镶嵌式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9477阅读:4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镶嵌式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是耐火材料用大型预制件的改进。
背景技术
现今大部分钢包包底均采用浇注料和预制件结合的模式,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二者的材料不同,在冷热交替多次后容易在结合部位产生较大缝隙,导致钢水渗入存在一定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预制件与周围的浇注料结合更紧密,并且能有效的防止因为收缩等原因产生缝隙,阻挡钢水的镶嵌式模具。本实用新型镶嵌式模具,包括模具平面侧板;凹槽,所述凹槽设置在所述模具平面侧板上。所述凹槽的侧面截面形状为半圆形。所述凹槽侧面截面的半径为30毫米。本实用新型镶嵌式模具使浇注料与包底预制块形成嵌入部位,避免贯通型缝隙的产生。在模具的平面侧板距离下部增加一条半圆形的水平棱,这样浇注出的预制件就自然形成了一道半圆形内凹槽,在其周围的浇注料利用自身的流动性将自动填充入凹槽内,这样使得二者的接触面由原来的平面接触变成了立体咬合,一旦出现缝隙该凹槽也可成为阻挡钢水继续渗入的一个保护点,有效的提高了安全系数。该凹槽设计高度为,此高度正好为包底安全残后保证了该部位不会被钢水熔损,为生产安全提供了持续性的完整保证。

图1为本实用新型镶嵌式模具结构侧面剖视图;本实用新型镶嵌式模具附图中附图标记说明I-模具平面侧板2-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镶嵌式模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镶嵌式模具,包括模具平面侧板,在模具平面侧板距离下部150毫米处设有一半径为30毫米的半圆形凹槽。本实用新型的作用在于,使浇注料与包底预制块形成嵌入部位,避免贯通型缝隙的产生。在模具的平面侧板距离下部150毫米处增加一条半径为30毫米半圆形的水平棱, 这样浇注出的预制件就自然形成了一道半圆形内凹槽,在其周围的浇注料利用自身的流动性将自动填充入凹槽内,这样使得二者的接触面由原来的平面接触变成了立体咬合,一旦出现缝隙该凹槽也可成为阻挡钢水继续渗入的一个保护点,有效的提高了安全系数。该凹槽设计高度为150毫米,此高度正好为包底安全残后保证了该部位不会被钢水熔损,为生产安全提供了持续性的完整保证。 以上已对本实用新型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限于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创造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的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镶嵌式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模具平面侧板;凹槽,所述凹槽设置在所述模具平面侧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镶嵌式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侧面截面形状为半圆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镶嵌式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侧面截面的半径为30毫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镶嵌式模具,包括模具平面侧板;凹槽,所述凹槽设置在所述模具平面侧板上。所述凹槽侧面截面的半径为30毫米。本实用新型镶嵌式模具使浇注料与包底预制块形成嵌入部位,避免贯通型缝隙的产生。在模具的平面侧板距离下部增加一条半圆形的水平棱,这样浇注出的预制件就自然形成了一道半圆形内凹槽,在其周围的浇注料利用自身的流动性将自动填充入凹槽内,这样使得二者的接触面由原来的平面接触变成了立体咬合,一旦出现缝隙该凹槽也可成为阻挡钢水继续渗入的一个保护点,有效的提高了安全系数。该凹槽设计高度为,此高度正好为包底安全残后保证了该部位不会被钢水熔损,为生产安全提供了持续性的完整保证。
文档编号B28B7/00GK202292992SQ20112040665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24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24日
发明者程文雍, 胡志宇, 蒋闯 申请人:上海同创陶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