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回架空输电线路架空接线杆及其接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3680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回架空输电线路架空接线杆及其接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回架空输电线路架空接线杆及其接线结构,属于高压输电线路【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在现有接线杆的基础上,在钢管杆上由高到低还设置有至少有两个横杆和一个下线杆,下线杆和各横杆在所述各挂线杆所在平面的垂直平面内,分歧线路(T接)导线采用水平布置,以最大限度的压缩导、地线的层间距离,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高度;跳接线则采用单相导线上、下垂直布置,各相导线平行顺主线路方向布置,本发明的接线杆结构简单,很容易实现一回反向T接)下线时难度大,解决了双回路的其中一回反向T接下线时难度大、费用高以及施工期间需要停电而对电网运行安全和供电能力造成负面影响的问题。
【专利说明】一种双回架空输电线路架空接线杆及其接线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回架空输电线路架空接线杆及其接线结构,属于高压输电线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输电线路的规模和密度也在不断加大,随之而来的就是日益严重的输电线路走廊和区域建设规划之间的矛盾。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城镇化进度的加快和区域产业聚集区的蓬勃发展,新建IlOkV变电站多位于城郊输电线路高压走廊附件,接入系统方案多为T接或JI接已有输电线路,而已有输电线路在建设时为了节约高压走廊多为同塔双回架设,且为多条不同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平行架设,形成带状高压走廊,在日趋拥挤的高压走廊里实现双回路的其中一回反向T接下线,以往因为没有可供利用的平面和立体空间,常采用电缆方式下线穿过高压走廊后再转架空的方式或将临近的数条高压输电线路悉数进行升高改造。其中电缆钻越方案不仅建设初期投资较大,且以后的运行维护费用较高,难度较大,成本高;而对临近输电线路的升高改造方案,不仅初期投资巨大、成本高,并且在施工期间将不可避免的因施工停电对电网运行安全和供电能力造成负面影响。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回架空输电线路架空接线杆,以解决双回路的其中一回反向T接下线时难度大、费用高以及施工期间需要停电而对电网运行安全和供电能力造成负面影响的问题。
[0004]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双回架空输电线路架空接线杆,包括一基单柱竖直钢管杆,该钢管杆上由高到低依次设置有四层双侧挂线杆,第一层用于接地线,第二至第四层分别用于挂接第一相、第二相和第三相导线,所述的钢管杆上由高到低还设置有至少有两个横杆和一个下线杆,所述下线杆和各横杆在所述各挂线杆所在平面的垂直平面内,有两个横杆分别处于两侧,其中至少一个横杆的长度不小于两倍的漏电距离,另一横杆的长度不小于一倍的漏电距离,所述的下线杆包括分别对应两侧的两个部分,所述下线杆两部分长度分别不小于与之同侧横杆的最长长度。
[0005]所述的横杆共设有两个,设置在较高处的横杆长度不小于两倍的漏电距离。
[0006]所述的横杆共设为三个,从高到低依次为第一横杆、第二横杆和第三横杆,其中第一横杆的长度不小于两倍的漏电距离,其余两横杆长度不小于一倍的漏电距离。
[0007]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还提供了一种双回架空输电线路架空接线杆的接线结构,包括一基单柱竖直钢管杆,该钢管杆上由高到低依次设置有四层双侧挂线杆,第一层接地线,第二至第四层分别挂接第一相、第二相和第三相导线,所述的钢管杆上由高到低还设置有至少有两个横杆和一个下线杆,所述下线杆和各横杆在所述各挂线杆所在平面的垂直平面内,各横杆分别处于两侧,所述的下线杆包括分别对应两侧的两个部分,其中至少一个横杆的长度不小于两倍的漏电距离,其余横杆的长度不小于一倍的漏电距离,所述下线杆两部分长度分别不小于与之同侧横杆的最长长度,每一个横杆分别竖直向下布设有垂直线和与之同侧的下线杆的对应位置连接,每相导线通过连接线连接到相应的垂直线上,下线杆还布设有与各条垂直线相对应用于进行T接的水平线,其一端分别与各自对应的垂直线连接。
[0008]所述的横杆为两个,设置在较高处的横杆长度不小于两倍的漏电距离,该横杆的端部和中间位置处都分别竖直向下布设有一条垂直线与同侧的下线杆的对应位置连接,第一相导线和第二相导线分别通过各自的连接线连接到该横杆的两条垂直线。
[0009]所述的横杆共设为三个,从高到低依次为第一横杆、第二横杆和第三横杆,其中第一横杆的长度不小于两倍的漏电距离,其余两横杆长度不小于一倍的漏电距离,每一个横杆的端部都分别竖直向下布设有一条垂直线与同侧的下线杆的对应位置连接,第一相导线、第二相导线和第三相导线都分别通过各自的连接线连接到第一横杆、第二横杆和第三横杆的垂直线上。
[0010]所述的每条垂直线两端都是各自的绝缘子分别与相应的横杆和下线杆连接。
[0011]所述的每条水平线分别通过各自的绝缘子与下线杆连接,所述每条垂直线通过连接线绕过相应的绝缘子连接到对应的水平线上。
[001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在现有接线杆的基础上,在钢管杆上由高到低还设置有至少有两个横杆和一个下线杆,下线杆和各横杆在所述各挂线杆所在平面的垂直平面内,各横杆分别处于两侧,下线杆包括分别对应两侧的两个部分,分歧线路(T接)导线采用水平布置,以最大限度的压缩导、地线的层间距离,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高度;跳接线则采用单相导线上、下垂直布置,各相导线平行顺主线路方向布置,本发明的接线杆结构简单,很容易实现一回反向T接下线时难度大,解决了双回路的其中一回反向T接下线时难度大、费用高以及施工期间需要停电而对电网运行安全和供电能力造成负面影响的问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双回架空输电线路架空接线杆结构正视图;
[0014]图2是本发明含有三个横杆的双回架空输电线路架空接线杆的结构侧视图;
[0015]图3是本发明含有两个横杆的双回架空输电线路架空接线杆的结构侧视图;
[0016]图4是本发明双回架空输电线路架空接线杆的结构的俯视图;
[0017]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双回架空输电线路架空接线杆中钢管T接线的俯视图;
[0018]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设有三个横杆双回架空输电线路架空接线杆的接线结构图;
[0019]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设有两个横杆的双回架空输电线路架空接线杆的接线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1]本发明一种双回架空输电线路架空接线杆的实施例
[0022]如图1所示,接线杆包括一基单柱竖直钢管杆1,钢管杆I上垂直设置有四层双侧挂线杆2,每一侧的第一层用于挂接接地线,第二至第四层分别用于挂接第一相、第二相和第三相导线。其俯视图如4所示,本发明的双回架空输电线路架空接线杆在现有接线杆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钢管杆上由高到低还设置有至少有两个横杆和一个下线杆,如图2和图3所示,下线杆和各横杆在所述各挂线杆所在平面的垂直平面内,各横杆分别处于两侧,下线杆6包括分别对应两侧的两个部分,其中至少一个横杆的长度大于两倍的漏电距离,其余横杆的长度大于一倍的漏电距离,下线杆两部分长度分别不小于与之同侧横杆的最长长度。
[0023]本实施例以三横杆个为例,如图2所示,由高到低,分别为第一横杆3、第二横杆4和第三横杆5,其中第一横杆设置在第二层挂线杆和第三层挂线杆之间靠近第二层挂线杆,第二横杆设置在第三层挂线杆和第四层挂线杆之间靠近第三层挂线杆,第三横杆设置在第四层挂线杆和下线杆之间靠近第四层挂线杆的位置,从施工上来讲,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一般将横杆设置在上述位置,但是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在其它位置,第一横杆3和第二横杆4为同侧,第三横杆在另一侧,第一横杆的长度不小于两倍的漏电距离(所处电压等级下),第二横杆和第三横杆的长度不小于一倍的漏电距离,与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同侧的下线杆部分的长度不小于第一横杆的长度,另一部分的下线杆的长度不小于与之同侧的第三横杆的长度。
[0024]除了上述实施方式外,横杆的个数也可以是两个,如图3所示,只保留第一横杆和第三横杆,且第一横杆和第三横杆的位置和长度都不用改变。
[0025]本发明一种双回架空输电线路架空接线杆接线结构的实施例
[0026]如图2和3所示,本发明的双回架空输电线路架空接线杆包括一基单柱竖直钢管杆,钢管杆上垂直设置有四层双侧挂线杆,第一层接地线,第二至第四层分别挂接第一相、第二相和第三相导线,钢管杆上由高到低还设置有至少有两个横杆和一个下线杆,下线杆和各横杆在所述各挂线杆所在平面的垂直平面内,各横杆分别处于两侧,下线杆包括分别对应两侧的两个部分,其中至少一个横杆的长度大于两倍的漏电距离,其余横杆的长度大于一倍的漏电距离,下线杆两部分长度分别不小于与之同侧横杆的最长长度。
[0027]下面以将主回路I进行反向T接为例来说明本发明的接线结构,如图6所示,钢管杆一侧的四层挂线杆由高到低依次分别挂接主回路I地线、主回路I相线C (如图6中的虚线)、主回路I相线B (如图6中的单点划线)和主回路I相线A (如图6中的双点划线),另一侧分别挂接主回路II地线和主回路II的三相导线,首先以设有三个横杆的接线杆为例来说明其接线结构,如图6所示,三个横杆从高到低依次为第一横杆、第二横杆和第三横杆,其中第一横杆的长度不小于漏电距离的两倍,第一横杆的端部竖直向下布设有垂直线71和与之同侧的下线杆的对应位置连接作为主回路I相线C的垂直线,该垂直线通过两串绝缘子分别与第一横杆的端部和与之同侧的下线杆的对应位置连接,主回路I相线C通过连接线81连接到该垂直线71上,第二横杆和第三横杆按照第一横杆的方式设置垂直线72和73,并分别将主回路I相线B和主回路I相线A分别通过各自的连接线82和83连接到相应的垂直线上,每条垂直线两端都是各自的绝缘子分别与相应的横杆和下线杆连接,下线杆还布设有与各条垂直线相对应用于进行反向T接的水平线91、92和93,其一端分别与各条垂直线连接,每条水平线分别通过各自的绝缘子与下线杆连接,每条垂直线通过连接线绕过相应的绝缘子连接到对应的水平线上,地线从钢管杆上引出作为反向T接的地线10,其俯视图如图5所示。
[0028]如果接线杆上设置的横杆为两个,其接线结构如图7所示,分别设置在主回路I相线C挂线杆与主回路I相线B挂线杆之间且靠近主回路I相线C挂线杆的位置和主回路I相线A挂线杆和下线杆之间靠近主回路I相线A挂线杆的位置,其中设置在主回路I相线C挂线杆与主回路I相线B挂线杆之间且靠近主回路I相线C挂线杆的位置的横杆不小于两倍的漏电距离,该横杆的端部和中间位置处都分别竖直向下布设有一条垂直线与同侧的下线杆的对应位置连接,主回路I相线C (如图7中的虚线)和主回路I相线B (如图7中的单点划线)分别通过各自的连接线连接到该横杆的两条垂直线;另一横杆设置在另一侧,其端部竖直向下布设有一条垂直线与同侧的下线杆的对应位置连接,主回路I相线A(如图7中的双点划线)通过连接线与对应横杆的垂直线连接,每条垂直线两端都是各自的绝缘子分别与相应的横杆和下线杆连接,下线杆还布设有与各条垂直线相对应用于进行T接或π接的水平线,其一端分别与各条垂直线连接,每条水平线分别通过各自的绝缘子与下线杆连接,每条垂直线通过连接线绕过相应的绝缘子连接到对应的反向T接水平线上。
[0029]本发明主线路导、地线按照常规架设方式挂线;分歧线路(Τ接)导线采用水平布置,以最大限度的压缩导、地线的层间距离,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高度;跳接线则采用单相导线上、下垂直布置,各相导线平行顺主线路方向布置。
【权利要求】
1.一种双回架空输电线路架空接线杆,包括一基单柱竖直钢管杆,该钢管杆上由高到低依次设置有四层双侧挂线杆,第一层用于接地线,第二至第四层分别用于挂接第一相、第二相和第三相导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管杆上由高到低还设置有至少有两个横杆和一个下线杆,所述下线杆和各横杆在所述各挂线杆所在平面的垂直平面内,有两个横杆分别处于两侧,其中至少一个横杆的长度不小于两倍的漏电距离,另一横杆的长度不小于一倍的漏电距离,所述的下线杆包括分别对应两侧的两个部分,所述下线杆两部分长度分别不小于与之同侧横杆的最长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回架空输电线路架空接线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杆共设有两个,设置在较高处的横杆长度不小于两倍的漏电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回架空输电线路架空接线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杆共设为三个,从高到低依次为第一横杆、第二横杆和第三横杆,其中第一横杆的长度不小于两倍的漏电距离,其余两横杆长度不小于一倍的漏电距离。
4.一种双回架空输电线路架空接线杆的接线结构,包括一基单柱竖直钢管杆,该钢管杆上由高到低依次设置有四层双侧挂线杆,第一层接地线,第二至第四层分别挂接第一相、第二相和第三相导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管杆上由高到低还设置有至少有两个横杆和一个下线杆,所述下线杆和各横杆在所述各挂线杆所在平面的垂直平面内,各横杆分别处于两侧,所述的下线杆包括分别对应两侧的两个部分,其中至少一个横杆的长度不小于两倍的漏电距离,其余横杆的长度不小于一倍的漏电距离,所述下线杆两部分长度分别不小于与之同侧横杆的最长长度,每一个横杆分别竖直向下布设有垂直线和与之同侧的下线杆的对应位置连接,每相导线通过连接线连接到相应的垂直线上,下线杆还布设有与各条垂直线相对应用于进行T接的水平线,其一端分别与各自对应的垂直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回架空输电线路架空接线杆的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杆为两个,设置在较高处的横杆长度不小于两倍的漏电距离,该横杆的端部和中间位置处都分别竖直向下布设有一条垂直线与同侧的下线杆的对应位置连接,第一相导线和第二相导线分别通过各自的连接线连接到该横杆的两条垂直线。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回架空输电线路架空接线杆的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杆共设为三个,从高到低依次为第一横杆、第二横杆和第三横杆,其中第一横杆的长度不小于两倍的漏电距离,其余两横杆长度不小于一倍的漏电距离,每一个横杆的端部都分别竖直向下布设有一条垂直线与同侧的下线杆的对应位置连接,第一相导线、第二相导线和第三相导线都分别通过各自的连接线连接到第一横杆、第二横杆和第三横杆的垂直线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双回架空输电线路架空接线杆的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条垂直线两端都是各自的绝缘子分别与相应的横杆和下线杆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双回架空输电线路架空接线杆的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条水平线分别通过各自的绝缘子与下线杆连接,所述每条垂直线通过连接线绕过相应的绝缘子连接到对应的水平线上。
【文档编号】E04H12/08GK104141405SQ201310575213
【公开日】2014年11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5日
【发明者】齐道坤, 刘湘莅, 郭新菊, 席小娟, 路晓军, 景川, 胡鑫, 郭正位, 张亮 申请人:国家电网公司,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