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房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6581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减震房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房屋,具体为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房屋。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地震频发,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中,确认有69197人遇难,而直接经济损失达8451亿人民币。在大多数地震中,造成大规模伤亡的并非地震本身,而是由地震引起的房屋和市政工程、水利工程倒塌。因此,加强建筑本身的抗震性能和采取适当的隔震、减震措施,对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传统抗震设计通过适当选择塑性铰位置和设计细部构造确保结构抗震性能,其本质是通过增强结构本身的抗震性能(强度,刚度,延性)来抵御地震作用。但是,传统抗震设计不仅因为材料用量过大而导致经济性较差,也由于其利用结构本身进行抗震,很可能导致结构破坏,故安全性和适应性都不能得到有效地保证。因此,相对于传统抗震手段,利用结构减振控制的方法增加建筑结构的阻尼、耗散结构的能量来达到减少结构地震反应的方法有相对低廉的成本、性能也较好,有更好的应用价值。如在1994年发生的加州北岭地震中,一些利用橡胶支座隔震的房屋就因此经受住了地震的破坏,这是结构减振控制方法的一次成功的应用。结构减振控制分为被动控制、主动控制和半主动控制等方法。相对而言,被动控制以其成本低,施工技术方便,可靠性强、无需外加能源以及易于维护等特点而得到了相当广泛的应用。而被动控制又可分为基础隔震、耗能减震和吸能减震三类。2003年I月21日,墨西哥沿海地区发生7.6级大地震,超过13000幢居民建筑以及600幢商业建筑受到破坏。其中,超过2700个建筑被完全毁坏,然而,高达31层的Torre Mayor大楼却由于大量液体阻尼器的应用而使得大楼的结构反应控制在弹性范围之内,保护了大楼主体未遭受地震的破坏。这是被动控制方法在建筑抗震中的相当成功的一次应用。
结构被动控制方法是指在外加控制装置后无需再外加能源进行控制,及控制力是因为控制装置随结构一起运动而被动产生的。其通过减震、隔震装置来阻隔和消耗结构的振动能量。耗能减震技术是把结构物中的支撑、剪力墙等构件设计成耗能部件或在结构物的节点或连接处装设阻尼器。在风载或小震作用下,耗能杆件和阻尼器处于弹性状态,在强烈地震作用下,耗能杆件或阻尼器率先进入非弹性状态,大量耗散输入结构的地震能量,使主体结构避免进入明显非弹性状态,从而保护主体结构在强震中免遭损坏。常用的耗能阻尼装置包括粘弹性阻尼器、摩擦耗能阻尼器、金属阻尼器、调谐质量阻尼器和调谐液动阻尼器
坐寸ο调谐质量阻尼器(TMD)和调谐液动阻尼器(TLD)是利用二次系统吸引主体结构的振动能量而使主体结构减振的方法。例如在TLD系统中,在阻尼器内部液体的固有晃动频率与结构固有频率相一致时,便可以通过阻尼器内部液体的晃动耗散结构震动的能量,达到减震的效果;在TMD系统中,是依靠附加活动质量与结构之间的非完全弹性碰撞达到交换动量耗散动能,进而减少结构地震反应的技术。例如台北101大厦,位于88-92层的直径达5.5米、重达730吨的巨形球状物就是一个超级TMD。它既保证了这栋超高层建筑在日常风载作用下居住者的舒适性,也是一个超级减震装置。不过,单一的被动控制方法在处理强震、高层建筑和大跨结构等问题上的效果仍然有很多的不足,因此基于振动控制装置本身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提高被动控制方法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性问题仍然有待于进行进一步地深入研究。无论是TMD还是TLD,都是体量硕大,施工困难,维护困难,造价昂贵,且这类阻尼器的设置都比较集中,影响房屋的使用功能。它是能减少或缓解远震水平冲击力带来的结构破坏,却很难减少或缓解对近震或震中由下而上的冲击力带来的结构破坏。因此,发明一种不需集中设置阻尼器,也不影响房屋使用功能,且阻尼器可灵活装卸或设置在房屋的不同部位,施工安装方便,阻尼器无需维护的新型减震房屋已成急需,且这种减震房屋无论是发生远震、近震或者即令位于震中也都能对房屋起到减震和保护作用。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减震装置、能增强房屋抗震、减震功能的减震房屋。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方法实现发明目的的:一种减震房屋,包括由梁、楼板组成的水平构件,由柱、填充墙或/和承重墙组成的竖向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水平构件或/和竖向构件的内部、外部或/和由内部伸出到外部设置有至少一 个空腔,且至少一个空腔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减震体。空腔内置可移动的减震体即成为一个最简单的小型阻尼减震装置,将这种单元式的减震装置分散布置于房屋的不同部位,就可实现在地震发生时,减震体相对房屋运动而形成阻尼效应,从而耗散作用在房屋的冲击能量,以达到减震的目的;同时减震体在房屋来回晃动中形成滞后的往复运动亦会遏制房屋在振动中产生的共振效应,从而减轻或延缓房屋的损毁。这种单元式的减震装置可方便地内置、外置或由内向外设置于房屋体中,亦即实现了无需特别附加影响房屋使用功能的附加减震装置来减震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减震房屋中,所述的梁为主梁、次梁或密肋梁;或所述的楼板为现浇板、预制板、叠合板或装配整体式楼板;或所述的梁、楼板、柱、填充墙或承重墙的材质为素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型钢混凝土、型钢组合、木结构、钢木结构中的一种。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减震房屋中,所述的空腔与水平构件或/和竖向构件之间设置有连接固定装置;或所述连接固定装置为螺栓连接、预埋件焊接、卡口拼接、槽口咬接、公母榫头搭接或混凝土整体浇注中的至少一种。使用何种连接固定方式依设计要求而定,目的是稳固连接和简化施工工法。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减震房屋中,所述的空腔的底面是弧形的,且有至少一个回落点。空腔底面设置成弧形、并有至少一个回落点,能使减震体在地震作用下发生偏移后再次回到原点,即回到房屋的原始重心。这样的单元式的减震装置既能消耗地震能同时又能够在地震中起到稳固房屋重心的作用。[001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减震房屋中,所述的空腔内设置有至少I个分隔片,将空腔分隔成2个或2个以上的子空腔;或所述至少一个子空腔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减震体;或所述的子空腔的底面是弧形的,且有至少一个回落点。将空腔内分隔成多个子空腔,在各个子空腔内或设置或不设置减震体,或设置不同质量、不同材质的减震体,从而将整体单元减震装置配置成具有不同性能、不同功能的阻尼器,以适应不同房屋、不同震区的特点和抗震减震要求。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减震房屋中,所述的空腔由上板、周围侧壁和下板组成,上板和周围侧壁的交接处或所述四周侧壁和下板的交接处至少有一条边为折边或弧边;或所述上板与周围侧壁组合为半球面;或所述上板、周围侧壁和下板组合成球形面。周围侧壁与上板或下板的连接方式会带来减震装置外形及减震性能的变化,这样可针对不同房屋的特点或房屋不同部位的特点,以灵活应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减震房屋中,所述空腔的周围侧壁为闭合的圆筒或至少两片圆弧板或至少三片平板独立围合而成;所述的所述周围侧壁由至少一片弧形板和至少一片平板围合而成;或所述的上板、下板和周围侧壁的材质中至少两者是相同的或至少两者是不同的。周围侧壁多种变化及板形组合根据房屋的特点及不同部位的需要灵活选用,而上板、下板和周围侧壁材质则依房屋造价、施工工艺或方便就地取材来选取。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减震房屋中,所述的减震体为球形、纺锤形、多菱形或上方下圆形;或所述的减震体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块状结构或层状结构拼合或叠合而成;或所述的减震体上设置有连接件与空腔相连接;或所述连接件为可伸缩的弹性物、带状物或链状物;或所述的减震体上设置有感应器。减震体的形状、材质可根据地震区域特点、房屋抗震减震要求及预达到的减震性能指标、以及方便生产而就近取材等等因素来选定。而增加所述连接件其作用是在地震发生时避免减震体位移过大、或撞击空腔内壁而造成减震装置损毁,同时可强制减震体复位;不同的连接件视减震体的质量及房屋的抗震要求而灵活选用。而在所述的减震体上设置感应器,其作用可实时监测减震体的状态,可用于房屋形变的研究、地震的先期预测、地震临近发生时的预警及地震中房屋损毁过程的研究;所述感应器可以是有源设备,也可以是无源设备,外部可通过特殊设备对感应器进行探测、监测或控制。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减震房屋中,所述的空腔或子空腔的至少一个内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回弹装置;或所述回弹装置由弹性支座、可伸缩的弹性物和回弹板组成,弹性支座固定在空腔或子空腔的内侧壁上,可伸缩的弹性物一端与弹性支座连接,另一端与回弹板连接。设置所述的回弹装置,是在地震发生初始,促使减震体由沿地震波冲击方向被迅速回弹而成逆向运动,从而快速耗散地震能量;而在地震持续过程中,快速的往复弹射运动可迅速遏制房屋的共振效应,从而减轻房屋的损毁程度,或延后房屋的毁坏而为人们逃生争取时间。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减震房屋中,所述空腔的分隔片是正交或斜交设置的;或所述分隔片之间或分隔片与下板或/和周围侧壁之间是固定连接的。本实用新 型所述的减震房屋中,所述空腔的上板、下板或周围侧壁上至少一面设置有洞口,所述洞口上设置有可以开启的封口板,封口板和洞口的边缘之间或设置有活页。设置洞口可方便检修及增减或替换不同大小、不同材质的减震体。本实用新型改变了现有技术在房屋中设置减震阻尼器的方法,提出了一套全新的房屋减震思路,与现有技术相比,显见的有益效果在于:一是不影响房屋功能使用。比较现有技术中采用集中设置、体量硕大的阻尼器,本实用新型不需集中设置阻尼器,在设计房屋时就无须规划专门区域,因而不影响房屋功能的使用;二是可内置房屋的墙板、楼板、梁、柱中,或外置、外挂于房屋的特定部位,或在房屋体中由内向外设置,使用灵活方便。三是易于施工。传统方法由于阻尼器体量大而造成施工困难,而本实用新型中阻尼器体量小,可在现场分散设置、同步施工,或者直接在生产预制空腔件时预设其中,施工安装方便快捷;四是经济成本低。集中式阻尼器造价高、施工成本高、后期维护费用高,而本实用新型造价低、施工成本低、无需维护。五是减震效能更优。现有技术中阻尼器质量集中,而本实用新型中阻尼器质量分散,无论是远震还是近震或处于震中都能发挥较好的减震作用。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减震房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减震房屋中空腔与房屋水平构件或/和竖向构件之间设置的连接固定装置的实施例,图中:采用螺栓连接方式;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减震房屋中空腔与房屋水平构件或/和竖向构件之间设置的连接固定装置的实施例,图中:采用预埋件焊接连接方式;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减震房屋中空腔与房屋水平构件或/和竖向构件之间设置的连接固定装置的实施例,图中:采用槽口咬接连接方式;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减震房屋中空腔与房屋水平构件或/和竖向构件之间设置的连接固定装置的 实施例,图中:采用卡口拼接连接方式;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减震房屋中空腔与房屋水平构件或/和竖向构件之间设置的连接固定装置的实施例,图中:采用公母榫头搭接连接方式;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减震房屋中所述空腔的实施例,图中:空腔的底面是弧形的,且有一个回落点。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减震房屋中所述空腔的实施例,图中:空腔内设置有I个分隔片,将空腔分隔成2个子空腔,2个子空腔内各设置一个减震体;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减震房屋中所述空腔的实施例:图10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减震房屋中所述空腔的实施例,图中:空腔上板与周围侧壁的交接处为弧边设置;图1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减震房屋中所述空腔的实施例,图中:空腔上板与周围侧壁的交接处为折边设置;图1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减震房屋中所述空腔的实施例,图中:空腔上板与周围侧壁组合为半球面;图1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减震房屋中所述空腔的实施例,图中:空腔上板、周围侧壁和下板组合成球形面;图1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减震房屋中所述空腔的实施例,图中:空腔周围侧壁为闭合的圆筒;图1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减震房屋中所述空腔的实施例,图中:空腔周围侧壁由两片圆弧板围合而成;[0040]图1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减震房屋中所述空腔的实施例,图中:空腔周围侧壁由三片平板围合而成;图1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减震房屋中所述空腔的实施例,图中:空腔周围侧壁由一片弧形板和一片平板围合而成;图1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减震房屋中所述减震体实施例,图中:减震体为纺锤形;图19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减震房屋中所述减震体实施例,图中:减震体为多菱形;图20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减震房屋中所述减震体实施例,图中:减震体为上方下圆形;图2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减震房屋中所述减震体实施例,图中:减震体为块状结构拼合而成;图2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减震房屋中所述减震体实施例,图中:减震体为层状结构叠合而成;图2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减震房屋中所述空腔的实施例,图中:减震体通过连接件与空腔相连接,所示连接件为可伸缩的弹性物;图2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减震房屋中所述空腔的实施例,图中:减震体通过连接件与空腔相连接,所示连接件为带状物;
图2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减震房屋中所述空腔的实施例,图中:减震体通过连接件与空腔相连接,所示连接件为链状物;图2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减震房屋中所述空腔的实施例,图中:减震体设置有感应器;图2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减震房屋中所述空腔的实施例,图中:空腔内侧四壁设置有四个回弹装置;图2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减震房屋中所述空腔的实施例,图中:空腔中的分隔片是正交设置的;图29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减震房屋中所述空腔的实施例,图中:空腔中的分隔片是斜交设置的;图30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减震房屋中所述空腔的实施例,图中:空腔的上板设置了洞口,洞口上设置了带活页的封口板。各附图中:I—梁,2—楼板,3—水平构件,4一柱,5—填充墙,6—承重墙,7—竖向构件,8—空腔,9—减震体,10—连接固定装置,11 一回落点,12—分隔片,13—子空腔,14—上板,15—周围侧壁,16—下板,17—折边,18—弧边,19—块状结构,20—层状结构,21—连接件,22—伸缩的弹性物,23—带状物,24—链状物,25—感应器,26—回弹装置,27—弹性支座,28—回弹板,29—洞口,30—封□板,31—活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在各附图中,编号相同的,其说明相同。图中I为梁,2为楼板,3为水平构件,4为柱,5为填充墙,6为承重墙,7为竖向构件,8为空腔,9为减震体,10为连接固定装置,11为回落点,12为分隔片,13为子空腔,14为上板,15为周围侧壁,16为下板,17为折边,18为弧边,19为块状结构,20为层状结构,21为连接件,22为伸缩的弹性物,23为带状物,24为链状物,25为感应器,26为回弹装置,27为弹性支座,28为回弹板,29为洞口,30为封口板,31为活页。如图1所示减震房屋,包括由梁1、楼板2组成的水平构件3,由柱4、填充墙5或/和承重墙6组成的竖向构件7,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水平构件3或/和竖向构件7的内部、外部或/和由内部伸出到外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空腔8,且至少一个空腔8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减震体9。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减震房屋的结构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到原理是这样的:在地震发生时,房屋晃动,减震体9在空腔8内滞后移动,形成阻尼效应,从而对所处房屋起到减震作用。从图1可以看到,这种带减震体9的空腔8可以设置在房屋的各个构件中,可以设置在房屋构件的内部,也可以设置在房屋构件的外部,也可以由内部伸出到外部。从作用来讲,设置在楼板2中的空腔8中的减震体9对远震或近震有很好的阻尼作用,而设置在承重墙6、柱4中的空腔8中的减震体9对位于震中的地震会有更好的阻尼效果。如图2、图3、图4、图5、图6所示减震房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腔8与水平构件3或/和竖向构件7之间设置有连接固定装置10 ;或所述连接固定装置10为螺栓连接、预埋件焊接、卡口拼接、槽口咬接、公母榫头搭接或混凝土整体浇注中的至少一种。图2实施例中,连接固定装置10所示方式为螺栓连接;图3实施例中,连接固定装置10所示方式为预埋件焊接;图4实施例中,连接固定装置10所示方式为槽口咬接;图5实施例中,连接固定装置10所示方式为卡口拼接;图6实施例中,连接固定装置10所示方式为公母榫头搭接。使用何种连接固定方式依设计要求而定,以稳固连接和简化施工工法为目的。如图7所示减震房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腔8的底面是弧形的,且有至少一个回落点11。图7实施例中,空腔8的内侧底面成弧形,弧形底部为回落点U。当减震体9在地震作用下发生偏移后可沿弧面再次回到原点,即回到房屋的原始重心,这样在地震中既消耗地震能又能起到稳固房屋重心的作用。如图8所示减震房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腔8内设置有至少I个分隔片12,将空腔8分隔成2个或2个以上的子空腔13 ;或所述至少一个子空腔13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减震体9 ;或所述的子空腔13的底面是弧形的,且有至少一个回落点11。图8实施例中,空腔8被分隔成2 个子空腔13,2个子空腔13中分别设置有一个减震体9。将空腔8分隔成多个子空腔13,子空腔13内或设置或不设置减震体9,可将整体减震空腔8配置成不同性能、不同功能的阻尼器,以适应不同房屋、不同震区的特点以及抗震、减震的性能要求。如图9、图10、图11、图12、图13所示减震房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腔8由上板14、周围侧壁15和下板16组成,上板14和周围侧壁15的交接处或所述四周侧壁15和下板16的交接处至少有一条边为折边17或弧边18 ;或所述上板14与周围侧壁15组合为半球面;或所述上板14、周围侧壁15和下板16组合成球形面。图9实施例中,空腔8为箱体式构造;图10实施例中,上板14和周围侧壁15的交接处一侧为弧边18 ;图11实施例中,上板14和周围侧壁15的交接处一侧为折边17 ;图12实施例中,上板14与周围侧壁15组合为半球面;图13实施例中,上板14、周围侧壁15和下板16组合成球形面。不同的外形用于不同的房屋或房屋的不同部位,应用灵活。如图14、图15、图16、图17所示减震房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周围侧壁15为闭合的圆筒或至少两片圆弧板或至少三片平板独立围合而成;所述的所述周围侧壁15由至少一片弧形板和至少一片平板围合而成;或所述的上板14、下板16和周围侧壁15的材质中至少两者是相同的或至少两者是不同的。图14实施例中,周围侧壁15为闭合的圆筒;图15实施例中,周围侧壁15为两片圆弧板围合而成;图16实施例中,周围侧壁15为三片平板围合而成;图17实施例中,周围侧壁15为一片弧形板和一片平板围合而成。周围侧壁15的多种变化及板形组合可灵活应用于不同特点的房屋及房屋的不同部位。如图18、图19、图20、图21、图22、图23、图24、图25、图26所示减震房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减震体9为球形、纺锤形、多菱形或上方下圆形;或所述的减震体9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块状结构19或层状结构20拼合或叠合而成;或所述的减震体9上设置有连接件21与空腔8相连接;或所述连接件21为可伸缩的弹性物22、带状物23或链状物24 ;或所述的减震体9上设置有感应器25。图18实施例中,减震体9为纺锤形;图19实施例中,减震体9为多菱形;图20实施例中,减震体9为上方下圆形;图21实施例中,减震体9由多个块状结构19拼合而成;图22实施例中,减震体9由多块层状结构20叠合而成。不同外形、材质的减震体9可装配成不同性能的减震空腔8,根据需要来选用。图23实施例中,连接件21与空腔8连接,连接件21为可伸缩的弹性物22 ;图24实施例中,连接件21与空腔8连接,连接件21为带状物23 ;图25实施例中,连接件21与空腔8连接,连接件21为链状物24。连接件21的作用是控制减震体9位移过大、或撞击空腔8内壁而致使减震空腔8损毁,强制减震体9复位。不同的连接件21视减震体9的质量及房屋的抗震减震要求来灵活选用。图26所实施例中,减震体9内部设置有感应器25。感应器25可与外部的设备配合使用,以实时掌握减震体9的动态情况,同时可藉由反馈的数据来分析房屋的整体状况,或在台风、地震中研究房屋的形变或损毁过程,或作为地震前的预报、预警机制。感应器25可以是无源式或有源式的感应装置,比如带磁性的减震体9可被视为一种简单的无源感应器,可被外部的磁感应控制设备探知或控制移动。如图27所示减震房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腔8或子空腔13的至少一个内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回弹装置26 ;或所述回弹装置26由弹性支座27、可伸缩的弹性物22和回弹板28组成,弹性支座27固定在空腔8或子空腔13的内侧壁上,可伸缩的弹性物22 —端与弹性支座27连接,另一端与回弹板28连接。图27所示实施例中,空腔8的四个内侧壁均设置有一个回弹装置26,四个回弹装置26的回弹板28对向减震体9。在地震发生初始,减震体9沿地震波冲击方向运动,被回弹装置26迅速回弹而转成逆向运动,过程中可快速耗散作用在房屋上的冲击能量;而在地震持续过程中,快速的往复弹射运动可迅速遏制房屋的共振效应,从而减轻房屋的损毁程度,或延后房屋的毁坏而为人们逃生争取时间。如图28、图29所不减震房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隔片12是正交或斜交设置的;或所述分隔片12之间或分隔片12与下板16或/和周围侧壁15之间是固定连接的。图28所示实施例,分隔片12是正交设置的;图29所示实施例,分隔片12是斜交设置的。如图30所示减震房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板14、下板16或周围侧壁15上至少一面设置有洞口 29,所述洞口 29上设置有可以开启的封口板30,封口板30和洞口 29的边缘之间或设置 有活页31。图30所示实施例中,上板14上设置有洞口 29,封口板30通过活页31连接在洞口 29的边缘。设置洞口 29可方便检修及增减或替换不同大小、不同材质的减震体9,或为减震体9中设置的有源感应器25更换电池。[0070] 以上列举 的实施例为讲述所用,具体实施中不受列举示例所限。
权利要求1.一种减震房屋,包括由梁(I)、楼板(2)组成的水平构件(3),由柱(4)、填充墙(5)或/和承重墙(6)组成的竖向构件(7),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水平构件(3)或/和竖向构件(7)的内部、外部或/和由内部伸出到外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空腔(8),且至少一个空腔(8)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减震体(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房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梁(I)为主梁、次梁或密肋梁;或所述的楼板(2)为现浇板、预制板、叠合板或装配整体式楼板;或所述的梁(I)、楼板(2)、柱(4)、填充墙(5)或承重墙(6)的材质为素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型钢混凝土、型钢组合、木结构、钢木结构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房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腔(8)与水平构件(3)或/和竖向构件(7)之间设置有连接固定装置(10);或所述连接固定装置(10)为螺栓连接、预埋件焊接、卡口拼接、槽口咬接、公母榫头搭接或混凝土整体浇注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房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腔(8)的底面是弧形的,且有至少一个回落点(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房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腔(8)内设置有至少I个分隔片(12),将空腔(8)分隔成2个或2个以上的子空腔(13);或所述至少一个子空腔(13)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减震体(9);或所述的子空腔(13)的底面是弧形的,且有至少一个回落点(1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房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腔(8)由上板(14)、周围侧壁(15)和下板(16)组成,上板(14)和周围侧壁(15)的交接处或所述四周侧壁(15)和下板(16)的交接处至少有一条边为折边(17)或弧边(18);或所述上板(14)与周围侧壁(15)组合为半球面;或所述上板(14)、周围侧壁(15)和下板(16)组合成球形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减震房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周围侧壁(15)为闭合的圆筒或至少两片圆弧板或至少三片平板独立围合而成;所述的所述周围侧壁(15)由至少一片弧形板和至少一片平板围合而成;或所述的上板(14)、下板(16)和周围侧壁(15)的材质中至少两者是相同的或至少两者是不同的。
8.根据权利要求1、4或5所述的一种减震房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减震体(9)为球形、纺锤形、多菱形或上方下圆形;或所述的减震体(9)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块状结构(19)或层状结构(20 )拼合或叠合而成;或所述的减震体(9 )上设置有连接件(21)与空腔(8 )相连接;或所述连接件(21)为可伸缩的弹性物(22)、带状物(23)或链状物(24);或所述的减震体(9 )上设置有感应器(25 )。
9.根据权利要求1、4或5所述的一种减震房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腔(8)或子空腔(13)的至少一个内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回弹装置(26);或所述回弹装置(26)由弹性支座(27)、可伸缩的弹性物(22)和回弹板(28)组成,弹性支座(27)固定在空腔(8)或子空腔(13)的内侧壁上,可伸缩的弹性物(22)一端与弹性支座(27)连接,另一端与回弹板(28)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减震房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隔片(12)是正交或斜交设置的;或所述分隔片(12)之间或分隔片(12)与下板(16)或/和周围侧壁(15)之间是固定连接的。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减震房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板(14)、下板(16)或周围侧壁(15 )上至少一面设置有洞口( 29 ),所述洞口( 29 )上设置有可以开启的封口板(30 ),封口板(30)和洞口( 29)的边缘之间或设置有活页(31)。
专利摘要一种减震房屋,包括由梁(1)、楼板(2)组成的水平构件(3),由柱(4)、填充墙(5)或/和承重墙(6)组成的竖向构件(7),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水平构件(3)或/和竖向构件(7)的内部、外部或/和由内部伸出到外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空腔(8),且至少一个空腔(8)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减震体(9)。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减震房屋可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其好处在于无需在房屋中集中单独设置减震阻尼器,不影响房屋功能的使用;减震空腔可灵活设置在房屋的各个部位,具有造价低廉、施工容易、免维护等优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减震房屋对于远震、近震即令处于震中皆能发挥较好的减震作用。
文档编号E04B1/98GK203129677SQ20122074998
公开日2013年8月1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31日
发明者傅礼铭 申请人:傅礼铭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