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工具用取芯钻头组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6847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动力工具用取芯钻头组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安装于动力工具的前端的取芯钻头组合,尤其涉及使圆筒状的、能够进行穿孔的取芯钻头通过一次操作安装于杆部的安装构造。
背景技术
现在,在混凝土、石材开大径孔时,多在电锤钻等动力工具的前端安装具有金刚石的芯的取芯钻头(金刚石取芯钻头)来进行。在金刚石取芯钻头在圆筒状主体的前端的边缘部分段地配置(分割地配置)有多个金刚石刃部。在使用这样的金刚石取芯钻头进行穿孔作业之后,由于在取芯钻头的内部残留切削物(芯),从而在进行下一个穿孔作业的情况下,必须在将残留于取芯钻头内部的芯取出后进行。然而,在混凝土、石材等的开孔作业中,即使欲将残留的芯从前端侧开口(金刚石刃部)侧取出,也多有无法顺畅地取出的情况,从而实现了能够将取芯钻头从杆部取下而将芯取出的取芯钻头。该构造是经由杆部将取芯钻头安装于动力工具的结构,在这样的取芯钻头组合的情况下,为了取出芯,使取芯钻头与杆部分离,利用棒状部件从取芯钻头的后端侧(杆部侧)的孔挤压出残留芯,由此能够取出芯。然而,由于以往的取芯钻头与杆部是螺纹固定的,所以在穿孔作业中牢固固定,而在穿孔作业后使取芯钻头与杆部有需要相当的劳力与时间的情况。为了解决该缺点,近几年,提出以一次操作能够分离取芯钻头与杆部的安装构造,公知有例如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技术。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1413号公报专利文献I中,由于杆部与紧固销不是一体的,所以在向上方抬起工具主体之类的穿孔作业的情况下,紧固销向轴向下方移动,从而有在杆部的凸缘部与芯主体之间产生松动的问题,而会导致噪声、振动的恶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背景而产生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如下动力工具用取芯钻头组合,即,能够在取芯钻头与杆部之间不产生松动地固定。本发明的其他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动力工具用取芯钻头组合,S卩,只要不人为操作就无法解除锁定,并能够稳定地将取芯钻头固定于杆部。本发明的其他的目的在于提供取芯钻头的装卸时的操作性良好的动力工具用取芯钻头组合。本申请中公开的发明中代表的特征进行如下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特征,取芯钻头组合包括安装于动力工具的杆部、以及可装卸地固定于杆部的圆筒形状的取芯钻头,其特征在于,杆部具有用于安装于动力工具的安装轴;固定于安装轴、并具有突起部的固定部件;设为能够相对于固定部件沿轴向移动、并具有突起部的可动部件;以及相对于固定部件而在轴向对可动部件加力的弹簧。另一方面,取芯钻头具有设于圆筒形的主体的下端的刃部;与可动部件的突起部配合的第一配合机构;以及在轴向与固定部件的突起部配合的第二配合机构。第一配合机构以及第二配合机构是形成于主体的切口或者槽,引导固定部件以及可动部件的突起的切口或者槽的入口部分的周向位置相同。根据本发明的其他的特征,切口或者槽包括从主体的开口端沿轴向延伸的轴向部、从轴向部的中途沿周向延伸的第一周向部、以及从轴向部的下端沿周向延伸的第二周向部,在第二周向部的末端设有锁定部,该锁定部通过使可动部件的突起部在轴向移动微小距离来限制在周向的移动。优选在固定部件上设置与取芯钻头的主体的上边缘部接触的凸缘部。并且,设置位于固定部件的上方、且使可动部件移动的推动环,利用贯通形成于固定部件的孔部的多个销,使推动环与位于固定部件的下侧的可动部件固定,弹簧介于推动环与固定部件之间。固定部件的突起与可动部件的突起配置于相同的角度位置,并且一体地在轴向上转动。根据本发明的其他的特征,取芯钻头具有圆筒状的主体;设于主体的一端的刃部;以及突起卡定机构,该突起卡定机构通过分别配合于杆部的固定部件与可动部件的突起部,使主体固定于杆部,其中,突起卡定机构是形成于主体的切口或者槽,切口或者槽包括从主体的开口端沿轴向延伸的轴向部、从轴向部的中途沿周向延伸的第一周向部、以及从轴向部的下端沿周向延伸的第二周向部,在第二周向部的末端设有锁定部,该锁定部通过使可动部件的突起部在轴向移动微小距离来限制在周向的移动。轴向部在入口侧具有第一周向宽度,在里侧具有比第一周向宽度窄的第二周向宽度,第一周向宽度至第二周向宽度部的连结部倾斜地形成为切口或者槽,若由可动部件的突起的抵接而使主体旋转,则产生使取芯钻头向尚开杆部的方向移动的分力。根据方案I的发明,通过将设于固定部件以及可动部件的突起部与设于取芯钻头的主体的突起卡定机构卡定,来将取芯钻头固定于杆部,从而能够利用两组突起部来稳定地固定取芯钻头。根据方案2的发明,第一配合机构以及第二配合机构是形成于主体的切口或者槽,所以主体的加工容易而能够抑制制造成本。另外,由于与固定部件突起的配合槽以及与可动部件的突起的配合槽的入口为相同位置,所以能够在取芯钻头的主体形成更多的周向的切口、槽。并且,与分别独立地加工槽的情况相比,能够省去加工的麻烦,从而能够减少制造成本。根据方案3的发明,切口或者槽包括轴向部、从轴向部的中途沿周向延伸的第一周向部、以及从轴向部的下端沿周向延伸的第二周向部,从而能够实现配合槽的入口为相同位置的突起卡定机构。另外,在第二周向部的末端设有锁定部,从而能够在使用动力工具过程中防止取芯钻头从杆部脱落。根据方案4的发明,在固定部件上形成与取芯钻头的主体的上边缘部接触的凸缘部,从而即使在穿孔作业时对动力工具施加向上方抬起的力的情况下,也不会在固定部件的凸缘部与取芯钻头体部上端部之间产生松动。根据方案5的发明,设为位于固定部件的上方且使可动部件移动的推动环,利用在形成于固定部件的孔部中贯通的多个销来将推动环与位于固定部件的下侧的可动部件固定,且弹簧介于推动环与固定部件之间,从而仅使位于最上部的推动环移动,就能够容易地使可动部件在轴向相对移动,其结果,设于可动部件的外周侧的突起部能够在轴向移动,从而能够可靠地使突起部配合于锁定部。另外,由于利用贯通固定部件的销来进行可动部件与推动环的固定,能够形成为简单的构造,从而能够减少制造成本。根据方案6的发明,固定部件突起与可动部件突起配置于相同角度,且一体地转动,从而能够以一个动作来进行装卸操作。根据方案7的发明,切口或槽包括从主体的开口端沿轴向延伸的轴向部、从轴向部的中途沿周向延伸的第一周向部、以及从轴向部的下端沿周向延伸的第二周向部,在第二周向部的末端设有锁定部,该锁定部通过使可动部件的突起部在轴向移动微小距离来限制在周向的移动,从而能够实现稳定地固定于杆部的取芯钻头。根据方案8的发明,在突起卡定机构的轴向部倾斜地形成切口或者槽,从而若由于可动部件的突起抵接而使主体旋转,则产生使取芯钻头向离开杆部的方向移动的分力,仅利用旋转就能够容易地解除取芯钻头与杆部的紧密接触状态。本发明的上述、其他的目的以及新的特征能够通过以下的说明书的记载以及附图而明确。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取芯钻头组合I的整体的主视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取芯钻头10安装于杆部20的安装构造的局部立体图。图3是表示图2的杆部20的可动部分的部件构成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组装图2的杆部20的可动部分的部件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图2的杆部20的自由状态的主视图。图6是表示图2的杆部20的配合时的状态的主视图。图7是表示形成于第二实施例的取芯钻头10的切口部的形状的侧视图(安装时)。图8是表示形成于第二实施例的取芯钻头10的切口部的形状的侧视图(取下时)。符号的说明1-取芯钻头组合,10—取芯钻头,11-主体,12—刃部,13-切口部,13a —轴向切口,13b—第一周向切口,13c—第二周向切口,20—杆部,21—安装轴,21a —(安装轴的)下端,22一固定突缘,22b一凸缘部,22c一贯通孔,23一固定突缘突起,24一可动突缘,24a一贯通孔,24b>24c一孔,25一可动突缘突起,26-推动环(push ring), 26a一(推动环的)贯通孔,26b—(推动环的)阶梯部,27—固定销,28—压缩弹簧,63—切口部,63a—轴向切口,63b—第一周向切口,63c—第二周向切口,63d—上侧边缘,63—下侧边缘,63f —凹部,63g—锁定部,63h—倾斜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以下的图中,对相同的部分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本说明书中,以上下方作为各图所示的方向来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施例的取芯钻头组合I的整体的主视图。取芯钻头组合I由安装于振动钻或电锤钻等动力工具的杆部20、以及可装卸地固定于杆部20的取芯钻头10构成。在杆部20上设置作为向外周侧突出的突起部的固定突缘突起23与可动突缘突起25。取芯钻头10主要由圆筒形的主体11与主体11的下端的边缘部的刃部12构成。在主体11的上端的边缘部设置突起卡定机构,该突起卡定机构用于通过卡定固定突缘突起23与可动突缘突起25来使取芯钻头10保持在杆部20上。本实施例中,突起卡定机构通过切口部13来实现,切口部13在圆周方向上每隔90度而设置四处。从杆部20突出的固定突缘突起23与可动突缘突起25在切口部13的规定的端部配合。在杆部20上设置安装轴21。从与轴向垂直的剖面观察,安装轴21为通过对圆形进行修边而具有三面的平面的形状,并安装于振动钻或电锤钻等动力工具的输出轴。固定突缘突起23在相对于安装轴21非可动的固定突缘22 (固定部件)上固定。另一方面,由于可动突缘突起25在相对于安装轴21而仅能够在轴向(上下方)相对移动的可动突缘24 (可动部件)上固定,所以能够在规定范围内沿轴向移动。在杆部20的上下方大致中央附近,设置能够相对于安装轴21沿轴向移动的推动环26。推动环26是用于当从杆部20取下取芯钻头10时、使可动突缘24沿轴向移动来变更可动突缘突起25的位置的部件。推动环26与可动突缘24通过多根固定销27固定。在推动环26与固定突缘22之间设置压缩弹簧28。利用压缩弹簧28,相对于固定突缘22而向上方对推动环26加力。本实施例的取芯钻头10的主体11的直径d为65mm,主体11的高度(轴向的长度)H为150mm。安装轴21的直径dl为13mm。然而,杆部20为共用的部件而取芯钻头10的尺寸为任意尺寸,主体11的大小例如从20mm至150mm左右的范围内,也可以根据情况而设为超过150mm的尺寸。杆部20也可以根据直径不同的取芯钻头10而准备不同尺寸的部件,但优选尽量共用杆部20。此时,为了安装直径与固定突缘22及可动突缘24的直径不同的尺寸的取芯钻头10,也可以构成为,使粗径部与细径部形成为阶梯状、或者光滑地使直径变粗或变细变化地连接,以使主体11的刃部12侧与上端侧的直径不同。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取芯钻头10安装于杆部20的安装构造的局部立体图。杆部20的各部件安装于动力工具而沿旋转方向一同旋转。但是,在轴向(本实施例的定义中与上下方相同)上,分为不相对于安装轴21移动的部分(固定部分)、以及能够相对于安装轴21相对的移动的部分(可动部分)两部分。不相对于安装轴21移动的固定部分是固定突缘22以及安装于其外周侧的多个固定突缘突起23。另一方面,能够相对于安装轴21沿轴向以规定的范围移动的可动部分是推动环26、四根固定销27、可动突缘24、以及安装于可动突缘24的外周侧的多个可动突缘突起25。这些可动部分相互固定而能一体地沿轴向移动。并且,在可动部分与固定部分之间夹有压缩弹簧28。压缩弹簧28介于作为固定部分的固定突缘22与推动环26之间,并向轴向上方对推动环26加力以使其移动。在推动环26的中央附近,形成用于使安装轴21贯通的贯通孔26a。贯通孔26a与安装轴21不是固定的,贯通孔26a以能够相对于安装轴21滑动的方式保持。推动环26的轴向的可动范围的朝向上方为图2的状态,即可动突缘24与固定突缘22抵接的状态为朝向上方的极限点。另外,推动环26的下方的可动范围为从固定突缘22的上表面至压缩弹簧28的压缩极限附近为止。此外,推动环26与可动突缘24通过在圆周方向上等间隔(例如每隔90度)配置的固定销27而相互固定。在固定突缘22的圆周方向上形成四个贯通孔22c,固定销27经由该贯通孔22c而从推动环26侧向可动突缘24侧延伸。贯通孔22c与固定销27能够相互滑动,未被固定。另外,在推动环26的贯通孔26a的周围形成有带阶梯形状的阶梯部26b。通过像这样构成,能够使与安装轴21的嵌合的长度变长、并且能够抑制
重量增加。取芯钻头10的主体11形成为圆筒形,在其上端部形成四个切口部13。切口部13形成为从主体11的上端面向轴向下方延伸的轴向切口 13a (轴向部);从轴向切口 13a的中途沿周向延伸的第一周向切口 13b (第一周向部);以及从轴向切口 13a的下端沿周向延伸的第二周向切口 13c (第二周向部)。重要的是设定为,使第一周向切口 13b与第二周向切口 13c从轴向切口 13a开始延伸的周向通过使其与穿孔作业时的安装轴21的旋转方向对应而决定该周向,并在穿孔作业时使取芯钻头10相对于杆部20不松动。第一周向切口13b与固定突缘突起23配合。同样,第二周向切口 13c与可动突缘突起25配合。对于杆部20相对于取芯钻头10的安装而言,使杆部20的固定突缘突起23和可动突缘突起25的周向位置对准轴向切口 13a的位置,并使形成于固定突缘22的上端的凸缘部22b与主体11的上端抵接。在该状态下,通过抵抗压缩弹簧28的作用力地向下方按压推动环26,来使可动突缘24向取芯钻头10的方向(图中箭头2的方向)移动。而且,当固定突缘突起23与可动突缘突起25的轴向距离大致相同于第一周向切口 13b与第二周向切口 13c的轴向距离时,使杆部20相对于取芯钻头10向箭头3的方向旋转规定角度。固定突缘突起23与可动突缘突起25配置于相同的角度位置,若使推动环26转动,则被固定销27固定的可动突缘24经由固定突缘22的贯通孔22c而与固定突缘22 —体地转动。其结果,固定突缘突起23与第一周向切口 13b的端部接触,可动突缘突起25与第二周向切口13c的端部接触。该状态下,若解除推动环26向下方的按压,则由于压缩弹簧28的力使可动突缘24以及可动突缘突起25向上方移动,而使可动突缘突起25与锁定部13g嵌合,由此防止可动突缘24在周向旋转。此外,第二周向切口 13c在作业者按下推动环26以及可动突缘24的状态下容易旋转,并形成为宽度比可动突缘突起25的宽度稍宽。因此,将取芯钻头10安装于杆部20或从杆部20卸下时的操作性良好。与此相对,第一周向切口 13b、锁定部13g构成为与固定突缘突起23以及可动突缘突起25几乎相等的宽度,以尽量在作业时不产生松动。因此,穿孔作业时,取芯钻头10牢固地保持于杆部20,从而能够进行不产生松动的作业。如上所述,通过使设于固定突缘22以及可动突缘24的固定突缘突起23以及可动突缘突起25配合于切口部13,来使取芯钻头10固定于杆部20,从而能够使取芯钻头10稳定地固定于杆部20。并且,安装时,按压推动环26的方向与杆部20相对于取芯钻头10的安装方向相同,从而作业者能够容易加力,并能够实现安装容易的取芯钻头组合I。接下来,使用图3以及图4,来对杆部20的可动部分的构成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杆部20的可动部分的部件构成的立体图,表示组装各部件前的状态。可动突缘24是在轴向具有规定的厚度的圆形的金属制部件,且在中央形成用于使安装轴21的前端部分贯通的贯通孔24a。在可动突缘24的上面的四处形成孔24b,通过压入圆筒状的固定销27的前端来进行固定。在可动突缘24的侧面的四处形成孔24c,该孔24c形成于圆柱形的径向并不贯通,在孔24c中形成可动突缘突起25。可动突缘突起25如何形成是任意的,但本实施例中,通过向孔24c压入圆筒状的弹簧销来形成。此外,由于以使可动突缘突起25与切口部13嵌合为主要目的,所以也可以通过弹簧销等而不独立形成,也可以通过金属的铸造或者切削而与可动突缘24 —体形成,并且也可以通过其他的制造方法来制造。另外,虽然构成为可动突缘24与固定销27的固定方法是压入的构造,但也可以在上表面的四处孔24b的内部形成内螺纹,在固定销27的下端部形成外螺纹(未图示),并旋紧在形成于孔24b的内螺纹。推动环26是在轴向具有规定的厚度的圆形的金属制部件,并在中央附近形成用于使安装轴21贯通的贯通孔26a。图3中,虽然推动环26的圆柱形的外周面圆滑地形成,但也可以在此处沿纵向而形成槽等,以便当作业者使推动环26旋转时难以滑动。此外,根据图3的视点,在推动环26的下表面的四处,形成沿轴向延伸的圆柱状的孔,在该孔中压入四根固定销27的前端(上端)。像这样组装的状态如图4所示。在图4中,为进行说明,表示仅组装有杆部20的可动部分的部件的状态,但实际上以固定突缘22 (参照图2)位于推动环26与可动突缘24之间的方式进行组装。此时,固定销27贯通固定突缘22的贯通孔22c,不妨碍轴向的移动。同样,推动环26以在贯通孔26a中贯通安装轴的方式定位。通过如上构成,能够实现如下构成,即,推动环26通过贯通固定突缘22的四根固定销27而与可动突缘24成为一体,并能沿轴向移动。接下来,使用图5以及图6对杆部20的动作进行说明。图5是表示杆部20的自由状态的主视图。通过固定销27固定推动环26与可动突缘24,并且,通过压缩弹簧28而向规定方向(向推动环26与固定突缘22离开的方向)对推动环26与可动突缘24加力,从而可动突缘24相对于固定突缘22与安装轴21而向箭头的方向移动,图示的状态成为位于最上侧的状态。此时,固定突缘突起23与可动突缘突起25的中心点的轴向距离为a。固定突缘22的外周面与取芯钻头10的主体11的内周面接触,但与该主体11的内周壁接触的部分的外径为d3。可动突缘24的外周面的外径形成为比固定突缘22的外径d3稍小,并构成为在与取芯钻头10的主体11的内周面之间具有微小的缝隙,从而能够减少安装时的摩擦阻力。在固定突缘突起23的上端附近形成凸缘部22b,该凸缘部22b用于对作为取芯钻头10的主体11的后端侧的开口的上端面进行按压。凸缘部22b的外径优选为与取芯钻头10的主体11几乎相同。另外,外径d3比推动环26的外径d2大。图6是表示图2的杆部20的配合时的状态的主视图。在凸缘部22b与取芯钻头10的主体11抵接的状态下,若作业者按压主体11并向下方按压推动环26,使推动环26向箭头的方向移动,则为了进行基于固定销27的连接,可动突缘24也向箭头的方向移动。此时,固定突缘22相对于安装轴21不移动,从而固定突缘22与可动突缘24分离,固定突缘突起23与可动突缘突起25的中心点的轴向距离大约为b。该距离b构成为至少比图2所示的第一周向切口 13b与第二周向切口 13c的轴向距离大。此时,可动突缘24下降至安装轴21的下端21a附近。根据上述的构成,能够实现可一次操作进行取芯钻头10与杆部20的装卸的取芯钻头组合,并且,不会在穿孔作业时产生松动。对于将杆部20固定于取芯钻头10而言,使固定突缘突起23与可动突缘突起25对准设于主体11的上端的切口部13的轴向切口 13a地插入,在固定突缘22的凸缘部22b与主体11的上端面抵接的状态下抵抗压缩弹簧28的作用力而向下方按下推动环26。按下推动环26,同时可动突缘24向下方移动,从而可动突缘突起25成为能够向第二周向切口 13c移动的状态。该状态下,若使推动环26顺时针转动,则能够使可动突缘突起25沿第二周向切口 13c移动至最里部的锁定位置。此时,固定突缘22也同时顺时针转动,从而固定突缘突起23也能够移动至第一周向切口 13b的最里部。由此,穿孔作业时,即使在向上方抬起杆部20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固定突缘突起23的上表面与第一周向切口 13b的上表面抵接来防止固定突缘22松动。另外,只要不人为操作推动环26,就不会解除取芯钻头10与杆部20的锁定,从而能够稳定地保持取芯钻头10。并且,通过向下方按压推动环26,能够装卸取芯钻头10,从而操作性良好,在安装于动力工具主体不变的状态下也能够容易地进行装卸作业。实施例2接下来,使用图7以及图8,对形成于取芯钻头10的切口部的其他的形状进行说明。图7是表示第二实施例的形成于取芯钻头10的切口部63的局部侧视图(安装时)。切口部63的基本形状与图2的切口部13几乎相同,图2的切口部13为虚线113的轮郭,与此相对,第二实施例中设置倾斜部63h,轴向切口 63a的入口部分的宽度(第一周向宽度wl)比图2的切口部13宽。其他的部分,即、第二周向宽度w2、63lT63g的形状、尺寸与对应的切口部13完全相同。第一周向切口 63b与第二周向切口 63c以成为相同的入口的方式与轴向切口 63a连续地配置。对于第一周向切口 63b而言,下侧边缘63e形成为水平,上侧边缘63d形成为稍微倾斜,随着从轴向切口 63a离开,周向切口务63b的上下方宽度变窄。图7的固定突缘突起23的位置为使用取芯钻头10来切削时的状态。第二周向切口 63c为与图2所示的第二周向切口 13c完全相同的形状。在从轴向切口 63a离开的周向的端部,形成朝向轴向上侧凹下的凹部63f。图7的可动突缘突起25的位置为使用取芯钻头10来切削时的状态。对于可动突缘突起25而言,若作业者解除向轴向下方按下推动环26的状态,则可动突缘突起25由于压缩弹簧28的作用而向上方移动,从而稳定地保持在图7的位置。此时,在旋转方向与轴向切口 63a近的一侧的一部分在锁定部63g被保持,从而没有松动地稳定地在旋转方向上保持可动突缘突起25。图8是表示第二实施例的形成于取芯钻头10的切口部的形状的侧视图,是用于说明取下时的状态的图。当从杆部20取下取芯钻头10时,从图1的状态开始,一边单手按压主体11,一边向下方按下杆部20的推动环26、并使之向与安装时相反的方向旋转。由于该旋转,固定突缘突起23从123a的位置开始向123c、123e移动。连接位置123a、123c、123e的中心点的箭头122表示固定突缘突起23的中心点的移动轨迹。由该箭头122能够理解,从123a至123e的位置,固定突缘突起23不在轴向移动而仅在周向移动。另一方面,可动突缘突起25的移动固定突缘突起23的移动不同。首先,通过使推动环26向下方移动,来从125a的位置向125b的位置移动。可动突缘突起25由于该移动而不与锁定部63g接触,从而该状态下开始进行主体11的旋转。若由于该旋转,而从125b的位置到达125c、125d的位置,则可动突缘突起25与槽方向切口 63a的边缘接触,从而无法进一步进行旋转。因此,若作业者解除向轴向下方按下推动环26的状态,则可动突缘突起25由于压缩弹簧的力而自动地移动至位置125e的位置。此时的位置关系(123e与125e的位置)为图5的状态的距离a的位置,是固定突缘22与可动突缘24由于压缩弹簧28而不接触的状态。通常,从该状态开始,作业者通过使主体11向从杆部20沿轴向离开的方向移动,而能够容易地取下取芯钻头10。然而,凸缘部22b以及固定突缘22为了确保安装精度而与取芯钻头10的主体11紧贴,另外,由于配合面进入尘埃,而固定突缘22、可动突缘24与取芯钻头10的相对移动无法顺畅进行,而有无法轻易地取下的情况。因此,第二实施例中,形成倾斜部63h,而构成为顺畅地使取芯钻头10从杆部20离开的结构。在图8的固定突缘突起23位于123e的位置、可动突缘突起25位于125e的位置的情况下,轴向切口 63a的旋转方向的宽度变宽,从而能够使取芯钻头10进一步旋转。该旋转时,作业者不需要向轴向下方推压推动环26,仅仅使取芯钻头10相对于杆部20相对旋转即可。这样,位于125e的位置的可动突缘突起25与倾斜部63h抵接,从而可动突缘突起25被倾斜部63h引导而向斜上方移动。表示该状态的是箭头124的最后的部分的移动轨迹。此时,如图5的状态那样,可动突缘24的上表面与固定突缘22的下表面紧密地抵接,从而由于可动突缘突起25被倾斜部63h引导而向斜上方移动,固定突缘突起23也向斜上方移动。其结果,取芯钻头10向离开杆部20的方向移动,从而仅使之旋转,就能够容易地使取芯钻头10向离开杆部20的方向移动。这样,第二实施例中,通过使用倾斜部63h,使取芯钻头10旋转,而能够使取芯钻头10从杆部20离开,从而能够以较小的力来取下取芯钻头10。如上所述,第二实施例中,在取下取芯钻头10与杆部20的情况下,若一边按下推动环26,一边使之逆时针转动,则可动突缘突起25向轴向切口 63a —侧移动而能够容易地解除取芯钻头10与杆部20的锁定。并且,在解除取芯钻头10与杆部20的锁定之后,通过使取芯钻头10稍微旋转,就能够使取芯钻头10以在轴向离开杆部20的方式移动,从而能够容易取下取芯钻头10,而能够实现使用方便性良好的动力工具用的取芯钻头组合。以上,基于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例,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例如,上述的实施例中,供固定突缘突起23、可动突缘突起25卡定的取芯钻头10的部分由形成于主体11的切口来实现,但不限定于切口,也可以由在主体11的内壁侧、朝向径向外侧地形成的槽来形成。另外,锁定部分不全部形成为槽,也可以构成为,仅将相当于轴向切口 13a的部分设为槽,将相当于第一周向切口 13b、第二周向切口 13c的部分由从内壁侧向外壁侧贯通的切口、孔等形成。这样,若由贯通孔来形成相当于第一周向切口 13b、第二周向切口 13c的部分,则能够目视确认固定突缘突起23与可动突缘突起25是否牢固地卡定在规定位置,从而能够实现使用方便性良好的取芯钻头组合。
权利要求
1.一种动力工具用取芯钻头组合,其包括安装于动力工具的杆部、以及可装卸地固定于杆部的圆筒形状的取芯钻头,该动力工具用取芯钻头组的特征在于,上述杆部具有用于安装于动力工具的安装轴;固定于上述安装轴、并具有突起部的固定部件;设为能够相对于上述固定部件沿轴向移动、并具有突起部的可动部件;以及相对于上述固定部件在轴向对上述可动部件加力的弹簧,上述取芯钻头具有设于圆筒形的主体的下端的刃部;与上述可动部件的突起部配合的第一配合机构;以及在轴向与上述固定部件的突起部配合的第二配合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工具用取芯钻头组合,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配合机构以及上述第二配合机构是形成于上述主体的切口或者槽,引导上述固定部件以及可动部件的突起部的切口或者槽的入口部分的周向位置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工具用取芯钻头组合,其特征在于,上述切口或者槽包括从主体的开口端沿轴向延伸的轴向部、从轴向部的中途沿周向延伸的第一周向部、以及从轴向部的下端沿周向延伸的第二周向部,在上述第二周向部的末端设有锁定部,该锁定部通过使上述可动部件的突起部在轴向移动微小距尚来限制上述可动部件的关起部在周向的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广3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工具用取芯钻头组合,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固定部件上设置与上述取芯钻头的上述主体的上边缘部接触的凸缘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工具用取芯钻头组合,其特征在于,设置位于上述固定部件的上方、且使上述可动部件移动的推动环,利用贯通形成于上述固定部件的孔部的多个销,使上述推动环与位于上述固定部件的下侧上述可动部件固定,上述弹簧介于上述推动环与上述固定部件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飞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工具用取芯钻头组合,其特征在于,上述固定部件的突起部与上述可动部件的突起部配置于相同的角度位置,并且,一体地在轴向上转动。
7.一种取芯钻头,具有圆筒状的主体;设于上述主体的一端的刃部;以及突起卡定机构,该突起卡定机构通过分别配合于杆部的固定部件与可动部件的突起部,使上述主体固定于上述杆部,上述突起卡定机构是形成于上述主体的切口或者槽,上述切口或者槽包括从主体的开口端沿轴向延伸的轴向部、从轴向部的中途沿周向延伸的第一周向部、以及从轴向部的下端沿周向延伸的第二周向部,在上述第二周向部的末端设有锁定部,该锁定部通过使上述可动部件的突起部在轴向移动微小距离来限制在周向的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取芯钻头,其特征在于,上述轴向部在入口侧具有第一周向宽度,在里侧具有比第一周向宽度窄的第二周向宽度,上述第一周向宽度至第二周向宽度部的连结部倾斜地形成为切口或者槽,若由上述可动部件的突起部的抵接而使上述主体旋转,则产生使上述取芯钻头向离开上述杆部的方向移动的分力。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不松动地稳定地固定取芯钻头与杆部、且装卸时的操作性良好的动力工具用取芯钻头组合。具有安装于动力工具主体的安装轴(21)、固定于安装轴的固定突缘(22)、能够相对于安装轴与固定突缘而在轴向移动的推动环(26)以及可动突缘(24),在固定突缘与可动突缘的外周面设有突起部(23、25)。通过使这些突起部与切口部(13)配合来将取芯钻头(10)固定于杆部(20)。切口部形成有沿轴向延伸的轴向切口(13a)、从其中途沿周向延伸的第一周向切口(13b)、以及从轴向切口的下端沿周向延伸的第二周向切口(13c),在第二周向切口的末端设有限制可动突缘突起的移动的锁定部(13g)。
文档编号B28D7/00GK102990788SQ201210308699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7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15日
发明者川又隆, 加藤健一 申请人:日立工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