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护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7654阅读:4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护棚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全防护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防护棚。
背景技术
为确保配电箱、机具设备在建筑安装施工现场的安全使用,需对其搭设相应的防护棚,避免坠物发生损坏设备事故或操作人员的物体打击事故。现有的防护棚都是用脚手架杆和其他材料临时搭设的,既费时又浪费材料,且形状不一,不适应安全标准化的要求以及重复利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防护棚,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防护棚搭建费时费力以及不可重复利用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护棚,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防护面、以及可拆地连接在两个第一防护面上的第二防护面和第三防护面,第二防护面和第三防护面与两个第一防护面之间围成矩形防护空间,第二防护面和第三防护面与两个第一防护面的顶端连接有棚顶。进一步地,第二防护面包括并行设置的第一立柱、第二立柱和第三立柱;第一防护栏,连接在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之间;工作门,设置在第二立柱和第三立柱之间,工作门的一侧枢转连接在第二立柱或第三立柱上,工作门的另一侧上设有门锁。进一步地,第二防护面还包括第一连接杆,其分别与第一立柱的顶端、第二立柱的顶端和第三立柱的顶端连接。进一步地,第一防护面包括第四立柱;第五立柱,与第一立柱相对设置,第五立柱的高度低于第四立柱的高度;第二防护栏,连接在第四立柱和第五立柱之间。进一步地,第一防护面还包括第二连接杆,其分别与第四立柱的顶端和第五立柱的顶端连接。进一步地,第三防护面包括第六立柱,为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三防护栏,连接在两个第六立柱之间。进一步地,第三防护面还包括第三连接杆,其分别与两个第六立柱的顶端连接。进一步地,第一、第二和第三防护栏均包括两个横杆;多个纵杆,每个纵杆均连接在两个横杆之间。进一步地,第四立柱与第一立柱之间、第四立柱与第三立柱之间以及第五立柱和第六立柱之间均通过螺栓和螺母连接。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防护棚还包括多个固定基座,每个固定基座包括底板,其上设有多个第一连接孔;用于连接或固定第四立柱和第一立柱或者第四立柱和第三立柱或者第五立柱和第六立柱或者第二立柱的回形连接部,其连接在底板上,回形连接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与两个第一侧壁连接的第二侧壁,第一侧壁和/或第二侧壁上设有第二连接孔。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在现场快速组装或拆除,即,需要搭建防护棚时,只需将四个防护面之间相互连接,再将棚顶与四个防护面相连即可。这样,使得防护棚的搭建省时省力,并且,使用后可以方便的将防护棚拆除,使其可重复使用,这样也有效地避免了材料的浪费。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 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I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防护棚的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其中,未示出棚顶;图2示出了图I的防护棚的第二防护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I的防护棚的第一防护面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图I的防护棚的第三防护面的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图I的防护棚的第一立柱和第四立柱的连接示意图;图6示出了图I的防护棚的固定基座的俯视示意图;图7不出了图6的固定基座的王视不意图;以及图8不出了图6的固定基座的侧视不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如图I所示,本实施例的防护棚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防护面11、以及可拆地连接在两个第一防护面11上的第二防护面12和第三防护面13,第二防护面12和第三防护面13与两个第一防护面11之间围成矩形防护空间,第二防护面12和第三防护面13与两个第一防护面11的顶端连接有棚顶。棚顶的大小可以大于或者等于矩形防护空间的大小。在本实施例中,可在现场快速组装或拆除,S卩,需要搭建防护棚时,只需将四个防护面之间相互连接,再将棚顶与四个防护面相连即可。这样,使得防护棚的搭建省时省力,并且,使用后可以方便的将防护棚拆除,使其可重复使用,这样也有效地避免了材料的浪费。如图I和图2所示,第二防护面12包括并行设置的第一立柱121、第二立柱122、第三立柱123以及第一防护栏124和工作门125。第一防护栏124连接在第一立柱121和第二立柱122之间,工作门125设置在第二立柱122和第三立柱123之间,工作门125的一侧枢转连接在第二立柱122或第三立柱123上,工作门125的另一侧上设有门锁。工作门125的设置使得操作人员方便进入防护空间内对电箱或设备进行操作或者维修。如图2所示,第二防护面12还包括第一连接杆126,其分别与第一立柱121的顶端、第二立柱122的顶端和第三立柱123的顶端连接。如图I和图3所示,第一防护面11包括第四立柱111、第五立柱112和第二防护栏113 ;第五立柱112与第一立柱121相对设置,第五立柱112的高度低于第四立柱111的高度;第二防护栏113连接在第四立柱111和第五立柱112之间。优选地,第一防护面11还包括第二连接杆114,其分别与第四立柱111的顶端和第五立柱112的顶端连接。第二连接杆114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设置。如图I和图4所示,第三防护面13包括第六立柱131和第三防护栏132,第六立柱131为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三防护栏132连接在两个第六立柱131之间。优选地,第三防护面13还包括第三连接杆133,其分别与两个第六立柱131的顶端连接。第一连接杆126、第二连接杆114和第三连接杆133用于支撑棚顶。如图2至图4所示,第一、第二和第三防护栏均包括两个横杆和多个纵杆,其中,每个纵杆均连接在两个横杆之间。如图I所示,第一立柱121、第二立柱122、第三立柱123、第四立柱111第五立柱112和第六立柱131均为空心方管,如图5所示,第四立柱111与第一立柱121之间通过螺栓14和螺母15连接。图中未示出的第四立柱111与第三立柱123之间以及第五立柱112 和第六立柱131之间也通过螺栓和螺母连接。上述连接方式操作简单、便于拆卸,并且成本较低。如图6至图8所示,防护棚还包括多个固定基座20,每个固定基座20包括底板21和回形连接部22。底板21用于与地面固定,底板21上设有多个第一连接孔。水泥地面等硬质地面采用钻孔,打入膨胀钉固定,室外土质地面,采用打入带钩螺纹钢形式。回形连接部22用于将防护棚的各立柱中相邻设置的两个立柱或者第二立柱122固定在地面上,回形连接部2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与两个第一侧壁连接的第二侧壁,第一侧壁上设有两个第二连接孔。具体地,可以将两个立柱穿入至回形连接部22的容纳槽内,再通过第二连接孔将回形连接部22和立柱之间通过螺栓、螺母紧固从而完成连接。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防护棚,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防护面(11)、以及可拆地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一防护面(11)上的第二防护面(12)和第三防护面(13),所述第二防护面(12)和第三防护面(13)与两个所述第一防护面(11)之间围成矩形防护空间,所述第二防护面(12)和第三防护面(13)与两个所述第一防护面(11)的顶端连接有棚顶。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防护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护面(12)包括 并行设置的第一立柱(121)、第二立柱(122)和第三立柱(123); 第一防护栏(124),连接在所述第一立柱(121)和第二立柱(122)之间; 工作门(125),设置在所述第二立柱(122)和第三立柱(123)之间,所述工作门(125)的一侧枢转连接在所述第二立柱(122)或第三立柱(123)上,所述工作门(125)的另一侧 上设有门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护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护面(12)还包括第一连接杆(126),其分别与所述第一立柱(121)的顶端、第二立柱(122)的顶端和第三立柱(123)的顶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护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面(11)包括第四立柱(111); 第五立柱(112),与所述第一立柱(121)相对设置,所述第五立柱(112)的高度低于所述第四立柱(111)的高度; 第二防护栏(113),连接在所述第四立柱(111)和第五立柱(112)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护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面(11)还包括第二连接杆(114),其分别与所述第四立柱(111)的顶端和第五立柱(112)的顶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护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防护面(13)包括 第六立柱(131),为相对设置的两个; 第三防护栏(132),连接在两个所述第六立柱(131)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护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防护面(13)还包括第三连接杆(133),其分别与两个所述第六立柱(131)的顶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护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防护栏均包括 两个横杆; 多个纵杆,每个所述纵杆均连接在所述两个所述横杆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护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立柱(111)与所述第一立柱(121)之间、所述第四立柱(111)与第三立柱(123)之间以及所述第五立柱(112)和第六立柱(131)之间均通过螺栓(14)和螺母(15)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护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固定基座(20),每个所述固定基座(20)包括 底板(21),其上设有多个第一连接孔; 用于连接或固定所述第四立柱(111)和第一立柱(121)或者所述第四立柱(111)和第三立柱(123)或者所述第五立柱(112)和第六立柱(131)或者第二立柱(122)的回形连接部(22),其连接在所述底板(21)上,所述回形连接部(2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与两个所述第一侧壁连接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或第二侧壁上设有第二连接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护棚,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防护面(11)、以及可拆地连接在两个第一防护面(11)上的第二防护面(12)和第三防护面(13),第二防护面(12)和第三防护面(13)与两个第一防护面(11)之间围成矩形防护空间,第二防护面(12)和第三防护面(13)与两个第一防护面(11)的顶端连接有棚顶。本实用新型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防护棚搭建费时费力以及不可重复利用的问题。
文档编号E04B1/343GK202767583SQ20122045392
公开日2013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6日
发明者那国良, 韩锡铅 申请人: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 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北京工程分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