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隧道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1505阅读:3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隧道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楼房时的工装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楼房整体浇注的新型隧道模。
背景技术
目前楼房建设时的混凝土浇铸模板均采用散装模板。采用该种模板,需将各个模板现场拼装起来进行工程浇筑,等混凝土浇铸完成后再将各个模板拆散拿下来进行工位移动。该结构形式的模板拆、装很不方便,手工操作机械化程度差,拆装模板用人数量多,工期长、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给出一种安装方便、安装作业用人少、可缩短工期、降低成本,能对楼房逐层进行整体浇注的新型隧道模。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能够实现的。本实用新型的新型隧道模包括一个纵剖面呈T字形且对称设置有两根立柱的支卸平台和每个工作面模板上均设有的脱模顶盘,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所述新型隧道模由端头整体模、若干中部整体模和一个支卸平台组成;所述中部整体模各自由左壁面模板与左顶棚模板成一体的左侧角模和右壁面模板与右顶棚模板成一体的右侧角模,所述左侧角模通过顶部四根滑梁、模板伸缩机构以及顶楔模板与所述右侧角模连接构成;所述端头整体模由左壁面模板、左顶棚模板以及左端头堵板成一体的左侧角模和右壁面模板、右顶棚模板以及右端头堵板成一体的右侧角模,所述左侧角模通过顶部四根滑梁、模板伸缩机构以及顶楔模板和竖楔模板与所述右侧角模连接构成;所述左壁面模板、右壁面模板、左顶棚模板、右顶棚模板、左端头堵板、右端头堵板上均设有若干所述脱模顶盘,所述左侧角模与所述右侧角模的所述左、右壁面模板下方各自装有两个走轮和两个可调支脚;本实用新型的新型隧道模,其中所述顶楔模板与所述竖楔模板结构相同,均由带螺杆的封严盖板通过其螺杆和螺母与连扳连接,所述连板与所述封严盖板之间的连接螺杆上设有压簧构成,所述连扳两侧通过两条条状螺栓孔以及螺栓连接所述左侧角模或左端头堵板和右侧角模或右端头堵板。本实用新型的新型隧道模,其中所述滑梁左段通过螺栓孔由螺栓固接在所述左侧角模上,右段通过其上设置的长豁孔由螺栓连接在所述右侧角模上。本实用新型的新型隧道模,其中所述右侧角模在所述滑梁的长豁孔上具有一个往返直线滑动轨迹,所述左侧角模与右侧角模分别在连扳的条状螺栓孔上各自具有一个往返直线滑动轨迹。本实用新型的新型隧道模,其中所述走轮安装在轮柱上,所述轮柱上设有定向销轴,所述走轮以轮柱轴线为中心,具有一个每90°为一个定向区域的水平转动轨迹,所述可调支脚通过丝杆连接在所述轮柱上,所述丝杆的下端连接脚板。本实用新型的新型隧道模,其中所述支卸平台两个立柱上均通过支撑轴以及销轴连接摆动腿,所述摆动腿以支撑轴为中心具有正反两个方向的垂向转动轨迹。本实用新型的新型隧道模,其中所述长豁孔的长度与两个条状螺栓孔的长度和基本相等。本实用新型的新型隧道模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的新型隧道模由端头整体模、若干中部整体模和一个支卸平台组成。端头整体模、中部整体模由左侧角模通过滑梁、模板伸缩机构以及顶楔模板连接右侧角模构成。左侧角模和右侧角模均装有两个可调支脚和两个走轮。本实用新型由吊车进行支卸平台的升降共同工作,可对建筑中的楼房逐层进行整体浇注。本实用新型克服了已有技术采用散装模板拆、装不方便,费时又费工的问题。将散装的模板设计制作在一起,采用整体缩、伸的办法解决了零散模板反复不断拆装问题,提高了机械化程度,减少了手工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新型隧道模作进一步说明。·
图I为新型隧道模的中部整体模结构主视示意图。图2为图I中的C-C剖面图。图3为新型隧道模的支卸平台结构主视示意图。图4为图3中的B-B剖面图。图5为图4中的N详图。图6 图9为中部整体模、端头整体模通过支卸平台逐层向上吊移示意图。图10为顶楔模板结构主视示意图。图11为图10中的F-F剖面图。图12为滑梁主视示意图。图13为图12中的D-D剖面图。图14为可调支脚和走轮结构主视示意图。图15为可调支脚和走轮结构侧视示意图。图16为中部整体模收缩状态示意图。图17为端头整体模收缩状态示意图。图18为端头整体模收缩状态下的M-M剖面图。图19为支卸平台提升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I 图3、图6 图9、图1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隧道模包括一个纵剖面呈T字形且对称设置有两根立柱31的支卸平台11和每个工作面模板上均设有的脱模顶盘
2。本实用新型的新型隧道模由端头整体模15、若干中部整体模16、17和一个支卸平台11组成。如图I、图2所示,中部整体模16、17各自由左壁面模板与左顶棚模板成一体的左侧角模I和右壁面模板与右顶棚模板成一体的右侧角模6,左侧角模I通过顶部四根滑梁4、模板伸缩机构5以及顶楔模板3与右侧角模6连接构成。如图17、图18所示,端头整体模15由左壁面模板、左顶棚模板以及左端头堵板成一体的左侧角模I’和右壁面模板、右顶棚模板以及右端头堵板成一体的右侧角模6’,左侧角模I’通过顶部四根滑梁4、模板伸缩机构5以及顶楔模板3和竖楔模板27与所述右侧角模6’连接构成。如图I、图2、图16 图18所示,左壁面模板、右壁面模板、左顶棚模板、右顶棚模板、左端头堵板、右端头堵板上均设有若干脱模顶盘2。浇注混凝土时,脱模顶盘2的盘23与模板平齐。脱模时,旋转螺丝24,使盘23顶出,使模板从混凝土上脱开。左侧角模1、1’与右侧角模6、6’的左、右壁面模板下方各自装有两个走轮8和两个可调支脚9。如图3 图5、图19所示,支卸平台11两个对称的立柱31上均通过支撑轴12以及销轴13连接摆动腿28。摆动腿28以支撑轴12为中心具有正反两个方向的垂向转动轨迹,可以向两个方向转动。如图I、图10、图11、图17所示,顶楔模板3与所述竖楔模板27结构相同,均由带螺杆的封严盖板14通过其螺杆和螺母20与连扳21连接,所述连板21与所述封严盖板14之间的连接螺杆上设有压簧19构成。连扳21两侧通过螺栓以及条状螺栓孔18连接所述左侧角模1、1’和右侧角模6、6’。如图I、图12、图13、图16、图17所示,滑梁4左段通过螺栓孔由螺栓7固接在所述左侧角模1、1’上,右段通过其上设置的长豁孔22由螺栓7连接在所述右侧角模6、6’上。如图I、图10、图16、图17所示,右侧角模6、6’在滑梁4的长豁孔22上具有一个往返直线滑动轨迹,可以滑动。左侧角模1、1’与右侧角模6、6’分别在连扳21的条状螺栓孔18各自具有一个往返直线滑动轨迹。长豁孔22的长度与两个条状螺栓孔18的长度和基本相等,用以保证左侧角模1、1’与右侧角模6、6’收缩后能够拼拢严密。如图I、图2、图14、图15、图16、图17所示,走轮8安装在轮柱30上,轮柱30上设有定向销轴26,走轮8以轮柱30轴线为中心,具有一个每90°为一个定向区域的水平转动轨迹。可调支脚9通过丝杆10连接在轮柱30上。丝杆10的下端连接脚板25。可调支脚9的脚板25落在底部楼板上,四个可调支脚9可将整体的左侧角模I和右侧角模6支承起来。旋转丝杆10可以调解整体的左侧角模I和右侧角模6的高、低,以配合左侧角模1、1’和右侧角模6、6’的收缩。当可调支脚9支起时走轮8悬空不落地,当可调支脚9收起时走轮8落地。这样就形成了伸张模具后,四个可调支脚9落地;收缩模具后四个走轮8落地的情形,以配合拼模和拆模。拔出走轮8上的定向销轴26,将走轮8水平搬转90度,再插上定向销轴26就可以改变走轮8的走向。本实用新型中设有一个端头整体模15和两个中部整体模16、17。端头整体模15、中部整体模16、17拼装起来后,正好是一个房间的内模。用端头整体模15、中部整体模16、17拼接,作为楼房整体浇铸混凝土的型腔模具。支卸平台11是拆模后将端头整体模15、中部整体模16、17吊移至上一层的辅助工具。吊移过程如图6、图7、图8、图9所示。当施工浇铸完第二层时,将支卸平台11安装在第一层内,安装好支卸平台11后,支卸平台11就在第二层的出口的外边形成一个平台,将第二层内的端头整体模15、中部整体模16、17逐节拆模并逐一地移到支卸平台11上,再用吊车29逐一地吊移到上一层。端头整体模15、中部整体模16、17吊移到上一层后,再用吊车29将支卸平台11向上吊移一层,然后支好备用。[0042]下面通过对本实施例做进一步的具体描述,说明新型隧道模的工艺过程实用本实用新型浇筑房屋时应当配以其它模具作为立墙的另一堵板模具。当混凝土凝固之后模板系统开使拆卸、收缩。以中部整体模17为例第一步脱模松开滑梁4上长豁孔22的螺栓7,使滑梁4可在长豁孔22内滑动;松开连板21两端的螺母,使左、右侧角模1、6与连板21之间可以在长条滑孔18上相互滑动;然后旋转模板伸缩机构5的丝杆,使丝杆收缩;再旋转丝杆10,使可调支脚9提起适当高度;松开顶楔模板3的螺母20,使封严盖板14的弹簧19释放张力。观查封严盖板14应脱模并且处在左侧角模I和右侧角模6的上方;旋转所有脱模顶盘2的螺丝24,使盘23脱模,观查所有盘23是应脱模;观查所有模板都脱模,这时端头整体模15、中部整体模16、17各自的四个可调支脚9着地。第二步再次旋转可调支脚9,使脚板25向上提离开地面一定高度,使四个走轮8落地,这时端头整体模15、中部整体模16、17重心都落在了各自的四个走轮8上。 第三步再次转动模板伸缩机构5的丝杆使其收缩,这时滑梁4又开始滑动;四个走轮8开始转动,左侧角模I和右侧角模6在四个走轮8支承下相对移动向一起收缩,当左侧角模I和右侧角模6收缩到位时,收缩工作完成。第四步端头整体模15、中部整体模16、17收缩完成后,调整走轮8走向;拔出四个走轮8上的定向销轴26,将四个走轮8搬转90度,再插上四个定向销轴26,第五步走轮8调整好后,首先将中部整体模17拉到支卸平台11上,用吊车29将中部整体模17吊移到上一层相应的位置。再用相同的办法将中部整体模16、端头整体模15拆卸、收缩并吊移到上一层相应的位置。至此端头整体模15、中部整体模16、17的拆卸收缩、吊移工作完成。端头整体模15、中部整体模16、17吊移到上一层后,进行拼装浇注。混凝土凝固后再次拆模并向上一层吊移,周而复始,一层一层向上移进行楼房浇筑。端头整体模15、中部整体模16、17吊移到上一层后,进行支卸平台11的拆、装与吊移工作。将吊车29的钢丝绳挂在支卸平台11的G点处,并将其稍微吊起,使支卸平台11下部的活动支腿28抬起一点,活动支腿28抬起后,将轴销13拔出,使活动支腿28在支承轴12上可以自由转动,等于支卸平台11降低了高度,以便支卸平台11的移动。通过吊车29将支卸平台11吊移出来。支卸平台11吊移出来后对准上一层,向浇筑房里插入支卸平台11。插入到位时,将活动支腿9用销轴13销住,吊车29向下放,使支卸平台11着地落实并摘除吊车29的钢丝绳。支卸平台11的拆、装和上移工作完成。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隧道模,包括一个纵剖面呈T字形且对称设置有两根立柱(31)的支卸平台(11)和每个工作面模板上均设有的脱模顶盘(2),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隧道模由端头整体模(15 )、若干中部整体模(16、17 )和一个支卸平台(11)组成; 所述中部整体模(16、17)各自由左壁面模板与左顶棚模板成一体的左侧角模(I)和右壁面模板与右顶棚模板成一体的右侧角模(6),所述左侧角模(I)通过顶部四根滑梁(4)、模板伸缩机构(5)以及顶楔模板(3)与所述右侧角模(6)连接构成; 所述端头整体模(15)由左壁面模板、左顶棚模板以及左端头堵板成一体的左侧角模(Γ)和右壁面模板、右顶棚模板以及右端头堵板成一体的右侧角模(6’),所述左侧角模(Γ)通过顶部四根滑梁(4)、模板伸缩机构(5)以及顶楔模板(3)和竖楔模板(27)与所述右侧角模(6’ )连接构成; 所述左壁面模板、右壁面模板、左顶棚模板、右顶棚模板、左端头堵板、右端头堵板上均设有若干所述脱模顶盘(2),所述左侧角模(1、1’)与所述右侧角模(6、6’)的所述左、右壁面模板下方各自装有两个走轮(8 )和两个可调支脚(9 )。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隧道模,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楔模板(3)与所述竖楔模板(27)结构相同,均由带螺杆的封严盖板(14)通过其螺杆和螺母(20)与连扳(21)连接,所述连板(21)与所述封严盖板(14)之间的连接螺杆上设有压簧(19)构成,所述连扳(21)两侧通过两条条状螺栓孔(18)以及螺栓连接所述左侧角模(I、)或左端头堵板和右侧角模(6、)或右端头堵板。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新型隧道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梁(4)左段通过螺栓孔由螺栓(7)固接在所述左侧角模(1、1’)上,右段通过其上设置的长豁孔(22)由螺栓(7)连接在所述右侧角模(6、6’ )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隧道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右侧角模(6、6’)在所述滑梁(4)的长豁孔(22)上具有一个往返直线滑动轨迹,所述左侧角模(1、1’)与右侧角模(6、6’)分别在连扳(21)的条状螺栓孔(18)上各自具有一个往返直线滑动轨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隧道模,其特征在于所述走轮(8)安装在轮柱(30)上,所述轮柱(30)上设有定向销轴(26),所述走轮(8)以轮柱(30)轴线为中心,具有一个每90°为一个定向区域的水平转动轨迹,所述可调支脚(9)通过丝杆(10)连接在所述轮柱(30 )上,所述丝杆(10 )的下端连接脚板(25 )。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隧道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卸平台(11)两个立柱(31)上均通过支撑轴(12)以及销轴(13)连接摆动腿(28),所述摆动腿(28)以支撑轴(12)为中心具有正反两个方向的垂向转动轨迹。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隧道模,其特征在于所述长豁孔(22)的长度与两个条状螺栓孔(18)的长度和基本相等。
专利摘要一种新型隧道模,由端头整体模、若干中部整体模和支卸平台组成。中部整体模各自由左壁面模板与左顶棚模板成一体的左侧角模和右壁面模板与右顶棚模板成一体的右侧角模,左侧角模通过顶部四根滑梁、模板伸缩机构以及顶楔模板与右侧角模连接构成;每面模板上均设有若干脱模顶盘。左侧角模与右侧角模各有两个走轮和两个可调支脚;左侧角模与右侧角模可相互滑动伸缩。本实用新型由吊车进行支卸平台的升降,可对建筑中的楼房逐层进行整体浇注。本实用新型将散装的模板设计制作在一起,采用整体缩、伸方法克服了散装模板拆、装不方便,费时又费工的问题,提高了机械化程度,减少了手工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它是一种理想的楼房整体浇注模具。
文档编号E04G11/02GK202627487SQ20122027281
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1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1日
发明者杨秋利 申请人:涿州市三博桥梁模板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