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镘刀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一种可形成斜劈施工及排列密度大,有效降低施工阻力,具有较省力施工及回填效果佳的镘刀结构组合的创新设计改良。
背景技术:
按,如附件所示为一件89年4月11日核准公告台湾第387466号,申请第88212325号的「镘刀」新型专利(请参考附件),其结构如其申请专利范围所述该镘刀具有握把、支撑杆及刀板,支撑杆连结在握把与刀板之间,其特征在于刀板底面设置有多排的凹槽,该等凹槽底面均呈单斜向的设计,且其倾斜的方向均是朝向刀板纵向中心线;且该凹槽的一面为平直面,另一面则为弯弧边缘的倾斜弧面,而长型凹槽的两端则形成端斜面;又该握柄系呈圆柱状,在握柄底面设有结合槽;支撑杆中央包覆有一金属杆,在该金属杆外侧则包覆有塑料包覆层,该塑料包覆层向上延伸一体形成可容置在握柄结合槽中的结合块,又该塑料包覆层向下延伸形成一体的结合片,而握柄的侧面设有贯穿结合槽的结合孔,在该支撑杆上端结合块配合握柄结合孔的位置设置有结合孔,而可在握柄以结合槽套设在结合块外侧时,以穿入握柄与结合块的结合孔,以将二者结合成一体;刀板上方中央沿纵向方向形成有一凸座,在该凸座内部为一中空的容槽,同时在凸座上表面形成有供支撑杆设置且穿入容槽中的穿孔,另在容槽底面设有贯穿至刀板底面的气孔。
然而上述附件的镘刀结构组合,该支撑杆是先以射出成型包覆一金属杆,而其塑料包覆层向下延伸形成一体的结合片,再于刀板射出成型时包覆于刀板上的凸座中,先后以二次射出成型制成,故其结构的复杂度与制造成本相对提高,为其缺点之一。
其次,其支撑杆内部包覆一金属杆,相对使其结构相对在操作时显得笨重,为其缺点之二。
再者,配合图1的公知镘刀在施工轨迹形成直切作用的示意图,其中,不论以手肘关节A或肩骨关节B为中心其施力方向皆呈圆弧切线方向;因此,在公知镘刀各排凹槽34均与刀板纵向中心平行的直向排列下,形成各凹槽34恰与两种施工作用力轨迹的形成直切作用,即整个边线与的接触,相对增加施工推移的阻力,而造成操作上较为费力;又该凹槽呈单孔结构设计,仅一侧具倾斜面,亦造成施工左右推移力量及回填效果上较不均匀,为其缺点之三。
又该凹槽是呈单斜向三角形槽,故其凹槽容纳泥浆空间有限无法形成较佳的填补效果,而且表面只要轻微的磨损后,亦使其凹槽空间更力缩小,很快就不堪使用,为其缺点之四。
另,该凹槽是以单孔为排列单元,在排列上显得较为稀疏,不但吃力面不均匀费力外,相对刀板底面与施工面接触面积较大,在施工面较干时显得过滑,而施工面较湿时又容易形成真空吸附,而增加施工阻力,为其缺点之五。
所以如何针对以上附件公知镘刀结构的诸多缺点加以改良设计,是为本实用新型所欲行解决的困难点所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镘刀改良结构。由刀板底面的复数凹槽单元与刀板纵向中心线呈斜向角度布设,以利与施力方向形成斜劈的省力操作,及各凹槽单元形成较大密度排列,有效减少阻力面积,进而达到较省力施工及回填效果良好的多重使用功效增进。
本实用新型的次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镘刀改良结构。其具有双斜向倾面的双凹槽的结构设计,以利推移施工操作及回填效果上,获得更具均匀省力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镘刀改良结构者。其施工接触面少,以利施工面干时不滑,而湿时又不吸附真空,省力利度佳的。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镘刀改良结构者。其刀板及支撑杆仅需一次射出成型,有效简化制程及具轻量化方便持拿使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镘刀改良结构,其包含一刀板、一支撑杆及一握把,支撑杆连接于刀板与握把之间,于刀板底面设有多排凹槽单元组成;各凹槽单元与刀板纵向中心线形成斜向角度设置,每凹槽单元为对称排列的双凹槽结构,两凹槽单元外侧为一朝外倾斜弯弧面,相邻内侧面为一平直面,两端形成一端斜面组成具双斜向的凹槽单元。
其中两对称梯形槽相邻两内侧面可形成><状排列的角度面。
其中两对称梯形槽相邻两内侧面可形成<>状排列的角度面。
其中该凹槽单元的双凹槽为倾斜弧面朝外的双梯形槽。
其中每排的凹槽单元为单斜向角度间隔纵向布列,而相邻排的凹槽单元采交错设置布列。
其中各排凹槽单元为不同斜向及不规则角度纵向布列,而相邻排的凹槽单元采交错设置布列。
其中于近刀板底面尖端对应凹设于圆弧边缘向下延伸一导引斜面的扇形凹槽,与刀板中央纵向呈垂直的凹槽单元的弯弧斜面形成反向设置。
其中于近刀板底面尖端对应凹设于圆弧边缘向下延伸一导引斜面的扇形凹槽,与刀板中央纵向呈垂直的凹槽单元的弯弧斜面形成反向设置。
其中于刀板表面一体成型一补助凸片,再由补助凸片向上一体延伸成型两锥状的支撑杆,其上端设结合孔可与握把相对锥状槽套结,而以螺钉锁穿握把再锁结于结合孔。
其中补助凸片位于刀板尖端一侧扩大形成一尖头形状,且其表面在中间及两侧边各凸设有一条补强肋。
图1为公知镘刀在施工轨迹形成直切作用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仰角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凹槽单元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组合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不同排列实施例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镘刀在施工轨迹形成斜劈作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附图列举一具体实施例,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的构造内容,及其所能达成的功能效益如后;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其包含一刀板10及一握把30组成,其中;刀板10,上方沿中央纵向一体成型凸设补助凸片11,补助凸片11位于刀板10尖端一侧扩大形成一尖头形状,且其表面在中间及两侧边各凸设有一条补强肋111,于另侧延伸两支锥状上端具螺纹孔121的支撑杆12;如图3所示,于刀板10底面凹设数排凹槽单元20,而与刀板10纵向中心线形成一斜向角度间隔交错布设,如图4所示,每凹槽单元20以对称间隔设置两梯形槽21结构组成,两梯形槽21外侧为斜面朝外的弯弧斜面211,相邻内侧面为一平直面212(或形成<>状排列的角度面212’或形成><状排列的角度面212”),槽体两端为一端斜面213组成具双斜向凹槽单元20;于近刀板10底面尖端对应凹设一扇形凹槽27,及一与刀板中央纵向呈垂直的凹槽单元20间隔排列,而扇形凹槽27以圆弧边缘向下延伸一导引斜面271,又如图5所示,凹槽单元20亦可与刀板10中央纵向呈水平或倾斜适当角度设置。
握把30,为一段圆形横向杆体在两端贯设两结合孔31在下端形成一锥状套孔32。
如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剖面示意图,上述组件可将刀板10一体成型的支撑杆12上端套入于握把30相对两锥状套孔32,使其螺纹孔121与握把30的结合孔31相对而以螺钉C锁入迫结时,由锥状的支撑杆12在握把30的锥状套孔32内套组形成的推拔作用,形成牢固紧密的套结而耐久使用不虞脱落。
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各排凹槽单元20,可为不同斜向及不规则角度(或同角度)间隔交错纵向布列,或如左边箭头所示,各排凹槽单元20可为单斜向角度间隔纵向布列,又其相邻排列的凹槽单元20采交错间隔设置布列;各排凹槽单元20均与刀板10纵向中心线形成一倾斜角。如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镘刀在施工轨迹形成斜劈作用的示意图,不论以手肘关节A或肩骨关节B为中心的施力方向皆呈圆弧切线方向;因而在本实用新型刀板10各凹槽单元20均与刀板10中心形斜向交错布设,使各凹槽单元20恰与两种施工作用力轨迹的形成斜劈作用,即以点与的接触,相对可减少施工推移的阻力,使施工操作上更具省力;又本实用新型凹槽单元20采双斜向梯形槽结构设计,能以两侧弯弧斜面211减少施工表面的来回推移阻力,及由两弯弧斜面211有效均匀将槽内的泥浆回填施工面,具有较佳的回填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进行墙角位置施工时,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可由刀板10底面近尖端对应凹设一扇形凹槽27的导引斜面271及凹槽单元20的弯弧斜面211形成反向设置(如图5所示),可减少施工时来回施抹阻力,且扇形凹槽27内的泥浆由导引斜面271两侧倾斜面导引回填于施工面,亦可形成较省力的操作。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双斜向梯形槽设计的凹槽单元,可在刀板的底面形成较密集的排列,除有效减少施工面的接触面积,在施工面较干时可避免过滑,而在施工面较湿时又可避免形成较大阻力的真空吸附,以减少施工阻力,让施工操作上更省力方便,及以较深广空间的梯形槽结构可容纳较多泥浆形成较佳的回填效果,且经得起较大的磨耗而能耐久使用。
惟上述实施例仅为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于此项技艺的人士均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及精神的情况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改及变化。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应如申请的专利范围所列。
权利要求1.一种镘刀改良结构,其包含一刀板、一支撑杆及一握把,支撑杆连接于刀板与握把之间,于刀板底面设有多排凹槽单元组成,其特征在于各凹槽单元与刀板纵向中心线形成斜向角度设置,每凹槽单元为对称排列的双凹槽结构,两凹槽单元外侧为一朝外倾斜弯弧面,相邻内侧面为一平直面,两端形成一端斜面组成具双斜向的凹槽单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镘刀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两对称梯形槽相邻两内侧面可形成><状排列的角度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镘刀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两对称梯形槽相邻两内侧面可形成<>状排列的角度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镘刀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凹槽单元的双凹槽为倾斜弧面朝外的双梯形槽。
5.如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镘刀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每排的凹槽单元为单斜向角度间隔纵向布列,而相邻排的凹槽单元采交错设置布列。
6.如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镘刀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各排凹槽单元为不同斜向及不规则角度纵向布列,而相邻排的凹槽单元采交错设置布列。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镘刀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于近刀板底面尖端对应凹设于圆弧边缘向下延伸一导引斜面的扇形凹槽,与刀板中央纵向呈垂直的凹槽单元的弯弧斜面形成反向设置。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镘刀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于近刀板底面尖端对应凹设于圆弧边缘向下延伸一导引斜面的扇形凹槽,与刀板中央纵向呈垂直的凹槽单元的弯弧斜面形成反向设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镘刀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于刀板表面一体成型一补助凸片,再由补助凸片向上一体延伸成型两锥状的支撑杆,其上端设结合孔可与握把相对锥状槽套结,而以螺钉锁穿握把再锁结于结合孔。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镘刀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补助凸片位于刀板尖端一侧扩大形成一尖头形状,且其表面在中间及两侧边各凸设有一条补强肋。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镘刀改良结构,包含一刀板底面凹设复数凹槽单元,该凹槽单元为斜面朝外两对称梯形槽组成,并以单斜向角度,或不同斜向及不规则角度间隔交错等不同方式纵向布列于刀板底面,刀板于上表面一体延伸成型有补助凸片及两支撑杆,以供握把套结两支撑杆配合螺钉锁固者;刀板与支撑杆可一次加工成型,有效减化制程,且利用各凹槽单元与刀板纵向中心线呈斜向角度布设,以利与施力方向形成斜劈作用省力施工外,其凹槽单元又能形成较大密度排列,有效减少阻力面积,进而达到较佳省力操作及回填效果良好与耐久实用的多重使用功效增进。
文档编号E04F21/16GK2809093SQ200520112860
公开日2006年8月23日 申请日期2005年8月3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3日
发明者赖泉钦 申请人:赖泉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