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自动识障的转动式可移动的立体停车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3904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红外自动识障的转动式可移动的立体停车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停放汽车的自动化车库设备。2. 背景技术随着轿车在中国越来越普及,城市停车难问题日益突出。但是现有的主流立体车库技 术大多是由电梯技术转化而来,在存取车时存取速度慢,故障点多,车库内所有车位都 可能做相应的运动,必然浪费可观的电能。另外一些设计的非主流的可自由存取的二层立体停车专利技术,对停车场地要求高, 大多是把上层停车位通过摇杆机构的转动,避开下层车位的所在空间,平移到地面上, 而下层车位仍处于地面上。此时地面所需的停车通道宽度至少为两辆汽车头尾相连的 宽度再加上后一辆车倒车转弯开走的宽度。这类方式除了对场地宽度要求高外,还缺少 安全监涠防护装置。容易在车位转动平移过程中与周边移动的外物相碰。此外,大多数的 立体停车设备都采用固定基础,是不可移动的。3.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上、下车位可自由转换,方便存取,并 且节省电能,安全可靠的二层式立体停车设备。在上层车位下降到地面位置时,下层车 位也相应地上升到上层车位位置,此时地面只有一个停车位占据空间,剩余的空间可供 停放在该车位的汽车自由倒车转弯开走。此外当上、下载车板转换运动过程中,在上、下载车板的前后端装有红外发射、接 收装置。在设定的反射距离内,如1.5米以内发现障碍物,则发出停止运行信号,设备 停止运行,可保证在设备运行中载车板不会与周边障碍物或人相碰。最后,本设备的框架底座四角上可选择安装四个重型角轮,使之具备移动性。可由 轻型卡车拖到任意地点,实现城区范围内停车资源的合理调配。在四个边立柱的内部设 有尖桩,可用于松软地基(如室外沙土地)上的固定。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方案如下一种红外自动识障的转动式可移动的立体停车设备。它包括车库框架、上下层载车 板、载车板驱动机构、从动及助动机构、电气控制装置及红外自动识障监拥装置、重型 脚轮及尖桩;上下层载车板能够借助驱动机构、从动及助动机构的正、反方向的转动运 行,使上、下层载车板绕支杆设在中横梁上的固定支点,作保持载车板平面水平状态的 l抑度的转动,自由完成上层和下层载车板转换。此外,在上、下载车板的前后端装有红外发射、接收装置6,在设定的反射距离内,
发现障碍物,则设备停止运行;可保证在设备运行中载车板不会与周边障碍物或人相碰。 本设备的框架底座四角上可选择安装四个重型角轮7,具备移动性,可由轻型卡车拖到任意地点,实现停车资源的合理调配:在四个边立柱的内部可选择安装尖桩8,可用于 松软地基(如室外沙土地)上的固定。(1) 车库框架由底座ii和与其垂直的边立柱12、中横梁13、.中立柱14组成,立柱的 顶部装有定滑轮15 ,在靠近底部位置装有导向滑轮16-(2) 上下层载车板由上层载车板21 、下层载车板22以及上下车斜坡23组成。上下层 载车板通过与从动及助动机构的连系,可实现互动。(3.载车板驱动机构由减速电机31、传动带32、钢丝巻筒33、 一端与巻筒相连,另一 端分别铰接在上下层载车板上的钢丝绳34>1和34-2组成,(4) 从动及助动机构由支杆41、链轮42、轴承座43、链条44、防脱链装置45、支杆斜 撑46组成。每根支杆的结构如图2所示,可以是""或""型,支杆斜撑46的作 用主要起加强结构强度的作用。支杆、链轮、轴承座、链条相互配合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如图3所示。此机构的作用在于把一个载车板的主动运动传递到另一个载车板上,使之 做相应运动。另一载车板的相应运动符合物理学中物体的势能与动能相互转化的原理, 从而通过从动及助动机构又可以把一部分动能传递回做主动运动的载车板,使工作的减 速电机不需输出很大的动力就可以使载车板运动,达到节约电能的目的。支杆、链轮、 链条、钢丝绳、上下层载车板的空间布置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5) .电气控制装置由单片机、继电器、控制开关、可调电阻、变压器、行程开关程等组 成的数字电路集中控制箱5。(6) 红外自动识障监測装置由设在在上、下载车板的前后端装有红外^射、接收装置6, 如图6所示。在设定的反射距离内,如1.5米以内发现障碍物,则发出停止运行信号, 设备停lhfe行a可保证在设备运行中载车板不会与周边障碍物或人相碰。(7) 本设备的框架底座四角上可选择安装四个重型角轮7,使之具备移动性。可由轻型卡 车拖到任意地点,实现停车资源的合理调配,如图8所示。在四个边立柱的内部可选择 安装尖桩8,用于松软地基(如室外沙土地)上的固定,如图8所示。4.
附图中11是底座,12是边立柱,13是中横梁,14是中立柱15是定滑轮,16是 导向滑轮,17是固定松软地基的尖桩,21是上层载车板,22是下层载车板,23是上下 车斜坡,31是鹏电机,32是传动带,33是钢丝巻筒,34-1、 34-2分别是与上、下 层载车板和巻筒连接的钢丝绳,41是支杆,42是链轮,43是轴承座,44是链条,45 是防脱链装置,46是支im撑,5是集中控制箱,6是红外识障监測装置,7是重型角轮 (选装件),8是尖桩(选装件)。
图1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支杆的两种结构示意图。图3是支杆、链条、链轮.轴承座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是支杆、链轮、链条、钢丝绳、上下层载车板的空间布置结构示意图.图5是载车板上升时,另一载车板同步下降时工作状态示意图。图6是载车板下降时,另1车板同步上升时工作状态示意图。图7是红外自动识障安装位置及工作状态示意图。图8 ^ii装的重型脚轮安装部位示意图及选装的用于固定松紧地基上的尖桩示意图。 5.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在载车板22上存车并将车位上升到上层空间时,停车设备在图5状态下,启动运行开 关,减速电机31正转,ifiil传动带32带动巻筒33及钢丝绳34运动,与载车板铰接 的钢丝绳34-1收紧,与另1车板21铰接的钢丝绳34-2则放松.在钢丝绳34-1的 拉动下上升,载车板22主动上升,带动与之铰接的从动及助动机构(包括4根支杆41 、 4个链轮42及链条43)转动。这4个链轮的转动借助链条传动又带动与另一载车板21 铰接的另外4个链轮及支杆转动,从而带动另1车板21做相应地下降运动,两个载车 板由于通过链条及链轮传递动力,可保证协调同步运动,即载车板22上升到预定位置后, 另一载车板21必然同时到达下降位置。当载车板22接近上升预定位置时,触及行程开 关,设备停止,如图5所示。在取车时,通过控制开关使鹏电机反转,带动巻筒及钢丝绳反转,铰接在载车板22 上的钢丝绳放松,载车板22下降;与另一载^fe铰接的钢丝绳34-2则收紧,带动另一 载车板21主动上升,fflli链轮、链条、支杆的传动,相应地使载车板22由高位下降到 地面,完成取车过程。如图6所示。在载车板21上存、取车的过程与载车板22存取车运动方式相反。此外在上、下载车板转换运动过程中,在上、下载车板的前后端装有红外发射、接收 装置,如图7所示。在人为设定的反射距离内,如1.5米以内发现陣碍物,则发出停止 运行信号,设备停止运行,可保证在设备运行中载车板不会与周边运动的或静止的障碍 物或人相碰。最后,本设备的框架底座四角上可选择安装四个重型角轮7,使之具备移动性。可由轻 型卡车拖到任意地点,实现停车资源的合理调配,如图8所示;在四个边立柱的内部可选 择安装尖桩8,用于松软地基(如室外沙土地)上的固定。如图1和图8所示。对于标准 的硬化地面只须用地脚蠊钉将底座与地面紧固连接。
权利要求1.红外自动识障的转动式可移动的立体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车库框架、上下层载车板、载车架上下层载车板、载车板驱动机构、从动及助动机构、电气控制装置红外自动识障监测装置、重型脚轮及尖桩;上下层载车板能够通过驱动机构、从动及助动机构的正、反方向的转动运行,可使上下层载车板绕支杆设在中横梁上的固定支点,作保持载车板平面水平状态的180度的转动,自由完成上层和下层载车板转换。
2. 根据权利1要求所述的红外自动识障的转动式可移动的立体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个载车板由4根支杆(41)铰接,每根支杆的一端连接载车板,另一端穿过设在中横梁上的轴承座(43)和一个链轮 (42)的中心后,与链轮中心固定连接,每根支杆的形状呈直角型或曲拐型。
3. 根据权利1要求所述的红外自动识障的转动式可移动的立体停 车设备,其特征在于在上、下载车板的前后端装有红外发射、接收装 置(6);在设定的反射距离内,如L5米以内发现障碍物,则发出停止 运行信号,设备停止运行;可保证在设备运行中载车板不会与周边障碍 物或人相碰。
4. 根据权利1要求所述的红外6动识障的转动式可移动的立体停 车设备,其特征在于本设备的框架底座上四角上安有四个重型角轮(7), 使之具备移动性。
5. 根据权利1要求所述的红外自动识障的转动式可移动的立体停 车设备,其特征在于在四个边立柱的内部可选择安装尖桩(8),用于 松软地基上的固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红外自动识障的转动式可移动的立体停车设备。其结构包括车库框架、上下层载车板、载车板驱动机构、从动及助动机构、电气控制装置、红外自动识障监测装置、重型脚轮及尖桩。上下层载车板能够通过驱动机构、从动及助动机构的转动,自由完成上层和下层车位转换。在转动及转换过程中红外发射接收装置自动识别周边障碍物的存在,防止与外物相碰。车库框架底座四角装有重型脚轮,使整个设备可以移动。尖桩则用于设备在松软地基上的固定。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使用方便,安全可靠,节能效果突出、运行成本低,具有很好的推广使用价值。
文档编号E04H6/06GK201047182SQ200620119328
公开日2008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06年8月28日 优先权日2006年8月28日
发明者蒙 孙 申请人:蒙 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