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质内墙隔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2390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轻质内墙隔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楼房内使用的隔板,特别是一种轻质内墙隔板。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楼房内墙使用的轻质隔板,板与板之间的连接一般采用在板的两侧设 置子母口结构,子母口相互匹配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结构。存在问题是板与板之间的 连接处缝隙太大,并且是贯穿顶底的直线缝隙,很容易裂开,形成表面缺陷。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轻质内墙隔板,安装简便、板与板之间连接牢固,缝隙 小,不易开裂,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轻质内墙隔板,包含若干板体和凸起、凹陷、压缝矩形体,在板体的侧面交替 设有若干凸起和凹陷,相邻的两块板体侧面的凸起相接触,相邻的两块板体侧面的凹陷部 位一起形成矩形孔,压缝矩形体插入该矩形孔内,压缝矩形体的大小与矩形孔相匹配。对于普通的墙面,相邻的两块板体平行布置,两块板体上的凸起的正面相接触,板 体的凹陷部位一起形成矩形孔,压缝矩形体插入该矩形孔内。在墙角折弯处,相邻的两块板体垂直布置,两块板体上的凸起的侧面相接触,板体 的凹陷部位一起形成矩形孔,压缝矩形体插入该矩形孔内。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由于采用压缝矩形体压在两块板体的连接处,使两块板 体成为一体结构,板与板之间连接牢固,缝隙小,没有贯穿顶底的直线缝隙,不易开裂,并且 安装方便。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压缝矩形体示意图;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示意图。图中板体1、2,凸起3、4,矩形孔5、压缝矩形体6。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参照附图1、2,一种轻质内墙隔板,包含若干板体1、2和凸起、凹陷、压缝矩形体, 在板体的侧面交替设有若干凸起3、4和凹陷,相邻的两块板体侧面的凸起3、4相接触,相邻 的两块板体侧面的凹陷部位一起形成矩形孔,压缝矩形体6插入该矩形孔内,压缝矩形体 的大小与矩形孔相匹配。实施例一参照附图3,对于普通的墙面,相邻的两块板体1、2平行布置,两块板体上的凸起 3、4的正面相接触,板体的凹陷部位一起形成矩形孔5,压缝矩形体插入该矩形孔内。实施例二[0024] 参照附图4,在墙角折弯处,相邻的两块板体1、2垂直布置,两块板体上的凸起3、4 的侧面相接触,板体的凹陷部位一起形成矩形孔5,压缝矩形体插入该矩形孔内。
权利要求一种轻质内墙隔板,其特征在于包含若干板体(1、2)和凸起、凹陷、压缝矩形体,在板体的侧面交替设有若干凸起(3、4)和凹陷,相邻的两块板体侧面的凸起(3、4)相接触,相邻的两块板体侧面的凹陷部位一起形成矩形孔,压缝矩形体插入该矩形孔内,压缝矩形体的大小与矩形孔相匹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轻质内墙隔板,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块板体平行布置,两块 板体上的凸起(3、4)的正面相接触,板体的凹陷部位一起形成矩形孔(5),压缝矩形体插入 该矩形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之轻质内墙隔板,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块板体(1、2)垂直 布置,两块板体上的凸起(3、4)的侧面相接触,板体的凹陷部位一起形成矩形孔(5),压缝 矩形体插入该矩形孔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楼房内使用的隔板,特别是一种轻质内墙隔板。技术方案是包含若干板体(1、2)和凸起、凹陷、压缝矩形体,在板体的侧面交替设有若干凸起(3、4)和凹陷,相邻的两块板体侧面的凸起(3、4)相接触,相邻的两块板体侧面的凹陷部位一起形成矩形孔,压缝矩形体插入该矩形孔内,压缝矩形体的大小与矩形孔相匹配。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由于采用压缝矩形体压在两块板体的连接处,是两块板体成为一体结构,板与板之间连接牢固,缝隙小,没有贯穿顶底的直线缝隙,不易开裂,并且安装方便。
文档编号E04B2/72GK201649360SQ20102016537
公开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21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21日
发明者付灵欣, 仲蕾, 何永双, 冯国旺, 刘文彬, 刘红艳, 吴东维, 姜丽, 安同力, 张国海, 张文香, 户均永, 李治华, 王继海, 肖卫刚, 葛福祥, 董永跃, 赵金贤, 马国生, 魏永红 申请人:丰润建筑安装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