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筋混凝土柱预留插筋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5100阅读:6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钢筋混凝土柱预留插筋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钢筋混凝土柱预留插筋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上海2010年世博会的召开,基础建设及建筑业迅速发展,特别是综合 交通枢纽得以新建,为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提供便利的交通及舒适的环境。其中,交通枢纽 中大跨度的建筑层出不穷,如航站楼、高速铁路站房、轨道交通车站、磁浮站房、公交中心车 站等交通建筑都有别于常规的房屋建筑。突出表现在平面面积超大、结构超长、跨度大、荷 载大,劲性结构、预应力结构占主导,而大面积、大体量、大吨位的劲性钢筋混凝土柱、梁吊 装需在结构底板完成后进行;且由于底板面起伏或机械性能等条件限制原因,需在整排钢 筋混凝土柱位置作为吊装开行路线。吊车以结构底板作为承载,行驶路线上有一排钢筋混凝土柱,要求钢筋混凝土柱 的插筋高度不高于500mm,即所述高位钢筋超过底板面的最大允许距离不高于500mm。现 有的柱插筋底面标高均以结构面标高起算,高位插筋高度超过了吊车行驶要求的控制高度 500mm,会致使吊车不能顺利开行。如将钢筋弯折至结构面,但复位后钢筋会有损伤,施工质 量难以得到保证。因此,在大体量钢结构吊装过程中,如何使得起重吊车行驶路线上整排钢筋混凝 土柱插筋不影响吊车行进,同时达到不损伤钢筋混凝土柱主筋的目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 亟待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钢筋混凝土柱预留插筋结构,可以在 针对大体量钢结构吊装过程中,防止吊车行驶路线上整排钢筋混凝土柱插筋影响吊车行 进,同时可以达到不损伤钢筋混凝土柱主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种钢筋混凝土柱预留插筋结构,在底板的用于设置钢筋混凝土柱的地方预留柱 孔,所述预留钢筋的下端均埋设在底板内,上端均伸出所述预留柱孔的孔底面并在上端设 有用于连接后续主筋的连接头。进一步,相邻的所述预留钢筋高低错开设置,分成高位钢筋和低位钢筋。进一步,相邻的所述预留钢筋的连接头的高度差为预留钢筋直径的37倍距离且 大于500mm。进一步,所述预留柱孔的深度是相邻的所述预留钢筋的连接头的高度差减去高位 钢筋超过底板面的最大允许距离后再加上一接头长度所得的长度。进一步,所述预留柱孔的内侧壁与对应的钢筋混凝土柱之间留有一操作距离。进一步,所述操作距离为70mm-120mm。进一步,所述连接头为直螺纹接头。[0014]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所带来的有益结果是本实用新型钢筋混凝土柱预留插筋结构与传统预留插筋结构不同,通过在底板的 用于设置钢筋混凝土柱的地方预留柱孔,降低了柱底面施工标高,使得插筋顶面标高降低, 即使得预留钢筋露出底板面的高度低于吊车的底盘离地距离,从而使得吊车顺利开行,进 而,无需像传统预留插筋那样进行弯折并复位,最终,达到不损伤钢筋混凝土柱主筋、保证 施工质量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钢筋混凝土柱预留插筋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附图给出。图1是吊车在底板上的开行路线平面图;图2是图1的A部放大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钢筋混凝土柱插筋剖面图(即图2的剖面图)。图中,1-底板、11-底板面、2-钢筋混凝土柱、3-开行路线、4-预留柱孔、41-孔底 面、5-高位钢筋、6-低位钢筋、7-吊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对本实用新型的钢筋混凝土柱预留插筋结构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表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 实施例,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修改在此描述的本实用新型而仍然实现本实用新型 的有利效果。因此,下列描述应当被理解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广泛知道,而并不作为对 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为了清楚,不描述实际实施例的全部特征。在下列描述中,不详细描述公知的功能 和结构,因为它们会使本实用新型由于不必要的细节而混乱。应当认为在任何实际实施例 的开发中,必须作出大量实施细节以实现开发者的特定目标,例如按照有关系统或有关商 业的限制,由一个实施例改变为另一个实施例。另外,应当认为这种开发工作可能是复杂和 耗费时间的,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仅仅是常规工作。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更明显易懂,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 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率, 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请参见图1,图1所示为吊车7(履带吊车)在底板1上的开行路线平面图。吊车 7需在完工后的底板1上开行,阴影区域即为吊车7的开行路线3,其余部位为非底板区,在 开行路线3上有一排钢筋混凝土柱,钢筋混凝土柱2为其中的一根。请参见图2,图2所示 为为图1的A部放大图。请参见图3,图3所示是构柱插筋剖面图,即图2的剖面图。这种钢筋混凝土柱预留插筋结构,在底板1的用于设置钢筋混凝土柱2的地方预 留柱孔4,即在底板1上预留用于设置钢筋混凝土柱2 (结构柱)的预留柱孔4。所述预留 钢筋的下端均埋设在底板1内,上端均伸出所述预留柱孔4的孔底面41并在上端设有用于 连接后续主筋的连接头。所述连接头为直螺纹接头,即预留插筋5、6采用直螺纹机械连接。相邻的所述预留钢筋高低错开设置,使得所有的预留钢筋分成高位钢筋5和低位 钢筋6。CN 201581648 U本实施例中,相邻的所述预留钢筋的连接头的高度差满足规范要求,为预留钢筋 直径的37倍距离且大于500mm,即相邻的预留钢筋(高位钢筋5和低位钢筋6)错开37d, 其中,d为预留钢筋的直径,也为后续主筋的直径。优选的,相邻的所述预留钢筋按钢筋长度的50%错开连接的原则设置,即相邻的 预留钢筋按低位钢筋的长度是高位钢筋的长度的50%的错开原则设置。所述预留柱孔4的内侧壁与对应的钢筋混凝土柱2的之间留有一定的操作距离, 用于方便后续的混凝土浇捣操作。所述操作距离为70mm-120mm。本实施例中,所述操作距 离为100mm。所述预留柱孔4的深度是所述预留柱孔的深度是相邻的所述预留钢筋的连接头 的高度差减去高位钢筋超过底板面的最大允许距离后再加上一接头长度所得的长度,便于 钢筋混凝土柱2后续主筋与预留插筋5、6连接。其中,高位钢筋超过底板面的最大允许距离 是吊车底盘离地距离。本实施例中,所述相邻的所述预留钢筋的连接头的高度差为1200mm。 所述高位钢筋5超过底板面的最大允许距离(吊车底盘离地距离)为500mm。所述接头长 度为100mm。即所述预留柱孔4的深度37d(1200mm)减去500mm加100mm,即本实施例中, 所述预留柱孔4的深度是800mm。该预留柱孔4待钢结构吊装完毕后浇捣。至此,达到高位钢筋5比底板面高出 500mm,便于吊车7开行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钢筋混凝土柱预留插筋结构与传统预留插筋结构不同,通过在底板的 用于设置钢筋混凝土柱的地方预留柱孔,降低了柱底面施工标高,使得插筋顶面标高降低, 即使得预留钢筋露出底板面的高度低于吊车的底盘离地距离,从而使得吊车顺利开行,进 而,无需像传统预留插筋那样进行弯折并复位,最终,达到不损伤钢筋混凝土柱主筋、保证 施工质量的目的。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 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 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权利要求一种钢筋混凝土柱预留插筋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底板的用于设置钢筋混凝土柱的地方预留柱孔,所述预留钢筋的下端均埋设在底板内,上端均伸出所述预留柱孔的孔底面并在上端设有用于连接后续主筋的连接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柱预留插筋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预留钢 筋高低错开设置,分成高位钢筋和低位钢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柱预留插筋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预留钢 筋的连接头的高度差为预留钢筋直径的37倍距离且大于500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柱预留插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留柱孔的深 度是相邻的所述预留钢筋的连接头的高度差减去高位钢筋超过底板面的最大允许距离后 再加上一接头长度所得的长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柱预留插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留柱孔的内 侧壁与对应的钢筋混凝土柱之间留有一操作距离。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柱预留插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距离为 70mm-120mmo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柱预留插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为直螺 纹接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钢筋混凝土柱预留插筋结构。这种钢筋混凝土柱预留插筋结构,在底板的用于设置钢筋混凝土柱的地方预留柱孔,所述预留钢筋的下端均埋设在底板内,上端均伸出所述预留柱孔的孔底面并在上端设有用于连接后续主筋的连接头。本实用新型钢筋混凝土柱预留插筋结构通过在底板的用于设置钢筋混凝土柱的地方预留柱孔,降低了柱底面施工标高,使得插筋顶面标高降低,即使得预留钢筋露出底板面的高度低于吊车的底盘离地距离,从而使得吊车顺利开行,进而,无需像传统预留插筋那样进行弯折并复位,最终,达到不损伤钢筋混凝土柱主筋、保证施工质量的目的。
文档编号E04G21/14GK201581648SQ20092028620
公开日2010年9月15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24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24日
发明者华士辉, 屠轶涛, 朱旭东, 陈伟, 陶金 申请人:上海市第七建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