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层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3271阅读:23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层梁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双层梁结构,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双层梁结构,可将主筋平均设置于上层螺方箍内,以提高结构强度及施工稳定性。
背景技术
随着建物高度提升,增加室内利用空间的需求,并顾及建物的安全性。钢筋混凝土的抗震性亦显重要。图I为传统双层梁剖面图。双层梁10具有下层梁20、下层筋弯钩30、上层筋弯钩40及复数主筋42。其中下层梁20包含下层筋弯钩30及上层筋弯钩40的一部分。以图I所示的结构进行施工时,因上层筋弯钩40挡住主筋42下放的空间,导致上层筋弯钩40内 无法放入主筋42。换言之,主筋42被上层筋弯钩40挡住而被迫集中设置或是仅能以设置工作筋的方式穿设于上层筋弯钩40内,然而,采用上述的结构设置将会降低双层梁10本身的结构强度。此外,传统的双层梁10结构在施工时亦会衍生其他问题,如上层筋弯钩40的角度不够,或是上层筋弯钩40与工作筋绑扎不良等情况发生,而使其强度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双层梁结构,可提高结构强度。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双层梁结构,可简化工序,节省工时。双层梁结构具有下层螺方箍,部分设置于下层梁中,由复数单位下层螺方箍连接而成,每一单位下层螺方箍包含顶边、底边、连接底边与顶边的第一侧边及连接顶边另一端的第二侧边。其中顶边凸设于下层梁外而与顶面相互平行,单位下层螺方箍间具有复数个间隙。上层螺方箍由复数单位上层螺方箍连接而成,每一单位上层螺方箍包含顶边,底边,连接底边与顶边的第一侧边及连接该底边另一端的第二侧边,其中单位上层螺方箍间具有复数个间隙且该底边伸入下层螺方箍的间隙并设置于顶面上。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层梁结构,包含一下层梁,具有一顶面;一下层螺方箍,部分设置于该下层梁中,由复数单位下层螺方箍连接而成,每一单位下层螺方箍包含一顶边,一底边,连接该底边与该顶边的一第一侧边及连接该顶边另一端的一第二侧边,该第二侧边与次一单位下层螺方箍的该底边连接,其中该顶边凸设于该下层梁外而与该顶面相互平行,该些单位下层螺方箍间具有复数个间隙;以及一上层螺方箍,由复数单位上层螺方箍连接而成,每一单位上层螺方箍包含一顶边,一底边,连接该底边与该顶边的一第一侧边及连接该底边另一端的一第二侧边,该第二侧边与次一单位上层螺方箍的该顶边连接,其中该些单位上层螺方箍间具有复数个间隙且该底边伸入下层螺方箍的该些间隙并设置于该顶面上。本实用新型的双层梁结构,其中该下层螺方箍的该底边与该顶边夹一角度连接次一单位下层螺方箍的该第二侧边。[0010]本实用新型的双层梁结构,其中该上层螺方箍的该顶边与该底边夹一角度连接次一单位上层螺方箍的该第二侧边。本实用新型的双层梁结构,其中该下层螺方箍的该第一侧边与该第二侧边夹一角度连接次一单位下层螺方箍的该顶边。本实用新型的双层梁结构,其中该上层螺方箍的该第一侧边与该第二侧边夹一角度连接次一单位上层螺方箍的该顶边,该上层螺方箍的该第一侧边与该下层螺方箍的该第一侧边平行。本实用新型的双层梁结构,其中该下层螺方箍的该顶边与该上层螺方箍的该底边平行设置且具有一高度差。本实用新型的双层梁结构,其中该下层螺方箍的该第一侧边至该第二侧边的宽度与该上层螺方箍的该第一侧边至该第二侧边的宽度相等。本实用新型的双层梁结构,该些单位上层螺方箍是由一钢筋沿一轴向连续弯折而成。本实用新型的双层梁结构,更包含复数个主筋沿该轴向穿设于该些单位上层螺方箍内。本实用新型的双层梁结构,该些单位下层螺方箍是由一钢筋沿一轴向连续弯折而成。本实用新型的双层梁结构,更包含复数个主筋沿该轴向穿设于该下层梁内且接近该下层螺方箍的该底边。本实用新型的双层梁结构,其中该些单位下层螺方箍的间隙与该些单位上层螺方箍的间隙相等。本实用新型的双层梁结构,更包含一上层梁设置于该顶面上并包围该上层螺方箍。关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精神可以通过以下的内容及所附图式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图I为传统双层梁剖面图;图2A为本实用新型双层梁结构剖面图;图2B为本实用新型双层梁结构上视图;图3A及图3B为下层梁施工示意图;图4A及图4B为上层梁施工示意图;图5A及图5B为注浆施工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0双层梁结构202顶面206上层梁200下层梁204侧板300下层螺方箍301第一侧边400上层螺方箍箍302第二侧边401第一侧边h高度差303顶边402第二侧边w宽度[0034]304底边403顶边500柱体306间隙404底边502柱筋308主筋406间隙504柱箍筋310单位下层螺方408主筋600楼板箍410单位上层螺方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层梁结构。图2A为本实用新型双层梁结构100剖面图,图2B为本实用新型双层梁结构100上视图。如图2A及图2B所示,双层梁结构100包含下层梁200、下层螺方箍300以及上层螺方箍400。下层梁200具有顶面202,且下层梁200与 下层螺方箍300及主筋308是预先铸成,主筋308设置接近下层螺方箍300的底边304,形成下层螺方箍300部分设置于下层梁200中,部分设置于顶面202外。下层螺方箍300是由钢筋沿一轴向连续弯折而成,如图2B所示,下层螺方箍300沿下层梁200的长边连接而成,此下层螺方箍300的结构可视为由复数单位下层螺方箍310连接而成,每一单位下层螺方箍310间具有复数个间隙306。其中每一单位下层螺方箍310包含顶边303、底边304、连接底边304与顶边303的第一侧边301及连接顶边303另一端的第二侧边302。第二侧边302与次一单位下层螺方箍310的底边304连接,亦即下层螺方箍300的底边304与顶边303夹一角度连接次一单位下层螺方箍310的第二侧边302。下层螺方箍300设置于顶面202外的部分如图2B所示,顶边303凸设于下层梁200外而与顶面202相互平行。此外,双层梁结构100具有上层螺方箍400,可视为与下层螺方箍300相同的结构,亦由钢筋沿一轴向连续弯折而成。上层螺方箍400是由复数单位上层螺方箍410彼此连接,具有复数个间隙406,且上层螺方箍400具有主筋408穿设其中。每一单位上层螺方箍410包含顶边403、底边404,连接底边404与顶边403的第一侧边401及连接底边404另一端的第二侧边402。其中单位上层螺方箍410的第二侧边402与次一单位上层螺方箍410的顶边403连接,亦即上层螺方箍410的顶边403与底边夹一角度连接次一单位上层螺方箍410的第二侧边402。如图2A与图2B所示,为使上层螺方箍400能与下层螺方箍300在施工时能彼此叠合,上层螺方箍400的底边404伸入下层螺方箍310的间隙306且设置于顶面202上,形成下层螺方箍300的顶边303与上层螺方箍400的底边404平行且具有一高度差h。上层螺方箍400的顶边403与底边404平行且夹一角度交错,同样地,下层螺方箍300的底边304与顶边303平行且夹一角度交错,形成上层螺方箍400的顶边403与下层螺方箍300的底边304具有相同倾斜方向且相互平行,亦即上层螺方箍400可视为与下层螺方箍300相同的结构而采倒置的方式与下层螺方箍300彼此叠合。然而,考量到施工的方便性或结构需求的差异,在其他实施例中,上层螺方箍400的顶边403与下层螺方箍300的底边304可具有不同倾斜方向,例如上层螺方箍400在施工时以顶面202为旋转面旋转180度而设置于顶面上,形成上层螺方箍400的顶边403与下层螺方箍300的底边304平行但倾斜方向彼此交错的结构。如前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上层螺方箍400是由单位上层螺方箍410彼此连接,以上层螺方箍400的顶边403相对底边404平行倾斜而连接至次一单位上层螺方箍410。同样地,下层螺方箍300是由单位下层螺方箍310彼此连接,以下层螺方箍300的底边304相对顶边303平行倾斜而连接至次一单位下层螺方箍310。然而倾斜方向并不限于上层螺方箍400的顶边403与下层螺方箍300的底边304,亦可采上层螺方箍400的底边404与下层螺方箍300的顶边303具有倾斜方向且相互平行。此外,单位上层螺方箍410及单位下层螺方箍310接续的倾斜方向亦可设计在两侧边,亦即下层螺方箍300的第一侧边301与第二侧边302夹一角度连接次一单位下层螺方箍310的顶边303 ;上层螺方箍400的第一侧边401与第二侧边402夹一角度连接次一单位上层螺方箍410的顶边403,形成上层螺方箍400的第一侧边401与下层螺方箍300的第一侧边301平行。图3A至图5B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双层梁结构100的施工顺序。图3A及图3B为下层梁200施工示意图。如图3A及图3B所示,首先沿a方向在柱体500两侧及柱筋502之间置放下层梁200,再沿b方向于柱体500两侧及柱筋502之间置放下层梁200。待下层梁200置妥后再沿柱筋502设置柱箍筋504 (请见图4A)并予以绑扎固定。图4A及图4B为上层梁施工示意图。如图4A及图4B所示,沿a方向在柱体500两侧及柱筋502之间吊放上层螺方箍400及其主筋408,使上层螺方箍400的每一底边404伸入下层螺方箍300的间隙·306。接着再沿b方向于柱体500两侧及柱筋502之间吊放上层螺方箍400及其主筋408,使上层螺方箍400的每一底边404伸入下层螺方箍300的间隙306。如图4B所示,下层螺方箍300的间隙306与上层螺方箍400的间隙406相等,但不以此为限,下层螺方箍300的间隙306与上层螺方箍400的间隙406可视建筑物的规模及结构强度的需求加以改变。此外,下层螺方箍300的顶边303与上层螺方箍400的底边404平行设置且具有高度差h及相等的宽度w(请参考图2A)亦可视结构强度的需求而调整。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双层梁结构100,可将主筋408平均设置于上层螺方箍400内,因而可提高结构强度施工稳定性。此外,以连续接合的上层螺方箍400及下层螺方箍300可改善传统结构的施工时耗费工时的问题,从而可节省工时及人力,并提高施工品质。图5A及图5B为注浆施工示意图。如图5A及图5B所示,待上层螺方箍400于顶面202置妥后,于顶面202两侧分别设置侧板204,分别注浆以形成上层梁206,再架设完成楼板600结构。通过以上较佳具体实施例的详述,是希望能更加清楚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与精神,而并非以上述所揭露的较佳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范畴加以限制。相反地,其目的是希望能涵盖各种改变及具相等性的安排于本实用新型所欲申请的专利范围的范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双层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下层梁,具有一顶面; 一下层螺方箍,部分设置于该下层梁中,由复数单位下层螺方箍连接而成,每一单位下层螺方箍包含一顶边,一底边,连接该底边与该顶边的一第一侧边及连接该顶边另一端的一第二侧边,该第二侧边与次一单位下层螺方箍的该底边连接,其中该顶边凸设于该下层梁外而与该顶面相互平行,该些单位下层螺方箍间具有复数个间隙;以及 一上层螺方箍,由复数单位上层螺方箍连接而成,每一单位上层螺方箍包含一顶边,一底边,连接该底边与该顶边的一第一侧边及连接该底边另一端的一第二侧边,该第二侧边与次一单位上层螺方箍的该顶边连接,其中该些单位上层螺方箍间具有复数个间隙且该底边伸入下层螺方箍的该些间隙并设置于该顶面上。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双层梁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下层螺方箍的该底边与该顶边夹一角度连接次一单位下层螺方箍的该第二侧边。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双层梁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上层螺方箍的该顶边与该底边夹一角度连接次一单位上层螺方箍的该第二侧边。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双层梁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下层螺方箍的该第一侧边与该第二侧边夹一角度连接次一单位下层螺方箍的该顶边。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双层梁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上层螺方箍的该第一侧边与该第二侧边夹一角度连接次一单位上层螺方箍的该顶边,该上层螺方箍的该第一侧边与该下层螺方箍的该第一侧边平行。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双层梁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下层螺方箍的该顶边与该上层螺方箍的该底边平行设置且具有一高度差。
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双层梁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下层螺方箍的该第一侧边至该第二侧边的宽度与该上层螺方箍的该第一侧边至该第二侧边的宽度相等。
8.如权利要求I项所述的双层梁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些单位上层螺方箍是由一钢筋沿一轴向连续弯折而成。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层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更包含复数个主筋沿该轴向穿设于该些单位上层螺方箍内。
10.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双层梁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些单位下层螺方箍是由一钢筋沿一轴向连续弯折而成。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双层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更包含复数个主筋沿该轴向穿设于该下层梁内且接近该下层螺方箍的该底边。
1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双层梁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些单位下层螺方箍的间隙与该些单位上层螺方箍的间隙相等。
1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双层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上层梁设置于该顶面上并包围该上层螺方箍。
专利摘要双层梁结构具有下层螺方箍,部分设置于下层梁中,由复数单位下层螺方箍连接而成,每一单位下层螺方箍包含顶边、底边、连接底边与顶边的第一侧边及连接顶边另一端的第二侧边。其中顶边凸设于下层梁外而与顶面相互平行,单位下层螺方箍间具有复数个间隙。上层螺方箍由复数单位上层螺方箍连接而成,每一单位上层螺方箍包含顶边,底边,连接底边与顶边的第一侧边及连接该底边另一端的第二侧边,其中单位上层螺方箍间具有复数个间隙且该底边伸入下层螺方箍的间隙并设置于顶面上。
文档编号E04B1/18GK202689180SQ201220075049
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0日
发明者尹衍樑 申请人:润弘精密工程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