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转接支撑柱体及其用以组合的单元槽形片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3164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组合式转接支撑柱体及其用以组合的单元槽形片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合式转接支撑柱体及其用以组合的单元槽形片结构,尤指一 种由多数长/短接板组合形成的具插接槽的单元槽形片结构,以及利用该单元槽形片所相 对插嵌形成的转接支撑柱体。
背景技术
中国台湾专利公报第200706744号的「组合架」中,公开了在室内预设空间中,以 充分布设的多数转接支撑柱体,利用其自我形成的周侧凹槽,将至少一隔板的边缘嵌入联 结,使得以相配合而纵横衔接形成稳固的组合架构。在该案中,如图IA至图IC中所示的转接支撑柱体4,利用包括四个相同尺寸与规 格的E形单元槽片41,以两两并列且其上的插接槽(411、412)相向对应的形式互相插套结 合,藉以形成周缘设有相平行间隔排列侧向凹槽的转接支撑柱体4(如图IC中所示)。因 此,本案中是以E形单元槽片41上的各插接槽(411、412)相对插套结合,进而组合成一种 转接支撑柱体4,而该E形单元槽片41由于型式上的限制,需要经由一整块木材切削加工为 平面板材,再经过数次切割才能成就其上的插接槽。其加工过程既繁复不易又必需在修整 及裁切中浪费许多材料,且对于各插接槽(411、412)的内角直角度加工更显得困难重重而 较难以快速实施,造成E形单元槽片的大量化生产受到极大阻力,且每一 E形单元槽片均需 经由一块大而完整且昂贵的实心基材(如实木材料)直接进行切割作业,显然更有加工作 业基材取得不易的问题,整体上并不符合大众化产品应有的经济实惠要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整体结构更有经济 且具有实用价值的组合式转接支撑柱体及其用以组合的单元槽形片结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转接支撑柱体的组合单 元槽形片结构,由至少两长接板及一短接板所组成,该等长接板或短接板以其中一相对应 端作为基准端加以并齐且邻接结合,使得在结合后的短接板位置形成有至少一可相互对插 结合的插接槽。一种组合式转接支撑柱体,其特征在于,由至少两片单元槽形片所相对嵌合而成, 该单元槽形片由至少两长接板及一短接板所组成,该等长接板或短接板以其中一相对应端 作为基准端加以并齐且邻接组合,使在短接板位置形成有至少一插接槽,利用该等插接槽 的相对应插组,使各单元槽形片可组构成一转接支撑柱体。本发明更可藉由简便的黏合、凸笋与卡沟的嵌合结构或以螺钉串接长/短接板而 组合成单元槽形片结构,而达到简便且易于实施的组合片体结构。本发明相较于前揭传统的E形片结构,具有下列优点1、藉由本发明将单元槽形片设计为组合式结构,依据需求而以相同或不同数量的 长/短接板予以邻接组合,能够省却许多已用E形片于制作过程中的繁复切割作业,且大幅降低其加工实施上的困难度,再透过本发明所采用的直接黏接、凸笋卡沟结构或螺丝螺帽 串接固定结构或其它等效的简易组合手段,更能提升单元槽形片的制作效率。2、以本发明的组合结构来取代已用E形片在制造上所需要的大尺寸且昂贵的基 材,除能解决已用E形片制造成本高昂的问题,更能选择利用一般木工作业切割后剩余回 收的可用边料进行二次加工来获得基材,依据该剩余边料的长度制作形成长接板或短接 板,使本发明的单元槽形片的基材取得来源,较之已用E形片更为普遍且容易,其加工法更 能有效节用材料,而更符合现下各产业的制造须兼重环境保护的改良研发概念。本发明所采用的具体实施例,将藉由以下实施例及附图,再进一步说明如后。


图IA系显示已用E形片组合立体图;图IB系显示已用E形片组合立体图;图IC系显示已用E形片的使用立体图;图2显示本发明中单元槽形片的第一实施例组立分解图;图3显示本发明中单元槽形片的第一实施例组合立体图;图4A至图4D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组合立体图;图5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图6A至图6C显示本发明单元槽形片组构成阶梯状撑持板面及内容空间的可行实 施例示意图。图7A显示本发明中单元槽形片的第二实施例立体分解图。图7B显示本发明中单元槽形片的第二实施例组合立体图。8A至8C显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组合或转接支撑柱体的立体图。图9A显示本发明中单元槽形片的第三实施例立体分解图。图9B显示本发明中单元槽形片的第三实施例组合立体图。图IOA至IOC显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组合或转接支撑柱体的立体图。图IlA至IlC显示本发明可变化组合或各侧不同数侧插槽的实施态样立体图。图12A至12C显示本发明可变化组合或不同大小侧插槽的实施态样立体图。图13显示本发明在图IlA至图IlC所示实施例中隔板间置入特殊隔离材料的应 用例立体图。标号说明10、50、70单元槽形片11、51、71 长接板111、121 基准端12、52、72 短接板131、411、412、53、75 插接槽2阶梯状撑持板面4、14、20、20A、20B、60 转接支撑柱体41E形单元槽片30、90 隔板
512、522 卡沟513、523 凸笋710、720 联结孔73长型穿串组件74末端固定组件80、81 侧凹槽100特殊隔离材200容物空间A相嵌联
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阅图2及图3,其显示本发明中所揭示的单元槽形片的第一种可行实施例组 立分解图,其中该单元槽形片10由至少两长接板11与至少一短接板12所组成,长接板11 与短接板12均以其中一端为基准端(111、121),且长接板11与短接板12相邻接的顺序与 数目并不局限于该实施例所示的型式,即可以由长、短接板(11、12)交互邻接,亦可连续邻 接相同的长接板11或短接板12后再变换邻接短接板12或长接板11。长接板11以其基准端111对齐于短接板12的基准端121,并将长接板11与短接 板12依据各种不同需求的相邻次序直接黏固并组接为具有至少一插接槽131的单元槽形 片10。前述的黏固为木工加工作业惯用接合技术,于此不再赘述。请再参图4A至图4D所示,为本发明前揭第一实施例的使用态样,是在使用时以至 少二片(图示中为二片或三片或四片)同样的单元槽形片10,以其至少局部插接槽131上 下相向对置,使所述单元槽形片10分别利用自身的插接槽131插套于另一向单元槽形片10 的插接槽131中,而互相插套组成一转接支撑柱体20,此一转接支撑柱体20,则可被如先前 案例中所描述般利用,与隔板30组构成需要的组合架(如图5所示),或进而可如图6A及 图6B所示,以不同长度(高度)且相嵌联的转接支撑柱体20A及20B,组构成阶梯状撑持板 面2 ;图6C更揭示了可在两组阶梯状转接支撑柱体20之间,形成一容物空间200的使用态 样,使用上相当灵活多元。参阅图7A至图7B,其显示本发明中单元槽形片的第二实施例组立分解图,其中该 单元槽形片50与第一实施例同样由长接板51与短接板52依据长接短的次序所组成。其 不同乃在于长接板51及或短接板52的两对应邻贴侧边上可设置有卡沟(512、522)与凸笋 (513,523)的组配结构,且长接板51上对应短接板52的卡沟522而设的凸笋513长度,特 别设置成不超过该卡沟522长度,更可设置单独具有卡沟512或单独具有凸笋513的长接 板51,以作为整体单元槽形片50的最外侧组合单元。上述长接板51以其基准端对齐于短接板52的基准端,并藉由相邻侧边处短接板 52的凸笋523对应导入长接板的卡沟512与长接板51的凸笋513对应导入短接板52的 卡沟522的组合关系,将长接板51与邻贴的短接板52或长接板51互相组合为具有插接槽 53的单元槽形片50。如图8A至图8C所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使用时以三片或四片同样 的单元槽形片50,如第一种实施例般,使各单元槽形片50利用自身的插接槽53插套于相对
6向单元槽形片50的插接槽53中,使得以互相插套组成一转接支撑柱体60。参阅图9A 图9B,其显示本发明中单元槽形片的第三实施例组立分解图,其中与 第一实施例同样由长接板71与短接板72依据长接短或长的关系所组成。其中长接板71与 短接板72间,相对应地分别设有贯穿联结孔(710、720);使得在依前述方式将长接板71与 短接板72予以相邻组并时,能令其间的贯穿联结孔(710、720)相对应连通;此时即可再藉 由长形穿串组件73(如螺钉)穿入各相对应联结孔(710、720)中,再以末端固定组件74(如 螺帽)加以锁定,即可形成另一种具有插接槽75的单元槽形片70。如图IOA至图IOC所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使用立体图,其使用型式及方式与前 两种实施例相同,于此不再赘述。请再参图IlA至图13所示,本发明依上述各种可行实施方式所形成的单元槽形片 10、50或70,均只是代表性的陈述型态,实质上本发明所设计以长接板及短接板所得组构 出的单元槽形板形式,依使用环境需求,更可进行各不同相联结顺序的更动及变化,例如图 IlA至图IlC所示,即以纵横各具不同插接槽数量的单元槽形片来组合形成各侧具有不同 数量侧凹槽80的转接支撑柱体,而得以在各侧联组不同数量或厚薄不同的隔板90。图12A 至图13所示,除可组立形成不同大小的侧凹槽(80、81),而配合组装不同厚度的隔板90外, 更表示可在该等组立的隔板90间,置入特殊隔离材100 (如隔热或隔音材料),使应用范围 更为广泛。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局限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固举运用 本发明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为的简易修饰及等效结构变化,均应同理包含于本发明的专利 范围内。
权利要求
一种转接支撑柱体的组合单元槽形片结构,其特征在于,由至少两长接板及一短接板所组成,该等长接板或短接板以其中一相对应端作为基准端加以并齐且邻接结合,使得在结合后的短接板位置形成有至少一可相互对插结合的插接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单元槽形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接结合的长接 板或短接板之间,采用黏固结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单元槽形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接结合的长接 板或短接板之间,在至少其相邻接的侧面上设置可相对嵌插结合的凸笋或卡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单元槽形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接板上与短接板 邻近一侧的凸笋与卡沟,配合短接板的长度而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组合单元槽形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接板上未与长 接板或短接板邻接一侧设为无凸笋或卡沟的平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单元槽形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接板与短接板 之间,形成有相对应的联结孔,且以至少一穿串组件加以串联结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合单元槽形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穿串组件末端以一 固定组件加以锁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合单元槽形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穿串组件为螺钉,固 定组件为螺帽。
9.一种组合式转接支撑柱体,其特征在于,由至少两片单元槽形片所相对嵌合而成,该 单元槽形片由至少两长接板及一短接板所组成,该等长接板或短接板以其中一相对应端作 为基准端加以并齐且邻接组合,使在短接板位置形成有至少一插接槽,利用该等插接槽的 相对应插组,使各单元槽形片可组构成一转接支撑柱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合式转接支撑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接结合的长接 板或短接板之间,采用黏固结合。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合式转接支撑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接结合的长接 板或短接板之间,在至少其相邻接的侧面上设置可相对嵌插结合的凸笋或卡沟。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组合式转接支撑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接板与所述短 接板邻接侧面上的凸笋与卡沟,配合短接板的长度而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组合式转接支撑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接板上未 与长接板或短接板邻接侧面,设为无凸笋或卡沟的平面。
14.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组合式转接支撑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接板与短接 板之间,形成有相对应的联结孔,且利用至少一穿串组件加以串联组合固定。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组合式转接支撑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穿串组件的末端 以一固定组件加以锁固。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组合式转接支撑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穿串组件为螺钉, 固定组件为螺帽。
17.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或11或12所述的组合式转接支撑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转 接支撑柱体由至少两种不同高度的单元槽形片组构成不同高度的转接支撑柱体,并相联结 成阶梯状。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组合式转接支撑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支撑柱体由至少两种不同高度的单元槽形片组构成不同高度的转接支撑柱体,并相联结成阶梯状。全文摘要
一种组合式转接支撑柱体及其用以组合的单元槽形片结构,主要包含用以组构成转接支撑柱体的单元槽形片及由该等组合单元所组成的转接支撑柱体,其中该单元槽形片由至少两片长接板与至少一片短接板所组构而成,该长接板与短接板均具有一基准端,且分别以该基准端对齐并依需求重复并接后予以结合,以形成具有至少一凹槽的单元槽形片,并利用该等具有凹槽的单元槽形片,进行相对插嵌组合而形成一具有侧向凹槽的转接支撑柱体。本发明整体结构更经济且具有实用价值。
文档编号E04C3/30GK101922207SQ200910303108
公开日2010年12月22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10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10日
发明者方友男 申请人:方友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