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排蓄水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3175阅读:4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排蓄水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及绿化用的排水蓄水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排蓄水板。
背景技术
近年来,针对传统的通过铺设砖石瓦块、鹅卵石等排水方法进行了改进,很多建筑、绿化工程开始使用简单方便的排水板。目前,排水板的种类很多,虽然在排水功能上有显著提高,但是,缺少蓄水功能,不利于绿化植被的种植和生长,因此,为达到排水与蓄水的双重效果,需要设计新型的排蓄水板,以充分满足建筑工程中排水的需要及楼顶、屋面等区域绿化种植中蓄水的需求。现有技术中,实用新型专利ZL 201120017481.9公开了一种双面凸台蓄排水板,包括一板体,板体上由上而下地冲压有整齐排列大小一致的多个台形凹槽,每四个台形凹槽,构成一方阵,在方阵的中央,由下而上地冲压有与台形凹槽大小一致的台形凸起,每四个台形凸起,构成一与凹槽方阵大小一致的凸起方阵,凸起方阵的中央是台形凹槽,台形凸起的顶面开有排水孔。该实用新型使排水板形成双面凸台,朝下的凸台可蓄水,朝上的凸台可以透水,通过朝上的凸台提高排水孔,缩小了排水孔面积,减少了根系穿透,增强了对绿化顶板的保护,但是,此种设置结构复杂,生产耗材耗电,不便于加工制造,并且,使用时不利于形成稳固的结构,从而使排水板的稳定性受到影响;特别是,施工时不能相互焊接或者粘接,应用中,排水量少,不能有效阻根和防腐蚀,而且,双面凸台板的设计虽能使板的上下都能流水,但是,容易导致防水层开裂,尤其是易引起部分水在楼顶板上流动,从而造成渗漏,使相关建筑结构受到破坏。实用新型专利ZL 200820126239.3公开了一种蓄水排水板,它包括一支撑面,支撑面上设有蓄水槽,所述蓄水槽的截面成六边形,相邻蓄水槽间设有起连通及加强筋作用的排水沟;所述支撑面被排水沟分割成彼此独立的单元块,每个单元块表面设有开孔;所述单元块表面的开孔包括一中心位置的排水孔,排水孔成正六边形,排水孔上设有线形加强肋,加强肋成雪花形,加强筋四边与单元块边缘相连;该实用新型使用了厚壁蓄水槽、相互连接的排水沟,改善了承重能力,相对增加了排水板的稳定性,但是制造工艺复杂,需投入相对高的经济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排蓄水板,能够同时实现排水与蓄水的双重功能,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不仅适用于建筑排水,也适于满足楼顶等绿化种植的蓄水需求。本实用新型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排蓄水板,包括支撑板及设置在支撑板上的多个凸台,其中,在所述支撑板的一侧设置有连接边,在所述支撑板上还设置有多个蓄水槽,所述各蓄水槽和/或凸台之间形成排水通道,所述凸台和蓄水槽均位于所述支撑板的一侧。进一步地,所述连接边设置在所述支撑板的长边的一侧或者两侧。优选地,所述连接边为设置在所述支撑板的长边两侧的连接面,不同排蓄水板的连接面能够通过热熔连接或者粘接或者焊接而形成一体。进一步地,在所述支撑板上还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与所述凸台相连接形成所述蓄水槽。进一步地,所述凸台为内部镂空的凸台,此种设计能够利于所述新型排蓄水板整体与接触的地面等接触面连接紧密牢固,同时也大量节约了原材料。进一步地,所述隔板的内部为镂空结构,此种内部空的隔板设置能够利于节约原材料并使所述新型排蓄水板整体与接触的地面等接触面连接紧密牢固。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连接边、凸台和隔板为相互连接的一体;此种一体化设计所采用的材料能够为聚乙烯(PE)、聚丙乙烯(PP)、聚氯乙烯(PVC)、橡胶等耐老化、防水性能优良的材料。进一步地,所述蓄水槽的排布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能够由相连接的多个凸台和多个隔板围成,其中,优选地,所述蓄水槽由相连接的四个凸台和四个隔板形成;较佳地,所述蓄水槽由相连接的六个凸台和六个隔板形成。进一步地,所述蓄水槽与所述凸台间隔设置;具体排布能够根据排水和蓄水的实际需求进行设计。优选地,所述凸台为圆锥形,所述凸台的顶部为圆柱形平台,所述凸台的顶部的直径小于所述凸台底部的直径,所述凸台的周边设置有凸起棱边和/或向内凹的加强筋,此种设计能够利于蓄水槽及凸台与所述支撑板连接稳定。使用本实用新型排蓄水板时,只需根据实际排水和蓄水的需要,将其铺设在相应的建筑及绿化工程等的用地上,使蓄水槽与对应的需要用水的绿植等相配合,使排水通道与需要排水的设施相配合,从而使排水与蓄水的要求同时满足,避免了实施排水与蓄水双重设置的复杂工程,同时,节约了大量材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以简单的结构实现了排水与蓄水的双重功能,解决了当前排水、蓄水单一且设计复杂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的问题,节约材料,应用简便,制造及应用的经济成本都大幅降低,适于在需要同时进行排水和蓄水以及阻根和防腐蚀的建筑工程及楼顶、屋面绿化种植等相关区域中推广应用。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排蓄水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排蓄水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排蓄水板的蓄水槽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排蓄水板的凸台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3中凸台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排蓄水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1_支撑板;2_凸台,201-圆柱形平台,202-凸起棱边;3_蓄水槽;4-排水通道;5-隔板;6-连接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排蓄水板,包括支撑板I及设置在支撑板上的多个凸台2,其中,在所述支撑板I的一侧设置有连接边6,在所述支撑板上还设置有多个蓄水槽3,所述各蓄水槽3和/或凸台2之间形成排水通道4,所述凸台2和蓄水槽3均位于所述支撑板I的一侧。上述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边6能够设置在所述支撑板I的长边的一侧或者两侧。使用本实用新型排蓄水板时,只需根据实际排水和蓄水的需要,将连接好的排蓄水板铺设在相应的建筑及绿化工程等的用地上,使蓄水槽3与对应的需要用水的绿植等相配合,使排水通道4与需要排水的设施相配合,从而使排水与蓄水的要求同时满足,避免了实施排水与蓄水双重设置的复杂工程,同时,节约了大量材料。实施例2如图2及图3所示,一种新型排蓄水板,其结构和设置同实施例1,不同的是:在所述支撑板I上还设置有隔板5,所述隔板5与所述凸台2相连接形成所述蓄水槽3 ;其中,所述蓄水槽3与所述凸台2间隔设置;所述支撑板1、连接边6、凸台2和隔板5为相互连接的一体。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1、连接边6、凸台2和隔板5的一体化设计所采用的材料能够为聚乙烯(PE)、聚丙乙烯(PP)、聚氯乙烯(PVC)、橡胶等耐老化、防水性能优良的材料。本实施例中所述新型排蓄水板的应用同实施例1。实施例3如图3、图4、图5及图6所示,一种新型排蓄水板,其结构和设置同实施例2,其中,所述凸台2为内部镂空的凸台;所述隔板的内部为空;所述凸台2为圆锥形,所述凸台2的顶部为圆柱形平台201,所述凸台2的顶部的直径小于所述凸台底部的直径,所述凸台2的周边设置有凸起棱边202和/或向内凹的加强筋,此种设置能够利于蓄水槽3及凸台2与所述支撑板I连接稳定。上述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边6为设置在所述支撑板I的长边两侧的连接面,不同排蓄水板的连接面能够通过热熔连接或者粘接或者焊接而形成一体。本实施例中所述新型排蓄水板的应用同实施例2。实施例4如图2所示,所述蓄水槽3由相连接的四个凸台2和四个隔板5形成。当需要在蓄水槽3中插入较大的绿植等需要用水的物体时,所述蓄水槽3还能够由相连接的六个或更多个凸台2和对应的六个或更多个隔板5形成。本实施例中所述新型排蓄水板的应用同实施例2。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做出的对上述实施方式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或变更,都不会超出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排蓄水板,包括支撑板及设置在支撑板上的多个凸台,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板的一侧设置有连接边,在所述支撑板上还设置有多个蓄水槽,所述各蓄水槽和/或凸台之间形成排水通道,所述凸台和蓄水槽均位于所述支撑板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排蓄水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板上还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与所述凸台相连接形成所述蓄水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排蓄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为内部镂空的凸台。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排蓄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连接边、凸台和隔板为相互连接的一体。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排蓄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槽由相连接的四个凸台和四个隔板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排蓄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槽由相连接的六个凸台和六个隔板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排蓄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槽与所述凸台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排蓄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的内部为镂空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新型排蓄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为圆锥形,所述凸台的顶部为圆柱形平台,所述凸台的顶部的直径小于所述凸台底部的直径,所述凸台的周边设置有凸起棱边和/或向内凹的加强筋。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及绿化用的排水蓄水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排蓄水板,包括支撑板及设置在支撑板上的多个凸台,其中,在所述支撑板上还设置有多个蓄水槽,所述各蓄水槽和/或凸台之间形成排水通道,所述凸台和蓄水槽均位于所述支撑板的一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以简单的结构实现了排水与蓄水的双重功能,解决了当前排水、蓄水单一且设计复杂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的问题,节约材料,应用简便,制造及应用的经济成本都大幅降低,适于在需要同时进行排水和蓄水以及阻根和防腐蚀的建筑工程及楼顶、屋面绿化种植等相关区域中推广应用。
文档编号E04D13/04GK203022238SQ20122062832
公开日2013年6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3日
发明者曾立敏, 曾浩 申请人:曾立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