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耸建(构)筑物爆破拆除综合安全防护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4591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高耸建(构)筑物爆破拆除综合安全防护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程爆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耸建(构)筑物爆破拆除触地危害效应的综合安全防护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进程的高速发展,城市规模的扩大很多大型工厂企业必须搬迁至城市外,同时为了响应国家节能减排上大压小的政策,很多中小型火电机组关停、改建。这些工作中,将面临大量的高耸建(构)筑物的拆除问题,如高大烟囱、冷却塔和锅炉排架等。由于城市化的高速推进,拆除这些建筑时必须要面对四周高楼林立、车辆穿行、人员密集等诸多负责因素,而同时,高耸建(构)筑物本身高大的体积和质量又使得其在倾倒触地时不可避免的将会造成强大的冲击和能量宣泄,这又必然会对周围人员、建筑和设备设施造成伤害。如何使这种触地危害效应得到有效的控制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实用价值和社会意义。 与其他爆破拆除工程安全防护工作相比,高耸建(构)筑物的安全防护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面对的困难更大,多种爆破拆除次生灾害同时产生,需要综合面对。目前国内很多专家都在有针对性的进行某一项或两项的专题研究如缓冲堤坝的敷设材料、减震沟的宽度、缓冲堤坝的敷设技术等等,但缺少对主要危险源进行的综合的、立体的、全面的应对体系,特别是对于烟 触地破碎时的扬尘现象,还缺乏专门的应对措施。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高耸建构筑物爆破拆除触地危害防护技术比较单一的不足,提供一种综合安全防护系统。本实用新型目的通过下述技术解决方案实现一种高耸建(构)筑物爆破拆除综合安全防护系统,在高耸建(构)筑物垂直倾倒中心线上堆筑缓冲堤坝,在缓冲堤坝上敷设覆盖材料,在缓冲堤坝的顶部和高耸建(构)筑物倾倒侧堆放沙袋,在每两道缓冲堤坝之间开挖辅助槽,在缓冲堤坝两侧开挖减震沟,减震沟与最外侧的辅助槽闭合联通。缓冲堤坝、减震沟、辅助槽将整个倒塌空间封闭起来,形成了综合防护系统。所述一种高耸建(构)筑物爆破拆除综合安全防护系统,爆破前需在辅助槽内注水,水高小于等于50厘米。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建立了以缓冲堤坝防护为主体,减震沟防护和辅助槽为辅的综合防护系统,通过缓冲堤坝及辅助槽的联合作用吸收高耸建(构)筑物倾倒触地时的冲量,减少飞溅和爆破地震的源头强度,通过减震沟控制触地振动的传播,通过高耸建(构)筑物触地能量击水产生局部水幕控尘,达到有效控制高耸建(构)筑物触地振动、飞溅和扬尘危害的效果。

[0008]图I为本防护系统总平面图。图2为缓冲堤坝、辅助槽开挖俯视图。图3为缓冲堤坝、辅助槽开挖主视图。图中I.高耸建(构)筑物,2.缓冲堤坝,3.辅助槽,4.减震沟,5.覆盖材料,
6.倾倒中心线,7.沙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一种高耸建(构)筑物爆破拆除综合安全防护系统,在高耸建(构)筑物I垂直倾倒中心线6上堆筑缓冲堤坝2,在缓冲堤坝2上敷设覆盖材料5,在缓冲堤坝2的顶部和高耸建(构)筑物I倾倒侧堆放沙袋7,在每两道缓冲堤坝2之间开挖辅助槽3,在缓冲堤坝2两侧开挖减震沟4,减震沟4与最外侧的辅助槽3闭合联通,爆破前在辅助槽3内注水,水高小于等于50厘米。高耸建(构)筑物爆破拆除前安装本综合防护系统的具体步骤如下。(I)根据环境和高耸建(构)筑物I的尺寸确定防护区域。(2)根据高耸建(构)筑物I的高度确定缓冲堤坝2堆砌材料、起始位置、间距、长度、闻度、底部览度、长度、顶部览度。一般工程实例中,在烟囱倾倒中心线6的±6°范围内垂直倾倒中心线6堆筑缓冲堤坝2,缓冲堤坝2材料为煤灰、黄土、黄沙等,上宽2m,下宽6m,长39m 75m,高3m,堤间间距为17m 20m,为减小烟囱触地造成地面碎石的飞溅,缓冲堤坝2堆筑的材料里面不能有碎块,用防晒网或扎接安全网做覆盖材料5,先用2 5层高强度防晒网整体覆盖缓冲堤坝2使之形成一个整体,在缓冲堤坝2的顶部和烟 倾倒侧将黄沙扎口封闭的沙袋7整齐堆放,铺设3层。一般在爆破拆除的烟囱倾倒70米起,开始堆筑缓冲堤坝2,至少堆筑5层以上缓冲堤坝2,为防止烟囱头部触地后前冲坝,在倒塌方向的正前方,最外围修筑一道高4m宽6m的防冲墙。(3)根据缓冲堤坝2布局确定辅助槽3的长度、深度。根据步骤2中的工程实例,每两道缓冲堤坝2之间开挖2m深的辅助槽3,辅助槽3长度与缓冲堤坝2底部长度相同,该辅助槽3在实际工作中变相提升了缓冲堤坝2的高度和宽度,修筑缓冲堤坝2和开挖辅助槽3同时进行。(4)根据环境确定是否向辅助槽3内注水及水深,若注水则在爆破前两天向辅助槽3内注水,水高小于等于50厘米。(5)爆破前三天开挖减震沟4,根据烟 尺寸及辅助槽3深度确定减震沟4深度及挖掘设备,根据挖掘设备确定减震沟4宽度,减震沟4与最外侧辅助槽3联通成U型。依据步骤2、3中工程实例,在缓冲堤坝2两侧开挖的减震沟4,2m深、I. 5m宽、190m长。防护效果通过高耸建构筑物I爆破拆除触地危害效应综合防护体系的有效防护,触地飞溅物控制在倾倒中心线6的80m范围内,IOOm处地震灾害质点振动峰值速度控制在2. Ocm/s,触地扬尘控制在倾倒中心线50m范围内上空缓慢消散。较传统防护手段,控制飞溅能力(最远距离)提高44%,降低地 震灾害349^41%,并同时填补了倾倒扬尘危害无法控制的空白。
权利要求1.一种高耸建(构)筑物爆破拆除综合安全防护系统,在高耸建(构)筑物(I)垂直倾倒中心线(6)上堆筑缓冲堤坝(2),在缓冲堤坝(2)上敷设覆盖材料(5),在缓冲堤坝(2)的顶部和高耸建(构)筑物(I)倾倒侧堆放沙袋(7),其特征是在每两道缓冲堤坝(2)之间开挖辅助槽(3),在缓冲堤坝(2)两侧开挖减震沟(4),减震沟与最外侧的辅助槽(3)闭合联通。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高耸建(构)筑物爆破拆除综合安全防护系统,其特征是爆破前在辅助槽(3)内注水,水高小于等于50厘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耸建(构)筑物爆破拆除综合安全防护系统。在高耸建(构)筑物垂直倾倒中心线上堆筑缓冲堤坝,在缓冲堤坝上敷设覆盖材料,在缓冲堤坝的顶部和高耸建(构)筑物倾倒侧堆放沙袋,在每两道缓冲堤坝之间开挖辅助槽,在缓冲堤坝两侧开挖减震沟,减震沟与最外侧的辅助槽闭合联通。本实用新型建立了以缓冲堤坝防护为主体,减震沟防护和辅助槽为辅的综合防护系统,可减少飞溅和爆破地震的源头强度,有效控制高耸建(构)筑物触地振动、飞溅和扬尘危害。
文档编号E04G23/08GK202500349SQ20122011368
公开日2012年10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3日
发明者何国敏, 周应军, 安玉东, 张萍, 李克菲, 李本伟, 游力克, 钟冬望, 陈德志 申请人:中钢集团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