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停车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7469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立体停车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ー种停车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以同时让两台车辆以立体方式停放的立体停车设备。
背景技术
以往停车场在停车空间的规划上,大致可以分为平面式及立体式两种,平面式的停车场是直接在地面上划停车格,立体式停车场是在预备停车的位置架设立体的停车设备,所述停车设备通常包括ー个立体架体、一个升降平台,以及ー个驱动该升降平台进行升降动作的升降机构。使用时先将一台车辆停放在升降平台上再升高,另一台车辆就可以停放在该升降平台下方的空间内。这种以往停车设备虽然可以增加停车空间,但是当下方空 间摆放有车辆时,必需先移出下方的车辆,才能让升降平台下降再驶出或驶入另一台车辆,故使用上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ー种结构创新,并可提高停车方便性的立体停车设备。本发明的立体停车设备可供两台车辆以立体的方式停放,并包含ー个顶撑机构以及ー个车架,该顶撑机构具有ー个第一停车空间,而该车架包括一个供车辆停放的承载
座,以及ー第二停车空间。本发明的主要特征在于该车架是可枢摆地架设在该顶撑机构上,并且当车架被该顶撑机构撑立到ー个撑高位置吋,该第一停车空间及第ニ停车空间是上下对应,而当该车架被该顶撑机构往前并往下平放而转换一个平放位置时,该第一停车空间及第ニ停车空间是前后对应。本发明立体停车设备的车架还包括一个被该顶撑机构顶撑的固定框,以及ー个与该固定框套合并可在一个突伸位置及一个缩合位置间转换的突伸框,所述承载座是架设在该突伸框上。本发明立体停车设备的车架还包括一个架设在该突伸框及该承载座之间并使该承载座能够相对于该突伸框回转的转向机构。本发明立体停车设备的承载座包括两个间隔并可供车辆的车轮停放的轨道,而该车架还包括两个分别安装在所述轨道的其中一个内并用来定位车辆的车轮的车轮定位机构。本发明立体停车设备的固定框具有两支左右间隔并且分别具有一个导槽的固定导杆,而该突伸框具有ー个可在所述导槽间滑移的导引座、一个位于该导引座上方的架设座,以及两支左右对称地连接在该固定导杆及该架设座之间并用来驱动该架设座及该导引座前后移位的突伸压缸。本发明立体停车设备的承载座还包括一支连接所述轨道的轨道连杆,而该转向机构包括ー个固定地架设在该架设座上的引导框条、一个将该轨道连杆以可回转方式架设在该架设座上的回转轴、数个安装在该承载座下方并可沿着该引导框条移动的架设轮,以及一个驱动该承载座以该回转轴为支点回转的回转压缸。本发明立体停车设备的轨道都具有ー个盖板,每个车轮定位机构都包括两个安装在该轨道相反两侧的第一枢板、两个分别和所述第一枢板中的其中之一枢接的第二枢板、两个间隔的拉杆、数条连接所述第二枢板的其中之一与所述拉杆的其中之一的链条,以及一个同步驱动所述拉杆移近及移离的定位压缸;当定位压缸将所述拉杆拉近时,将会带动该第一枢板、第二枢板使之与盖板大致等高,当定位压缸驱动所述拉杆移离时,前述第一枢板及第ニ枢板的枢接部位将下移以定位车轮。本发明立体停车设备的轨道都具有一个供所述拉杆及定位压缸组装的中间部,以及两个位于该中间部相反侧的斜坡部,该中间部具有两个左右间隔的第一侧翼,而该盖板是架设在所述第一侧翼之间;且所述车轮定位机构还包括两支将所述第一枢板枢设在其中一支轨道的其中一个斜坡部上的枢轴,以及两片与所述枢轴连转地结合的斜坡板,所述斜 坡板可在该定位压缸拉近所述拉杆时往外侧傾斜。本发明立体停车设备的顶撑机构包括一个可供车辆停放的底座,以及ー个用来撑高该车架的顶撑单元,该顶撑単元具有两对前后左右対称的撑柱,以及两支顶撑所述撑柱的其中之ー的顶撑压缸,当该车架位于该撑高位置时,所述撑柱是往后斜撑。本发明立体停车设备的顶撑机构的底座具有两支左右对称并用来支撑往后斜撑的两个撑柱的支撑杆。本发明的有益功效在于由于该车架是以枢摆的方式和该顶撑机构连接,故本发明可以在不需要移动位于第一停车空间内的车辆的情况下,将停放在第二停车空间内的车辆驶出,或者将车辆停放在该第二停车空间内,故本发明确实具有结构创新以及停车方便的功效。


图I是本发明停车设备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图中该停车设备的ー个车架位于ー个撑高位置;图2是该较佳实施例的ー个局部立体图,主要显示该较佳实施例的ー个顶撑机构及ー个固定框;图3是该较佳实施例的ー个局部立体分解图,主要显示该较佳实施例的车架的局部构造;图4是该较佳实施例的ー个局部侧视图,主要显示该停车设备的一个车轮定位机构,图中该车轮定位机构位于ー个固定位置;图5是ー个类似图I的侧视示意图,图中该车架位于ー个突伸位置;图6是ー个类似图I的侧视示意图,图中该车架位于ー个平放位置;图7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个俯视示意图,图中该车架的ー个第一停车空间及ー个第二停车空间是前后对应;图8是ー个类似图I的俯视示意图,图中该第二停车空间垂直于第一停车空间;图9是ー个类似图4的视图,图中该车轮定位机构位于ー个非固定位置。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參阅图1、2、3,本发明停车设备I的一个较佳实施例包含一具有ー个第一停车空间10的顶撑机构11,以及ー个以可枢摆方式架设在该顶撑机构11上并包括ー个第二停车空间13的车架12,所述车架12还包括一个架设在该顶撑机构11上方的固定框2、ー个可相对于该固定框2往前突出及缩回的突伸框3、一个可供车辆停放的承载座4、一个将该承载座4以可回转方式架设在该突伸框3上方的转向机构5,以及两个左右对称地安装在该承载座4上的车轮定位机构6。本实施例的顶撑机构11包括一个底座111,以及ー个可枢摆地安装在该底座111上的顶撑单元112,该底座111具有两支左右平行的底梁113、数支横向连接所述底梁113的跨接梁114、两个左右对应地架设在所述跨接梁114上方并且靠近后方的架高块110,以及一个铺设在所述跨接梁114上方并可承载车辆的承板115,每个架高块110都具有ー支往上突出的支撑杆119。而该顶撑单元112具有两支可枢摆地架设在所述架高块110上的后撑柱116、两支可枢摆地架设在所述底梁113上的前撑柱117,以及两支分别用来顶撑所述后撑柱116的顶撑压缸118。当该顶撑机构11位于图I所示的一个顶撑位置时,所述前撑柱117及后撑柱116是稍为往后斜撑,并且和底梁113形成一个小于90度的夹角,此时,所述支撑杆119分别抵撑在同侧后撑柱116的后下方。本实施例的固定框2包括两支左右対称的固定导杆21、一支横向连接在所述固定导杆21后端之间的固定连杆22、两个左右对称地结合在该固定连杆22后方的后枢座23、两支将所述后枢座23枢设在同侧的后撑柱116靠近上方位置的后支轴24、两个分别自该固定导杆21往外突出并靠近前方的前枢座25、两支将该前枢座25枢设于同侧的前撑柱117靠近上方位置的前支轴26,以及两个固定地安装在所述固定导杆21外侧并位于前枢座25及后枢座23之间的第一突片27。姆支固定导杆21都具有一个界定出一个前后向延伸的导槽211的槽环壁212。本实施例的突伸框3是可前后滑动地安装在该固定框2上,并可在一个突伸位置及一个缩合位置之间转换,该突伸框3包括一个位于下方的导引座31、ー个固定地安装在该导引座31上方的架设座32,以及两支左右対称的突伸压缸33。该导引座31具有两支左右间隔并可分别在同侧的导槽211内滑移的活动导杆311。而该架设座32具有两支左右间隔的架设杆321、一横向连接在所述架设杆321之间的中间连杆322、两支连接于所述架设杆321之间并且位于该中间连杆322相反两侧的旁连杆323、两个自所述架设杆321突出并靠近前方的第二突片324,以及ー个自其中一支旁连杆323往该中间连杆322方向突出的第三突片325,所述突伸压缸33是安装在同侧的第一突片27及第ニ突片324间參阅图1、3、4,本实施例的承载座4是用来承载车辆,它是ー个H形的架体,并包括两支左右平行间隔的轨道41、ー个横向连接所述轨道41的轨道连杆42,以及ー个自 该轨道连杆42突出并且和第三突片325对应的第四突片43。每个轨道41都具有一个中间部411,以及两个位于该中间部411相反两侧并逐渐低下的斜坡部412。该中间部411具有两片左右平行的第一侧翼413、ー个连接所述第一侧翼413的第一底壁414、两支固定地架设在所述第一侧翼413间并分别靠近其中一个斜坡部412的第一固定杆415,以及ー个固定地盖设在所述第一固定杆415上方的盖板416,每个斜坡部412都具有两片与所述第一侧翼413接连的第二侧翼417、一个与该第一底壁414连接但往外逐渐低下倾斜的第二底壁418,以及ー支固定地安装在所述第二侧翼417间并靠近第一固定杆415的第二固定杆410。本实施例的转向机构5是将该承载座4以可回转方式架设在该突伸框3上,并包括ー个固定地安装在该架设座32上方的引导框条51、一支将该承载座4以可回转方式架设在该突伸框3的中间连杆322中央的回转轴52、数个安装在该承载座4的所述轨道41下方并可沿着该引导框条51滑动的架设轮53,以及ー个用来驱动该承载座4回转的回转压缸54,所述回转压缸54是架设在该第三突片325及第四突片43之间。本实施例的车轮定位机构6是左右对应地组装在该承载座4的所述轨道41上,每个车轮定位机构6都包括两片第一枢板61、两支将所述第一枢板61以可枢摆方式安装在轨道41的其中一个斜坡部412上的枢轴62、两片分别与其中一支枢轴62连动并往外侧延伸的斜坡板67、两片分别与所述第一枢板61枢接的第二枢板63、两支间隔地位于该第一底壁414上的拉杆64、两对分别连动同侧的拉杆64及第ニ枢板63的链条65,以及一个拉近及推离所述拉杆64的定位压缸66。 本实施例的车架12位于图I所示的撑高位置时,该顶撑机构11的后撑柱116是受到顶撑压缸118的顶撑而往上并往后倾斜大约10度,此时,该前撑柱117也是呈现往后略为倾斜的状态,而支撑杆119是抵撑在同侧的后撑柱116的后下方,目的在于提高车架12在撑高位置时的安全性。在此位置时,所述突伸压缸33的缸轴是往缸体内缩入,而突伸框3的活动导杆311也是大部分缩入于固定框2的导槽211 (见图2)内,此时车辆可分别停放在承板115及承载座4的轨道41上,也就是分别位于第一停车空间10及第ニ停车空间13内,在停靠后,由于定位压缸66的缸轴是往外突出,故停放在第二停车空间13内的车辆的前轮与后轮将分别陷入所述车轮定位机构6上相枢接的第一枢板61及第ニ枢板63之间,如此ー来,就可以定位停放在承载座4上的车辆的前轮及后轮。參阅图1、5、6,当停放在第一停车空间10的车辆要驶离该停车设备I时,只要直接开走就可以,而当第一停车空间10内停放有车辆,且要将停放在第二停车空间13内的车辆驶离该停车设备I吋,首先驱动所述突伸压缸33让导引座31及架设座32 —同往前水平突出,也就是让车架12由图I的撑高位置转换到图5的一个突伸位置。然后所述顶撑压缸118的缸轴会内縮,并且将原本往后斜撑的后撑柱116往前拉动,以逐步地将固定框2及突伸框3 —起水平地往前并往下枢摆,当所述固定框2及突伸框3平放在地面上吋,该车架12就会由图5的突伸位置转换到图6的一个平放位置,此时,该第一停车空间10及第ニ停车空间13就会从图I的上下对应关系,转换到图6、7的前后对应关系。參阅图7、8、9,当停放在该承载座4上的车辆要驶离承载座4时,如果停车设备I的前方空间足够时,车辆可以直接在图6、7的平放位置时驶离该停车设备I。但如果停车设备I前方的空间不足吋,车辆可以利用停车设备I前方的走道来进出首先驱动回转压缸54的缸轴突出,以推动整个承载座4以该回转轴52为中心回转,当承载座4回转90度后,就是由图7转换到图8,该承载座4的轨道41就会垂直于底座111,并使得轨道41上的斜坡部412分别位于车道的相反侧,然后驱动所述定位压缸66的缸轴内缩,利用链条65拉动所述第二枢板63跨靠到同侧的第二固定杆410的上方,如此ー来,所述第一枢板61、第二枢板63及盖板416就会大致等高,使车辆的前轮及后轮能够等高,此时,位于两侧的斜坡板67也会往下枢摆倾斜,使车辆能够顺利的驶离该承载座4。也就是说,本实施例该停车设备I在操作时,可以在不需要移出停放在第一停车空间10内的车辆的情况下,让停放在第二停车空间13内的车辆先枢摆到第一停车空间10的前方,如果停车设备I的前方空间足够吋,可直接让车辆进出该第二停车空间13,如果停车设备I的前方空间不足,再让承载座4旋转90度,使第二停车空间13垂直于第一停车空间10,以方便车辆由停车设备I前方的走道移开。在设计上,本发明也可以利用压缸来改变所述轨道41之间的宽度及轨道41的长度,以适应各种不同轴距及宽度的车辆停放。相同道理,当第一停车空间10内停放有车辆,同时要在第二停车空间13内停放另一台车辆时,先让停车设备I的车架12转换到图8的位置,然后将车辆驶到承载座4,并驱动所述定位压缸66让车轮定位机构6转换到图4的位置,以定位车辆的前轮及后轮,然后以转向机构5让承载座4回转90度以转换到图7的位置,再利用所述顶撑压缸118将固定框2及套合的突伸框3 —起抬高,使其由图6的平放位置转换到图5的突伸位置,当高度适当后再以突伸压缸33将突伸框3拉向固定框2,就可以完成停车的作用。当然,如果停车设备I的前方空间足够,可以直接在图6的平放位置将车辆驶进或驶离该承载座4。由于本实施例在使用第二停车空间13时并不需要移出停放在第一停车空间10内的车辆,故本发明该停车设备I不但结构新颖,还具有停车方便的功效。权利要求
1.ー种立体停车设备,可供两台车辆以立体方式停放,并包含一个顶撑机构以及一个车架,该顶撑机构具有ー个第一停车空间,而该车架包括一个供车辆停放的承载座,以及一第二停车空间; 其特征在于该车架是可枢摆地架设在该顶撑机构上,并且当车架被该顶撑机构撑立到ー个撑高位置吋,该 第一停车空间及第ニ停车空间是上下对应,而当该车架被该顶撑机构往前并往下平放而转换一个平放位置时,该第一停车空间及第ニ停车空间是前后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立体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车架还包括一个被该顶撑机构顶撑的固定框,以及一个与该固定框套合并可在一个突伸位置及一个缩合位置间转换的突伸框,所述承载座是架设在该突伸框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体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车架还包括一个架设在该突伸框及该承载座之间并使该承载座能够相对于该突伸框回转的转向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体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该承载座包括两个间隔并可供车辆的车轮停放的轨道,而该车架还包括两个分别安装在所述轨道的其中一个内并用来定位车辆的车轮的车轮定位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体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固定框具有两支左右间隔并且分别具有一个导槽的固定导杆,而该突伸框具有ー个可在所述导槽间滑移的导引座、一个位于该导引座上方的架设座,以及两支左右对称地连接在该固定导杆及该架设座之间并用来驱动该架设座及该导引座前后移位的突伸压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立体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车架还包括一个架设在该突伸框及该承载座之间并使该承载框得以相对于该突伸框回转的转向机构,而该承载座包括两个间隔并可供车辆的车轮停放的轨道,以及ー支连接所述轨道的轨道连杆,而该转向机构包括ー个固定地架设在该架设座上的引导框条、一个将该轨道连杆以可回转方式架设在该架设座上的回转轴、数个安装在该承载座下方并可沿着该引导框条移动的架设轮,以及一个驱动该承载座以该回转轴为支点回转的回转压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立体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都具有ー个盖板,而该车架还包括两个分别安装在所述轨道的其中一个内并用来定位车辆的车轮的车轮定位机构,每个车轮定位机构都包括两个安装在该轨道相反两侧的第一枢板、两个分别与所述第一枢板中的其中之一枢接的第二枢板、两个间隔的拉杆、数条连接于所述第二枢板的其中之一与所述拉杆的其中之ー间的链条,以及一个同步驱动所述拉杆移近及移离的定位压缸;当定位压缸将所述拉杆拉近时,将会带动第一枢板、第二枢板与盖板等高,当定位压缸驱动所述拉杆移离时,前述第一枢板及第ニ枢板的枢接部位将下移以定位车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立体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都具有ー个供所述拉杆及定位压缸组装的中间部,以及两个位于该中间部相反两侧的斜坡部,该中间部具有两个左右间隔的第一侧翼,而该盖板是架设在所述第一侧翼之间;且所述车轮定位机构还包括两支将所述第一枢板枢设在其中一支轨道的其中一个斜坡部上的枢轴,以及两片与所述枢轴连转地结合的斜坡板,所述斜坡板可在定位压缸拉近所述拉杆时往外侧傾斜。
9.根据权利要求I或8所述的立体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该顶撑机构包括一个可供车辆停放的底座,以及ー个用来撑高该车架的顶撑单元,该顶撑単元具有两对前后左右对称的撑柱,以及两支顶撑所述撑柱的其中之一的顶撑压缸,当该车架位于该撑高位置时,所述撑柱是往后斜撑。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立体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该顶撑机构的底座具有两支左右对称并用来支撑往后斜撑的其中两个撑柱的支撑杆。
全文摘要
一种立体停车设备,可供两台车辆以立体的方式停放,并包含一个具有一个第一停车空间的顶撑机构,以及一个可枢摆地架设在该顶撑机构上的车架,该车架包括一供车辆停放的承载座,以及一个第二停车空间。当车架被该顶撑机构撑立到一撑高位置时,该第一停车空间及第二停车空间是上下对应,而当该车架被该顶撑机构往前并往下枢摆转换到一平放位置时,该第一停车空间及第二停车空间是前后对应。如此一来,可以在不需要移出第一停车空间内的车辆的情况下,将第二停车空间平放到地面,以方便车辆进出该第二停车空间。
文档编号E04H6/06GK102650174SQ20111004578
公开日2012年8月29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25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25日
发明者颜武德 申请人:颜武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