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配电线路用复合材料绝缘杆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6485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输配电线路用复合材料绝缘杆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输配电线路用复合材料绝缘杆塔,属电力通讯输电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输电杆塔材质通常采用传统的金属材料,在露天环境下使用具有耐腐蚀性差,质量重、需要频繁更换等缺点;又由于金属具有导电性,也为输电线路的正常运行埋下了安全隐患。近年来,由于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应用领域的扩大,以其所具有的重量轻、强度高、 抗气候老化、耐腐蚀能力强等优异特性,已有将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用于输电杆、塔等产品中,能够大幅度提高线路的绝缘性,大幅提高线路耐污闪、冰闪、防风偏、耐雷水平。复合材料输电杆塔的性能和使用已经逐渐受到电力领域的重视。而目前由复合材料设计的杆塔多为单杆型,其输送电压等级局限于35KV以下。更高电压等级仍无法适用,承载能力达不到高压等级的特殊要求,因而使复合材料杆塔的发展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高电压等级、承载能力强,质轻、耐腐蚀、绝缘性好,可缩小塔头尺寸的复合材料绝缘杆塔。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输配电线路用复合材料绝缘杆塔,包括塔头和塔身,其特征在于该塔头垂直落设于塔身的上方,塔头和塔身均由4根相互平行且互为90。角垂直于地面的支撑主杆、水平套接于支撑主杆上的若干固定有横担的横担固定框架和若干层桁架组装而成;其中,塔头由上至下设有4组所述横担固定框架,在相邻2层横担固定框架之间夹设有至少I层桁架;塔身由所述若干层桁架垂直组装而成,该塔身的底端与地面固接;在该塔头顶端的所述横担上架设有地线,由顶端至下第2层至第4层的所述横担上分别架设有双回路导线。架设有地线的横担下方至第2层架设有双回路导线的横担上方之间设有I层桁架,由第2层下方至第4层架设有双回路导线的横担上方之间各设有2层桁架,将第2层、第3层和第4层设有双回路导线的横担之间隔开。4根支撑主杆的长短、粗细均相同;其中,每根支撑主杆由2-4节玻璃钢管头尾垂直对接,每节玻璃钢管的长度为5m-15m ;在相邻2节玻璃钢管对接处的内壁各自涂抹有环氧树脂粘接剂,一复合材料内套的外壁通过该环氧树脂粘接剂与2节玻璃钢管对接处的内壁粘接固化为一体。上述玻璃钢管的外径为240-2050mm,内径为200-2000mm ;上述复合材料内套的外径与玻璃钢管的内径配合设置,其内径为140-1920mm,厚度为30_40mm ;该复合材料内套的高度为600-1600mm,其高度的1/2各自位于相邻的2节玻璃钢管对接的一端;环氧树脂粘接剂的涂抹高度为复合材料内套高度的1/2 ;复合材料内套与其对应相接的玻璃钢管端口之间的粘接固化为自然固化,其固化时间> 24小时。上述的桁架由上下2个间隔水平套接于4根所述支撑主杆的隔断框架和相邻2个隔断框架之间的相对侧各自对角设置的斜支撑杆构成;上述的横担固定框架与其相邻的隔断框架之间相对侧中至少2侧各自对角固接有斜支撑杆;
上述的隔断框架与上述横担固定框架的外形均呈正方形,其四个角均设有穿设于支撑主杆的通孔;隔断框架和横担固定框架的厚度相同,均为20-40_ ;相邻2个横担固定框架、横担固定框架和隔断框架以及相邻2个隔断框架之间的间距均等,其间距为800-1200mm ;架设有地线的横担固定框架和与其相邻的隔断框架之间的4个侧面以及相邻2个隔断框架之间的4个侧面各自对角固接的斜支撑杆;架设有双回路导线的横担固定框架与其相邻的隔断框架之间相对的2侧各自对角固接有斜支撑杆。上述的复合材料内套由环氧树脂和E玻璃纤维体系经常规的玻璃纤维缠绕工艺成型;上述的隔断框架和横担固定框架均由常规的玻璃钢复合材料模压、灌注工艺制备成 型。在正方形横担固定框架相对两边的上表面各固装有2个固定横担用的抱箍;每个横担固定框架上通过抱箍平行固装有2根横担;横担的两端至其上或下方相邻的隔断框架同侧的一边各自固接有斜拉杆,在2根横担的同向端分别固接有横拉杆;在横担的端口处分别固装有端帽,端帽上设有连接斜拉杆和横拉杆的螺孔。上述的横担为玻璃钢管件,其长度为10-12m,直径为100mm-240mm ;架设有地线的横担两端的斜拉杆为上斜拉杆;架设有双回路导线的横担两端的斜拉杆为下斜拉杆;在斜支撑杆、斜拉杆及横拉杆的两端均安装有连接用的金具;金具可采用金属金具,也可以用玻璃钢金具。上述的斜拉杆和横拉杆均为环氧树脂拉挤实芯管;其中,斜拉杆长度为2000-6000mm,直径为40_60mm ;横拉杆的长度为600-1200mm,直径与斜拉杆直径相同;上述的斜支撑杆为玻璃钢支撑管或玻璃钢支撑杆中任一种,其中,玻璃钢支撑管的外径为100-120mm,内径为60_70mm ;玻璃钢支撑杆的外径为40_60mm。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发明的输配电线路用复合材料绝缘杆塔,其塔头和塔身垂直落设,塔头和塔身均由4根相互平行且互为90。角垂直于地面的支撑主杆、水平套接于支撑主杆上的若干固定有横担的横担固定框架和若干层桁架组装而成;改变了现有技术中输配电线路杆塔为上小下大的锥形状,线路走廊比同条件下使用普通的杆塔大为缩减,在经济发达,土地资源紧张的地区,将具有广泛的社会效益;2)塔头由上至下设有4组横担固定框架,在相邻2层横担固定框架之间夹设有至少I层桁架;塔身由若干层桁架垂直组装而成,塔身的底端与地面固接;在塔头顶端的横担上架设有地线,由顶端至下第2层至第4层的横担上分别架设有双回路导线。本发明通过四层水平架设横担来承担导线载荷,水平架设横担载荷传至桁架支撑主杆,再通过合理布置将载荷传给塔身,其桁架式结构设计,承载能力强,具有单杆型杆塔无可比拟的优势。3)本发明采用复合材料结构设计,与传统金属杆塔相比,绝缘强度大幅提高,从而满足复合材料输配电杆塔在配电网运行过程中减少污闪、雾闪、冰闪、雷电跳闸等故障的出现,提高线路安全运行水平。4)本发明的复合材料绝缘杆塔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可大幅度地降低杆塔的运输和组装成本;5)复合材料绝缘杆塔杆具有耐腐蚀、运行维护成本低;有利于推广应用。


图I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支撑主杆剖面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层隔断框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一层横担固定框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固定在横担固定框架上架设有地线的横担与相邻间隔框架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图6为固定在横担固定框架上架设有双回路导线的横担与相邻间隔框架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7为斜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I所示,本发明的输配电线路用复合材料绝缘杆塔,设置有塔头I、塔身2、4根支撑主杆3-1、3-2、3-3、3-4,隔断框架4,横担固定框架5,横担51、52,斜支撑杆6,斜拉杆71、72和横拉杆8。塔头I垂直落设于塔身2的上方,塔头I和塔身2均由4根相互平行且互为90。角垂直于地面的支撑主杆3-1、3-2、3-3、3-4,水平套接于4根支撑主杆上的若干固定有横担的横担固定框架5和若干层桁架组装而成;
其中,塔头I由上至下设有4组横担固定框架5,在相邻2层横担固定框架5之间夹设有至少I层桁架;若干层桁架上下垂直落设构成塔身2,塔身2的底端与地面固接。位于塔头I顶端的横担固定框架上固装的横担上架设有地线,由顶端至下第2层至第4层的横担固定框架上固装的横担上分别架设有双回路导线。架设有地线的横担下方至第2层架设有双回路导线的横担上方之间设有I层桁架,由第2层下方至第4层架设有双回路导线的横担上方之间各设有2层桁架,将第2层、第3层和第4层设有双回路导线的横担之间隔开。上述的桁架由上下2个间隔水平套接于4根支撑主杆3-1、3-2、3-3、3_4的隔断框架4和支撑于2个隔断框架4之间相对侧各自对角设置的斜支撑杆6构成;在横担固定框架5与其相邻的隔断框架4之间相对侧中至少2侧各自对角同样固接有斜支撑杆6。隔断框架4与横担固定框架5的平面形状均呈正方形,其厚度相同,均为20_40mm ;相邻2个横担固定框架5、横担固定框架5和隔断框架4以及相邻2个隔断框架4之间的间距相等,均为800-1200_ ;
架设有地线的横担固定框架和与其相邻的隔断框架之间的4个侧面以及相邻2个隔断框架之间的4个侧面各自对角均固接的斜支撑杆;架设有双回路导线的横担固定框架与其相邻的隔断框架之间相对的2侧各自对角固接有斜支撑杆6 ;以保证该绝缘杆塔在缩小塔头尺寸与走廊宽度的同时提高其整体的抗弯强度。每层横担固定框架5上水平固定有2根横担51、52 ;位于顶层的横担上架设有地线,第2-4层横担上架设110KV双回路导线;本实例中,由顶层架设有地线的横担下方至第2层横担固定框架5上方之间设有I层桁架,第2层至第4层的横担固定框架5之间各设有2层桁架,将第2层、第3层和第4层的横担固定框架5间隔开。在横担51、52同向的两端和与其相邻的隔断框架4同向的侧边分别固装有斜拉杆71、72 ;在横担51、52同向的2端之间装有横拉杆8。架设有地线的横担两端安装的斜拉杆为上斜拉杆;架设有双回路导线的横担安装的斜拉杆为下斜拉杆。在斜支撑杆、斜拉杆及横拉杆的两端均安装有连接用的金具;金具为金属或玻璃钢材质构成。如图2所示,4根支撑主杆的长短、粗细相同;每根支撑主杆均由2-4节玻璃钢管31头尾端口垂直对接,依据整塔设计高度和工艺实现条件,每节玻璃钢管31的长度为 5m-15m,;在相邻2节玻璃钢管31对接处的内壁分别涂抹有环氧树脂粘接剂,一复合材料内套A套接于玻璃钢管31的内壁上,通过该环氧树脂粘接剂将2节玻璃钢管31的垂直对接处粘接固化而成。所用的玻璃钢管31,其外径为240-2050mm,最佳为240 ;内径为200-2000mm,最佳为200 ;所用的复合材料内套A,其外径与玻璃钢管31的内径配合设置,内径为140-1920mm,厚度为30_40mm ;复合材料内套A的高度为600-1600mm,其高度的1/2各自位于相邻的2节玻璃钢管31对接的一端内;粘接用的环氧树脂粘接剂,在每节玻璃钢管端口处的涂抹高度为300-800mm ;复合材料内套A通过环氧树脂粘接剂与玻璃钢管31内壁之间的粘接固化为自然固化,其固化时间应在24小时以上。复合材料内套A由环氧树脂、固化剂和玻璃纤维无捻纱采用常规的纤维缠绕工艺成型。本实例中,环氧树脂和固化剂的混合比例为100 75-80;所用的环氧树脂选用由无锡树脂厂生产,其牌号为618环氧树脂,固化剂选用市售的甲基四氢苯酐;玻璃纤维无捻纱选用由重庆国际复合材料有限公司生产,其牌号为ER468A,纤维体积含量为20-30%。如图3、图4所示,隔断框架4为金属材料或玻璃钢复合材料制作的主承力构件;其呈正方形,厚度为20-40mm ;在隔断框架4的四个角开设有与支撑主杆直径相同的通孔;隔断框架4采用预制模具,玻璃钢复合材料的隔断框架通过常规的模压、树脂灌注工艺一体成型。金属材料制作的隔断框架,采用常规的金属浇铸工艺成型。横担固定框架5呈正方形,其厚度与隔断框架4相同,均为20_40mm ;
在横担固定框架5的四个角开设有与支撑主杆直径相同的通孔;所用材质及制备方法与隔断框架4大体相同;其不同之处,是在正方形横担固定框架5相对两边的上表面各装有2组同孔径设置的抱箍55、56,用于固定横担;每组抱箍分为上下结构;玻璃钢复合材料的横担固定框架,其上抱箍采用常规设计的预制模具成型,下抱箍与隔断框架采用预制模具,通过常规的模压、树脂灌注工艺一体成型;上下抱箍合为一体时,其直径略大于横担的外径。同理,金属材料制作的横担固定框架5采用常规的金属浇铸工艺成型。安装时,先将横担放置于下抱箍内,将上抱箍与下抱箍对扣,然后由螺钉将上下抱箍螺紧固定。如图5所示,为塔头顶端架设有地线的横担固定框架5,与其下方平行且间隔设有隔断框架4 ;横担的两端与其同侧的隔断框架4侧边连接的斜拉杆71、72均为上斜拉杆;2根横担51、52的长度相同,各为10-12m ;其中段固定于横担固定框架5上表面的抱箍内;2根横担的同端连接有横拉杆8 ;在上述的斜拉杆71、72 ;横拉杆8的两端分别装有与其它部件相连的金具。每根横担的端部均固装有端帽,端帽上设有与其对应的斜拉杆71、72和横拉杆8连接用的螺孔;其中,架设有地线的横担51、52两端处的斜拉杆71、72,其起点位于该横担固定框架5下方的隔断框架4与该横担51、52端口处同向的一侧边,终点为同端横担的端帽处;横担固定框架5和隔断框架4之间相对的4个侧面各自对角固接有斜支撑杆6。如图6所示,为塔头I第2层至第4层架设有双回路导线的横担固定框架5,与其上方平行且间隔有隔断框架4,横担的两端与其同侧的隔断框架4侧边连接的斜拉杆71、72均为下斜拉杆;2根横担51、52的长度相同,各为10-12m ;其中段固定于横担固定框架5上表面的抱箍内;2根横担的同端连接有横拉杆8 ;在上述的斜拉杆71、72 ;横拉杆8的两端分别装有与其它部件相连的金具。每根横担的端部均固装有端帽,端帽上设有与其对应的斜拉杆71、72和横拉杆8连接用的螺孔;其中,架设有双回路导线的横担51、52的两端处的斜拉杆71、72的起点为位 于该横担固定框架5上方的隔断框架4与该横担端口处同向的一侧边,终点为同端横担的端帽处;横担固定框架5和隔断框架4之间在平行于横担方向的2个相对侧面分别对角安装有斜支撑杆6。如图5、图6所不,横担51、52均为玻璃钢杆件,该玻璃钢杆件由芯层与表层构成,其芯层为常规的拉挤成型方法制备的环氧树脂拉挤芯棒,直径为100-200mm,最佳为IOOmm ;表层上缠绕有耐候性、电气性能良好的改性NDH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其缠绕层的层厚为20mm-30mm,玻璃钢杆件的长度为10_12m。斜拉杆71、72和横拉杆8均为环氧树脂拉挤管,其结构为实心管,也可以是空心管;采用常规的拉挤工艺、纤维缠绕工艺或者二者工艺复合成型;实心管的斜拉杆和横拉杆,直径均为40_60mm ;空心管的斜拉杆和横拉杆,其内径为60-70mm,外径为100_120mm ;
斜拉杆71、72主要起承受拉、压及弯曲等作用,横拉杆8承受两个横担51、52端头之间的拉力。如图7所示,斜支撑杆6的材质为玻璃钢,其结构可以是管状,也可以是杆状;其中,玻璃钢斜支撑杆为实芯,其外径为40-60mm;玻璃钢斜支撑管为空心,其外径为100-120mm,内径为 60_70mm。在斜支撑杆6的两端分别装有连接用的金具61、62,金具可以为金属金具,也可以是玻璃钢金具;本实例中所用的金具为玻璃钢金具。
权利要求
1.一种输配电线路用复合材料绝缘杆塔,包括塔头和塔身,其特征在于该塔头垂直落设于塔身的上方,塔头和塔身均由4根相互平行且互为90。角垂直于地面的支撑主杆、水平套接于支撑主杆上的若干固定有横担的横担固定框架和若干层桁架组装而成;其中,塔头由上至下设有4组所述横担固定框架,在相邻2层横担固定框架之间夹设有至少I层桁架;塔身由所述若干层桁架垂直组装而成,该塔身的底端与地面固接;在该塔头顶端的所述横担上架设有地线,由顶端至下第2层至第4层的所述横担上分别架设有双回路导线。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输配电线路用复合材料绝缘杆塔,其特征在于架设有地线的所述横担的下方至第2层架设有双回路导线的所述横担的上方之间设有I层所述桁架,由第2层下方至第4层架设有双回路导线的所述横担的上方之间各设有2层桁架,将第2层、第3层和第4层设有双回路导线的所述横担之间隔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配电线路用复合材料绝缘杆塔,其特征在于4根所述支撑主杆长短、粗细相同;其中,每根支撑主杆由2-4节玻璃钢管头尾垂直对接,每节玻璃钢管的长度为5m-15m ;在相邻2节玻璃钢管对接处的内壁分别涂抹有环氧树脂粘接剂,一复合 材料内套的外壁通过该环氧树脂粘接剂与2节所述玻璃钢管对接处粘接固化为一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配电线路用复合材料绝缘杆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钢管的外径为240-2050mm,内径为200-2000mm ;所述复合材料内套的外径与所述玻璃钢管的内径配合设置,其内径为140-1920mm,厚度为30_40mm ;该复合材料内套的高度为600-1600mm,其高度的1/2各自位于相邻的2节玻璃钢管对接的一端;所述环氧树脂粘接剂的涂抹高度为所述复合材料内套高度的1/2 ;所述复合材料内套与其对应相接的所述玻璃钢管之间粘接固化为自然固化,其固化时间> 24小时。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输配电线路用复合材料绝缘杆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桁架由上下2个间隔水平套接于4根所述支撑主杆的隔断框架和支撑于该2个隔断框架之间相对侧各自对角设置的斜支撑杆构成;所述横担固定框架与其相邻的隔断框架之间相对侧至少2侧各自对角固接有斜支撑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输配电线路用复合材料绝缘杆塔,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断框架与所述横担固定框架的外形均呈正方形,其厚度相同,均为20-40mm;横担固定框架和隔断框架以及相邻2个隔断框架之间的间距均等,其间距为800-1200mm ;架设有地线的所述横担固定框架和与其相邻的隔断框架之间的4个侧面以及相邻2个所述隔断框架之间的4个侧面各自对角固接的斜支撑杆;架设有双回路导线的所述横担固定框架与其相邻的隔断框架之间相对的2侧各自对角固接有斜支撑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输配电线路用复合材料绝缘杆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材料内套由环氧树脂、固化剂和玻璃纤维无捻纱经纤维缠绕工艺成型;所述隔断框架和所述横担固定框架均由玻璃钢复合材料模压、灌注工艺制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输配电线路用复合材料绝缘杆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担固定框架相对两边的上表面各固装有2个固定所述横担用的抱箍;每个横担固定框架上通过所述抱箍平行固装有2根所述横担;所述横担的两端至其上或下方相邻的所述隔断框架的同侧固接有斜拉杆,在2根所述横担的同向端分别固接有横拉杆;在所述横担的端口处分别固装有端帽,端帽上设有连接所述斜拉杆和所述横拉杆的螺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输配电线路用复合材料绝缘杆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担为玻璃钢管件,其长度为10-12m,直径为100mm-240mm;架设有地线的所述横担两端的斜拉杆为上斜拉杆;架设有双回路导线的所述横担两端的斜拉杆为下斜拉杆;在所述斜支撑杆、所述斜拉杆及所述横拉杆的两端均安装有连接用的金具;所述金具为金属或玻璃钢材质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输配电线路用复合材料绝缘杆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拉杆和所述横拉杆均为环氧树脂拉挤实芯管;其中,斜拉杆长度为2000-6000mm,直径为40-60mm ;所述横拉杆的长度为600-1200mm,直径与所述斜拉杆直径相同;所述斜支撑杆为玻璃钢支撑管或玻璃钢支撑杆中任一种,所述玻璃钢支撑管的外径为100-120mm,内径为60-70mm ;所述玻璃钢支撑杆的外径为40_60mm。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输配电线路用复合材料绝缘杆塔,包括塔头和塔身,其特点为该塔头垂直落设于塔身的上方,塔头和塔身均由4根相互平行且互为90゜角垂直于地面的支撑主杆、水平套接于支撑主杆上的若干固定有横担的横担固定框架和若干层桁架组装而成;其中,塔头由上至下设有4组所述横担固定框架,在相邻2层横担固定框架之间夹设有至少1层桁架;塔身由所述若干层桁架垂直组装而成,该塔身的底端与地面固接;在该塔头顶端的所述横担上架设有地线,由顶端至下第2层至第4层的所述横担上分别架设有双回路导线。与传统金属杆塔相比,其绝缘性能大大提高,其输电电压为110KV以上,能有效防止雾伞、污闪、冰伞等事故的出现,有利于推广应用。
文档编号E04H12/24GK102747856SQ20121028358
公开日2012年10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10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10日
发明者于成, 张雄军, 王明哲, 赵爱军, 郝春功 申请人:北京玻钢院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