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在钢管脚手架中钢管立杆对接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4839阅读:4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在钢管脚手架中钢管立杆对接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中所采用的钢管脚手架,尤其是涉及在搭设钢管脚手架过程中对钢管立杆进行对接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高架桥、房屋建筑等基础设施工程的日益增多,在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中大部分的构筑物需要采用钢管脚手架,钢管脚手架中的立杆对接的方法目前建设领域主要采用了扣件的方法,这种扣件的对接方法不仅在操作上烦琐,而且不可避免存在有接头错边量,使得钢管立杆表现为偏心连接,靠抗滑力传递荷载和内力,因此大大降低了钢管立杆的承载力和脚手架的整体稳定性。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一种在钢管脚手架中钢管立杆对接的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在钢管脚手架中钢管立杆对接的装置,包括需对接的上钢管和下钢管,在上钢管与下钢管之间设有活动相连的导向管,导向管的上下两端分别插入上钢管和下钢管中,形成套接式结构。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向管上下两端的外径分别与上钢管和下钢管的内径一致,长度在2cm-5cm。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向管上下两端的端口部位有倒角,倒角值在 I :4_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向管为A3钢,横截面呈圆环状。本实用新型的钢管立杆对接的装置,中间采用可进行上下套接的导向管进行相连,导向管的上下部分伸入拟对接的上下钢管立杆中,呈承插固定,从而将钢管一一相连固定,连接效果简单实用。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该装置能非常方便地让两根钢管立杆的的中心处于同一条线上,保证其轴心对接,因此能极大地提高钢管脚手架的承载力和增强脚手架的整体稳定性,并缩短搭设脚手架的时间,而且安全方便。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的俯视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如图I所示,本实用新型在钢管脚手架中钢管立杆对接的装置,包括需对接的上钢管I和下钢管2,在上钢管I与下钢管2之间有一活动相连的导向管3,导向管3的上下两端分别插入上钢管I和下钢管2中,形成套接式结构。如图2所示,导向管3的材质与钢管一样,均采用A3钢,横截面呈圆环状,上下端拟伸入钢管部分的外径与钢管立杆的内径一致,长度为2cm,壁厚4mm,中间部分的外径与钢管立杆的外径一致,内径与上下部分的内径一致,长度为3cm。导向管3上下两端的端口部位可以开有倒角,倒角值在I :4-10之间,倒角便于在插入上下钢管时更为顺利。 最后,还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子。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上实施例子,还可以有许多延伸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在钢管脚手架中钢管立杆对接的装置,包括需对接的上钢管(I)和下钢管(2),其特征在于,在上钢管(I)与下钢管(2)之间设有活动相连的导向管(3),导向管(3)的上下两端分别插入上钢管(I)和下钢管(2)中,形成套接式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在钢管脚手架中钢管立杆对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管(3)上下两端的外径分别与上钢管(I)和下钢管(2)的内径一致,长度在2cm-5c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在钢管脚手架中钢管立杆对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管(3)上下两端的端口部位有倒角,倒角值在I :4-10。
4.根据权利要求I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在钢管脚手架中钢管立杆对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管(3)为A3钢,横截面呈圆环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钢管脚手架中钢管立杆对接的装置,包括需对接的上钢管(1)和下钢管(2),其特征在于,在上钢管(1)与下钢管(2)之间设有活动相连的导向管(3),导向管(3)的上下两端分别插入上钢管(1)和下钢管(2)中,形成套接式结构。本实用新型能非常方便地让两根钢管立杆的中心处于同一条线上,保证其轴心对接,因此能极大地提高钢管脚手架的承载力和增强脚手架的整体稳定性,并缩短搭设脚手架的时间,而且安全方便。
文档编号E04G7/20GK202672703SQ201220368589
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27日
发明者陈军, 周松国, 聂小勇, 顾吟, 姚宇翔, 郭国良, 戴元林 申请人:杭州市市政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