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多功能放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1838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建筑多功能放线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多功能放线器。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一般都需要在施工前对施工的区域进行丈量、划线等操作。在进行丈量时会用到卷尺,进行划线时会用到石灰粉和墨线。这就需要操作者需要同时备齐这三种物品。但现有施工过程中,卷尺、石灰粉以及墨线都是操作者单独购买的,因此相互之间不存在任何关联,使用时也只能一样样的使用。造成了工作功效低下,并且这些东西携带也非常麻烦。因此,如何实现这些物品的整体携带和方便使用、提高工作效率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多功能放线器,能够将卷尺、墨线以及石灰粉一起存放,并且使用方便,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建筑多功能放线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由一块竖直设置的第一隔板分隔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内设置有用于放置卷尺的卷尺转轴以及用于放置墨线的墨线转轴;所述卷尺转轴以及所述墨线转轴分别连接有一个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部的转动手柄连接;所述第一区域的底部设置有卷尺出口以及墨线出口,所述第二区域的底部设有出灰口以及用于遮挡所述出灰口的出灰口销。进一步地,前述的建筑多功能放线器中,所述第二区域的内部还设置有振动装置;所述振动装置包括手柄、弹簧、连接绳以及振动杆;所述手柄设置在所述壳体的顶部,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第二区域的底部,且其顶端与所述振动杆的底端连接;所述手柄上设置有扳机,所述扳机通过所述连接绳与所述振动杆的顶端连接;所述振动杆上设置有多个振动刷;所述振动刷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振动杆的延伸方向。进一步地,前述的建筑多功能放线器中,所述第一区域通过竖直设置的第二隔板分隔为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且所述第三区域位于所述第二区域和所述第四区域之间;所述卷尺转轴以及所述墨线转轴均设置在所述第四区域内;所述卷尺出口设置在所述第四区域的底部;所述第二隔板上设置有供墨线穿过的通孔;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三脚架;所述三脚架包括一个主支撑脚和两个辅助支撑脚;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连接件;所述主支撑脚沿竖直方向穿过所述第三区域,两个所述辅助支撑脚均沿斜下方向延伸;且所述主支撑脚与所述辅助支撑脚通过连接件连接在一起;所述主支撑脚位于所述第三区域内的部分设置有墨线穿入孔,所述墨线出口设置在所述主支撑脚露出所述壳体的底部的部分。进一步地,前述的建筑多功能放线器中,所述连接件的顶部还设置有刻度盘;所述刻度盘与所述主支撑脚共轴设置;所述刻度盘上设置有指针。进一步地,前述的建筑多功能放线器中,所述刻度盘的上侧还设置有用于找准处于所述主支撑脚的内部的墨线的照准器;所述照准器与所述刻度盘共轴设置。进一步地,前述的建筑多功能放线器中,所述照准器的顶部还设置有水平气泡。进一步地,前述的建筑多功能放线器中,所述主支撑脚以及所述辅助支撑脚均为伸缩式结构;和/或所述主支撑脚以及所述辅助支撑脚与所述连接件为可拆卸连接。进一步地,前述的建筑多功能放线器中,所述卷尺转轴与所述墨线转轴之间设置
有第三隔板。进一步地,前述的建筑多功能放线器中,所述第二区域远离所述第一区域的一侧设置有转轮;所述转轮通过一根连接轴过所述第二区域并最终与所述卷尺转轴共轴连接。进一步地,前述的建筑多功能放线器中,所述连接轴位于所述第二区域内的部分设置有弯折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建筑多功能放线器通过在壳体内设置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并在第一区域内设置卷尺转轴和墨线转轴,能够利用卷尺转轴和墨线转轴储存卷尺和墨线,并且能够在第二区域内盛放石灰粉。这样便可实现卷尺、石灰粉以及墨线的整体存放。而且通过出灰口、墨线出口以及卷尺出口能够实现分别控制,使用方便。此外,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建筑多功能放线器还具有下列技术效果:(I)通过设置振动装置能够搅动第二区域内的石灰粉,使其破坏已经产生的结块和架桥结构,更容易从出灰口逸出。(2)通过设置三脚架,能够对壳体起到支撑作用,便于进行操作。(3)通过设置刻度盘,能够实现角度测量。(3)通过设置照准器能够实现对墨线位置的控制。(4)通过设置水平气泡能够查看当前的水平状态。( 5)通过将主支撑脚以及辅助支撑脚设计为伸缩式结构,能够方便进行调节。(6)通过设置第三隔板能够将卷尺和墨线所在区域完全分隔开,有效防止卷尺与墨线相互缠绕。(7)通过设置转轮能够在放墨线或洒石灰粉的同时转动转轮将卷尺收回。(8)通过在连接轴位于第二区域内的部分设置弯折部能够在转轮转动的同时增加对石灰粉的扰动。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提供的建筑多功能放线器的主视剖视结构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提供的建筑多功能放线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003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提供的建筑多功能放线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提供的建筑多功能放线器的主视剖视结构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提供的建筑多功能放线器的侧面剖视结构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提供的刻度盘及其上部结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壳体,2-第一隔板,3-第一区域,4-第二区域,5-卷尺转轴,6_墨线转轴,7-转动手柄,8-卷尺出口,9-墨线出口,10-出灰口,11-出灰口销,12-手柄,13-弹簧,14-连接绳,15-振动杆,16-扳机,17-振动刷,18-第二隔板,19-第三区域,20-第四区域,21-主支撑脚,22-辅助支撑脚,23-连接件,24-刻度盘,25-指针,26-照准器,27-水平气泡,28-第三隔板,29-转轮,30-连接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建筑多功能放线器,如图1所示,包括壳体I ;壳体I内由一块竖直设置的第一隔板2分隔为第一区域3和第二区域4 ;第一区域3内设置有用于放置卷尺的卷尺转轴5以及用于放置墨线的墨线转轴6 ;卷尺转轴5以及墨线转轴6分别连接有一个设置在壳体I的外部的所述转动手柄7连接;第一区域3的底部设置有卷尺出口 8以及墨线出口 9,第二区域4的底部设有出灰口 10以及用于遮挡出灰口 10的出灰口销11。通过在壳体I内设置第一区域3和第二区域4,并在第一区域3内设置卷尺转轴5和墨线转轴6,能够利用卷尺转轴5和墨线转轴6储存卷尺和墨线,并且能够在第二区域4内盛放石灰粉。这样便可实现卷尺、石灰粉以及墨线的整体存放。而且通过出灰口 10、墨线出口 9以及卷尺出口 8能够实现分别控制,使用方便。实施例二为了进一步优化建筑多功能放线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提供了另一种建筑多功能放线器,如图2至6所示,包括壳体I ;壳体I内由一块竖直设置的第一隔板2分隔为第一区域3和第二区域4 ;第一区域3内设置有用于放置卷尺的卷尺转轴5以及用于放置墨线的墨线转轴6 ;卷尺转轴5以及墨线转轴6分别连接有一个设置在壳体I的外部的所述转动手柄7连接;第一区域3的底部设置有卷尺出口 8以及墨线出口 9,第二区域4的底部设有出灰口 10以及用于遮挡出灰口 10的出灰口销11。第二区域4的内部还设置有振动装置;所述振动装置包括手柄12、弹簧13、连接绳14以及振动杆15 ;手柄12设置在壳体I的顶部,弹簧13设置在第二区域4的底部,且其顶端与振动杆15的底端连接;手柄12上设置有扳机16,扳机16通过连接绳14与振动杆15的顶端连接;振动杆15上设置有多个振动刷17 ;振动刷17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振动杆15的延伸方向。石灰粉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很容易结块、架桥,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其流动性便会变得很差,不易从出灰口 10逸出。而通过设置振动装置能够搅动第二区域4内的石灰粉,使其破坏已经产生的结块和架桥结构,更容易从出灰口 10逸出。在进行测量时通常需要将建筑多功能放线器固定放置。为了便于固定,可以使第一区域3通过竖直设置的第二隔板18分隔为第三区域19和第四区域20 ;且第三区域19位于第二区域4和第四区域20之间;卷尺转轴5以及墨线转轴6均设置在第四区域20内;卷尺出口 8设置在第四区域20的底部;第二隔板18上设置有供墨线穿过的通孔;壳体I上还设置有三脚架;所述三脚架包括一个主支撑脚21和两个辅助支撑脚22 ;壳体I的顶部设置有连接件23 ;主支撑脚21沿竖直方向穿过第三区域19,两个辅助支撑脚22均沿斜下方向延伸;且主支撑脚21与辅助支撑脚22通过连接件23连接在一起;主支撑脚21位于第三区域19内的部分设置有墨线穿入孔,墨线出口 9设置在主支撑脚21露出壳体I的底部的部分。这样可以通过三脚架对壳体I进行支撑定位,便于进行测量等操作。有手柄12的可以将连接件23设置在手柄12的顶部。还可以在连接件23的顶部设置刻度盘24 ;刻度盘24与主支撑脚21共轴设置;刻度盘24上设置有指针25。这样能够通过刻度盘24以及三脚架的配合进行角度测量。为了保证墨线在使用时的准确性,优选在刻度盘24的上侧设置用于找准处于主支撑脚21的内部的墨线的照准器26 ;照准器26与刻度盘24共轴设置。这样通过照准器26便能够在360度范围内的任意角度对墨线的位置进行观测,一旦发现存在偏差便可及时进行调整。在进行建筑施工时,找水平位置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指标,这时可以在照准器26的顶部设置水平气泡27。这样能够便于查看当前建筑多功能放线器的水平状态。为了方便使用,可以将所述主支撑脚以及所述辅助支撑脚均设计为伸缩式结构。也可以将主支撑脚以及所述辅助支撑脚均设计为与连接件23可拆卸连接。这样,在不需要使用三角架时可以将三脚架收起或拆卸下来。为了防止卷尺和墨线相互缠绕,可以在卷尺转轴5与墨线转轴6之间设置有第三隔板28。建筑多功能放线器在使用过程中一般是先用卷尺进行测量,然后沿着卷尺所测量的位置洒石灰粉或放墨线。利用这样的操作步骤,可以在第二区域4远离第一区域3的一侧设置转轮29 ;转轮29通过一根连接轴30过第二区域4并最终与卷尺转轴5共轴连接。这样便能够在放墨线或洒石灰粉的同时转动转轮29将卷尺收回。优选地,可以使连接轴30位于第二区域4内的部分设置有弯折部。这样能够在转轮29转动的同时增加对石灰粉的扰动,破坏石灰粉的结块和架桥。进一步地,还可以在振动杆15上设置一个套环,并将套环套在弯折部上。这样在转轮29转动的同时弯折部可以带动振动杆15运动进而扰动石灰粉。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方式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方式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方式或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或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1.建筑多功能放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由一块竖直设置的第一隔板分隔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内设置有用于放置卷尺的卷尺转轴以及用于放置墨线的墨线转轴;所述卷尺转轴以及所述墨线转轴分别连接有一个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部的转动手柄连接;所述第一区域的底部设置有卷尺出口以及墨线出口,所述第二区域的底部设有出灰口以及用于遮挡所述出灰口的出灰口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多功能放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区域的内部还设置有振动装置;所述振动装置包括手柄、弹簧、连接绳以及振动杆;所述手柄设置在所述壳体的顶部,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第二区域的底部,且其顶端与所述振动杆的底端连接;所述手柄上设置有扳机,所述扳机通过所述连接绳与所述振动杆的顶端连接;所述振动杆上设置有多个振动刷;所述振动刷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振动杆的延伸方向。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建筑多功能放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通过竖直设置的第二隔板分隔为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且所述第三区域位于所述第二区域和所述第四区域之间;所述卷尺转轴以及所述墨线转轴均设置在所述第四区域内;所述卷尺出口设置在所述第四区域的底部;所述第二隔板上设置有供墨线穿过的通孔; 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三脚架;所述三脚架包括一个主支撑脚和两个辅助支撑脚;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连接件;所述主支撑脚沿竖直方向穿过所述第三区域,两个所述辅助支撑脚均沿斜下方向延伸;且所述主支撑脚与所述辅助支撑脚通过连接件连接在一起;所述主支撑脚位于所述第三区域内的部分设置有墨线穿入孔,所述墨线出口设置在所述主支撑脚露出所述壳体的底部的部分。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多功能放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的顶部还设置有刻度盘;所述刻度盘与所述主支撑脚共轴设置;所述刻度盘上设置有指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多功能放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刻度盘的上侧还设置有用于找准处于所述主支撑脚的内部的墨线的照准器;所述照准器与所述刻度盘共轴设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多功能放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照准器的顶部还设置有水平气泡。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多功能放线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支撑脚以及所述辅助支撑脚均为伸缩式结构; 和/或 所述主支撑脚以及所述辅助支撑脚与所述连接件为可拆卸连接。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建筑多功能放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卷尺转轴与所述墨线转轴之间设置有第三隔板。
9.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建筑多功能放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区域远离所述第一区域的一侧设置有转轮;所述转轮通过一根连接轴过所述第二区域并最终与所述卷尺转轴共轴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建筑多功能放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位于所述第二区域内的部分设置有弯折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多功能放线器。该建筑多功能放线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由一块竖直设置的第一隔板分隔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内设置有用于放置卷尺的卷尺转轴以及用于放置墨线的墨线转轴;所述卷尺转轴以及所述墨线转轴的分别连接有一个设置在所述壳体外部的转动手柄连接;所述第一区域的底部设置有卷尺出口以及墨线出口,所述第二区域的底部设有出灰口以及用于遮挡所述出灰口的出灰口销。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建筑多功能放线器可实现卷尺、石灰粉以及墨线的整体存放。而且通过出灰口、墨线出口以及卷尺出口能够实现分别控制,使用方便。
文档编号E04G21/18GK203050138SQ20132007885
公开日2013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3日
发明者杨世春, 杨旭 申请人:杨世春, 杨旭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