下特性接合构件之间不留有间隙,不会使两镶板1和2间的机械连接相对较松。在连接缝3处不会出现裂缝。接合构件如此配置,使镶板1和2实现本发明意义上的紧密连接。
为方便第一闭锁构件8嵌入第一凹位5,根据图1至图4第一闭锁构件8越靠近自由终端形状越细,且特别根据图1和图2第一凹位5有一漏斗状的开口。
根据图3,镶板1下平面6前伸的边壁或边唇4有一类似于斜坡的斜面12。作为补充手段或作为另一方案,根据图1,图3和图4镶板2上平面的边壁或边唇7的下侧有一斜面13,此斜面与所归属的边壁或边唇7的下侧面构成一大于90°的钝角。通过上述两斜面12和13使两镶板1和2的接合大为简化。
为实现接合构件所希望有的弹性,根据图2和图4第一闭锁构件8在其自由终端具有一个切口14。这样,就可在第一闭锁构件8的自由终端将之稍微压缩,以将第二闭锁构件11导入第二凹位10。
根据图1至图4接合构件具有如下特性当两镶板互相接合时,镶板2前伸的边唇或边壁7的下侧面至少在某一个位置平置于镶板1前伸的边唇或边壁4的上侧面之上。这样,可保证两镶板无胶合稳固连接。如图3所示,只利用第一闭锁构件8和第一凹位5实现的支托作用也是符合要求的。
根据图1至图4,两互相连接的镶板1和2的接合构件间在不对机械连接起作用的位置上留有空隙。这样就可简化连接。另外,这可更容易补偿接合构件生产时的精度误差。
根据图1至图4,第一前伸闭锁构件8在其一侧边上带有第二前伸闭锁构件11,这一侧边与其所归属的镶板2构成一缺口15。
如图4所示,可设置呈前伸闭锁构件16形式的其它接合构件,此闭锁构件可卡入镶板1的另一个凹位17,以实现垂直于镶板表面的机械闭锁。这样可使形状连接变得更为稳固。
与已有技术相比较,图1至图4所示的接合构件能更快地实现镶板的连接。已有技术中要求将两块已与第三块镶板相连的镶板进行推移。为达到同样的目的,镶板或者在所有侧边都带如图1至图4所示的接合构件;或者在某一侧边(特别是在长边上)设置如图5所示,可通过一旋转动作而实现接合的接合构件。第一种情况下利用一个下沉动作就可使镶板2在两侧边同时和已敷设的镶板相连接。第二种情况下几乎可将一在镶板2和3间发生的旋转动作和在镶板1和2间发生的下沉动作相接合。两镶板2和3可如图5所示,通过一个围绕公共棱边20的旋转动作在长边上互相接合起来。同时可将镶板1在短边或横向侧边上与转动的镶板2相连接,因为相对于镶板1而言旋转动作即相当于一种下沉动作。不再需要运用已有技术中的推移动作了。这样,就简化并加快机械连接过程的速度。
图5为依据本发明的形状连接的两镶板2和3的剖面图。镶板3在一纵向侧边上有一榫槽18。镶板2的一纵向侧边设有一榫头19。榫头19被旋入榫槽18中,也即位于榫槽18中。连接缝20在旋转过程中起转轴的作用。连接缝20是连接镶板2和3的那条接缝。镶板3的纵向侧边带一前突的下边壁21。长边上的这个下边壁21依据本发明是刚性的,因为无法将之向下压使之有足够的弹性变形,以便通过在同一平面内的平移动作将镶板2的榫头19推入榫槽18。在下边壁21中一凹槽22作为缺口,凹槽基本是从上垂直铣出的。凹槽22延及镶板3的纵向侧边的全长。镶板2在榫头19的下侧有另一缺口及一前伸的闭锁构件23。如图5所示,鼻状突起23嵌入凹槽22中。鼻状突起23与凹槽22如此匹配,以使镶板3和镶板2在其上表面9形成封闭的平面。也即在这个表面上在连接缝20处不形成裂口。只要对形成一封闭的表面9没有影响,在鼻状突起23和凹槽22之间设置一空隙24。由于此空隙的存在,可避免工艺生产误差所带来的问题。另外,将两镶板拼合的具体操作亦可因此变得更为方便。榫头19的下侧面有一斜面25。也即榫头19在这个下侧面变细。设置斜面25是为了通过一旋转动作很轻易地将榫头19导入榫槽18,而无需将刚性的侧边21或刚性的下边壁21很明显地向下弯曲。榫头19的终端并不完全抵及榫槽18,这样就留有一间隙。由生产工艺精度不准引起的问题,可通过设置的这一间隙得以解决。榫槽18的上侧边的终止处有一斜面26,这样,在这个位置两镶板2和3间亦有一间隙。通过设置斜面26使得榫头19旋入榫槽18所需的另一空间得到了保证。
鼻状突起23触及凹槽22的底部并起支撑作用。因此特别在榫头19的下侧面和位于其下的榫槽18对应壁之间可留有一空隙。
权利要求
1.一种连接镶板(1,2,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镶板(2)在一侧边通过围绕公共连接缝的旋转动作与另一镶板(3)形状连接,同时镶板(2)又与第三块镶板形状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镶板(1)下表面(6)的侧面有一前伸的边壁(4)作为接合构件,-另一镶板上表面(9)的侧面有一前伸的边壁(7)作为接合构件,-其中一边壁带前伸的第一闭锁构件(8),此构件在镶板(1,2)相接合的状态下嵌入另一边壁相应的缺口或凹位(5)中,-镶板(1,2)带有其它接合构件(10,11),它们依靠形状连接在垂直于镶板表面(9)的方向上将镶板(1,2)锁定,其中接合构件如此构成,通过下降相对于另一镶板(1)的高度,镶板(2)可实现形状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接合构件如此构成,通过下降相对于另一镶板(1)的高度,镶板(2)可实现形状连接,设置前伸的第二闭锁构件(11)及第二凹位(10)。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前伸的第一闭锁构件(8)的自由终端形状变细和/或第一凹位(5)具有一漏斗状的开口。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设置在下表面的边壁(4)的自由终端带一呈斜坡状的斜面(12)。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前伸的第一闭锁构件带有一切口(14),使得前伸的第一闭锁构件(8)的自由终端可被压缩。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镶板接合状态下镶板(2)上表面所带的前伸的边壁(7)平置于另一镶板(1)下表面所带的前伸的边壁(4)之上。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此设置接合构件间的间隙,使得镶板的连接缝(3)不留有间隙。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接合构件如此构成,通过下降相对于另一镶板(1)的高度,镶板(2)可实现形状连接,设置前置的第三闭锁构件(16)及第三凹位(17)。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镶板(2)在一侧边通过围绕公共连接缝的旋转与另一镶板(3)形状连接,镶板(3)侧边有一榫槽(18)而镶板(2)的侧边有一榫头(19),且在接合状态下榫头嵌入榫槽中,其中-榫槽(18)的一个边壁(21)长于另一边壁,-较长的边壁(21)具有一缺口(22),-榫头(19)的下侧面或上侧面有一鼻状突起(23),-鼻状突起(23)和缺口(22)如此设置,使鼻状突起(23)能卡入缺口(22)中,其中榫头带鼻状突起的侧面有一个尤其可呈斜面(25)形状的缺口,使得两镶板(2,3)在接合状态下,通过这个主要由斜面(25)构成的缺口而在榫头(19)带鼻状突起(23)的侧面和榫槽(18)较长边壁(21)之间留有一间隙,由此使两镶板(2,3)在接合状态下,榫头(19)的自由终端不触及前伸的边壁(21)。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榫头(19)的鼻状突起(23)在卡入状态下抵及相应缺口(22)的底部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两镶板互相接合时,由于预设一缺口,带鼻状突起(19)的榫头的侧面(25)不触及榫槽(18)内部的前伸的边壁(21),这样就形成一空隙(27)。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带接合构件的镶板的连接方法,通过接合构件使两镶板形状连接。第一块镶板下表面的侧面有一前伸的边壁作为接合构件,第二块镶板上表面的侧面有一前伸的边壁作为接合构件,其中一边壁带前伸的第一闭锁构件,其在镶板相接合的状态下嵌入另一边壁相应的缺口或凹位。镶板带有的接合构件依靠形状连接在垂直于镶板表面的方向上将镶板锁定。接合构件如此构成,通过下降相对于另一镶板的高度,实现一镶板形状连接。通过本发明的方法能使镶板特别迅速地实现无胶合连接。
文档编号E04F15/04GK1439789SQ0310068
公开日2003年9月3日 申请日期2000年6月7日 优先权日2000年5月16日
发明者迈克·默布斯 申请人:克罗诺斯番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