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井操作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1257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电梯井操作平台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施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梯井操作平台。
背景技术
在经济不断发展高层建筑越来越多的今天,电梯已成为高层建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高层建筑电梯井的施工中影响最大的是电梯井操作平台的搭建,电梯井操作平台为后续施工提供操作平面。传统的电梯井操作平台是由钢管脚手架通过管卡构件在待施工楼层的下一层电梯门洞口搭设而成,在每一层施工时都需重新搭建,搭建拆除耗时费力,并且同样需要很多 钢管、扣件,浪费人力物力,使传统的电梯井操作平台的搭建过程繁琐复杂,另外由脚手架搭建的电梯井操作平台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的震动很容易造成连接部件的松动,从而形成安全隐患,对施工人员的人身及施工设备财产安全构成威胁。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梯井操作平台,以解决传统的电梯井操作平台在施工中重复搭建导致的费时费力的问题,以及传统的电梯井操作平台中运用大量钢管扣件带来的安全隐患。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梯井操作平台,包括工作平台、龙骨和支撑点构件,其中所述工作平台的面积小于等于电梯井内部空间的横截面积,所述工作平台设置在电梯井内,并且与所述待施工楼层的地面相平行;所述龙骨包括位于垂直固定在所述工作平台下方的纵支架;所述支撑点构件设置在所述待施工楼层下一层的电梯门洞口的地面上,并且所述支撑点构件与所述纵支架的底端相连接,将所述纵支架与所述待施工楼层的下一层的电梯门洞口的地面相固定。优选地,所述电梯井操作平台包括至少两个龙骨,至少两个所述龙骨的底端均与所述支撑点构件相连接,并且至少两个所述龙骨之间相平行。优选地,所述电梯井操作平台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横档,所述横档水平连接在至少两个所述龙骨之间。优选地,所述龙骨进一步包括斜支架,其中所述斜支架一端与所述工作平台上远离所述纵支架顶端的侧边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纵支架的底端相连接。优选地,所述龙骨进一步包括斜档,所述斜档的一端与所述纵支架的顶端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斜支架的中点相连接。优选地,所述龙骨进一步包括斜撑,所述斜撑一端与所述支撑点构件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纵支架相连接,并且所述斜撑、所述支撑点构件、所述纵支架之间形成三角形。[0016]优选地,所述电梯井操作平台各部分间的连接采用焊接连接。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在实际施工使用时,只需要将该电梯井操作平台吊入电梯井内,将支撑点构件支设于已施工楼层的电梯门洞口的地面上,就可以在电梯井操作平台上对待施工楼层进行下一工艺施工,当需要进行上一层施工时,只需用塔吊将电梯井操作平台上吊一层再次支设即可,这样在电梯井内施工时简单易行,电梯井操作平台能够在一次焊接成功后重复使用,并可以根据电梯井的实际大小情况对各部件尺寸进行相应调整,不需使用大量的钢管扣件,节省了人力物力,进而缩短了施工工期,另外电梯井操作平台的结构强度、焊接的强度能充分保证电梯井操作平台的稳定性,使施工时的安全性提高,避免了现有电梯井操作平台通过搭建脚手架带来的问题。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I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梯井操作平台的侧视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梯井操作平台的俯视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梯井操作平台从电梯门洞口看电梯井操作平台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图I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梯井操作平台的侧视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梯井操作平台的俯视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梯井操作平台从电梯门洞口看电梯井操作平台的视图。如图I-图3所示,图中100为待施工楼层,200为已施工楼层,300为电梯井,400为电梯门洞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梯井操作平台包括工作平台I、龙骨和支撑点构件4,其中工作平台I设置在电梯井300内,并且与待施工楼层100的地面相平行,龙骨设置在工作平台I的下方,位于电梯井300内,支撑点构件4支设在已施工楼层200的电梯门洞口 400的地面上,并且龙骨的底端固定在支撑点构件4上,用以给电梯井操作平台提供支撑。工作平台I的形状与电梯井300的内部空间横截面的形状相匹配,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工作平台I的形状可以为矩形,并且工作平台I的面积略小于电梯井300的内部空间的横截面积,例如电梯井的内部空间的面积为2. 35mX2. 25m,工作平台I的面积可以设置为2. 25mX2. 15m,每一边长度比电梯井的内部空间均小10cm,工作平台I的面积比电梯井300的内部空间横截面积较小就方便了电梯井操作平台在电梯井300中吊装时,不至于碰撞到电梯井300的内壁且不破坏电梯井300的内壁的混凝土。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工作平台I可以采用支架和木架板快速组装的结构,在现场施工时,在工作平台I上铺设木架板后即能在工作平台I上对待施工楼层100进行工作施工。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龙骨包括纵支架2,纵支架2垂直固定在工作平台I下方,靠近电梯门洞口 400,并且电梯井操作平台包括至少两个龙骨,至少两个龙骨的底端均与支撑点构件4相连接,并且至少两个龙骨之间相平行,为了使电梯井操作平台更稳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设置了三个龙骨,三个龙骨之间相互平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支撑点构件4连接在龙骨中的纵支架2底端且位于电梯门洞口里侧,用以给电梯井操作平台提供支撑,在现场施工使用时,将支撑点构件4支设于已施工 楼层200的电梯门洞口 400的地面上即可,为了使支撑点构件能够提供的支撑面更大,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设置一条支撑点构件4,例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梯门洞口 400的宽度为I. 3m,本实施例中这一条支撑点构件4长度为I. 2m,可以提供更大的支撑面。在上述方案中,工作平台I只通过龙骨中的纵支架2与支撑点构件4相连接,那么其电梯井操作平台的支撑能力将存在不足,当工作平台I上重物较多时,会存在安全隐患。为了使电梯井操作平台的支撑能力更强,在龙骨中还可以设置有斜支架3,斜支架3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在纵支架2的底端和工作平台I远离纵支架2顶端的侧边,如图I所示,这样工作平台I、纵支架2、斜支架3三者就形成了三角形,使龙骨的结构更稳定,能够提供更强的支撑强度。另外,为了使三个龙骨之间的连接更稳固,在三个龙骨之间还可以设置有横档6,横挡6水平连接在三排龙骨之间,本申请实施例优选设置了五根横档6,这样使三排龙骨之间连接的更牢固。另外,为了进一步加强纵支架2与斜支架3之间的连接强度,在龙骨内部还可以设置有斜档7,斜挡7 —端与纵支架2的顶端连接,另一端连接在斜支架3的中点处,这样设置了斜挡7,使纵支架2和斜支架3之间连接的更牢固,进一步加强了龙骨的强度。此外,为了使支撑点构件4能提供更进一步的支撑,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有斜撑5,斜撑5 —端与支撑点构件4连接,另一端与纵支架2连接,本申请实施例设置了三条斜撑5,如图I所示,这样斜撑5、支撑点构件4、纵支架2三者构成了三角形,使支撑点构件4支设于电梯门洞口 400的地面时更加牢固,从而能承受更多的重量。为了使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梯井操作平台的结构强度足够,本实施例中的工作平台I、纵支架2、斜支架3、斜撑5、横档6和斜档7都选用10#槽钢,支撑点构件4支设于电梯门洞口 400地面上时需要承受电梯井操作平台整体的重量,所以支撑点构件4选用强度更高的16#槽钢,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梯井电梯井操作平台各部分之间的连接均采用焊接固定,并且焊缝为一级焊缝。为了方便在电梯井中逐层施工,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梯井操作平台的高度和建筑的层高相当,电梯井操作平台的高度是支撑点构件与工作平台间的竖直距离,例如本实施例中建筑的层高为3m,则电梯井操作平台高度为2. 95m,比层高低5cm,方便了在工作平台I上铺设木架板。在实际施工使用时,只需将该电梯井操作平台吊入电梯井内,将支撑点构件支设于已施工楼层的电梯门洞口地面上,在工作平台上铺设好木架板,就可以在电梯井操作平台上对待施工楼层进行下一工艺施工,当需要进行上一层施工时,用塔吊将电梯井操作平台上吊一层再支设即可继续使用,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梯井电梯井操作平台能够在一次焊接成功后重复使用,并可以根据电梯井的实际大小情况对各部件尺寸进行相应调整,不需使用大量的钢管扣件,节省了人力物力,进而缩短了施工工期,另外电梯井操作平台的结构及选用的槽钢和各部分之间焊接的强度能充分保证电梯井操作平台的强度,提高了电梯井操作平台的安全性,避免了现有电梯井操作平台通过搭建脚手架带来的安全问题。实施例二 实施例一是本申请提供的电梯井电梯井操作平台的整体结构,本实施例是对实施 例一中的电梯井操作平台各构件之间连接的强度进行的验算。首先计算电梯井操作平台的整体重量,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工作平台I、纵支架2、斜支架3、斜撑5、横档6和斜档7都选用10#槽钢,其中工作平台I包括4条2. 15m长的槽钢和2条2. 25m长的槽钢,纵支架2的长度为3. 6m,斜支架3的长度为3. 5m,斜撑5的长度为O. 3m,横档6的长度为O. 8m,斜档7的长度为I. 8m。电梯井操作平台所用10#槽钢总长度2. 25 X 2+2. 15 X 4+3. 6 X 3+1. 8 X 3+3. 5 X 3+0. 8 X 5+0. 3 X 3=44. 7m支撑点构件4要承受整体电梯井操作平台的重量,所以选用强度更高的16#槽钢,支撑点构件4的长度为1.2m施工过程中可以在工作平台I上铺设木架板,所需木架板的面积为2. 1X2. 3=4. 83m2电梯井操作平台自重44. 7X 10. 007+1. 2X 19. 752+4. 83X 35=640. 07kg对电梯井操作平台的动荷载进行的计算人员重量(以两人为例计算)为100X2=200kg施工中需要在工作平台I上放置电梯井结构模板,电梯井结构模板的重量(按全部模板计算)为3X (2. 25+2. 45) X2X35=987kg其它工具、材料按200kg计算。由上述计算结果,则电梯井操作平台的总荷载G为640. 07+200+987+200=2027. 07kg=20270. 7N下面进行焊缝强度的验算在支撑点构件4与龙骨的焊接焊缝处要承受剪力。查表得公式Tf = G/ (he X Σ Iw)=20270. 7+[O. 7X5X (100X6)]=9.65N/mm2<ffw=160N/mm2所以在支撑点构件4与龙骨的连接处的抗剪强度满足要求,能够保证整体电梯井操作平台的结构安全。在斜撑5处受力分析,斜撑5与纵支架2之间的角度为Θ。[0061]查表得公式如下σ =GX sin θ / (t X lw)=20270. 7 + 3X3. 6 + 3X2 + 3. 6+ (5. 3X48X3. 6 + 2)=9.84N/mm2<ftw=215N/mm2τ =G X cos Θ / (t X lw)=20270. 7 + 3X3. 6 + 3X3 + 3. 6+ (5. 3X48X3. 6 + 2)=14. 76N/mm2<fvw=125N/mm2所以斜撑5处的焊接强度满足施工过程中受力要求。由此可以看到,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电梯井操作平台各部分间的焊接强度能够满足施工过程中电梯井操作平台的强度要求,可以保证电梯井操作平台上人员及设备的安全。本实用新型在实际施工使用时,只需要将该电梯井操作平台吊入电梯井内,将支撑点支设于下一层电梯门洞口地面,在电梯井操作平台上进行下一工艺施工,进行上一层施工时,只需要用塔吊将电梯井操作平台上吊一层,并能够在一次焊接成功后重复使用,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各部件尺寸进行相应调整,不需使用大量的钢管扣件,节省了人力物力,缩短了施工工期,另外槽钢及焊接的强度能充分保证电梯井操作平台的稳定性,安全性大大提高,避免了现有电梯井操作平台通过搭建脚手架带来的安全问题。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电梯井操作平台,用于在电梯井内对待施工楼层进行施工,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平台、龙骨和支撑点构件,其中 所述工作平台的面积小于等于电梯井内部空间的横截面积,所述工作平台设置在电梯井内,并且与所述待施工楼层的地面相平行; 所述龙骨包括位于垂直固定在所述工作平台下方的纵支架; 所述支撑点构件设置在所述待施工楼层下一层的电梯门洞口的地面上,并且所述支撑点构件与所述纵支架的底端相连接,将所述纵支架与所述待施工楼层的下一层的电梯门洞口的地面相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梯井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井操作平台包括至少两个龙骨,至少两个所述龙骨的底端均与所述支撑点构件相连接,并且至少两个所述龙骨之间相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梯井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井操作平台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横档,所述横档水平连接在至少两个所述龙骨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井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龙骨进一步包括斜支架,其中 所述斜支架一端与所述工作平台上远离所述纵支架顶端的侧边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纵支架的底端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井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龙骨进一步包括斜档,所述斜档的一端与所述纵支架的顶端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斜支架的中点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井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龙骨进一步包括斜撑,所述斜撑一端与所述支撑点构件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纵支架相连接,并且所述斜撑、所述支撑点构件、所述纵支架之间形成三角形。
7.根据权利要求I至6任一项所述的电梯井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井操作平台各部分间的连接采用焊接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梯井操作平台,包括工作平台、龙骨和支撑点构件,其中工作平台面积的小于等于电梯井内部空间的横截面积,工作平台设置在电梯井内,并且与电梯井内待施工楼层的地面相平行;龙骨包括位于垂直固定在工作平台下方的纵支架;支撑点构件设置在待施工楼层下一层的电梯门洞口的地面上,并且支撑点构件与纵支架的底端相连接,将纵支架与待施工楼层的下一层的地面相固定。本实用新型在电梯井内施工时简单易行,并能在一次焊接成功后重复使用,不需使用钢管扣件,节省了人力物力,电梯井操作平台的结构强度能充分保证电梯井操作平台的稳定性,使施工时的安全性提高,避免了通过搭建脚手架带来的安全问题。
文档编号E04G3/24GK202731269SQ201220264600
公开日2013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6日
发明者李雪丰, 张鹏飞, 荣彤, 梁华, 王军伟 申请人:中建八局第四建设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