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丝漏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0069阅读:32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拉丝漏板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拉丝漏板,具体地说是采用贵重金属铑钼合金制造并在制作 玻璃纤维时使用的坩埚拉丝漏板。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坩埚熔解玻璃后,制作玻璃纤维时采用的铑钼合金拉丝漏板均为梯 形状,梯形的下底为平面底板,底板厚度为1. 2-2. Omm,底板上设置漏嘴,梯形的上底为开 放式,上端四周设有翻边,梯形的高度为32-35mm,梯形上、下底之间的空槽为流液槽,梯 形两端设有电极板,电极板与梯形上、下底呈垂直状连接在梯形的两端,电极板的厚度为 4. 5-5. 5mm,由于底板、电极板的厚度和梯形高度较大,铑钼合金的用量也较大,导致制造拉 丝漏板的成本居高不下,拉丝漏板作业时自身热耗量较大,使用电量增大;拉丝漏板处在 1180°C的高温状态下作业,在玻璃液的压力和玻璃丝向下的牵引力共同作用下,底板很容 易变形,导致玻璃丝易断裂或漏嘴阻塞,使生产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制造成本低、自身热耗量低、生产效率高的拉丝 漏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拉丝漏板由底板、梯形流液槽、电极板组成,底板 设置在梯形流液槽底部并固定连接,底板上设置漏嘴,底板厚度设为0. 9-1. 1mm,梯形流液 槽高度设为20-28mm,底板上设置3_6根加强筋并固定连接,加强筋与梯形流液槽的两腰呈 垂直状,或者底板上设置纵横交叉的加强筋并固定连接,采用纵一横四、纵二横三均可,或 者底板上设置与梯形流液槽两腰平行的加强筋1-3根,加强筋的厚度设为0. 8-1. 2mm,梯形 流液槽上端四周设置翻边,翻边宽度为20-35mm,梯形流液槽两端底部设置电极板,电极板 与梯形流液槽的上、下底平行,电极板的厚度设为2. 0-2. 6mm,电极板与梯形流液槽底部连 接处设有一个以上的通孔,通孔为圆形或椭圆形,通孔的孔径为0. 5-3. 0mm。本实用新型的拉丝漏板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异效果。由于底板和电极板的厚度更薄、梯形流液槽的高度更低,大幅度降低了贵重金属 铑钼合金的用量,进而使制造拉丝漏板的成本大幅下降;梯形流液槽高度的降低,使拉丝 漏板与坩埚的距离缩短,从而使玻璃液进入梯形流液槽的距离缩短,玻璃液热耗量降低,使 玻璃液通过漏嘴流出形成的玻璃纤维丝延绵不断,粗细均勻,保障了玻璃纤维丝的产品质 量;加强筋的设置使底板不会变形,避免了断丝现象发生,降低了废品率,提高了生产效率; 电极板与底板和梯形流液槽连接方式的改变,使底板和梯形流液槽既能保持作业温度的要 求,又大幅降低了电能的消耗,还延长了拉丝漏板的使用寿命。

图1为本实用新型拉丝漏板的正面示意图。[0008]图2为本实用新型拉丝漏板的背面示意图。图3为底板上设置纵横交叉的加强筋示意图。图4为底板上设置与两腰平行的加强筋示意图。其中1、为底板,2、为梯形流液槽,3、为电极板,4、为漏嘴,5、为加强筋,6、为翻边, 7、为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实施例1 图1、图2所示的拉丝漏板由底板1、梯形流液槽2、电极板3组成,底板1设置在 梯形流液槽2底部并固定连接,底板1上设置漏嘴4,底板1厚度设为0. 9-1. 1mm,梯形流液 槽2高度设为20-28mm,底板1上设置3_6根加强筋5并固定连接,加强筋5与梯形流液槽 2的两腰呈垂直状,加强筋5的厚度设为0. 8-1. 2mm,梯形流液槽2上端四周设置翻边6,翻 边6宽度为20-35mm,梯形流液槽2两端底部设置电极板3,电极板3与梯形流液槽2的上、 下底平行,电极板3的厚度设为2. 0-2. 6mm,电极板3与梯形流液槽2底部连接处设有一个 以上的通孔7,通孔7为圆形或椭圆形,通孔7的孔径为0. 5-3. 0mm。实施例2:图1、图2所示的拉丝漏板由底板1、梯形流液槽2、电极板3组成,底板1设置在 梯形流液槽2底部并固定连接,底板1上设置漏嘴4,底板1厚度设为1. 0mm,梯形流液槽2 高度设为21-27mm,底板1上设置4_5根加强筋5并固定连接,加强筋5与梯形流液槽2的 两腰呈垂直状,加强筋5的厚度设为0. 9-1. 1mm,梯形流液槽2上端四周设置翻边6,翻边6 宽度为20-35mm,梯形流液槽2两端底部设置电极板3,电极板3与梯形流液槽2的上、下底 平行,电极板3的厚度设为2. 1-2. 5mm,电极板3与梯形流液槽2底部连接处设有一个以上 的通孔7,通孔7为圆形或椭圆形,通孔7的孔径为0. 5-3. 0mm。实施例3:图1、图2所示的拉丝漏板由底板1、梯形流液槽2、电极板3组成,底板1设置在梯 形流液槽2底部并固定连接,底板1上设置漏嘴4,底板1厚度设为1. 05mm,梯形流液槽2 高度设为20-26mm,底板1上设置5根加强筋5并固定连接,加强筋5与梯形流液槽2的两 腰呈垂直状,加强筋5的厚度设为1. 0mm,梯形流液槽2上端四周设置翻边6,翻边6宽度为 20-35mm,梯形流液槽2两端底部设置电极板3,电极板3与梯形流液槽2的上、下底平行,电 极板3的厚度设为2. 0-2. 6mm,电极板3与梯形流液槽2底部连接处设有一个以上的通孔 7,通孔7为圆形或椭圆形,通孔7的孔径为0. 5-3. 0mm。实施例4 图1、图2所示的拉丝漏板由底板1、梯形流液槽2、电极板3组成,底板1设置在梯 形流液槽2底部并固定连接,底板1上设置漏嘴4,底板1厚度设为1mm,梯形流液槽2高度 设为21mm,底板1上设置4根加强筋5并固定连接,加强筋5与梯形流液槽2的两腰呈垂直 状,加强筋5的厚度设为1mm,梯形流液槽2上端四周设置翻边6,翻边6宽度为20_35mm,梯 形流液槽2两端底部设置电极板3,电极板3与梯形流液槽2的上、下底平行,电极板3的厚 度设为2. 2mm,电极板3与梯形流液槽2底部连接处设有一个以上的通孔7,通孔7为圆形或椭圆形,通孔7的孔径为0. 5-3. 0mm 实施例5:图1、图2所示的拉丝漏板由底板1、梯形流液槽2、电极板3组成,底板1设置在梯 形流液槽2底部并固定连接,底板1上设置漏嘴4,底板1厚度设为1mm,梯形流液槽2高度 设为21mm,底板1上设置6根加强筋5并固定连接,加强筋5与梯形流液槽2的两腰呈垂直 状,加强筋5的厚度设为1mm,梯形流液槽2上端四周设置翻边6,翻边6宽度为20_35mm,梯 形流液槽2两端底部设置电极板3,电极板3与梯形流液槽2的上、下底平行,电极板3的厚 度设为2. 2mm,电极板3与梯形流液槽2底部连接处设有一个以上的通孔7,通孔7为圆形 或椭圆形,通孔7的孔径为0. 5-3. 0mm。实施例6 图3所示的拉丝漏板的底板1上设置纵横交叉的加强筋5,加强筋5在底板1上采 用纵一横四或纵二横三的方式排列,并与底板1固定连接。实施例7 图4所示的拉丝漏板的底板1上设置与梯形流液槽2两腰平行的加强筋5,设置 1-3根,根据底板1宽度设置。
权利要求一种拉丝漏板,由底板(1)、梯形流液槽(2)、电极板(3)组成,底板(1)设置在梯形流液槽(2)底部并固定连接,底板(1)上设置漏嘴(4),其特征在于底板(1)上设置3 6根加强筋(5)并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丝漏板,其特征在于加强筋(5)与梯形流液槽(2)的两腰 呈垂直状,或者底板(1)上设置纵横交叉的加强筋(5),或者底板(1)上设置与梯形流液槽 ⑵两腰平行的加强筋(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丝漏板,其特征在于梯形流液槽(2)上端四周设置翻边(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丝漏板,其特征在于梯形流液槽(2)两端底部设置电极板 (3),电极板(3)与梯形流液槽(3)的上、下底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丝漏板,其特征在于电极板(3)与梯形流液槽(2)底部连 接处设有一个以上的通孔(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丝漏板,其特征在于底板(1)厚度设为0.9-1. Imm,梯形 流液槽⑵高度设为20-28mm,底板(1)上设置4_5根加强筋(5),加强筋(5)的厚度设为 0. 8-1. 2mm,电极板(3)的厚度设为2. 0-2. 6_。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拉丝漏板,其特征在于底板(1)厚度设为1.0mm,梯形流液槽 (2)高度设为24-27mm,底板(1)上设置5根加强筋(5),加强筋(5)的厚度设为0. 9-1. Imm, 电极板(3)的厚度设为2. 1-2. 5mm。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拉丝漏板,其特征在于底板(1)厚度设为1.05mm,梯形流液 槽(2)高度设为25-26mm,底板(1)上设置4根加强筋(5),加强筋(5)的厚度设为1.0mm, 电极板(3)的厚度设为2. 2-2. 4mm。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拉丝漏板,其特征在于底板(1)厚度设为0.95mm,梯形流液 槽⑵高度设为25mm,底板(1)上设置6根加强筋(5),加强筋(5)的厚度设为0. 95mm,电极板(3)的厚度设为2. 3mm。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拉丝漏板,其特征在于通孔(7)为圆形或椭圆形,通孔(7) 的孔径为0. 5-3. 0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拉丝漏板,由底板(1)、梯形流液槽(2)、电极板(3)组成,底板(1)设置在梯形流液槽(2)底部并固定连接,底板(1)上设置漏嘴(4),底板(1)上设置3-6根加强筋(5)并固定连接,加强筋(5)与梯形流液槽(2)的两腰呈垂直状,或者底板(1)上设置纵横交叉的加强筋(5),或者底板(1)上设置与梯形流液槽(2)两腰平行的加强筋(5),梯形流液槽(2)上端四周设置翻边(6),梯形流液槽(2)两端底部设置电极板(3),电极板(3)与梯形流液槽(3)的上、下底平行,电极板(3)与梯形流液槽(2)底部连接处设有一个以上的通孔(7),设计合理,节约了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产品质量,适宜于玻璃纤维的生产使用。
文档编号C03B37/08GK201704211SQ20102006131
公开日2011年1月12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7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7日
发明者黄新春 申请人:黄新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